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探花娘子的添堵婆婆22
快穿:叮!收下您的奇葩婆婆人設 作者:番茄魚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幾天,家裏除了陳曼和萱姐兒,其他人忙得腳不沾地。
湯錦暖出了月子之後,陳曼就將管家權又交到她手裏,這次萱姐兒的周歲禮就是湯錦暖辦起來的。
家裏的六個妮兒經過一年多的鍛煉,特別是之前萱姐兒洗三和滿月酒的鍛煉,看起來能幹了不少。
陳曼無聊地站起來拍拍屁股,“萱姐兒,走,祖母帶你出去吃豆腐腦,這回咱吃甜的。”
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太一樣,都城人吃豆腐腦喜歡吃鹹口的,而洛水城則是喜歡吃甜口,陳曼則是兩者皆可。
萱姐兒一聽吃好吃的樂得露出兩排小米牙,“走,走,吃,吃,祖母好。”
小家夥是個好吃的,六個月的時候看著別人吃飯就往飯桌上鋪,
八個月不再滿足隻能喝奶開始添加輔食,因為陳曼時不時給她弄點空間出品的果泥吃,小家夥兒腸胃好得很。
除了腸胃好,萱姐兒學舌也快,人還鬼靈精怪。
十個月的時候就不再滿足於自己那沒滋沒味兒的輔食,大人吃飯得讓奶娘先把她抱下去,否則整個屋子都是她的“吃吃吃”聲,和吃不到的吵鬧聲。
她最喜歡跟陳曼這個祖母在一起,因為祖母屋裏總有許多好吃的,每次至少都能討到一杯果汁喝,每次祖母吃什麽都會給她一丟丟嚐嚐味兒。
在大家忙得腳打後腦勺的時候,陳曼帶著丫鬟抱著萱姐兒出了門。
幾人從街頭逛到街尾,有個小奶娃在,真真實實是以逛為主。
看完了熱鬧才到最喜歡的攤子上點了幾份豆腐腦,攤主見狀麻利地多拿了一套幹淨的碗勺。
萱姐兒顫顫巍巍地拿著小勺子吃到了一點豆腐腦汁,眼睛一亮露出一副陶醉的神情。
這表情跟陳曼的表情如出一轍,讓人見了忍俊不禁。
周歲禮這天賓朋滿座,幾個當家夫人見整個周歲禮的宴席安排得堪稱完美,私下問了發現幾個妮都有參與之後,有些人便起了幫家裏或者娘家小輩說親的心思。
到了抓周環節,萱姐兒被抱到提前準備好的各種抓周小玩意兒中間。
三字經,筆墨紙硯,針線,尺子,金元寶,如意,笛子,玉佩,金碗,蹴鞠,撥浪鼓,荷包等物品看著頗有種琳琅滿目之感。
湯錦暖,“萱姐兒,進去看喜歡什麽就拿什麽。”
萱姐兒聽了母親的話迫不及待地拿了金元寶和金碗然後交到陳曼手裏,露出小米牙,“祖母,吃。”
金元寶跟祖母平時買東西用的銀子長得真像,小碗兒跟她昨天吃豆腐腦的碗長得也像。
湯錦暖欲哭無淚,為了這天她偷偷地連續教了萱姐兒半個月,半個月啊,結果這大饞丫頭一心隻想著吃。
圍觀的眾人麵麵相覷,到嘴的心靈手巧、蕙質蘭心又咽了回去。
就在眾人挖空心思想到了衣食無憂幾個字正準備開口,就看到萱姐兒又跑回去抓了書、毛筆和針線顛顛跑到湯錦暖身邊,塞到湯錦暖手裏。
“母親,給,寫寫,繡花兒。”
“哎呀,萱姐兒真是蕙質蘭心,心靈手巧,而且一生榮華富貴吃喝不愁。”
眾人的好話不要錢似的往外撒,湯錦暖聽得心花怒放,高興地抱著萱姐兒接受別人的誇獎。
陳曼:……
雖然知道這是其中的一環,但是多少有點誇張。
萱姐兒周歲禮剛過,湯錦暖就倒下了,請了濟安堂的老醫生上門看診,湯錦暖又有了身孕。
夫妻倆兒都很高興,特別是湯錦暖,他們夫妻這個年紀誰家不是兒女成群,他們家隻有萱姐兒一個,多少有些單調。
她早就想再次懷孕,最好能給相公生下個哥兒傳宗接代。
萱姐兒周歲禮剛過,皇上在上蒼的指引下發現了新的高產糧食作物這個消息悄悄在大齊傳開。
據說這種作物產量非常高,能畝產兩千多斤將近三千斤,而且還一點都不挑土質,幹旱、貧瘠的土地都能種。
隻要種上這種糧食作物,老百姓們都能吃飽飯。
消息越演越烈,有相信的,有期待的也有不信的,坊市裏因為這個謠言吵得越發厲害,每天圍繞這件事都能吵出花來。
皇帝陛下深諳輿情的重要性,早就派人在都城和各個州府散布高產糧食作物。
就在大家吵得不可開交之際,皇莊裏駛出一輛又一輛馬車和牛車,這些馬車和牛車朝著大齊的各個州府而去。
車上是帶著泥土的地瓜,隨行的還有一個個莊稼把式。
大家才知道原來流言不是空穴來潮,不,原來坊間傳聞真的不是流言而是確有其事。
接著官府發出通知,讓各村村長帶著村裏的莊稼把式到府衙學習如何種植地瓜,學習合格後才能領取本村的良種。
民間因為這件事頓時沸騰起來,不過皇莊雖大但是麵積終究有限,無法全國供應。
所以皇上采取了就近原則,著重先滿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隻能先少量供應。
葫蘆莊裏的地瓜也迎來了大豐收,陳曼留足了自家用的,其他的都讓墨鬥送去洛水城的陳家村和傅家村,墨鬥再回來已經是兩個月之後了。
陳家村和傅家村因為墨鬥的到來轟動了起來,兩個村子的人走路帶風,到了外麵全都抬頭挺胸的。
都城有高產糧食作物的消息早就傳到了洛水城,可惜洛水城分到的隻有兩個馬車,這麽點東西壓根輪不到傅家村和陳家村。
雖然官府發出通知說今年先選兩個村子培育地瓜苗,等下半年能供應的村子就多了。
可是誰不希望能早日種上地瓜讓家裏人吃飽肚子呢。
現在,他們家被皇帝陛下封為宜人的姑奶奶、他們族裏最出息的探花郎傅大人派人帶著傳說中的地瓜回來了。
墨鬥按照老夫人的吩咐,不偏不倚平分給了兩個村子,雖然傅家極個別族人有些不滿,不過到底不敢表現在臉上。
他們族裏現在還得看傅言煜和陳曼的臉色行事,陳曼今非昔比已經不再是他們能揉圓捏扁的寡婦了。
墨鬥開始教授兩個村子的莊稼把式如何培育地瓜苗、如何種植地瓜。
傅家村和陳家村甚至還派出了村裏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日日到位,將墨鬥說的種植技巧和注意事項一一記錄下來。
湯錦暖出了月子之後,陳曼就將管家權又交到她手裏,這次萱姐兒的周歲禮就是湯錦暖辦起來的。
家裏的六個妮兒經過一年多的鍛煉,特別是之前萱姐兒洗三和滿月酒的鍛煉,看起來能幹了不少。
陳曼無聊地站起來拍拍屁股,“萱姐兒,走,祖母帶你出去吃豆腐腦,這回咱吃甜的。”
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太一樣,都城人吃豆腐腦喜歡吃鹹口的,而洛水城則是喜歡吃甜口,陳曼則是兩者皆可。
萱姐兒一聽吃好吃的樂得露出兩排小米牙,“走,走,吃,吃,祖母好。”
小家夥是個好吃的,六個月的時候看著別人吃飯就往飯桌上鋪,
八個月不再滿足隻能喝奶開始添加輔食,因為陳曼時不時給她弄點空間出品的果泥吃,小家夥兒腸胃好得很。
除了腸胃好,萱姐兒學舌也快,人還鬼靈精怪。
十個月的時候就不再滿足於自己那沒滋沒味兒的輔食,大人吃飯得讓奶娘先把她抱下去,否則整個屋子都是她的“吃吃吃”聲,和吃不到的吵鬧聲。
她最喜歡跟陳曼這個祖母在一起,因為祖母屋裏總有許多好吃的,每次至少都能討到一杯果汁喝,每次祖母吃什麽都會給她一丟丟嚐嚐味兒。
在大家忙得腳打後腦勺的時候,陳曼帶著丫鬟抱著萱姐兒出了門。
幾人從街頭逛到街尾,有個小奶娃在,真真實實是以逛為主。
看完了熱鬧才到最喜歡的攤子上點了幾份豆腐腦,攤主見狀麻利地多拿了一套幹淨的碗勺。
萱姐兒顫顫巍巍地拿著小勺子吃到了一點豆腐腦汁,眼睛一亮露出一副陶醉的神情。
這表情跟陳曼的表情如出一轍,讓人見了忍俊不禁。
周歲禮這天賓朋滿座,幾個當家夫人見整個周歲禮的宴席安排得堪稱完美,私下問了發現幾個妮都有參與之後,有些人便起了幫家裏或者娘家小輩說親的心思。
到了抓周環節,萱姐兒被抱到提前準備好的各種抓周小玩意兒中間。
三字經,筆墨紙硯,針線,尺子,金元寶,如意,笛子,玉佩,金碗,蹴鞠,撥浪鼓,荷包等物品看著頗有種琳琅滿目之感。
湯錦暖,“萱姐兒,進去看喜歡什麽就拿什麽。”
萱姐兒聽了母親的話迫不及待地拿了金元寶和金碗然後交到陳曼手裏,露出小米牙,“祖母,吃。”
金元寶跟祖母平時買東西用的銀子長得真像,小碗兒跟她昨天吃豆腐腦的碗長得也像。
湯錦暖欲哭無淚,為了這天她偷偷地連續教了萱姐兒半個月,半個月啊,結果這大饞丫頭一心隻想著吃。
圍觀的眾人麵麵相覷,到嘴的心靈手巧、蕙質蘭心又咽了回去。
就在眾人挖空心思想到了衣食無憂幾個字正準備開口,就看到萱姐兒又跑回去抓了書、毛筆和針線顛顛跑到湯錦暖身邊,塞到湯錦暖手裏。
“母親,給,寫寫,繡花兒。”
“哎呀,萱姐兒真是蕙質蘭心,心靈手巧,而且一生榮華富貴吃喝不愁。”
眾人的好話不要錢似的往外撒,湯錦暖聽得心花怒放,高興地抱著萱姐兒接受別人的誇獎。
陳曼:……
雖然知道這是其中的一環,但是多少有點誇張。
萱姐兒周歲禮剛過,湯錦暖就倒下了,請了濟安堂的老醫生上門看診,湯錦暖又有了身孕。
夫妻倆兒都很高興,特別是湯錦暖,他們夫妻這個年紀誰家不是兒女成群,他們家隻有萱姐兒一個,多少有些單調。
她早就想再次懷孕,最好能給相公生下個哥兒傳宗接代。
萱姐兒周歲禮剛過,皇上在上蒼的指引下發現了新的高產糧食作物這個消息悄悄在大齊傳開。
據說這種作物產量非常高,能畝產兩千多斤將近三千斤,而且還一點都不挑土質,幹旱、貧瘠的土地都能種。
隻要種上這種糧食作物,老百姓們都能吃飽飯。
消息越演越烈,有相信的,有期待的也有不信的,坊市裏因為這個謠言吵得越發厲害,每天圍繞這件事都能吵出花來。
皇帝陛下深諳輿情的重要性,早就派人在都城和各個州府散布高產糧食作物。
就在大家吵得不可開交之際,皇莊裏駛出一輛又一輛馬車和牛車,這些馬車和牛車朝著大齊的各個州府而去。
車上是帶著泥土的地瓜,隨行的還有一個個莊稼把式。
大家才知道原來流言不是空穴來潮,不,原來坊間傳聞真的不是流言而是確有其事。
接著官府發出通知,讓各村村長帶著村裏的莊稼把式到府衙學習如何種植地瓜,學習合格後才能領取本村的良種。
民間因為這件事頓時沸騰起來,不過皇莊雖大但是麵積終究有限,無法全國供應。
所以皇上采取了就近原則,著重先滿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隻能先少量供應。
葫蘆莊裏的地瓜也迎來了大豐收,陳曼留足了自家用的,其他的都讓墨鬥送去洛水城的陳家村和傅家村,墨鬥再回來已經是兩個月之後了。
陳家村和傅家村因為墨鬥的到來轟動了起來,兩個村子的人走路帶風,到了外麵全都抬頭挺胸的。
都城有高產糧食作物的消息早就傳到了洛水城,可惜洛水城分到的隻有兩個馬車,這麽點東西壓根輪不到傅家村和陳家村。
雖然官府發出通知說今年先選兩個村子培育地瓜苗,等下半年能供應的村子就多了。
可是誰不希望能早日種上地瓜讓家裏人吃飽肚子呢。
現在,他們家被皇帝陛下封為宜人的姑奶奶、他們族裏最出息的探花郎傅大人派人帶著傳說中的地瓜回來了。
墨鬥按照老夫人的吩咐,不偏不倚平分給了兩個村子,雖然傅家極個別族人有些不滿,不過到底不敢表現在臉上。
他們族裏現在還得看傅言煜和陳曼的臉色行事,陳曼今非昔比已經不再是他們能揉圓捏扁的寡婦了。
墨鬥開始教授兩個村子的莊稼把式如何培育地瓜苗、如何種植地瓜。
傅家村和陳家村甚至還派出了村裏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日日到位,將墨鬥說的種植技巧和注意事項一一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