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東母,西母
詭秘修仙:吾等皆為養料 作者:徒文自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對於自己與王沂河這般突兀地進入西昆侖並不意外,那鈴鐺聲音響起之時,他就有所預料,清醒之後,見身邊沒了王沂河他也不在意,雖然不知道朱先樆為何想盡辦法要勸他們二人進入這西昆侖,總歸不能是想讓王沂河在這裏麵把他做掉吧。
在東昆侖王沂河沒做的事,在西昆侖,王沂河更不會做,他們已經達成了初步合作,而且雖然不知道王沂河在那位紂絕陰天的影響下經曆了什麽,但毫無疑問,現在的王沂河給他的感覺要好上很多。
朱棣清醒之時所在之地與王沂河說遠也不遠,說近也不近,正是王沂河在下落之時於高天之上看到的那座懶腰而斷,卻似斷非斷的參天高塔。
他便是出現在這座高塔的門口,十分地貼心,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某些存在有意為之。
天上的那半座宮殿也第一時間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從他這個角度隻能看見半座破碎的大殿,並有數座偏殿相隨。
這半座宮殿呈現出要離腳下的土地而去的架勢,伴有無數的碎石,廊柱,破門,殘創,好似跟隨者一顆流星的碎石,墜在其行動軌跡之後,為其尾羽。
當然,隻是看起來有行動軌跡,事實上在朱棣眼中,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靜止不動的,包括腳下的野草,看似嬌綠欲滴,理應富有生機,但其實根根挺得筆直,整齊,但毫無生氣,更像是遊戲中用筆刷刷出來的貼圖。
朱棣注意到那座宮殿的原因是,其雖是破碎的,但其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且先不算點綴在其周身的數座完整,或不完整的偏殿,光那半座大殿便已是遮天蔽日,這還是其與朱棣所在實在太遠,以他的角度來看已是小了許多。
若是將那些偏殿全組裝上,那就更了不得了,朱棣稍稍估算一二,他大明的皇宮比之其中一座偏殿,恐尚有不如。
朱棣按下心中的好奇,眼前這座高塔的規模也嚇人的很,光眼前的大門其寬度就堪比整個午門的大小了,仰望其高,更是不可估量也。
這僅僅隻是一道正門,兩邊尚有兩道略小一些,卻沒有小到什麽程度去的小門,而這三道門所占高塔這一麵的寬度,按他估量,僅十之三四。
從這正大門處往其中一邊望去,憑借肉眼,根本無以望其盡頭。
這也太誇張了吧。
朱棣無意再研究這座誇張高塔的規模,與其在外麵驚歎,倒不如進去一探究竟。
本來這門之大小,讓朱棣心中頗有些忐忑,無法準確拿捏自己是否有這個本事將這大門推開,這種大小的門戶,恐怕需要巨人守衛,方可打開吧。
然而他從剛站到大門前,就聽到震耳欲聾的轟隆聲,那道大門帶著摧山倒海之勢轟然敞開,若非朱棣正正好是站在這門戶兩扇大門的正中間,恐怕需要傾盡手段,才能在這兩扇大門之下保住性命了。
怪不得兩扇大門的正中間往外劃出去一條紅線,寬度約莫可過三輛車駕,原來正是讓人站在此以保開門時安全的安全線啊!
而且這大得驚人的門居然是自動門?古怪的是這方世界分明失去了一切生,甚至連死也失去了,為何這自動門卻還能運作呢?
朱棣抱著滿肚子的好奇心,順著腳下這條紅線進入高塔之中。
正中間一座占據了大半個第一層的水池,池正中立有兩座相背而立的女神雕像,齊門高,正對大門的這位女神端莊美麗,頭上飾有華麗的點翠鳳冠,一身赤色鳳袍,以金絲勾勒金鳳展翅紋,穿插有牡丹花朵,裙邊繪繡十二章紋,顯得尊貴典雅。
女神足邊有一石碑述其姓名,尊稱作“東母”,為東山神主,是出與生之神,這裏的出代指日出,日出在最初被認為意味著生機與希望,故而也執掌生命。
另一麵與她相背的女神則是身著金色鳳袍,以玄色同飾十二章紋,蓬發戴勝,生有豹尾虎齒,僅一見麵,耳中便要響起虎嘯聲,這聲音穿雲裂石,讓人很是不適,似是在對朱棣膽敢抬頭直視女神的懲罰。
朱棣足足花了半刻才將耳中亂竄的耳鳴清理幹淨,從腦瓜子嗡嗡的狀態中緩和過來,這下子他可不敢再抬頭隻是這位看起好不怎麽好惹的女神了。
他在這尊女神的腳下盤桓,很快也找到了一塊石碑,石碑上所述,這位女神被尊作“西母”,為西山神主,是入與死之神,日落起先被認為代表著歸寂與死亡,到此為止,皆符合大明,或者說赤縣對最古之古,對兩位女神的原始崇拜。
但是這兩位女神的神像同時出現在此,足邊更有碑傳注解,就好像現代的博物館,景點一般,讓人很難理解這般做事其人的目的。
朱棣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兩座神像雖高大莊嚴,但確實是“死”的,並非單純的死亡,而是隨著世界一同死去的死。
但是這兩塊立在兩位女神足邊的石碑,不僅僅在行文與字體上都與那般久遠的過去不符,最重要的是,這兩塊石碑是“活”的,是有人在世界死寂之後送進來放在此處的,它們擁有自己的生機,與這方死寂的世界格格不入。
就好像有人想要所有進入此處的人都記住這兩位女神,讓祂們不至於被遺忘一般。
古怪的是,既然這兩尊女神像是死的,那他抬頭直視之時,所受到的懲罰又是從何而來啊?莫非是這兩塊石碑?
果不其然,朱棣細細研究之後發現,這石碑的材質很不一般,能在世界的死寂之中保有自己,不至於被整個世界的衰亡而侵蝕,這兩塊石碑能簡單到哪裏去呢?
隻可惜他用盡了手段,也沒能撼動這石碑分毫,它們好像死死地長在了地上,莫說抬起來了,朱棣甚至都沒能讓這兩塊石碑挪動哪怕一寸。
不得已他隻得放棄,開始尋找前往第二層的路子來。
在東昆侖王沂河沒做的事,在西昆侖,王沂河更不會做,他們已經達成了初步合作,而且雖然不知道王沂河在那位紂絕陰天的影響下經曆了什麽,但毫無疑問,現在的王沂河給他的感覺要好上很多。
朱棣清醒之時所在之地與王沂河說遠也不遠,說近也不近,正是王沂河在下落之時於高天之上看到的那座懶腰而斷,卻似斷非斷的參天高塔。
他便是出現在這座高塔的門口,十分地貼心,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某些存在有意為之。
天上的那半座宮殿也第一時間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從他這個角度隻能看見半座破碎的大殿,並有數座偏殿相隨。
這半座宮殿呈現出要離腳下的土地而去的架勢,伴有無數的碎石,廊柱,破門,殘創,好似跟隨者一顆流星的碎石,墜在其行動軌跡之後,為其尾羽。
當然,隻是看起來有行動軌跡,事實上在朱棣眼中,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靜止不動的,包括腳下的野草,看似嬌綠欲滴,理應富有生機,但其實根根挺得筆直,整齊,但毫無生氣,更像是遊戲中用筆刷刷出來的貼圖。
朱棣注意到那座宮殿的原因是,其雖是破碎的,但其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且先不算點綴在其周身的數座完整,或不完整的偏殿,光那半座大殿便已是遮天蔽日,這還是其與朱棣所在實在太遠,以他的角度來看已是小了許多。
若是將那些偏殿全組裝上,那就更了不得了,朱棣稍稍估算一二,他大明的皇宮比之其中一座偏殿,恐尚有不如。
朱棣按下心中的好奇,眼前這座高塔的規模也嚇人的很,光眼前的大門其寬度就堪比整個午門的大小了,仰望其高,更是不可估量也。
這僅僅隻是一道正門,兩邊尚有兩道略小一些,卻沒有小到什麽程度去的小門,而這三道門所占高塔這一麵的寬度,按他估量,僅十之三四。
從這正大門處往其中一邊望去,憑借肉眼,根本無以望其盡頭。
這也太誇張了吧。
朱棣無意再研究這座誇張高塔的規模,與其在外麵驚歎,倒不如進去一探究竟。
本來這門之大小,讓朱棣心中頗有些忐忑,無法準確拿捏自己是否有這個本事將這大門推開,這種大小的門戶,恐怕需要巨人守衛,方可打開吧。
然而他從剛站到大門前,就聽到震耳欲聾的轟隆聲,那道大門帶著摧山倒海之勢轟然敞開,若非朱棣正正好是站在這門戶兩扇大門的正中間,恐怕需要傾盡手段,才能在這兩扇大門之下保住性命了。
怪不得兩扇大門的正中間往外劃出去一條紅線,寬度約莫可過三輛車駕,原來正是讓人站在此以保開門時安全的安全線啊!
而且這大得驚人的門居然是自動門?古怪的是這方世界分明失去了一切生,甚至連死也失去了,為何這自動門卻還能運作呢?
朱棣抱著滿肚子的好奇心,順著腳下這條紅線進入高塔之中。
正中間一座占據了大半個第一層的水池,池正中立有兩座相背而立的女神雕像,齊門高,正對大門的這位女神端莊美麗,頭上飾有華麗的點翠鳳冠,一身赤色鳳袍,以金絲勾勒金鳳展翅紋,穿插有牡丹花朵,裙邊繪繡十二章紋,顯得尊貴典雅。
女神足邊有一石碑述其姓名,尊稱作“東母”,為東山神主,是出與生之神,這裏的出代指日出,日出在最初被認為意味著生機與希望,故而也執掌生命。
另一麵與她相背的女神則是身著金色鳳袍,以玄色同飾十二章紋,蓬發戴勝,生有豹尾虎齒,僅一見麵,耳中便要響起虎嘯聲,這聲音穿雲裂石,讓人很是不適,似是在對朱棣膽敢抬頭直視女神的懲罰。
朱棣足足花了半刻才將耳中亂竄的耳鳴清理幹淨,從腦瓜子嗡嗡的狀態中緩和過來,這下子他可不敢再抬頭隻是這位看起好不怎麽好惹的女神了。
他在這尊女神的腳下盤桓,很快也找到了一塊石碑,石碑上所述,這位女神被尊作“西母”,為西山神主,是入與死之神,日落起先被認為代表著歸寂與死亡,到此為止,皆符合大明,或者說赤縣對最古之古,對兩位女神的原始崇拜。
但是這兩位女神的神像同時出現在此,足邊更有碑傳注解,就好像現代的博物館,景點一般,讓人很難理解這般做事其人的目的。
朱棣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兩座神像雖高大莊嚴,但確實是“死”的,並非單純的死亡,而是隨著世界一同死去的死。
但是這兩塊立在兩位女神足邊的石碑,不僅僅在行文與字體上都與那般久遠的過去不符,最重要的是,這兩塊石碑是“活”的,是有人在世界死寂之後送進來放在此處的,它們擁有自己的生機,與這方死寂的世界格格不入。
就好像有人想要所有進入此處的人都記住這兩位女神,讓祂們不至於被遺忘一般。
古怪的是,既然這兩尊女神像是死的,那他抬頭直視之時,所受到的懲罰又是從何而來啊?莫非是這兩塊石碑?
果不其然,朱棣細細研究之後發現,這石碑的材質很不一般,能在世界的死寂之中保有自己,不至於被整個世界的衰亡而侵蝕,這兩塊石碑能簡單到哪裏去呢?
隻可惜他用盡了手段,也沒能撼動這石碑分毫,它們好像死死地長在了地上,莫說抬起來了,朱棣甚至都沒能讓這兩塊石碑挪動哪怕一寸。
不得已他隻得放棄,開始尋找前往第二層的路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