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我們所了解的修仙界和星球
“地玄境起步!”
“正道大陸橫長550萬裏,魔之大陸豎寬420萬裏,妖之大陸總徑780萬裏。這是三塊修煉大陸的大概大小。”
“那麽資源分配呢?我想資源應該是最重要的。”
“是的,想必不用我說你們也可以猜到,正道大陸資源最多,占65%。妖道20%,蠻荒大陸15%,我們魔道隻有5%的資源總量。”
“你說的蠻荒大陸就是第四塊修煉大陸嗎?”
“是第四塊大陸,但不是修煉大陸。因為幾乎沒有修士在上麵修煉,就算有極個別的修士,蠻荒大陸上也至少沒有修士群體存在。”
“那上麵有什麽呢?這塊大陸又有多大呢”
“我說過了,資源。資源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你甚至可以狹隘的理解為資源是最重要的。蠻荒大陸上麵的資源占了資源總量的15%,是我們魔道資源總量的三倍。
與780萬總徑的妖陸資源總量相近,但蠻荒大陸卻隻有220萬裏橫長,豎寬的也隻有52.5萬裏到108.3萬裏。”
“導師,你說的不對。”
忽然有一人插口道。
“哪裏不對,你說。”
“按照你說的資源總量,相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00%,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都知道,計算資源占比的時候,最大是100%。”
導師卻說:“我從來沒說過,修仙界的計算法是和凡界一樣的。”
然後不再繼續解釋,繼續說道:“我們現在已知的資源總量是150%,四塊大陸占比105%,剩下的45%在四大洋中。當然,這隻是我們所能探測到的範圍所知道的。
修仙界的資源總量最起碼在300%以上。”
隨後又加了一句:“如果你硬要鑽牛角尖的話,我們這顆星球的可使用總量在1000%以上。
但那些,已經不能稱之為資源了,隻能說是能源。是連目前最高的太虛境強者都無法輕易汲取使用的能源。”
說完再加了一句:“還有大概百分之九千到十萬甚至更多的,是星球恒動力,也是不動源。是我們無法使用的,也是不能汲取的。”
“如果強行汲取呢?”
“會破壞星球平衡,所有植物都會死亡,所有河流都會幹涸,不是蒸發,而是被星核吸收,補充恒動力。
所有有靈力的石頭,哪怕隻有一點,也會靈散,也是被星核強行吸收,補充恒動力。這是星球的自救。”
“四大陸我們已經知道了。那麽四大洋是哪些呢?”
“背洋,南洋,三中洋,還有溺水洋。”
“那這四大洋,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最大的是背洋,最小的應該是南洋,難以測量的是溺水洋。”
隨即,立馬解釋道:“背洋是最大的靜水洋,形成於星球撞擊,也在我們星球的背麵,所以名稱背洋。
我們三道大陸的中間的三中洋,是最大的動水洋,由於在三塊大陸中間,所以名叫三中洋。
至於南洋,是最大的混水洋,在南洋的極點附近是旋水域,在高端修士口中也叫旋水洋,在靠近旋水域的兩個邊線是凍水洋。
所以南洋的核心圈一半,是由兩凍一旋組成,也是很危險的地方,沒有靈鼎境的修為,很難保自身安全。”
“那還有一大洋,溺水洋呢?”
“溺水洋是最大的死水洋,和無固定區域的洋,溺水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緩緩移動。移動到那裏,那裏就成為溺水域,溺水洋是溺水域最集中的地方。
在這個水域裏,好像沒有任何生物。
在這小片溺水如果和其他溺水相遇,就會成為更大範圍的溺水,如同水滴相聚。”
接著說:“溺水洋也是最深的洋,其深無法測量,有說最深處接近星核,但是無法證實。
溺水洋是最危險的水域,沒有之一。”
“那你能告訴我,這些水域活動所需的基本修為嗎?”
“三中洋,活動修士的修為是靈丹境及以下,就是靈元境到靈丹境,部分區域需要混元境3到5層。
南洋活動修為為混元境5層到靈鼎境7層。
蠻荒大陸活動修為是靈鼎8層到地玄境巔峰。越過蠻荒大陸的南洋,活動所需修為是靈鼎境2層到地玄境3層。
入背洋需要靈鼎4層起步,到極南線需要靈鼎7層。
到南緯線,需要靈鼎巔峰,越過南緯線進入背洋正式水域,需要踏入地玄境,到半南緯線,也就是背部南半球的半線,需要地玄境巔峰。
越過這道線,必須修為進入天玄境界。
因為過了半南緯線天地靈力銳減,地玄境的修為,即使圓滿境界,也不足以汲天地靈力以供己用了。接近了中緯線就需要天玄境中後期。”
“再往後麵呢?”
“再往後麵就暫不用講了,因為你們很少有人能修煉到可以進入背部中位線的地步,中緯線,也叫中位線。一個是劃分體麵,一個是形容位麵。”
又補充說道:“你們大部分人,將來修為大概都在混元到地玄左右,能到地玄中期後期,就是你們中的優秀者。
進入天玄,是真正的佼佼者。
太虛即是創例者,即便已有進入的,但這個例是疊加的,並不是獨一無二的。”
“還有,過了背部的極南線,就是永夜,永遠沒有光線,就是太陽的照射。
但卻有一定的可視亮度。
大概是七分暗三分亮,過了南緯線,是九分暗一分亮,過了半南緯線,那是真正的黑暗,沒有任何的亮度。
所以為什麽需要天玄境修為?
不僅是進入的靈力境界需求,也是精神境界需求。”
又接著說:“其實,過了蠻荒大陸後,在南洋的最南部,就已經開始半昏半暗了,蠻荒大陸的南端,黑夜都明顯比白天多了一小半。
但我們是幸運的,至少我們的正麵極南線依然是白天。而北部妖之大陸的正極北線以北,就已經是永夜了。
而且是九分暗一分亮的永夜。
可以說,妖之大陸2/5的地方都是黑暗,是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即使如此,妖之大陸的光照地域,仍然大過我們正魔兩道。”
“為什麽同是極南極北線,背部極南線才開始進入七分暗三分明的永夜,而正麵極北線已經進入九暗一亮的永夜?”
“因為我們這顆星球不止被一個恒星照射,其實進入南洋後,你所看到的太陽,就不一定是曾經的太陽了。
尤其是過了半南緯線後。
正半南緯線到極北線,這是主太陽的照射區域,覆蓋了近乎正妖魔三塊大陸和附近範圍水域,當然也包括三中洋。
雖然一千年大概偏移10萬裏,但隻要不是妖域的極北線附近修煉,是感覺不到的。”
“什麽?不止一個太陽?”
似乎這說辭顛覆了魔子們的認知。
“是的。”
導師肯定道。
又說:“主太陽的照射區域是正北極線到正半南緯線。輔太陽的照射區域是正半南緯線北15萬裏到背極南線。
主太陽的照射區域基本不變,固定規律照射,照射麵積近乎100%,千年移動10萬裏。
而輔太陽的照射區域卻變化很大,百年移動20萬裏。並且輔太陽的主要照射範圍是正半南南緯線南20萬裏和背極南線10萬裏,並且在這個範圍內移動照射,恒照射麵積越約70%。”
“那沒有照射到的地方呢?”
“暗夜,或永夜,或極夜。”
“這三者有什麽區別嗎?”
“一時的黑暗,就是暗夜,如傍黑晨亮。永久的黑暗,就是永夜,幾乎何時都不會亮。長期而不永久的黑暗,就是極夜,意思就是極度漫長。”
“永夜可以打破嗎?”
“可以,等候第三太陽,10萬年運行到這裏一次,屆時超過一半的永夜都會被照亮。
第三太陽運行至此從開始照射到離開共一千年,是為陽千年,也叫千陽年。”
“那這三個太陽那個大,那個近,那個強烈呢?”
“輔太陽最大,次輔太陽最烈,主太陽其實距離我們挺遠,隻是對比下來最近。輔太陽強烈的時候,足以讓南洋的水表沸騰。
使南洋部分區域成為沸洋。
這第二太陽,第三太陽都是不穩定,不固定的。
一個移動照射,且光時強時弱。
一個十萬年才來一次。”
“哪個最強烈?”
“次輔太陽烈於輔太陽烈於主太陽。當然終輔太陽才是最烈,也是最大的。
至於前三陽大小,輔太陽大於次輔太陽大於主太陽。
他們對比的話,主太陽是一,輔太陽是十,次輔太陽是五,終輔太陽是一百。”
“什麽?還有終輔太陽,第四陽?”
“是的,第四陽,也叫死亡之陽,一百萬年來一次,
從出現到消失,共一百年。
也稱為百年紀。
就是紀元在這一百年裏更替。”
本章閱讀理解難度較大,中位線(赤道/0c)半南緯線(45c)南緯線(60c)極南線(75c)極點(90c),如不能理解,小說後期可翻回本章查閱。
“地玄境起步!”
“正道大陸橫長550萬裏,魔之大陸豎寬420萬裏,妖之大陸總徑780萬裏。這是三塊修煉大陸的大概大小。”
“那麽資源分配呢?我想資源應該是最重要的。”
“是的,想必不用我說你們也可以猜到,正道大陸資源最多,占65%。妖道20%,蠻荒大陸15%,我們魔道隻有5%的資源總量。”
“你說的蠻荒大陸就是第四塊修煉大陸嗎?”
“是第四塊大陸,但不是修煉大陸。因為幾乎沒有修士在上麵修煉,就算有極個別的修士,蠻荒大陸上也至少沒有修士群體存在。”
“那上麵有什麽呢?這塊大陸又有多大呢”
“我說過了,資源。資源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你甚至可以狹隘的理解為資源是最重要的。蠻荒大陸上麵的資源占了資源總量的15%,是我們魔道資源總量的三倍。
與780萬總徑的妖陸資源總量相近,但蠻荒大陸卻隻有220萬裏橫長,豎寬的也隻有52.5萬裏到108.3萬裏。”
“導師,你說的不對。”
忽然有一人插口道。
“哪裏不對,你說。”
“按照你說的資源總量,相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00%,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都知道,計算資源占比的時候,最大是100%。”
導師卻說:“我從來沒說過,修仙界的計算法是和凡界一樣的。”
然後不再繼續解釋,繼續說道:“我們現在已知的資源總量是150%,四塊大陸占比105%,剩下的45%在四大洋中。當然,這隻是我們所能探測到的範圍所知道的。
修仙界的資源總量最起碼在300%以上。”
隨後又加了一句:“如果你硬要鑽牛角尖的話,我們這顆星球的可使用總量在1000%以上。
但那些,已經不能稱之為資源了,隻能說是能源。是連目前最高的太虛境強者都無法輕易汲取使用的能源。”
說完再加了一句:“還有大概百分之九千到十萬甚至更多的,是星球恒動力,也是不動源。是我們無法使用的,也是不能汲取的。”
“如果強行汲取呢?”
“會破壞星球平衡,所有植物都會死亡,所有河流都會幹涸,不是蒸發,而是被星核吸收,補充恒動力。
所有有靈力的石頭,哪怕隻有一點,也會靈散,也是被星核強行吸收,補充恒動力。這是星球的自救。”
“四大陸我們已經知道了。那麽四大洋是哪些呢?”
“背洋,南洋,三中洋,還有溺水洋。”
“那這四大洋,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最大的是背洋,最小的應該是南洋,難以測量的是溺水洋。”
隨即,立馬解釋道:“背洋是最大的靜水洋,形成於星球撞擊,也在我們星球的背麵,所以名稱背洋。
我們三道大陸的中間的三中洋,是最大的動水洋,由於在三塊大陸中間,所以名叫三中洋。
至於南洋,是最大的混水洋,在南洋的極點附近是旋水域,在高端修士口中也叫旋水洋,在靠近旋水域的兩個邊線是凍水洋。
所以南洋的核心圈一半,是由兩凍一旋組成,也是很危險的地方,沒有靈鼎境的修為,很難保自身安全。”
“那還有一大洋,溺水洋呢?”
“溺水洋是最大的死水洋,和無固定區域的洋,溺水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緩緩移動。移動到那裏,那裏就成為溺水域,溺水洋是溺水域最集中的地方。
在這個水域裏,好像沒有任何生物。
在這小片溺水如果和其他溺水相遇,就會成為更大範圍的溺水,如同水滴相聚。”
接著說:“溺水洋也是最深的洋,其深無法測量,有說最深處接近星核,但是無法證實。
溺水洋是最危險的水域,沒有之一。”
“那你能告訴我,這些水域活動所需的基本修為嗎?”
“三中洋,活動修士的修為是靈丹境及以下,就是靈元境到靈丹境,部分區域需要混元境3到5層。
南洋活動修為為混元境5層到靈鼎境7層。
蠻荒大陸活動修為是靈鼎8層到地玄境巔峰。越過蠻荒大陸的南洋,活動所需修為是靈鼎境2層到地玄境3層。
入背洋需要靈鼎4層起步,到極南線需要靈鼎7層。
到南緯線,需要靈鼎巔峰,越過南緯線進入背洋正式水域,需要踏入地玄境,到半南緯線,也就是背部南半球的半線,需要地玄境巔峰。
越過這道線,必須修為進入天玄境界。
因為過了半南緯線天地靈力銳減,地玄境的修為,即使圓滿境界,也不足以汲天地靈力以供己用了。接近了中緯線就需要天玄境中後期。”
“再往後麵呢?”
“再往後麵就暫不用講了,因為你們很少有人能修煉到可以進入背部中位線的地步,中緯線,也叫中位線。一個是劃分體麵,一個是形容位麵。”
又補充說道:“你們大部分人,將來修為大概都在混元到地玄左右,能到地玄中期後期,就是你們中的優秀者。
進入天玄,是真正的佼佼者。
太虛即是創例者,即便已有進入的,但這個例是疊加的,並不是獨一無二的。”
“還有,過了背部的極南線,就是永夜,永遠沒有光線,就是太陽的照射。
但卻有一定的可視亮度。
大概是七分暗三分亮,過了南緯線,是九分暗一分亮,過了半南緯線,那是真正的黑暗,沒有任何的亮度。
所以為什麽需要天玄境修為?
不僅是進入的靈力境界需求,也是精神境界需求。”
又接著說:“其實,過了蠻荒大陸後,在南洋的最南部,就已經開始半昏半暗了,蠻荒大陸的南端,黑夜都明顯比白天多了一小半。
但我們是幸運的,至少我們的正麵極南線依然是白天。而北部妖之大陸的正極北線以北,就已經是永夜了。
而且是九分暗一分亮的永夜。
可以說,妖之大陸2/5的地方都是黑暗,是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即使如此,妖之大陸的光照地域,仍然大過我們正魔兩道。”
“為什麽同是極南極北線,背部極南線才開始進入七分暗三分明的永夜,而正麵極北線已經進入九暗一亮的永夜?”
“因為我們這顆星球不止被一個恒星照射,其實進入南洋後,你所看到的太陽,就不一定是曾經的太陽了。
尤其是過了半南緯線後。
正半南緯線到極北線,這是主太陽的照射區域,覆蓋了近乎正妖魔三塊大陸和附近範圍水域,當然也包括三中洋。
雖然一千年大概偏移10萬裏,但隻要不是妖域的極北線附近修煉,是感覺不到的。”
“什麽?不止一個太陽?”
似乎這說辭顛覆了魔子們的認知。
“是的。”
導師肯定道。
又說:“主太陽的照射區域是正北極線到正半南緯線。輔太陽的照射區域是正半南緯線北15萬裏到背極南線。
主太陽的照射區域基本不變,固定規律照射,照射麵積近乎100%,千年移動10萬裏。
而輔太陽的照射區域卻變化很大,百年移動20萬裏。並且輔太陽的主要照射範圍是正半南南緯線南20萬裏和背極南線10萬裏,並且在這個範圍內移動照射,恒照射麵積越約70%。”
“那沒有照射到的地方呢?”
“暗夜,或永夜,或極夜。”
“這三者有什麽區別嗎?”
“一時的黑暗,就是暗夜,如傍黑晨亮。永久的黑暗,就是永夜,幾乎何時都不會亮。長期而不永久的黑暗,就是極夜,意思就是極度漫長。”
“永夜可以打破嗎?”
“可以,等候第三太陽,10萬年運行到這裏一次,屆時超過一半的永夜都會被照亮。
第三太陽運行至此從開始照射到離開共一千年,是為陽千年,也叫千陽年。”
“那這三個太陽那個大,那個近,那個強烈呢?”
“輔太陽最大,次輔太陽最烈,主太陽其實距離我們挺遠,隻是對比下來最近。輔太陽強烈的時候,足以讓南洋的水表沸騰。
使南洋部分區域成為沸洋。
這第二太陽,第三太陽都是不穩定,不固定的。
一個移動照射,且光時強時弱。
一個十萬年才來一次。”
“哪個最強烈?”
“次輔太陽烈於輔太陽烈於主太陽。當然終輔太陽才是最烈,也是最大的。
至於前三陽大小,輔太陽大於次輔太陽大於主太陽。
他們對比的話,主太陽是一,輔太陽是十,次輔太陽是五,終輔太陽是一百。”
“什麽?還有終輔太陽,第四陽?”
“是的,第四陽,也叫死亡之陽,一百萬年來一次,
從出現到消失,共一百年。
也稱為百年紀。
就是紀元在這一百年裏更替。”
本章閱讀理解難度較大,中位線(赤道/0c)半南緯線(45c)南緯線(60c)極南線(75c)極點(90c),如不能理解,小說後期可翻回本章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