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夕決定推遲一日招募弟子,目的正是讓村民們提前做好準備,否則人人饑腸轆轆,其真實才智便難以顯現出來。
“怎地,竟還要較量體力,力氣不足者不予錄取?”
“竟還要賽跑,速度慢者亦被拒之門外?”
“更有甚者,思維愚鈍者也不接受?”
“......”
寧夕提出的諸多條件歸根結底,最重要的一條便是體質要硬朗。村民們唯有抓緊這最後一天,給自家孩子好好調養身體。
送走了詢問詳情的村民們,寧夕開始指揮四名少年做事。
上次找到的破損陶罐尚不夠用,還需再去村中尋覓幾隻。沙土看似也不足,需至臥龍溝深處再掘取一番。
寧夕的原則是讓這幾個小子持續忙碌,以免他們總念及昨日遭遇邪修之事。這些鄉下少年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幹實事的能力卻是極強,讓他們從事陌生的創作困難重重,但在熟悉的事務上則遊刃有餘。
而寧夕自身亦有重任在身,計劃著手改造廚房中的煉靈灶台。
自穿越至此,寧夕便覺得家中的灶台頗為不便,乃是極為原始古老的修煉之火台。此類火台構造不合理,燃料燃燒不充分,保火效果欠佳,熱力流失嚴重——更別提那碩大的灶門與灶膛,且無爐箅。
寧夕在仙緣大學修習研究生期間,曾隨導師深入山區扶貧,見識過當地百姓所用的改良型節靈灶,那是朝廷大力推廣的一種節省燃料之灶具。
彼時年輕的寧夕好奇心切,特地研究了一番,大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相較於舊式煉靈灶,新型節靈灶縮小了灶門與灶膛尺寸,並增設了爐箅,擁有一套巧妙的通風係統,使得灶膛內的燃料得以更加充分地燃燒。尤其是創造性地加入了保溫層與聚靈環,大大延長了火焰煙氣在灶膛內部循環的時間,減少了熱力的散失。爐箅的設計更為精妙,能夠及時將柴灰導入下方的儲灰室,從而保持良好的通風性能。
不僅如此,寧夕還將原來的單一灶口改為雙灶口,前方用於烹飪膳食,後方則用於燒製熱水。如此一來,便可利用灶內餘火之溫熱,確保後灶的熱水恒溫不降,特別是在寒冬之際,洗臉洗腳之時,直接就能取用,無需另行生火。
寧夕還打算增高煙囪高度,使灶室內空氣循環更加暢通。
為了自己與林幼娘的身體安康,寧夕決定不僅要重新改造灶台,還要在居住房屋內盤築一座修煉火炕。
在這個取暖設施極度匱乏的大武王朝,冬季的日子格外難熬......
穿越至此,寧夕發現在臥龍村中竟無人使用火炕修煉,而是普遍睡於粗糙簡陋的木榻之上,這恐怕與村子北邊便是連綿山脈有著直接關係。村民們即便生活貧困,也因近山而不乏木材之用。
在這個修真世界,凡人的壽元確實短暫,主要源於生存環境艱難險惡,冬季嚴寒刺骨,一個不慎便會引發寒疾,進而轉為肺疾,在這無靈丹妙藥可解的時代,其死亡率之高,令人瞠目。
待幾個小家夥尋來破損的大陶缸並挖來了沙石之後,寧夕便帶領他們前往賈滿倉家中,搬運了一批用於春季築屋的大土坯磚。這些土坯磚乃是賈滿倉的父親為來年建造居所預先備下的,卻被寧夕以修真者的名義暫借使用。
當然,寧夕並非無償取用,他堅決拒絕收取金錢,反而慷慨地贈送了幾袋糧食作為回報。在這修真村落裏,鄰裏之間皆為同道中人,與他寧夕交往,斷然不可使人受虧。
修真者的形象便是如此點滴累積而成,無需在瑣碎小事上惹人非議。
“來來來,先用餐,填飽肚子我們才能有力氣修煉!”
一聽用餐,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閃爍出熾熱期待。
“聽說今日午時會有肉食供應,並非尋常的豬雜碎,而是正宗的豬後腿肉呢!”
提起此事,眾人不禁憶起在獅子樓的經曆,那時寧夕親自烹製的回鍋肉香氣四溢,色澤誘人,那一幕至今仍鮮活在他們的腦海中。然而,那一整盤美味的回鍋肉最終被獅子樓肥胖的掌櫃獨享,連店中的廚子都未曾品嚐到分毫,更別提石頭他們這幾個始終跟隨寧夕的小弟子們了。
眾少年對午間的那一餐肉食充滿了期盼,若是寧夕能夠大發慈悲,再重現當日獅子樓那般美味的佳肴,那是何等美事!
然而讓大家略感失落的是,當寧夕捧上一盆菜肴時,裏麵赫然是嫩黃的豆芽搭配切成細絲的豬肉。
“來嚐嚐這道肉絲炒芽菜吧!”
雖然心有遺憾,但幾位少年夾菜的動作卻毫不遲疑,寧夕剛轉身去取碗筷的功夫,盆中的肉絲炒豆芽已然下去一半。
當他們第一口咬下肉絲炒芽菜,便再也停不下來了。那獅子樓的回鍋肉早已被拋諸腦後,畢竟他們並未嚐過其中滋味,哪裏比得上眼前的這盆肉絲炒芽菜讓人欲罷不能!
幾個少年在此之前從未品嚐過如此精妙絕倫的爆炒肉絲,幾乎要將舌頭吞入口腹之中。地道的土豬肉,在烈火煉油的作用下發生神秘變化,激發出一種獨特的香氣,對於平日裏不曾吃過炒肉的人來說,其誘惑力無疑是難以抵擋的!
幾個少年狼吞虎咽,若非寧夕事先已為王嬸與林幼娘等人預留了食物,恐怕這幾個女子就得空腹修煉了。看著少年們大快朵頤的模樣,寧夕心中不由得鬆了口氣:能吃得下就好,這證明他們已從生死邊緣的驚悸恐懼中走出來。
果然,世間沒有什麽心理創傷是一頓美食治愈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
用過餐稍作歇息之後,未待寧夕開口提醒,幾個少年便自發提議道:“夕哥兒,您之前不是說用過飯後要布置修煉場所嗎?現在就開始吧,需要在何處修建?”
寧夕嘴角勾起一絲苦笑:“非爾等所想之盤坑,乃盤築靈炕也!”
火炕此物,對於臥龍村之人而言,猶如天外飛仙般陌生。寧夕費盡唇舌解說,然而幾位少年仍舊困惑不解。
“罷了,不必深究其中奧妙,隻需遵吾之令行事即可。”
構築靈炕之前,寧夕須先改建煉丹之灶。
聞得寧夕欲拆毀炊事之灶,相鄰幾家交好的村民,包括王嬸在內,皆紛至遝來勸阻:“夕師兄,炊灶不可輕動,此舉恐惹灶神爺震怒!”
“不錯不錯,若果真心有所動念,不妨請位風水大師瞧瞧吉凶再作定奪,否則恐遭厄運臨頭!”
“夕師兄,我遠房親戚家的一位鄰裏,便是因拆灶而招致火災慘劇,不幸喪命矣!”
麵對諸如此類的言語,寧夕唯有無奈搖頭。
“怎地,竟還要較量體力,力氣不足者不予錄取?”
“竟還要賽跑,速度慢者亦被拒之門外?”
“更有甚者,思維愚鈍者也不接受?”
“......”
寧夕提出的諸多條件歸根結底,最重要的一條便是體質要硬朗。村民們唯有抓緊這最後一天,給自家孩子好好調養身體。
送走了詢問詳情的村民們,寧夕開始指揮四名少年做事。
上次找到的破損陶罐尚不夠用,還需再去村中尋覓幾隻。沙土看似也不足,需至臥龍溝深處再掘取一番。
寧夕的原則是讓這幾個小子持續忙碌,以免他們總念及昨日遭遇邪修之事。這些鄉下少年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幹實事的能力卻是極強,讓他們從事陌生的創作困難重重,但在熟悉的事務上則遊刃有餘。
而寧夕自身亦有重任在身,計劃著手改造廚房中的煉靈灶台。
自穿越至此,寧夕便覺得家中的灶台頗為不便,乃是極為原始古老的修煉之火台。此類火台構造不合理,燃料燃燒不充分,保火效果欠佳,熱力流失嚴重——更別提那碩大的灶門與灶膛,且無爐箅。
寧夕在仙緣大學修習研究生期間,曾隨導師深入山區扶貧,見識過當地百姓所用的改良型節靈灶,那是朝廷大力推廣的一種節省燃料之灶具。
彼時年輕的寧夕好奇心切,特地研究了一番,大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相較於舊式煉靈灶,新型節靈灶縮小了灶門與灶膛尺寸,並增設了爐箅,擁有一套巧妙的通風係統,使得灶膛內的燃料得以更加充分地燃燒。尤其是創造性地加入了保溫層與聚靈環,大大延長了火焰煙氣在灶膛內部循環的時間,減少了熱力的散失。爐箅的設計更為精妙,能夠及時將柴灰導入下方的儲灰室,從而保持良好的通風性能。
不僅如此,寧夕還將原來的單一灶口改為雙灶口,前方用於烹飪膳食,後方則用於燒製熱水。如此一來,便可利用灶內餘火之溫熱,確保後灶的熱水恒溫不降,特別是在寒冬之際,洗臉洗腳之時,直接就能取用,無需另行生火。
寧夕還打算增高煙囪高度,使灶室內空氣循環更加暢通。
為了自己與林幼娘的身體安康,寧夕決定不僅要重新改造灶台,還要在居住房屋內盤築一座修煉火炕。
在這個取暖設施極度匱乏的大武王朝,冬季的日子格外難熬......
穿越至此,寧夕發現在臥龍村中竟無人使用火炕修煉,而是普遍睡於粗糙簡陋的木榻之上,這恐怕與村子北邊便是連綿山脈有著直接關係。村民們即便生活貧困,也因近山而不乏木材之用。
在這個修真世界,凡人的壽元確實短暫,主要源於生存環境艱難險惡,冬季嚴寒刺骨,一個不慎便會引發寒疾,進而轉為肺疾,在這無靈丹妙藥可解的時代,其死亡率之高,令人瞠目。
待幾個小家夥尋來破損的大陶缸並挖來了沙石之後,寧夕便帶領他們前往賈滿倉家中,搬運了一批用於春季築屋的大土坯磚。這些土坯磚乃是賈滿倉的父親為來年建造居所預先備下的,卻被寧夕以修真者的名義暫借使用。
當然,寧夕並非無償取用,他堅決拒絕收取金錢,反而慷慨地贈送了幾袋糧食作為回報。在這修真村落裏,鄰裏之間皆為同道中人,與他寧夕交往,斷然不可使人受虧。
修真者的形象便是如此點滴累積而成,無需在瑣碎小事上惹人非議。
“來來來,先用餐,填飽肚子我們才能有力氣修煉!”
一聽用餐,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閃爍出熾熱期待。
“聽說今日午時會有肉食供應,並非尋常的豬雜碎,而是正宗的豬後腿肉呢!”
提起此事,眾人不禁憶起在獅子樓的經曆,那時寧夕親自烹製的回鍋肉香氣四溢,色澤誘人,那一幕至今仍鮮活在他們的腦海中。然而,那一整盤美味的回鍋肉最終被獅子樓肥胖的掌櫃獨享,連店中的廚子都未曾品嚐到分毫,更別提石頭他們這幾個始終跟隨寧夕的小弟子們了。
眾少年對午間的那一餐肉食充滿了期盼,若是寧夕能夠大發慈悲,再重現當日獅子樓那般美味的佳肴,那是何等美事!
然而讓大家略感失落的是,當寧夕捧上一盆菜肴時,裏麵赫然是嫩黃的豆芽搭配切成細絲的豬肉。
“來嚐嚐這道肉絲炒芽菜吧!”
雖然心有遺憾,但幾位少年夾菜的動作卻毫不遲疑,寧夕剛轉身去取碗筷的功夫,盆中的肉絲炒豆芽已然下去一半。
當他們第一口咬下肉絲炒芽菜,便再也停不下來了。那獅子樓的回鍋肉早已被拋諸腦後,畢竟他們並未嚐過其中滋味,哪裏比得上眼前的這盆肉絲炒芽菜讓人欲罷不能!
幾個少年在此之前從未品嚐過如此精妙絕倫的爆炒肉絲,幾乎要將舌頭吞入口腹之中。地道的土豬肉,在烈火煉油的作用下發生神秘變化,激發出一種獨特的香氣,對於平日裏不曾吃過炒肉的人來說,其誘惑力無疑是難以抵擋的!
幾個少年狼吞虎咽,若非寧夕事先已為王嬸與林幼娘等人預留了食物,恐怕這幾個女子就得空腹修煉了。看著少年們大快朵頤的模樣,寧夕心中不由得鬆了口氣:能吃得下就好,這證明他們已從生死邊緣的驚悸恐懼中走出來。
果然,世間沒有什麽心理創傷是一頓美食治愈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
用過餐稍作歇息之後,未待寧夕開口提醒,幾個少年便自發提議道:“夕哥兒,您之前不是說用過飯後要布置修煉場所嗎?現在就開始吧,需要在何處修建?”
寧夕嘴角勾起一絲苦笑:“非爾等所想之盤坑,乃盤築靈炕也!”
火炕此物,對於臥龍村之人而言,猶如天外飛仙般陌生。寧夕費盡唇舌解說,然而幾位少年仍舊困惑不解。
“罷了,不必深究其中奧妙,隻需遵吾之令行事即可。”
構築靈炕之前,寧夕須先改建煉丹之灶。
聞得寧夕欲拆毀炊事之灶,相鄰幾家交好的村民,包括王嬸在內,皆紛至遝來勸阻:“夕師兄,炊灶不可輕動,此舉恐惹灶神爺震怒!”
“不錯不錯,若果真心有所動念,不妨請位風水大師瞧瞧吉凶再作定奪,否則恐遭厄運臨頭!”
“夕師兄,我遠房親戚家的一位鄰裏,便是因拆灶而招致火災慘劇,不幸喪命矣!”
麵對諸如此類的言語,寧夕唯有無奈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