第122章 打算買房
首輔他又在逗弄小夫郎了 作者:仟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娘忙不迭地從他手中搶走了剛掏出來的荷包,那張紙則是被她隨意塞進了懷中。
她快速打開荷包袋子,將裏麵的零零碎碎的銀子全部倒在手上。他爹也趕忙湊了過來,一一檢查著這些銀子是否足夠十兩。
謝淮安有些無語地移開視線,桂哥兒則是麵無表情看著他們這副丟人模樣。
等這兩夫妻檢查完成之後,這才心滿意足揣著銀子轉身離去了,完全沒理剛才還一口一個喊得親熱的桂哥兒。
目送著他們走遠,桂哥兒轉頭朝著謝淮安深深鞠了一躬:“謝公子,剛才真是謝謝你了。”
謝淮安將他扶了起來,推拒道:“剛才你該謝你自己,若不是你自己下定決心,任憑外人如何幫你都無法從家中脫離。”
“是啊,桂哥兒。”一直在默默旁觀的徐嬸笑著稱讚,“本來還擔心你會服軟,結果沒想到你居然這麽硬氣,就是該這樣才好!”
聽著大家誇讚自己的話,桂哥兒害羞地臉都紅了:“那還是得要謝謝大家的。”
自從桂哥兒遞給他爹娘保證書和十兩銀子後,他原本時刻縈繞在身上的低沉情緒也隨之消散。
就好像是打開了枷鎖,讓身體裏的活力重新綻放,整個人變得明媚起來。
旁觀的人都不是傻的,這樣明顯的變化讓不少人在暗自咂舌的同時,心中也不免多了幾分隱秘的想法。
“為了慶祝桂哥兒脫離苦海,今天的晚餐就由我包了。”謝淮安拍了拍桂哥兒的肩膀,轉身提高音量對著圍觀的眾人說。
眾人皆驚喜歡呼,桂哥兒眼中也閃爍著幾分淚光。
告別了徐嬸和作坊內的人手,謝淮安才轉身上了馬車。
掀開簾子入內,就看見自家爺爺奶奶正笑眯眯地看向自己,謝淮安也隨之綻開了笑容,溜到謝奶奶身邊坐下。
“奶奶,這就是宋群青開的作坊,你們要不要進去逛一逛呀?”謝淮安摟著謝奶奶的手臂,笑著道。
謝奶奶和謝爺爺對視一眼:“不用了,剛才我們隔著老遠把事情聽了個清楚,也大致知道了這作坊的情況。”
大揚朝內遍布著作坊,特別是在江南一帶隔上幾條街便有一個綢緞作坊,連謝家名下也有著不少家。
謝奶奶兩人白手起家,自然也清楚作坊的運作模式。
在他們看來即使是不同類型的作坊,但大體上應當差不多的,就是這建造作坊的磚塊似乎有點意思。
謝爺爺觀察了作坊的外觀許久,本以為這些紅色的磚塊是外麵用什麽染料染就的,結果卻發現這些磚塊本身就是紅色的。
青磚在江南地區很是常見,基本上住在城裏縣裏的普通人家都能蓋上一間,但這紅磚……他確實沒見過。
謝爺爺將自己的疑問問出了聲,卻得來謝淮安的幾聲嘲笑。
“爺爺,虧你還覺得自己見多識廣,結果來了這兒,倒是這也不認得,哪兒也不認得。”
“你也要允許爺爺有不知道的東西。”謝爺爺故作生氣,隨後轉笑,“是不是又是宋群青那小子弄來的新鮮東西?”
從謝淮安那兒得來了肯定答案,謝爺爺暗道了一聲果然如此。
聽著謝淮安對於紅磚的介紹,謝爺爺和謝奶奶有些隱晦地對視一眼,心中卻浮現一些想法。
謝淮安則是一邊興致高昂地跟兩位至親介紹,一邊喊車夫將三人拉到宋家火鍋鋪。
*
那日中午與孫韶華兩人討論了禮金的事之後,宋群青便在心中暗自計算著自己如今的財產。
宋家火鍋鋪子自營業以來生意就很好,他又限製了不少清河商人購入火鍋底料的數量。
因而清河縣雖也出現了幾家火鍋鋪子,但大家一致認為宋家才是創始人,貨比三家之後都更願意來宋家吃。
火鍋鋪子的生意並未受什麽大影響,每日純利潤能達十五兩以上,一個月下來也有快四百兩銀子的收入。
火鍋底料作坊在於世昌的引薦之下也與不少外地商人合作,光這一個月來就有了至少千兩的利潤,但要分不少給於世昌。
另一個收入的大頭則是和吳源的紅磚生意,在作坊建立起來之後有陸陸續續的人去磚瓦鋪訂購紅磚,但數量並不算多,宋群青拿到的分紅也不過三百兩。
還有其他零零碎碎的收入,宋群青如今身上倒是已經有了快兩千兩銀子。
雖然還沒足夠的身家娶謝淮安,但是在縣裏購置鋪子和三進三出的宅子是不成問題了。
跟往日一樣,宋群青第一個上去背誦完今日該完成的背誦任務後,便快步走去了牙行處。
上河村雖然離清河縣隻有半個多時辰的車程,但每日往返還是十分不便。
且宋家院子隻有三間臥室,若是有客人前來,便需要委屈其他人共擠一個屋子。
現在自己手上有銀子,幹脆在縣裏買一套宅子,這樣每日去書院也方便,也不用擔心屋子不夠的問題。
“客官,三進三出的宅子大約是一千兩到一千二百兩之間,兩進兩出則是六百兩至一千兩,具體多少還要看您選的地段。”牙行內的牙人積極介紹。
聽到這些報價,宋群青在心中比較了一番,西城區的宅子普遍比東城區貴上一百兩。
但為了方便,一百兩也不是不能接受。
隻是三進三出的宅子居然要一千多兩,這有些超乎他的預算了。
在心中盤算一番,宋群青打算先去看看二進二出的宅子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現如今都有哪些二進二出的宅子?”宋群青問道。
牙人一拍大腿:“客官你問的可真是時候,現在西城區裏頭有好幾套宅子要出售呢,您看您對宅子有什麽要求嗎?我也好幫您找合適的。”
“靠近萬群書院,家中有馬廄和庫房的最好。”宋群青將自己的要求一一說出。
要求有庫房是宋群青想為自己的空間找一個理由,到時候從空間的東西可以存放在庫房當中,從中那兒也可以減少懷疑。
牙人略一思索,就報出好幾個地名來。
宋群青對清河縣不算熟悉,因而和他商量明日一起去那幾家宅子親自看看。
她快速打開荷包袋子,將裏麵的零零碎碎的銀子全部倒在手上。他爹也趕忙湊了過來,一一檢查著這些銀子是否足夠十兩。
謝淮安有些無語地移開視線,桂哥兒則是麵無表情看著他們這副丟人模樣。
等這兩夫妻檢查完成之後,這才心滿意足揣著銀子轉身離去了,完全沒理剛才還一口一個喊得親熱的桂哥兒。
目送著他們走遠,桂哥兒轉頭朝著謝淮安深深鞠了一躬:“謝公子,剛才真是謝謝你了。”
謝淮安將他扶了起來,推拒道:“剛才你該謝你自己,若不是你自己下定決心,任憑外人如何幫你都無法從家中脫離。”
“是啊,桂哥兒。”一直在默默旁觀的徐嬸笑著稱讚,“本來還擔心你會服軟,結果沒想到你居然這麽硬氣,就是該這樣才好!”
聽著大家誇讚自己的話,桂哥兒害羞地臉都紅了:“那還是得要謝謝大家的。”
自從桂哥兒遞給他爹娘保證書和十兩銀子後,他原本時刻縈繞在身上的低沉情緒也隨之消散。
就好像是打開了枷鎖,讓身體裏的活力重新綻放,整個人變得明媚起來。
旁觀的人都不是傻的,這樣明顯的變化讓不少人在暗自咂舌的同時,心中也不免多了幾分隱秘的想法。
“為了慶祝桂哥兒脫離苦海,今天的晚餐就由我包了。”謝淮安拍了拍桂哥兒的肩膀,轉身提高音量對著圍觀的眾人說。
眾人皆驚喜歡呼,桂哥兒眼中也閃爍著幾分淚光。
告別了徐嬸和作坊內的人手,謝淮安才轉身上了馬車。
掀開簾子入內,就看見自家爺爺奶奶正笑眯眯地看向自己,謝淮安也隨之綻開了笑容,溜到謝奶奶身邊坐下。
“奶奶,這就是宋群青開的作坊,你們要不要進去逛一逛呀?”謝淮安摟著謝奶奶的手臂,笑著道。
謝奶奶和謝爺爺對視一眼:“不用了,剛才我們隔著老遠把事情聽了個清楚,也大致知道了這作坊的情況。”
大揚朝內遍布著作坊,特別是在江南一帶隔上幾條街便有一個綢緞作坊,連謝家名下也有著不少家。
謝奶奶兩人白手起家,自然也清楚作坊的運作模式。
在他們看來即使是不同類型的作坊,但大體上應當差不多的,就是這建造作坊的磚塊似乎有點意思。
謝爺爺觀察了作坊的外觀許久,本以為這些紅色的磚塊是外麵用什麽染料染就的,結果卻發現這些磚塊本身就是紅色的。
青磚在江南地區很是常見,基本上住在城裏縣裏的普通人家都能蓋上一間,但這紅磚……他確實沒見過。
謝爺爺將自己的疑問問出了聲,卻得來謝淮安的幾聲嘲笑。
“爺爺,虧你還覺得自己見多識廣,結果來了這兒,倒是這也不認得,哪兒也不認得。”
“你也要允許爺爺有不知道的東西。”謝爺爺故作生氣,隨後轉笑,“是不是又是宋群青那小子弄來的新鮮東西?”
從謝淮安那兒得來了肯定答案,謝爺爺暗道了一聲果然如此。
聽著謝淮安對於紅磚的介紹,謝爺爺和謝奶奶有些隱晦地對視一眼,心中卻浮現一些想法。
謝淮安則是一邊興致高昂地跟兩位至親介紹,一邊喊車夫將三人拉到宋家火鍋鋪。
*
那日中午與孫韶華兩人討論了禮金的事之後,宋群青便在心中暗自計算著自己如今的財產。
宋家火鍋鋪子自營業以來生意就很好,他又限製了不少清河商人購入火鍋底料的數量。
因而清河縣雖也出現了幾家火鍋鋪子,但大家一致認為宋家才是創始人,貨比三家之後都更願意來宋家吃。
火鍋鋪子的生意並未受什麽大影響,每日純利潤能達十五兩以上,一個月下來也有快四百兩銀子的收入。
火鍋底料作坊在於世昌的引薦之下也與不少外地商人合作,光這一個月來就有了至少千兩的利潤,但要分不少給於世昌。
另一個收入的大頭則是和吳源的紅磚生意,在作坊建立起來之後有陸陸續續的人去磚瓦鋪訂購紅磚,但數量並不算多,宋群青拿到的分紅也不過三百兩。
還有其他零零碎碎的收入,宋群青如今身上倒是已經有了快兩千兩銀子。
雖然還沒足夠的身家娶謝淮安,但是在縣裏購置鋪子和三進三出的宅子是不成問題了。
跟往日一樣,宋群青第一個上去背誦完今日該完成的背誦任務後,便快步走去了牙行處。
上河村雖然離清河縣隻有半個多時辰的車程,但每日往返還是十分不便。
且宋家院子隻有三間臥室,若是有客人前來,便需要委屈其他人共擠一個屋子。
現在自己手上有銀子,幹脆在縣裏買一套宅子,這樣每日去書院也方便,也不用擔心屋子不夠的問題。
“客官,三進三出的宅子大約是一千兩到一千二百兩之間,兩進兩出則是六百兩至一千兩,具體多少還要看您選的地段。”牙行內的牙人積極介紹。
聽到這些報價,宋群青在心中比較了一番,西城區的宅子普遍比東城區貴上一百兩。
但為了方便,一百兩也不是不能接受。
隻是三進三出的宅子居然要一千多兩,這有些超乎他的預算了。
在心中盤算一番,宋群青打算先去看看二進二出的宅子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現如今都有哪些二進二出的宅子?”宋群青問道。
牙人一拍大腿:“客官你問的可真是時候,現在西城區裏頭有好幾套宅子要出售呢,您看您對宅子有什麽要求嗎?我也好幫您找合適的。”
“靠近萬群書院,家中有馬廄和庫房的最好。”宋群青將自己的要求一一說出。
要求有庫房是宋群青想為自己的空間找一個理由,到時候從空間的東西可以存放在庫房當中,從中那兒也可以減少懷疑。
牙人略一思索,就報出好幾個地名來。
宋群青對清河縣不算熟悉,因而和他商量明日一起去那幾家宅子親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