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隊的幹部會議繼續,陳英見四六兩個中隊對地道感興趣,想到那兩個地方也適合挖地道,也需要挖地道,於是她講道:“地道也有幾種,一種是逃生地道,這個比較簡單,能走人就行,就是石隊長他們挖的那一種,一種是防空地道,也叫避難地道。裏麵要有休息的地方,要通風,要排煙,要儲存糧食,儲存水,還有桌椅和床鋪,時間長了可以在裏麵辦公睡覺吃飯。還有一種是戰爭地道,人可以在地道裏對外開槍打敵人,可以從地下這個村跑到那個村去打擊敵人。現在我帶你們去參觀這裏的地道吧。”丁正東急忙跑在前麵,進屋後搬開一個直徑一米五的大木盆,下麵出現了洞口,裏麵有木台階,下到裏麵,丁正東在前麵點亮一盞盞燈,陳英介紹:那是排煙道,那是排水道,那是通風孔等等,裏麵儲存有糧食,水,有凳子,有床,有一個個房間,地麵十分平坦,牆麵也十分光滑。簡直是一個地下宮殿,大家無不讚歎。進入一個橫道,板動一個機關,門開了,大家出來一看原來是座土地廟,出口真是巧妙。又回到裏麵,從最東邊的一棟房子裏出來,離大院己有一千多米了,大家還是從地道回到大院,繼續開會討論。鍾順才,彭友兵決心回去也要挖一個這樣的地道。
輪到丁正東發言了,丁正東介紹了鬼子兩次包圍大院,都是天上飛機,地下迫擊炮重機槍,兩次依靠重機槍打下了鬼子三架飛機,打傷了兩架飛機。第一次打殘鬼子四個中隊,第二次打殘鬼子兩個大隊,戰法是由專門的神槍手打擊鬼子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打得鬼子無人敢靠近迫擊炮和機槍,打鬼子的指揮官。對鬼子我們采取打殘不打死的辦法,打殘一個鬼子,他就要來兩個鬼子把他拖下去,這樣就大大的削弱了鬼子的戰鬥力,當他們傷到百分之六十時,就無力再戰了,最後我們會故意放他們走。丁正東的發言無比震撼,便幾位中隊長有一種打大仗,打正規仗的感覺。王慶安道:“這就是正規的攻防戰,不算大仗但也不算小仗,鬼子就差裝甲車和野戰炮沒用上。”總之在五年的對日戰爭中各有千秋,盡管有些傷亡,但大家的抗日決心沒動搖,也積累了不少打擊日寇的寶貴經驗,大家有決心抗戰到底,直到完全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在討論要不要擴軍時,大多數中隊長認為不能再增加老百姓和大隊的負擔了,目前每個中隊都有一百八十人,其中四中隊有二百二十五人,而且大部分都是久經沙場的老戰士,思想覺悟高,戰鬥力強。幾次戰鬥犧牲了的名額都及時補充上來了。
接著又討論了各中隊的槍支彈藥,大家手裏都有幾十條備用槍支,但四五六三個大隊很少有三八大蓋,他們認為三八大蓋射程遠,穩定性好,希望獲得三八大蓋。陳英將這次繳獲的三八大蓋未送特委就是想給這三個大隊換槍。陳英同意他們換槍,把舊槍拿到大隊來換三八大蓋,每一個中隊給兩門迫擊炮,四十發炮彈。三個中隊長高興壞了。陳英還決定給每支槍再配五十發子彈,每個中隊再給二百個手榴彈,三個中隊長更加高興了。他們打算散會後趕牛車把舊槍裝過來,把三八大蓋,迫擊炮,炮彈,子彈裝回去。陳英叫他們順便帶人來學打迫擊炮,不學習是打不好的。
接著討論發展生產,增加產量,幫農民解決大的困難。丁正東專門講了大院挖排水溝,修節製閘的事情。他講道:“自從挖通了排水溝,修了節製閘後,原來一年隻收一季的低產田,一下子變成了一年收兩季的高產田,農民的收入翻了一倍還多。”按著陳英帶領大家參觀了排水溝和節製閘,稻穀快要收割了,一看就是高產的勢頭。排水溝的水位隻保持一米五,因為裏麵養了魚,丁正東特別介紹,他們每天都有兩名隊割嫩草喂魚,現在魚快長得兩斤重了,過年達到三斤沒問題。(其實每隔幾天,朱南初都要投喂一些米糠和夫皮)特別是彭友兵和鍾順才看得最認真,因為他的那裏也有這種長年積水不幹的爛泥田。彭友兵站在節製閘上研究了半天。丁正東道;“下麵你看不到的,圖紙在朱會長那裏,你們要做的時候可以來借圖紙去用。”彭友兵聽說有修閘的圖紙,非常高興。
回到會議室,大家又討論了如何幫助轄區內的農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問題。大家覺得要幫助農民抵抗自然災害,包括旱災和水災,挖排水溝是一個好好辦法,又可以排水,又可以蓄水,有條件的可以建一個小水庫。保證農民能旱澇保收。等等。這一討論大家心裏亮了,隻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遊擊隊的供給才更有保障,水肥魚才能肥,水瘦魚就瘦,這就是魚水關係。其實動起腦筋來是有很多辦法可想的。在最後的總結階段,陳英請王教官作了戰術指導發言,他根據論持久戰的觀點,結合現實,對如何戰勝敵人,保存自己發表了一係列論點,大家聽得十分專注,覺得受益匪淺。陳英作了總結發言,她的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會議結束後,共同吃了頓豐盛的晚餐。第二天一早三個遠道而來的中隊長等不及吃早餐就出發了,他們要早去早來領取夢寐以求的好武器。第三天他們就結伴趕著六部牛車來了。他們將老槍放在車上,上麵蓋上稻草。問明數量後,陳英叫不要卸車,她叫丁正東派三個隊員趕車,她帶隊,將這五百一十多條槍送到特委。賀部長迎接,見是這麽多大半新的槍,真的是喜出望外,因為現在缺槍的地方太多了,六大隊這真是雪中送炭。送完槍後,陳英就回到大院。原來彭友兵把符會長也帶來了,正跟朱南初談得火熱。看樣子彭友兵這個年輕的中隊長確實想為當地老百姓造福。學習迫擊炮的也來了,丁正東正教人在訓練他們。
朱南初帶符會長參觀了排水溝和節製閘,看到一千多畝爛泥田已幹了水,稻穀是一片大豐收景象,隻等過兩天收割,當朱南初談到當年油菜大豐收,每家平均收了一百斤菜油時,他的心動了,他們那裏有二千多畝這樣的田,動不動就淹了,他決心要組織農民在冬季挖通水溝,該修礄的修礄,該修閘的修閘。他向朱南初借了修閘修礄的圖紙。朱南初叮囑他:“圖紙一定保管好,不能損壞,不能缺失,用完後一定要歸還。”大家在大院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裝上槍,迫擊炮,子彈,炮彈,陳英還給每個中隊兩架遠鏡,三把日本手槍,三個中隊長無比高興的帶著心愛的槍炮回去了。過了兩天,特委來電,請陳英去特委開會。陳英到達特委直接去會議室,進去一看,一個人也沒有,這時賀部長來了,說道:“陳大隊長,是陳部長請你來的,請跟我來吧。”陳英隨賀部長來到另一棟房子,見陳達正站在門前等她。她急忙上前敬禮,陳部長還禮,握住她的手道:“很早就想和你聊聊,總是抽不開身,今天總算有點機會,所以請你過來我們聊聊。”陳英道:“首長有何指示盡管講,我保證能辦到的絕對辦到。”陳達道:“那就不叫聊天了,要是那樣我發個電報不就完了?我想我們平等的說說心裏話總可以吧。”陳英道:“首長請講。”陳達道:“你今年有二十四歲了吧?”陳英道:“是的。”陳達道道:“你哪年參加革命的?”陳英道;“從黃先生救我那年起我就參加了革命,是一九二七年臘月。”陳達道:“你是年輕的老革命了,現在手下有多少人呀?”陳英道:“有六個中隊,每個中隊一百八十人,其中有個中隊二百二十五人,還有一個女子小隊和一個警衛班,總共一千一百五十五人。”陳達道:“不簡單,一千多人不僅不向上級伸手要給養,反而給上級貢獻了很多東西,你能講講你們是怎麽做到的嗎?”陳英道:“可以,這些都是黃先生打下的基礎,他創立了建立基地,團結群眾,發展生產,開辟財源的養兵辦法。建立基地就是把個別罪大惡極,血債累累,民憤極大的大惡霸地主鎮壓掉,沒收他們的全部財產,然後給佃戶減租滅賬,成立農會,佃戶可以吃飽穿暖,我們也獲得了軍糧,我們給佃戶無息貸款買牛,佃戶們用布鞋還貸,我們在好幾個縣城都開有商店,一是作為情報點,二是賺錢養部隊,各個店的店員都是我們自己培養的,他們沒有納入遊擊隊編製,但他們是遊擊隊的人。我們還興修水利,我們在王家大院前挖了一條三裏多長的溝,修了礄和節製閘,幾百年沒見過底的爛泥田一下排幹了水,當年就種上了油菜,今年收了一萬多斤油,佃戶家家都有吃不完的油,佃戶們說爛泥田裏長油菜,開天劈地第一回,不僅如此,今年的稻穀也是一片大豐收景像。農忙時節,我們隊員隻要不打仗就全部去幫農民秋收夏種。這就是我們六大隊不伸手,不與老百姓爭食,吃得飽,穿得暖的原因。”陳達邊聽邊點頭。又問道:“你對目前的抗日戰爭有何看法?”陳英道:“我原來也沒有什想法,隻知道恨,隻知道打,看了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後,我心裏有底了,我們遲早會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有了這個底氣我們打鬼子,打皇協軍特別順手,不管是誰,隻要他敢來打我六大隊,我絕對保證他有來無回。”陣達是打心眼裏喜歡這個小姑娘,有遠見,有膽識,有度量,有智慧,有本事。她有心要提拔陳英擔任第二支隊的支隊長,但被某人否定了,隻同意讓陳英擔任副支隊長。陳達道:“陳英同誌,我們組織上想讓你挑更重的擔子打算讓你擔任二支隊的副支隊長。”陳英稍微想了一下就婉言謝絕了。說道:“謝謝首長的抬舉,我不想離開六大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讓別人去擔任這個職務吧,請首長成全我。”陳達見陳英態度堅決,也沒有多說什麽,知道陳英心裏有解不開的結。二人又談了一些其他問題,陳部長就讓陳英回去了。中秋臨近,陳英叫朱南初按老規矩準備和發放物資,她電令四五六三個中隊也照此辦理,一定要大家過一個豐盛快樂的中秋節。她忽然想起,很早以前就在清風洞存放了槍支。她找到靜安問道:“師傅,洞裏還存有多少槍呀?”靜安道:“有三百多條,還有三萬多發子彈。”陳英心裏盤算,現在庫存槍有七百多支,除留二百支備用外,把五百多支槍全拿出去就會打死更多的鬼子。她想好了辦法,立即給方忠發報,叫他來大院一趟。方忠急忙趕來,陳英問道:“其他各大隊有多少人呀?”方忠道:“一大隊一百三十人,二大隊一百六十人,三大隊(留守大隊)六十人,四大隊一百一十人,五大隊一百五十人,就你們六大隊人最多。”陳英道:“你到任這麽久,為什麽不抓緊發展隊伍?”方忠道:“我發展了二百多呀,原來哪有這麽多人呀,再發展就沒有槍了。”陳英道:“你再去發展五百五十個人,重點是一,二,四,五大隊,懂嗎?你把人發展齊了再到我這裏來拿槍,每支槍我還給你二十發子彈。”方忠樂得一蹦老高道:“保證十天內完成任務。”
中秋節過後,秋收秋種季節到了,陳英調三中隊兩個小隊來守大院,二中隊全部放假回去秋收秋種。
姑娘們忙著用船把清風洞的槍和子彈運到大院,又把大米和麵粉運回清風洞,共運來有三百六十支長槍,二挺機槍,三萬五千發子彈,八百個手榴彈。
這一天方忠趕著三部牛車來了,對陳英道:“這回招了五百七十人,全部是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其中一大隊新增一百三十人,二大隊新增一百四十人,四大隊一百五十人,五大隊一百五十人。”陳英道:“要開個好頭,你從獨立大隊抽調最好的隊員去訓練他們,怎麽訓練我相信你有辦法吧。”方忠道:“我知道,一政治,二槍法,三體能,我要這批新兵二個月內超過老兵,人人都是三十環。”
輪到丁正東發言了,丁正東介紹了鬼子兩次包圍大院,都是天上飛機,地下迫擊炮重機槍,兩次依靠重機槍打下了鬼子三架飛機,打傷了兩架飛機。第一次打殘鬼子四個中隊,第二次打殘鬼子兩個大隊,戰法是由專門的神槍手打擊鬼子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打得鬼子無人敢靠近迫擊炮和機槍,打鬼子的指揮官。對鬼子我們采取打殘不打死的辦法,打殘一個鬼子,他就要來兩個鬼子把他拖下去,這樣就大大的削弱了鬼子的戰鬥力,當他們傷到百分之六十時,就無力再戰了,最後我們會故意放他們走。丁正東的發言無比震撼,便幾位中隊長有一種打大仗,打正規仗的感覺。王慶安道:“這就是正規的攻防戰,不算大仗但也不算小仗,鬼子就差裝甲車和野戰炮沒用上。”總之在五年的對日戰爭中各有千秋,盡管有些傷亡,但大家的抗日決心沒動搖,也積累了不少打擊日寇的寶貴經驗,大家有決心抗戰到底,直到完全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在討論要不要擴軍時,大多數中隊長認為不能再增加老百姓和大隊的負擔了,目前每個中隊都有一百八十人,其中四中隊有二百二十五人,而且大部分都是久經沙場的老戰士,思想覺悟高,戰鬥力強。幾次戰鬥犧牲了的名額都及時補充上來了。
接著又討論了各中隊的槍支彈藥,大家手裏都有幾十條備用槍支,但四五六三個大隊很少有三八大蓋,他們認為三八大蓋射程遠,穩定性好,希望獲得三八大蓋。陳英將這次繳獲的三八大蓋未送特委就是想給這三個大隊換槍。陳英同意他們換槍,把舊槍拿到大隊來換三八大蓋,每一個中隊給兩門迫擊炮,四十發炮彈。三個中隊長高興壞了。陳英還決定給每支槍再配五十發子彈,每個中隊再給二百個手榴彈,三個中隊長更加高興了。他們打算散會後趕牛車把舊槍裝過來,把三八大蓋,迫擊炮,炮彈,子彈裝回去。陳英叫他們順便帶人來學打迫擊炮,不學習是打不好的。
接著討論發展生產,增加產量,幫農民解決大的困難。丁正東專門講了大院挖排水溝,修節製閘的事情。他講道:“自從挖通了排水溝,修了節製閘後,原來一年隻收一季的低產田,一下子變成了一年收兩季的高產田,農民的收入翻了一倍還多。”按著陳英帶領大家參觀了排水溝和節製閘,稻穀快要收割了,一看就是高產的勢頭。排水溝的水位隻保持一米五,因為裏麵養了魚,丁正東特別介紹,他們每天都有兩名隊割嫩草喂魚,現在魚快長得兩斤重了,過年達到三斤沒問題。(其實每隔幾天,朱南初都要投喂一些米糠和夫皮)特別是彭友兵和鍾順才看得最認真,因為他的那裏也有這種長年積水不幹的爛泥田。彭友兵站在節製閘上研究了半天。丁正東道;“下麵你看不到的,圖紙在朱會長那裏,你們要做的時候可以來借圖紙去用。”彭友兵聽說有修閘的圖紙,非常高興。
回到會議室,大家又討論了如何幫助轄區內的農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問題。大家覺得要幫助農民抵抗自然災害,包括旱災和水災,挖排水溝是一個好好辦法,又可以排水,又可以蓄水,有條件的可以建一個小水庫。保證農民能旱澇保收。等等。這一討論大家心裏亮了,隻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遊擊隊的供給才更有保障,水肥魚才能肥,水瘦魚就瘦,這就是魚水關係。其實動起腦筋來是有很多辦法可想的。在最後的總結階段,陳英請王教官作了戰術指導發言,他根據論持久戰的觀點,結合現實,對如何戰勝敵人,保存自己發表了一係列論點,大家聽得十分專注,覺得受益匪淺。陳英作了總結發言,她的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會議結束後,共同吃了頓豐盛的晚餐。第二天一早三個遠道而來的中隊長等不及吃早餐就出發了,他們要早去早來領取夢寐以求的好武器。第三天他們就結伴趕著六部牛車來了。他們將老槍放在車上,上麵蓋上稻草。問明數量後,陳英叫不要卸車,她叫丁正東派三個隊員趕車,她帶隊,將這五百一十多條槍送到特委。賀部長迎接,見是這麽多大半新的槍,真的是喜出望外,因為現在缺槍的地方太多了,六大隊這真是雪中送炭。送完槍後,陳英就回到大院。原來彭友兵把符會長也帶來了,正跟朱南初談得火熱。看樣子彭友兵這個年輕的中隊長確實想為當地老百姓造福。學習迫擊炮的也來了,丁正東正教人在訓練他們。
朱南初帶符會長參觀了排水溝和節製閘,看到一千多畝爛泥田已幹了水,稻穀是一片大豐收景象,隻等過兩天收割,當朱南初談到當年油菜大豐收,每家平均收了一百斤菜油時,他的心動了,他們那裏有二千多畝這樣的田,動不動就淹了,他決心要組織農民在冬季挖通水溝,該修礄的修礄,該修閘的修閘。他向朱南初借了修閘修礄的圖紙。朱南初叮囑他:“圖紙一定保管好,不能損壞,不能缺失,用完後一定要歸還。”大家在大院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裝上槍,迫擊炮,子彈,炮彈,陳英還給每個中隊兩架遠鏡,三把日本手槍,三個中隊長無比高興的帶著心愛的槍炮回去了。過了兩天,特委來電,請陳英去特委開會。陳英到達特委直接去會議室,進去一看,一個人也沒有,這時賀部長來了,說道:“陳大隊長,是陳部長請你來的,請跟我來吧。”陳英隨賀部長來到另一棟房子,見陳達正站在門前等她。她急忙上前敬禮,陳部長還禮,握住她的手道:“很早就想和你聊聊,總是抽不開身,今天總算有點機會,所以請你過來我們聊聊。”陳英道:“首長有何指示盡管講,我保證能辦到的絕對辦到。”陳達道:“那就不叫聊天了,要是那樣我發個電報不就完了?我想我們平等的說說心裏話總可以吧。”陳英道:“首長請講。”陳達道:“你今年有二十四歲了吧?”陳英道:“是的。”陳達道道:“你哪年參加革命的?”陳英道;“從黃先生救我那年起我就參加了革命,是一九二七年臘月。”陳達道:“你是年輕的老革命了,現在手下有多少人呀?”陳英道:“有六個中隊,每個中隊一百八十人,其中有個中隊二百二十五人,還有一個女子小隊和一個警衛班,總共一千一百五十五人。”陳達道:“不簡單,一千多人不僅不向上級伸手要給養,反而給上級貢獻了很多東西,你能講講你們是怎麽做到的嗎?”陳英道:“可以,這些都是黃先生打下的基礎,他創立了建立基地,團結群眾,發展生產,開辟財源的養兵辦法。建立基地就是把個別罪大惡極,血債累累,民憤極大的大惡霸地主鎮壓掉,沒收他們的全部財產,然後給佃戶減租滅賬,成立農會,佃戶可以吃飽穿暖,我們也獲得了軍糧,我們給佃戶無息貸款買牛,佃戶們用布鞋還貸,我們在好幾個縣城都開有商店,一是作為情報點,二是賺錢養部隊,各個店的店員都是我們自己培養的,他們沒有納入遊擊隊編製,但他們是遊擊隊的人。我們還興修水利,我們在王家大院前挖了一條三裏多長的溝,修了礄和節製閘,幾百年沒見過底的爛泥田一下排幹了水,當年就種上了油菜,今年收了一萬多斤油,佃戶家家都有吃不完的油,佃戶們說爛泥田裏長油菜,開天劈地第一回,不僅如此,今年的稻穀也是一片大豐收景像。農忙時節,我們隊員隻要不打仗就全部去幫農民秋收夏種。這就是我們六大隊不伸手,不與老百姓爭食,吃得飽,穿得暖的原因。”陳達邊聽邊點頭。又問道:“你對目前的抗日戰爭有何看法?”陳英道:“我原來也沒有什想法,隻知道恨,隻知道打,看了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後,我心裏有底了,我們遲早會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有了這個底氣我們打鬼子,打皇協軍特別順手,不管是誰,隻要他敢來打我六大隊,我絕對保證他有來無回。”陣達是打心眼裏喜歡這個小姑娘,有遠見,有膽識,有度量,有智慧,有本事。她有心要提拔陳英擔任第二支隊的支隊長,但被某人否定了,隻同意讓陳英擔任副支隊長。陳達道:“陳英同誌,我們組織上想讓你挑更重的擔子打算讓你擔任二支隊的副支隊長。”陳英稍微想了一下就婉言謝絕了。說道:“謝謝首長的抬舉,我不想離開六大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讓別人去擔任這個職務吧,請首長成全我。”陳達見陳英態度堅決,也沒有多說什麽,知道陳英心裏有解不開的結。二人又談了一些其他問題,陳部長就讓陳英回去了。中秋臨近,陳英叫朱南初按老規矩準備和發放物資,她電令四五六三個中隊也照此辦理,一定要大家過一個豐盛快樂的中秋節。她忽然想起,很早以前就在清風洞存放了槍支。她找到靜安問道:“師傅,洞裏還存有多少槍呀?”靜安道:“有三百多條,還有三萬多發子彈。”陳英心裏盤算,現在庫存槍有七百多支,除留二百支備用外,把五百多支槍全拿出去就會打死更多的鬼子。她想好了辦法,立即給方忠發報,叫他來大院一趟。方忠急忙趕來,陳英問道:“其他各大隊有多少人呀?”方忠道:“一大隊一百三十人,二大隊一百六十人,三大隊(留守大隊)六十人,四大隊一百一十人,五大隊一百五十人,就你們六大隊人最多。”陳英道:“你到任這麽久,為什麽不抓緊發展隊伍?”方忠道:“我發展了二百多呀,原來哪有這麽多人呀,再發展就沒有槍了。”陳英道:“你再去發展五百五十個人,重點是一,二,四,五大隊,懂嗎?你把人發展齊了再到我這裏來拿槍,每支槍我還給你二十發子彈。”方忠樂得一蹦老高道:“保證十天內完成任務。”
中秋節過後,秋收秋種季節到了,陳英調三中隊兩個小隊來守大院,二中隊全部放假回去秋收秋種。
姑娘們忙著用船把清風洞的槍和子彈運到大院,又把大米和麵粉運回清風洞,共運來有三百六十支長槍,二挺機槍,三萬五千發子彈,八百個手榴彈。
這一天方忠趕著三部牛車來了,對陳英道:“這回招了五百七十人,全部是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其中一大隊新增一百三十人,二大隊新增一百四十人,四大隊一百五十人,五大隊一百五十人。”陳英道:“要開個好頭,你從獨立大隊抽調最好的隊員去訓練他們,怎麽訓練我相信你有辦法吧。”方忠道:“我知道,一政治,二槍法,三體能,我要這批新兵二個月內超過老兵,人人都是三十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