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電台買回了,還意外的收繳了八支短槍。黃琬已和靜安靜能商量好了一個培訓計劃,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第一批隻能先培訓慧字輩的十幾人,但她們的主要任務不是電訊員,而是戰鬥員兼電訊員,她們以後可當教官用。第二批專門是男生,在二小隊和鍾家寨去選人。人員培訓成功後可在清風庵,陳家台,袁家寨,鍾家寨各放一部電台,這樣以後指揮起來又方便又快捷。黃琬建議,以後收徒隻傳武功,不傳道法,因此可以不要法號,各人使用原名,這樣就方便些,更適應今後的鬥爭形勢。二人表示讚成,正好從現在這四人起,原來授給邱金蓮四人的法號也取消。議定第一期名單如下:慧仁,慧義,慧禮,慧智,慧信,慧善,慧孝,劉春芳,劉三妮,邱金蓮,金妞妞,王蘭花,王桂菊,段芬,蘇荷,共十五人,慧禮為班長。早上的時間一律進行體能訓練,晚飯後,用九十分鍾進行輕功和暗器訓練,然後去洗漱,熄燈睡覺。這是雷打不動的早晚訓練計劃,其他的訓練計劃由王教官製定。與王教官溝通後他完全讚成。關於生活方麵的問題都進行了妥善安排。三部新電台放一部在王教官手中,供教學之用,其餘兩台放在小院正屋的倉庫裏。接著辦了一場隆重的開班儀式,黃琬,靜安,王教官都講了話,明確了訓練計劃由王教官負全責,紀律及管理和體能訓練方麵由慧禮負全責,慧智協助。培訓時間初步限兩個月,兩個月內要達到熟練的操作電台,熟練的收發報和譯電。達不到的隻能淘汰。
黃琬又找朱南初商量八月十五會見各佃戶的事情,要求朱南初做好如下三件事,第一件,將各佃戶的戶主姓名及年齡,租田地多少,登記造冊。第二件,摸清佃戶中十八到三十歲的人有多少,也包括附近不是佃戶的窮人。特別是念過書的人要特別注意,不要漏掉。第三件,八月十五辦最豐盛的酒席招待佃戶,當然大小院的全體人員一視同仁。在同一天看能否組織起農民協會。朱南初道:“保證能辦好您交待的事情。
這裏的各項事務安排妥當後,黃琬同靜安,靜能,陳全一起返回陳家台,朱南初要用馬車送,黃先生拒絕並說道:“如果我出進都坐馬車,那與王慶善有何區別。”說完幾人一起帶著八支短槍離開了。
回到陳家台,所有的從賈廟鎮公所繳來你物資分毫未動,把新屋的兩間房都堆滿了,陳立拿出一張登記清單,上麵寫著:
長槍一百支,子彈一萬發。
短槍十三支,子彈二百三十發。
手榴彈二百個。
子彈帶二百個。
軍用水壺二百個
電台二部,手搖發電機二個。
軍服一百三十八套。
軍靴一百三十八雙。
軍被一百三十八床。
金條六根,大洋一百二十八塊。
大米二千一百六十斤。
麵粉六百斤。
黃琬看著清單,思索良久,說道:“看來朱一凡那家夥是要培訓二百人呐。”靜能問道:“何以見得?”黃先生道:“為什麽軍服軍靴軍被都是一百三十八,因為這批受訓的學員隻有六十二人,所以剩下的都是下批要參加訓練的。”大家明白。黃琬突然問陳立,現在陳家台總人數有多少?陳立答道:“老小在內六十九人,包括英子。”黃先生道:“每人十斤大米,你現在就分給大家。另外那天挑籮筐的十個人,每個人二塊大洋,你也馬上發給大家。”陳立也不囉嗦,叫來全部隊員,哪家多少人全在他心中,立即將大米和大洋分發下去了。黃琬又道:“將麵粉留下一袋在你家,其餘麵粉大米馬上送清風庵,那裏還有一大幫工匠要吃飯呢?”黃琬叫陳立派六個人跟他走。另六個人挑東西到石洞上麵就可以,不必再走那又遠又險的密道。陳立盡管沒有完全明白,但還是照做。黃先生帶著六個人來到石洞,叫他們拿開上麵蓋的茅草,下麵是四根木頭,黃先生叫他們把全部木頭搬到那個離上麵最近的一個土包上,黃先生從洞裏拿出那根棗木棍,插銷和繩子,把三根木頭擺齊,插入插銷,再把一截粗繩掛在頂端的木榫頭上,再叫他們把木頭立起來,一個大的三角架成了,再把個最長的木頭往頂端上的粗繩一掛,大家這才明白了,原來是個吊機。這時上麵挑東西的人也到了,將籮筐掛在長木頭的頂端,下麵的人移動一下方位,再慢慢放下,一籮筐大米落地了,如此反複多次,六挑籮筐落地,上麵的人把扁擔丟下來,下麵六個人挑起就走。把旁邊的靜安靜能看得喜笑顏開,急忙跟著六人回庵。六人倒下米後挑著空籮筐來到吊機下,把籮筐扁擔吊上去,他們在下等著。這辦法比原來快了一倍還不止,不僅來回少走七八裏路,還省去了挑著擔子下石梯的危險。從此以後,所有運到清風洞的東西都是走的這條路。黃琬有十多天沒有去看工程進度了,迫不及待的來到清風洞,隻見第一階段的全部鋪好了,第二階段的已鋪了一半,由於坡度較大,每一丈遠就一個台階,再往後就鋪不成了,因為差不多一步一台階。黃琬決定再不往前鋪了。走出洞外,見胡伯挑著一擔東西走來,黃琬道:“你挑的什麽呀,”胡伯道:“你不是要造船嗎?這是賈廟的吳老板送到拐子坡的東西,我正好在拐子坡,就幫挑了些輕東西,這麻呀,布呀,灰呀什麽的,重的鐵釘,桐油是長友他兩口子挑著,馬上也來了。”黃琬記起來了,這是他委托吳老板辦的,他將這些東西全部交給詹師傅。此時一條劃子的骨架已成形了。
靜安靜能回到庵裏,小輩們不再顯得有些冷冷清清。靜能來到靜安的寢室,有些不好意思的對靜安道:“師姐,有件事情想跟你說一下。”靜安道:“有什麽事你說吧。”靜能道:“我找到他了。”靜安一時沒轉過彎來,問道:“你找到誰呀?”靜能道:“我跟你說過的,那個該死的王慶安。”靜安道:“這是好事呀,快給我說說,你是怎麽找到的,人在哪裏?”靜能道:“就是王慶安呀。”靜安道:“是他呀,你是怎麽確定的?”靜能道:“在漢口旅館聊天時,我就聽出了他濃重的河南上萊口音,於是我就詳細的問了一些關鍵問題,他回答得一點不錯,而且他也至今未婚。”靜安道:“他知道是你嗎?”靜能道:“不知道,我與他見麵直到現在都是化妝成男的。”靜安道:“我馬上找黃先生說一下這件事,讓他幫幫忙,促成你這對苦命鴛鴦。”靜能道:“不能太急,讓黃先生先探探他的口氣吧?”靜安立馬到工棚找到黃琬,將此事的前因後果,詳細的講給了他聽。黃琬聽後,大感驚奇,天下究有此等奇事,真是蒼天有眼,讓這對苦命鴛鴦終於走到一起來了。我明天就去大院,我想王慶安那小子會高興得跳腳。靜安告訴黃琬,靜能的俗家姓名叫何金嬋和具體年齡。當天晚上,黃琬又把這樁奇事告訴了胡伯,胡伯也是感歎不已。
第二天吃罷早飯,黃琬就出發,先是到賈廟把貨款付給了吳老板,吳老板問:“你的小跟班呢?”黃先生道:“在杜皮學習,我馬上也要去杜皮。”臨走吳老板又塞給他一大包東西。到了大院,見王教官正在賣力的講課,學員們聽得很專注。黃琬很欣慰。下課後慧禮看到黃琬,急忙跑過來,黃琬將一大包東西給她並向她:“能聽謹嗎?”慧禮道:“能聽懂,王先生可耐煩啦,你問什麽他都詳細的講給你聽,大家都愛聽他講課。”黃琬說:“你去吧,我找王教官說點事。”他來到王慶安房間,王慶安非常高興的問:“黃先生。您找我有事?”黃琬道:“也沒什麽事,隻是隨便聊聊。”王慶安請黃先生坐下並倒了一杯水。
黃琬開門見山道:“王教官,你結過婚沒有?”
答:“沒有。”
問:“有相好的沒有?”
答:“也沒有。”
問:“我給你介紹一門親事好嗎?”
答:“本來您黃先生的麵子我是要給的,奈何我目前真的沒心思談婚論嫁。”
問:“你別忙拒絕,聽我把話說完你再拒絕不遲。我三小隊有個姑娘,是你的同鄉,一身功夫,暗器一絕,百發百中,槍法精準,想那打那,今年三十歲,還是黃花大閨女,她的名字叫何金嬋。她父母在她九歲那早鬧瘟疫去世,她是被清風庵的師傅養大的。她十六歲開始尋找她從小就訂了婚的未婚夫,她從保定開始尋找,她苦苦尋了十二年,走遍大江南北,越過千山萬水,但始終沒找到她的未婚夫的下落。”此時的王慶安已眼含淚水。說道:“她現在哪裏,我去找她,我去向她賠罪。”黃琬道:“你現在想認她嗎?”王慶安道:“想,非常想。”黃琬道:“你在這裏等著,我會讓她師姐陪她來的,但願你抓住這唯一的一次機會吧。走,吃飯去。”吃罷午飯,黃琬又匆忙趕回清風庵,為了同誌,為了戰友,一天往返八十多裏也不叫累。將與王慶安談話的全部內當麵告訴了靜安和靜能,要她們二人明天就去大院,把這事徹底的定下來。次日,靜安就帶著靜能來到大院,靜能今天穿一件桃色齊袍,顯得格外年輕漂亮,嫵媚動人。素未謀麵的兩個人,今天一見麵,好像覺得前世就認識似的。王慶安開口道:“金嬋,你這些年受苦了,是我對不起你。”滿肚子的委屈和怨氣,在聽了這句話後,煙消雲散,從來就玩世不恭,流血不流淚的女漢子,此刻淚如泉湧,泣不成聲。此時王慶安的父母也聞訊趕來,王母看見金嬋,一把抱住金嬋道:“你是金嬋吧,還是你八歲那年我見過你的,可憐我那老姐姐走得太慘了,說罷二人抱頭痛哭?”還是靜安從旁勸住,二人才止住哭聲。靜安代表女方的長輩,與王母商量結婚大事,王母是個很明事理的老人,說道:“她師姐,我們都是北方人,不懂南方在婚嫁方麵的規矩,我希望按照南方的風俗辦得熱熱鬧鬧,不能虧待了金嬋閨女。”靜安道:“我也是北方人,這件事得問問黃先生和胡伯。”王母道:“那就拜托她師姐了。”商量好了,最後如何進行,由黃先生定奪。二人在大院住了一晚,第二天吃罷早餐,返回清風庵,靜安去工棚找黃琬匯報此事,正好胡伯也在場。黃先生決定等過了八月十五再操辦此事,因八月十五他還要去接頭,說不定有什麽變數,因此,才決定八月十五後再操辦二人的婚姻大事。
黃琬又找朱南初商量八月十五會見各佃戶的事情,要求朱南初做好如下三件事,第一件,將各佃戶的戶主姓名及年齡,租田地多少,登記造冊。第二件,摸清佃戶中十八到三十歲的人有多少,也包括附近不是佃戶的窮人。特別是念過書的人要特別注意,不要漏掉。第三件,八月十五辦最豐盛的酒席招待佃戶,當然大小院的全體人員一視同仁。在同一天看能否組織起農民協會。朱南初道:“保證能辦好您交待的事情。
這裏的各項事務安排妥當後,黃琬同靜安,靜能,陳全一起返回陳家台,朱南初要用馬車送,黃先生拒絕並說道:“如果我出進都坐馬車,那與王慶善有何區別。”說完幾人一起帶著八支短槍離開了。
回到陳家台,所有的從賈廟鎮公所繳來你物資分毫未動,把新屋的兩間房都堆滿了,陳立拿出一張登記清單,上麵寫著:
長槍一百支,子彈一萬發。
短槍十三支,子彈二百三十發。
手榴彈二百個。
子彈帶二百個。
軍用水壺二百個
電台二部,手搖發電機二個。
軍服一百三十八套。
軍靴一百三十八雙。
軍被一百三十八床。
金條六根,大洋一百二十八塊。
大米二千一百六十斤。
麵粉六百斤。
黃琬看著清單,思索良久,說道:“看來朱一凡那家夥是要培訓二百人呐。”靜能問道:“何以見得?”黃先生道:“為什麽軍服軍靴軍被都是一百三十八,因為這批受訓的學員隻有六十二人,所以剩下的都是下批要參加訓練的。”大家明白。黃琬突然問陳立,現在陳家台總人數有多少?陳立答道:“老小在內六十九人,包括英子。”黃先生道:“每人十斤大米,你現在就分給大家。另外那天挑籮筐的十個人,每個人二塊大洋,你也馬上發給大家。”陳立也不囉嗦,叫來全部隊員,哪家多少人全在他心中,立即將大米和大洋分發下去了。黃琬又道:“將麵粉留下一袋在你家,其餘麵粉大米馬上送清風庵,那裏還有一大幫工匠要吃飯呢?”黃琬叫陳立派六個人跟他走。另六個人挑東西到石洞上麵就可以,不必再走那又遠又險的密道。陳立盡管沒有完全明白,但還是照做。黃先生帶著六個人來到石洞,叫他們拿開上麵蓋的茅草,下麵是四根木頭,黃先生叫他們把全部木頭搬到那個離上麵最近的一個土包上,黃先生從洞裏拿出那根棗木棍,插銷和繩子,把三根木頭擺齊,插入插銷,再把一截粗繩掛在頂端的木榫頭上,再叫他們把木頭立起來,一個大的三角架成了,再把個最長的木頭往頂端上的粗繩一掛,大家這才明白了,原來是個吊機。這時上麵挑東西的人也到了,將籮筐掛在長木頭的頂端,下麵的人移動一下方位,再慢慢放下,一籮筐大米落地了,如此反複多次,六挑籮筐落地,上麵的人把扁擔丟下來,下麵六個人挑起就走。把旁邊的靜安靜能看得喜笑顏開,急忙跟著六人回庵。六人倒下米後挑著空籮筐來到吊機下,把籮筐扁擔吊上去,他們在下等著。這辦法比原來快了一倍還不止,不僅來回少走七八裏路,還省去了挑著擔子下石梯的危險。從此以後,所有運到清風洞的東西都是走的這條路。黃琬有十多天沒有去看工程進度了,迫不及待的來到清風洞,隻見第一階段的全部鋪好了,第二階段的已鋪了一半,由於坡度較大,每一丈遠就一個台階,再往後就鋪不成了,因為差不多一步一台階。黃琬決定再不往前鋪了。走出洞外,見胡伯挑著一擔東西走來,黃琬道:“你挑的什麽呀,”胡伯道:“你不是要造船嗎?這是賈廟的吳老板送到拐子坡的東西,我正好在拐子坡,就幫挑了些輕東西,這麻呀,布呀,灰呀什麽的,重的鐵釘,桐油是長友他兩口子挑著,馬上也來了。”黃琬記起來了,這是他委托吳老板辦的,他將這些東西全部交給詹師傅。此時一條劃子的骨架已成形了。
靜安靜能回到庵裏,小輩們不再顯得有些冷冷清清。靜能來到靜安的寢室,有些不好意思的對靜安道:“師姐,有件事情想跟你說一下。”靜安道:“有什麽事你說吧。”靜能道:“我找到他了。”靜安一時沒轉過彎來,問道:“你找到誰呀?”靜能道:“我跟你說過的,那個該死的王慶安。”靜安道:“這是好事呀,快給我說說,你是怎麽找到的,人在哪裏?”靜能道:“就是王慶安呀。”靜安道:“是他呀,你是怎麽確定的?”靜能道:“在漢口旅館聊天時,我就聽出了他濃重的河南上萊口音,於是我就詳細的問了一些關鍵問題,他回答得一點不錯,而且他也至今未婚。”靜安道:“他知道是你嗎?”靜能道:“不知道,我與他見麵直到現在都是化妝成男的。”靜安道:“我馬上找黃先生說一下這件事,讓他幫幫忙,促成你這對苦命鴛鴦。”靜能道:“不能太急,讓黃先生先探探他的口氣吧?”靜安立馬到工棚找到黃琬,將此事的前因後果,詳細的講給了他聽。黃琬聽後,大感驚奇,天下究有此等奇事,真是蒼天有眼,讓這對苦命鴛鴦終於走到一起來了。我明天就去大院,我想王慶安那小子會高興得跳腳。靜安告訴黃琬,靜能的俗家姓名叫何金嬋和具體年齡。當天晚上,黃琬又把這樁奇事告訴了胡伯,胡伯也是感歎不已。
第二天吃罷早飯,黃琬就出發,先是到賈廟把貨款付給了吳老板,吳老板問:“你的小跟班呢?”黃先生道:“在杜皮學習,我馬上也要去杜皮。”臨走吳老板又塞給他一大包東西。到了大院,見王教官正在賣力的講課,學員們聽得很專注。黃琬很欣慰。下課後慧禮看到黃琬,急忙跑過來,黃琬將一大包東西給她並向她:“能聽謹嗎?”慧禮道:“能聽懂,王先生可耐煩啦,你問什麽他都詳細的講給你聽,大家都愛聽他講課。”黃琬說:“你去吧,我找王教官說點事。”他來到王慶安房間,王慶安非常高興的問:“黃先生。您找我有事?”黃琬道:“也沒什麽事,隻是隨便聊聊。”王慶安請黃先生坐下並倒了一杯水。
黃琬開門見山道:“王教官,你結過婚沒有?”
答:“沒有。”
問:“有相好的沒有?”
答:“也沒有。”
問:“我給你介紹一門親事好嗎?”
答:“本來您黃先生的麵子我是要給的,奈何我目前真的沒心思談婚論嫁。”
問:“你別忙拒絕,聽我把話說完你再拒絕不遲。我三小隊有個姑娘,是你的同鄉,一身功夫,暗器一絕,百發百中,槍法精準,想那打那,今年三十歲,還是黃花大閨女,她的名字叫何金嬋。她父母在她九歲那早鬧瘟疫去世,她是被清風庵的師傅養大的。她十六歲開始尋找她從小就訂了婚的未婚夫,她從保定開始尋找,她苦苦尋了十二年,走遍大江南北,越過千山萬水,但始終沒找到她的未婚夫的下落。”此時的王慶安已眼含淚水。說道:“她現在哪裏,我去找她,我去向她賠罪。”黃琬道:“你現在想認她嗎?”王慶安道:“想,非常想。”黃琬道:“你在這裏等著,我會讓她師姐陪她來的,但願你抓住這唯一的一次機會吧。走,吃飯去。”吃罷午飯,黃琬又匆忙趕回清風庵,為了同誌,為了戰友,一天往返八十多裏也不叫累。將與王慶安談話的全部內當麵告訴了靜安和靜能,要她們二人明天就去大院,把這事徹底的定下來。次日,靜安就帶著靜能來到大院,靜能今天穿一件桃色齊袍,顯得格外年輕漂亮,嫵媚動人。素未謀麵的兩個人,今天一見麵,好像覺得前世就認識似的。王慶安開口道:“金嬋,你這些年受苦了,是我對不起你。”滿肚子的委屈和怨氣,在聽了這句話後,煙消雲散,從來就玩世不恭,流血不流淚的女漢子,此刻淚如泉湧,泣不成聲。此時王慶安的父母也聞訊趕來,王母看見金嬋,一把抱住金嬋道:“你是金嬋吧,還是你八歲那年我見過你的,可憐我那老姐姐走得太慘了,說罷二人抱頭痛哭?”還是靜安從旁勸住,二人才止住哭聲。靜安代表女方的長輩,與王母商量結婚大事,王母是個很明事理的老人,說道:“她師姐,我們都是北方人,不懂南方在婚嫁方麵的規矩,我希望按照南方的風俗辦得熱熱鬧鬧,不能虧待了金嬋閨女。”靜安道:“我也是北方人,這件事得問問黃先生和胡伯。”王母道:“那就拜托她師姐了。”商量好了,最後如何進行,由黃先生定奪。二人在大院住了一晚,第二天吃罷早餐,返回清風庵,靜安去工棚找黃琬匯報此事,正好胡伯也在場。黃先生決定等過了八月十五再操辦此事,因八月十五他還要去接頭,說不定有什麽變數,因此,才決定八月十五後再操辦二人的婚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