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寧夕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如今所處的大武王朝並非前世那個自幼接受運動教練指導的盛世大國。臥龍村的鄉親們常常食不果腹,更別提懂得如何在奔跑時巧妙地調息蓄力。幾乎無人知曉何為合理的體能分配,甫一開始便全力以赴,以至於石堅根本無法壓製住那幾位狂飆突進的年輕人,他們甚至超越了石堅,領跑了整個隊伍,進而帶動了整體行進的速度。
不出意料,才剛剛跑完第一圈,許多人已難以支撐。李星的步伐逐漸沉重,體力即將耗盡,看到有人停下喘息,他也差點兒模仿跟隨。然而,生存下去的強烈意誌以及背負家庭重擔的責任感迫使他拚盡全力。口渴如炙,眼前眩暈,心跳如擂鼓,即便大口呼吸,仿佛也無法攝入足夠的氣息……
接二連三的極限挑戰接踵而至,李星卻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一一挺過了難關。
跑至極限,他已無法計數自己繞行了多少輪回,隻知死死鎖定前方領引的石道友身影。
心智化作無邊空冥,李星唯一尚存的執念便是奔跑,永不停歇!
"止步!"
"李星,莫再奔行!"
"李星,速速停下腳步!"
"......"
一聲又一聲急切的呼喚,最終將陷入迷茫的李星拉回現實。
待他意識重歸清明,方察覺其餘人均已不再奔行。
終點可至否?
李星心頭稍鬆,頓時萌生倒地休憩之意。
"行矣,持續前行,不可駐足!"
驀然間,耳畔傳來寧夕那嚴厲的咆哮,李星本能地一震,下意識地拖動疲憊不堪的雙腿,如同傀儡般艱難前行。
行經一段時間,李星終完全清醒,赫然發現並非隻有他一人受寧夕驅策前行,而是有一眾同僚相隨。
寧夕無奈搖頭,這群年輕修士體質之弱讓人堪憂,僅僅三圈奔行便有三分之一之人未能堅持到底。
有的修為根基薄弱,行至中途即力不能支;
有的意誌薄弱,見難以跟進而自行放棄;
更有少數膽怯者,雖受家中長輩囑托追隨寧夕,但他們內心實則不願,索性假借體力耗盡之名退出行列。
事實上,寧夕相當寬容,凡能堅持不懈跑完全程者,即便速度稍緩,亦未遭其淘汰出局。
然而,有些弟子終究未能挺過難關,不論原因為何,寧夕均無意接納他們入麾下。
譬如李星,盡管奔行速度緩慢,甚至遠不及多數人,但他那份拚命三郎般的堅韌毅力絕非尋常可比。
因此,即便不欲添亂,寧夕亦未將其剔除在外。畢竟,哪個修行之師不喜歡勤奮進取的門徒呢?
三人辰光轉瞬即逝,寧夕宣布眾人暫且停下。
"爾等往彼處去,那裏備有靈米熬製的粥品,各飲半盞,以助恢複靈力,隨後再進行下一環節之試煉。"
一聽有靈米粥可供品嚐,眾弟子精神煥發,仿佛瞬間體力倍增,紛紛爭先恐後向前擠去。
"排隊聽令,誰若敢亂闖搶奪,立即剝奪其試煉資格!"
此番李星並未遭到嗬斥,因他行走最緩,自覺避開了這場紛擾。
位列等待飲粥人群之後,李星心情激蕩不已。
尚未正式入選,便已有靈米粥可供享用,倘若能夠留在此處修煉,那將會是多麽優越的條件啊!
不多時,輪到李星上前品嚐。
當那一勺香濃滑潤的靈米粥入口之際,李星眼角不禁泛起淚花。
多麽美好的靈米粥啊!
奶奶、妹妹、弟弟,我定要讓你們也能品嚐得到!
目睹那些未能堅持到最後而飲不到靈米粥的弟子們黯然神傷,其家眷亦滿心遺憾,他們清楚僅憑寧夕如此慷慨便足以證明跟隨此人必有所得。
遺憾的是,自家子弟未能成功入選。
接下來還有更多試煉等待眾人,寧夕未讓幸存者太過飽腹,隻需稍作充饑即可。
待眾人皆飲畢,寧夕走向粥桶察視,發現尚餘些許未盡,遂招手喚來那些被淘汰的弟子,每人賜予少許品味。
在此情況下,那些被淘汰者及其家族心中漸趨平和,即便對寧夕心存芥蒂,口中亦無法言表。縱然你們家的子弟未能爭氣,寧夕卻仍施恩於你們,贈予你們一碗稀粥,若你們再喋喋不休地抱怨,便是不懂禮數,世間無人會替你們辯解。
稍作片刻休整後,寧夕便開始了第二場試煉——舉靈石。
需澄清的是,此處所舉乃真實之靈石,而非名為王石頭之人。為此,寧夕還帶領著石頭等人特意從家中搬來了三枚鎮山石鎖。
第一枚石鎖重五十斤,第二枚一百斤,第三枚則是一百五十斤。這三枚石鎖皆為寧夕那位過世的大哥昔日修煉體魄之物,奈何寧大道隕之後,便無人再強迫寧夕修煉,否則寧夕如今的體質必定遠超當下。
能舉起五十斤者為合格,一百斤者為良好,而一百五十斤者則是優秀。此非後世大武王朝,孩子們雖身形消瘦,力氣卻不容小覷,若是連五十斤石鎖都舉不動,那便可稱其為資質平庸之輩。
然而,由於時常食不果腹,許多孩子體力難以為繼,故在奔跑項目中難以持久。列隊之中,李星的手心滿是汗水,盡管飲了半碗米粥,饑餓感仍未消除。
先前的奔跑早已耗費他大量體力,已然是透支狀態。此刻的李星,全身乏力,四肢仿佛不受控製,若有可能,他寧願躺下休息片刻,實不願再去費力舉起那些煩人的頑石!
然而,現實並不以李星的意願為轉移,很快便輪到了他上前試煉。李星毫不猶豫地略過了那一百斤與一百五十斤的石鎖,徑直走向了最輕的五十斤石鎖。
見李星徑直取了最小的石鎖,不少少年向他投去了不屑的目光,特別是那些已經成功舉起更重石鎖的同伴,嘴角更是不由得微微翹起。
寧夕並未流露出輕蔑之情,也未輕視李星之舉。他深知李星在跑步環節已耗盡體力,甚至有所透支,舉不起重石實屬正常現象。明知己身之力不足,還要強行挑戰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石鎖,那才是不明智之舉。
反倒是李星這般理智的選擇,更令寧夕心生讚賞。隻是不知這少年最終能否順利舉起石鎖?
當李星握住石鎖的把手時,他感受到握在手中的並非石鎖,而是全家人的命運。離家未歸的父親,抑鬱而終的母親,哭瞎雙目的祖母,以及懂事的弟弟妹妹。
“啊……啊啊啊啊啊……”
李星再次全力以赴:“給我升起!”
不出意料,才剛剛跑完第一圈,許多人已難以支撐。李星的步伐逐漸沉重,體力即將耗盡,看到有人停下喘息,他也差點兒模仿跟隨。然而,生存下去的強烈意誌以及背負家庭重擔的責任感迫使他拚盡全力。口渴如炙,眼前眩暈,心跳如擂鼓,即便大口呼吸,仿佛也無法攝入足夠的氣息……
接二連三的極限挑戰接踵而至,李星卻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一一挺過了難關。
跑至極限,他已無法計數自己繞行了多少輪回,隻知死死鎖定前方領引的石道友身影。
心智化作無邊空冥,李星唯一尚存的執念便是奔跑,永不停歇!
"止步!"
"李星,莫再奔行!"
"李星,速速停下腳步!"
"......"
一聲又一聲急切的呼喚,最終將陷入迷茫的李星拉回現實。
待他意識重歸清明,方察覺其餘人均已不再奔行。
終點可至否?
李星心頭稍鬆,頓時萌生倒地休憩之意。
"行矣,持續前行,不可駐足!"
驀然間,耳畔傳來寧夕那嚴厲的咆哮,李星本能地一震,下意識地拖動疲憊不堪的雙腿,如同傀儡般艱難前行。
行經一段時間,李星終完全清醒,赫然發現並非隻有他一人受寧夕驅策前行,而是有一眾同僚相隨。
寧夕無奈搖頭,這群年輕修士體質之弱讓人堪憂,僅僅三圈奔行便有三分之一之人未能堅持到底。
有的修為根基薄弱,行至中途即力不能支;
有的意誌薄弱,見難以跟進而自行放棄;
更有少數膽怯者,雖受家中長輩囑托追隨寧夕,但他們內心實則不願,索性假借體力耗盡之名退出行列。
事實上,寧夕相當寬容,凡能堅持不懈跑完全程者,即便速度稍緩,亦未遭其淘汰出局。
然而,有些弟子終究未能挺過難關,不論原因為何,寧夕均無意接納他們入麾下。
譬如李星,盡管奔行速度緩慢,甚至遠不及多數人,但他那份拚命三郎般的堅韌毅力絕非尋常可比。
因此,即便不欲添亂,寧夕亦未將其剔除在外。畢竟,哪個修行之師不喜歡勤奮進取的門徒呢?
三人辰光轉瞬即逝,寧夕宣布眾人暫且停下。
"爾等往彼處去,那裏備有靈米熬製的粥品,各飲半盞,以助恢複靈力,隨後再進行下一環節之試煉。"
一聽有靈米粥可供品嚐,眾弟子精神煥發,仿佛瞬間體力倍增,紛紛爭先恐後向前擠去。
"排隊聽令,誰若敢亂闖搶奪,立即剝奪其試煉資格!"
此番李星並未遭到嗬斥,因他行走最緩,自覺避開了這場紛擾。
位列等待飲粥人群之後,李星心情激蕩不已。
尚未正式入選,便已有靈米粥可供享用,倘若能夠留在此處修煉,那將會是多麽優越的條件啊!
不多時,輪到李星上前品嚐。
當那一勺香濃滑潤的靈米粥入口之際,李星眼角不禁泛起淚花。
多麽美好的靈米粥啊!
奶奶、妹妹、弟弟,我定要讓你們也能品嚐得到!
目睹那些未能堅持到最後而飲不到靈米粥的弟子們黯然神傷,其家眷亦滿心遺憾,他們清楚僅憑寧夕如此慷慨便足以證明跟隨此人必有所得。
遺憾的是,自家子弟未能成功入選。
接下來還有更多試煉等待眾人,寧夕未讓幸存者太過飽腹,隻需稍作充饑即可。
待眾人皆飲畢,寧夕走向粥桶察視,發現尚餘些許未盡,遂招手喚來那些被淘汰的弟子,每人賜予少許品味。
在此情況下,那些被淘汰者及其家族心中漸趨平和,即便對寧夕心存芥蒂,口中亦無法言表。縱然你們家的子弟未能爭氣,寧夕卻仍施恩於你們,贈予你們一碗稀粥,若你們再喋喋不休地抱怨,便是不懂禮數,世間無人會替你們辯解。
稍作片刻休整後,寧夕便開始了第二場試煉——舉靈石。
需澄清的是,此處所舉乃真實之靈石,而非名為王石頭之人。為此,寧夕還帶領著石頭等人特意從家中搬來了三枚鎮山石鎖。
第一枚石鎖重五十斤,第二枚一百斤,第三枚則是一百五十斤。這三枚石鎖皆為寧夕那位過世的大哥昔日修煉體魄之物,奈何寧大道隕之後,便無人再強迫寧夕修煉,否則寧夕如今的體質必定遠超當下。
能舉起五十斤者為合格,一百斤者為良好,而一百五十斤者則是優秀。此非後世大武王朝,孩子們雖身形消瘦,力氣卻不容小覷,若是連五十斤石鎖都舉不動,那便可稱其為資質平庸之輩。
然而,由於時常食不果腹,許多孩子體力難以為繼,故在奔跑項目中難以持久。列隊之中,李星的手心滿是汗水,盡管飲了半碗米粥,饑餓感仍未消除。
先前的奔跑早已耗費他大量體力,已然是透支狀態。此刻的李星,全身乏力,四肢仿佛不受控製,若有可能,他寧願躺下休息片刻,實不願再去費力舉起那些煩人的頑石!
然而,現實並不以李星的意願為轉移,很快便輪到了他上前試煉。李星毫不猶豫地略過了那一百斤與一百五十斤的石鎖,徑直走向了最輕的五十斤石鎖。
見李星徑直取了最小的石鎖,不少少年向他投去了不屑的目光,特別是那些已經成功舉起更重石鎖的同伴,嘴角更是不由得微微翹起。
寧夕並未流露出輕蔑之情,也未輕視李星之舉。他深知李星在跑步環節已耗盡體力,甚至有所透支,舉不起重石實屬正常現象。明知己身之力不足,還要強行挑戰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石鎖,那才是不明智之舉。
反倒是李星這般理智的選擇,更令寧夕心生讚賞。隻是不知這少年最終能否順利舉起石鎖?
當李星握住石鎖的把手時,他感受到握在手中的並非石鎖,而是全家人的命運。離家未歸的父親,抑鬱而終的母親,哭瞎雙目的祖母,以及懂事的弟弟妹妹。
“啊……啊啊啊啊啊……”
李星再次全力以赴:“給我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