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武朝,老百姓平時吃肉的機會少得可憐,逢年過節實在饞得慌,偶爾也會買點豬下水湊個熱鬧。
當然,這裏說的老百姓可不是窮得叮當響那種,真窮到家的,豬下水想都甭想,連糠都未必吃得上。石頭他爹在世那會兒,家裏還沒這麽緊巴,逢年過節還能打打牙祭。
所以石頭吃過豬下水,知道那是個啥味兒。可他今兒嚐了我煮的下水後,立刻覺得以前吃的都是浮雲。
世上咋會有這麽美味的東西?難道以前吃的豬下水都是壞的不成?其實不是我買的下水有多好,關鍵是香料給力。
估計臥龍村上上下下,包括村正賴誌成在內,可能都沒吃過香料,更別提做飯時放香料這概念了。不僅石頭,他妹妹小果,他娘王嬸,還有林幼娘,連我自己都吃得忘我,連門口有人偷瞄都沒察覺。
鹵肉香味實在太撩人,周圍的鄰居幾乎全被吸引過來。“夕……夕哥兒,你們吃的是啥好東西呀,咋這麽香呐?”
我一驚,回頭一看,門口圍了一堆人。說話的是救過我的三家人之一,夫家姓賈,按咱村的規矩,我們這些小輩都管她叫賈嬸。
“哦哦,豬下水,賈嬸要不嚐嚐?”“不……不用了,不用了……”
賈嬸嘴上推辭,眼睛卻直勾勾盯著鍋,口水差點流下來,把我逗得差點笑出聲。
“賈嬸,來,別跟我客氣,試試我做的這碗鹵煮。”
寧夕一邊說著,一邊給賈嬸盛了一碗熱騰騰的鹵煮。她對自己的這道菜自詡為“鹵煮”,其實就是將烤得噴香的麵餅和燉得軟爛入味的內髒切塊,裝入碗中,再淋上一勺滾燙的肉湯。這不就是後世那讓人欲罷不能的鹵煮嗎?
湯醇厚鮮美,肉質酥爛,滋味絕佳。在這大冷天來上一碗,哎呀媽呀,給個神仙都不換,真的!
不過,要是有豆腐、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這些調料就更完美了。賈嬸本想推脫,畢竟自家掌櫃之前救了寧夕一回,已經吃過一頓好飯,現在又上門來吃,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可話到嘴邊,愣是說不出口,因為那碗鹵煮實在太香了!
賈嬸一嚐之下,差點停不下來,最後硬是憑借強大的意誌力忍住沒把整碗吃完,想著家裏還有其他成員,得留點給大家嚐嚐。結果,一碗鹵煮瞬間被賈家上下瓜分得幹幹淨淨!
那天一同救寧夕出冰窟窿的另外兩家也在場,寧夕自然不會厚此薄彼,每家都分了一大碗。其他人眼巴巴地看著三家人大快朵頤,心裏那個羨慕嫉妒啊!誰讓他們當時沒去救寧夕呢?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因為不在現場,錯過了機會。不管怎樣,沒幫上忙就沒臉吃人家的東西。
“來來來,大夥兒都嚐一口,東西有限,隻夠你們品個味兒,別嫌棄哈!”
沒想到,今天寧夕格外大方,每個人都能嚐上一點。雖然分量不多,僅僅是淺嚐輒止,但沒人敢對寧夕有半句怨言。在這個年代,肯分享食物的都是大善人,更何況是如此美味的食物。不論多少,大家都心存感激。
寧夕這麽做並非刻意炫耀,主要目的是讓大家心理平衡。自己發了橫財,買了那麽多東西,如果全關起門來獨享,不顧及旁人感受,恐怕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再者,這也是重塑自身形象的好時機,除非他願意一直做隻縮頭烏龜,隻顧過自己的小日子,否則在落後的這個大武朝,沒點人脈可不好混。
……
次日清晨,天才微微亮,賴誌成就帶著兩個兒子登門了。寧夕懶得跟他們多費口舌,連早飯都沒吃,直接領著他們去了臥龍溝,手把手教他們冰窟窿叉魚的技巧。
寧夕深知,能靠智慧吃飯就絕不單純賣力氣,他可不願當個純粹的勞力者,讓別人幹活,自己坐收漁利,這才是理想的生存狀態。
賴家父子悟性倒還不錯,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寧夕也沒浪費時間,拎著他示範時叉到的幾條魚便離開了。賴氏父子氣得吹胡子瞪眼,卻拿寧夕毫無辦法。寧夕早先就跟他們講明白,這捕魚法子他自個兒還能用,隻要他們不外傳就成。
寧夕回到家中,並沒急著倒頭大睡,而是隨便對付了幾口剩的鹵煮,便馬不停蹄地忙活起來。
昨日在藥鋪購得的一大包天然堿,此刻成了他的實驗材料,目標是將其轉化為實用的食用堿。若無天然堿,雖可用草木灰提取,但成本過高,非明智之選。天然堿最易轉化為燒堿,即氫氧化鈉,製作流程大致為:堿石研磨成粉,溶於水成堿液,加入適量熟石灰,經數道簡易步驟,便成腐蝕性極強的火堿。然而,寧夕所需的並非火堿,而是用於發酵麵食的食用堿。
他先將天然堿溶解,加熱後再冷卻,接著曆經過濾、洗滌、幹燥等係列操作,終得純淨的純堿——碳酸鈉。此物能中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物質,故名食用堿。如需製備小蘇打,隻需向純堿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今日寧夕隻打算蒸饅頭,食用堿足矣,小蘇打則非必需。
這些初中化學知識,寧夕這位農大博士生並未忘懷,幾番嚐試後便順利製成。須知農大學問並非僅限於耕作,化工、食品乃至農機等專業亦在其列。
林幼娘在一旁看得一頭霧水,不知她那古靈精怪的二哥又在搗鼓什麽,一上午工夫,隻見他時而緊鎖眉頭,時而抓耳撓腮,最後竟突然放聲大笑,直叫人膽戰心驚。
“幼娘!快!快去發麵!今兒我要吃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你做的那種!”
林幼娘暗自腹誹:“壞二哥,就知道敗家!”
在古代,白麵之於窮人,猶如後世生猛海鮮之於尋常百姓,非逢年過節難得一嚐。如今既非佳節,寧夕卻突發奇想,要吃白麵饅頭,這不是敗家是什麽?
寧夕並未過多解釋,心中暗藏小計謀,打算趁林幼娘不備,在發酵好的麵團中偷偷加入堿水,看她吃下饅頭後的反應。
當然,這裏說的老百姓可不是窮得叮當響那種,真窮到家的,豬下水想都甭想,連糠都未必吃得上。石頭他爹在世那會兒,家裏還沒這麽緊巴,逢年過節還能打打牙祭。
所以石頭吃過豬下水,知道那是個啥味兒。可他今兒嚐了我煮的下水後,立刻覺得以前吃的都是浮雲。
世上咋會有這麽美味的東西?難道以前吃的豬下水都是壞的不成?其實不是我買的下水有多好,關鍵是香料給力。
估計臥龍村上上下下,包括村正賴誌成在內,可能都沒吃過香料,更別提做飯時放香料這概念了。不僅石頭,他妹妹小果,他娘王嬸,還有林幼娘,連我自己都吃得忘我,連門口有人偷瞄都沒察覺。
鹵肉香味實在太撩人,周圍的鄰居幾乎全被吸引過來。“夕……夕哥兒,你們吃的是啥好東西呀,咋這麽香呐?”
我一驚,回頭一看,門口圍了一堆人。說話的是救過我的三家人之一,夫家姓賈,按咱村的規矩,我們這些小輩都管她叫賈嬸。
“哦哦,豬下水,賈嬸要不嚐嚐?”“不……不用了,不用了……”
賈嬸嘴上推辭,眼睛卻直勾勾盯著鍋,口水差點流下來,把我逗得差點笑出聲。
“賈嬸,來,別跟我客氣,試試我做的這碗鹵煮。”
寧夕一邊說著,一邊給賈嬸盛了一碗熱騰騰的鹵煮。她對自己的這道菜自詡為“鹵煮”,其實就是將烤得噴香的麵餅和燉得軟爛入味的內髒切塊,裝入碗中,再淋上一勺滾燙的肉湯。這不就是後世那讓人欲罷不能的鹵煮嗎?
湯醇厚鮮美,肉質酥爛,滋味絕佳。在這大冷天來上一碗,哎呀媽呀,給個神仙都不換,真的!
不過,要是有豆腐、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這些調料就更完美了。賈嬸本想推脫,畢竟自家掌櫃之前救了寧夕一回,已經吃過一頓好飯,現在又上門來吃,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可話到嘴邊,愣是說不出口,因為那碗鹵煮實在太香了!
賈嬸一嚐之下,差點停不下來,最後硬是憑借強大的意誌力忍住沒把整碗吃完,想著家裏還有其他成員,得留點給大家嚐嚐。結果,一碗鹵煮瞬間被賈家上下瓜分得幹幹淨淨!
那天一同救寧夕出冰窟窿的另外兩家也在場,寧夕自然不會厚此薄彼,每家都分了一大碗。其他人眼巴巴地看著三家人大快朵頤,心裏那個羨慕嫉妒啊!誰讓他們當時沒去救寧夕呢?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因為不在現場,錯過了機會。不管怎樣,沒幫上忙就沒臉吃人家的東西。
“來來來,大夥兒都嚐一口,東西有限,隻夠你們品個味兒,別嫌棄哈!”
沒想到,今天寧夕格外大方,每個人都能嚐上一點。雖然分量不多,僅僅是淺嚐輒止,但沒人敢對寧夕有半句怨言。在這個年代,肯分享食物的都是大善人,更何況是如此美味的食物。不論多少,大家都心存感激。
寧夕這麽做並非刻意炫耀,主要目的是讓大家心理平衡。自己發了橫財,買了那麽多東西,如果全關起門來獨享,不顧及旁人感受,恐怕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再者,這也是重塑自身形象的好時機,除非他願意一直做隻縮頭烏龜,隻顧過自己的小日子,否則在落後的這個大武朝,沒點人脈可不好混。
……
次日清晨,天才微微亮,賴誌成就帶著兩個兒子登門了。寧夕懶得跟他們多費口舌,連早飯都沒吃,直接領著他們去了臥龍溝,手把手教他們冰窟窿叉魚的技巧。
寧夕深知,能靠智慧吃飯就絕不單純賣力氣,他可不願當個純粹的勞力者,讓別人幹活,自己坐收漁利,這才是理想的生存狀態。
賴家父子悟性倒還不錯,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寧夕也沒浪費時間,拎著他示範時叉到的幾條魚便離開了。賴氏父子氣得吹胡子瞪眼,卻拿寧夕毫無辦法。寧夕早先就跟他們講明白,這捕魚法子他自個兒還能用,隻要他們不外傳就成。
寧夕回到家中,並沒急著倒頭大睡,而是隨便對付了幾口剩的鹵煮,便馬不停蹄地忙活起來。
昨日在藥鋪購得的一大包天然堿,此刻成了他的實驗材料,目標是將其轉化為實用的食用堿。若無天然堿,雖可用草木灰提取,但成本過高,非明智之選。天然堿最易轉化為燒堿,即氫氧化鈉,製作流程大致為:堿石研磨成粉,溶於水成堿液,加入適量熟石灰,經數道簡易步驟,便成腐蝕性極強的火堿。然而,寧夕所需的並非火堿,而是用於發酵麵食的食用堿。
他先將天然堿溶解,加熱後再冷卻,接著曆經過濾、洗滌、幹燥等係列操作,終得純淨的純堿——碳酸鈉。此物能中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物質,故名食用堿。如需製備小蘇打,隻需向純堿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今日寧夕隻打算蒸饅頭,食用堿足矣,小蘇打則非必需。
這些初中化學知識,寧夕這位農大博士生並未忘懷,幾番嚐試後便順利製成。須知農大學問並非僅限於耕作,化工、食品乃至農機等專業亦在其列。
林幼娘在一旁看得一頭霧水,不知她那古靈精怪的二哥又在搗鼓什麽,一上午工夫,隻見他時而緊鎖眉頭,時而抓耳撓腮,最後竟突然放聲大笑,直叫人膽戰心驚。
“幼娘!快!快去發麵!今兒我要吃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你做的那種!”
林幼娘暗自腹誹:“壞二哥,就知道敗家!”
在古代,白麵之於窮人,猶如後世生猛海鮮之於尋常百姓,非逢年過節難得一嚐。如今既非佳節,寧夕卻突發奇想,要吃白麵饅頭,這不是敗家是什麽?
寧夕並未過多解釋,心中暗藏小計謀,打算趁林幼娘不備,在發酵好的麵團中偷偷加入堿水,看她吃下饅頭後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