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村長雖非軟弱無力之輩,但這般重體力勞動,仍感力不從心。
然而,這還不是最令他們難堪的,最令他們無法忍受的是尊嚴受損。
工地上並非隻有臥龍村的村民,消息傳播開來,不少尋求工作的人都湧來,其中包括他們各自村落的鄉親。
堂堂村長,當著鄉親的麵做這種底層人才做的苦力,簡直是羞恥至極!
此事若傳回村子,日後如何在村民麵前發號施令?
什麽貧下中農再教育,還以為是高尚之事,原來就是苦工!
寧夕可不管這些老狐狸能否承受。
累垮就罷,留下他們也是禍害。
當然,若非必要,寧夕也不會特意除掉他們。
殺人畢竟不是好事,尤其是殺死村長,傳出風聲,對他的名譽有害無益。
幾位村長的到來,迅速在工地上引起轟動。
不僅他們的村民,連臥龍村的居民得知此事,也都驚駭不已!
許多人起初不信,特意跑到磚坯工地上親眼目睹,才確認那些疲憊不堪的人,正是平日高高在上的村長!
這是怎麽回事?幾位村長為何也會來到臥龍村做苦工?
難道他們也麵臨糧食短缺?
然而,目睹兩位督工揮鞭抽打他們後,村民們終於明白,村長們並非自願做工,而是被迫的!
私下打聽之下,村民們聽聞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幾位村長冒犯了寧夕,這位巡查大人讓他們來工地上接受所謂的“貧下中農再教育”。
盡管不清楚所謂再教育的含義,但這並不妨礙村民們對寧夕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果真是天界仙童降臨,財神轉世降臨塵世,無比神通,竟令尊貴如山嶺村正也要承擔凡夫俗子的繁重勞作,真是小羊化為巨狼,神通廣大啊!
好吧,近來不知哪位少年郎口口相傳,動不動便是小羊係列的比喻,連一字不識的鄉親們開口閉口都是小羊。
隨著寧夕的地位日益攀升,他對周圍人的影響力也在無形中增強。
許多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在效仿他的言行舉止。
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行步坐立,無處不在複製他的行為。
寧夕偶然說出的一句話,那些手下之人便會視為金科玉律,頑固地認為寧夕的話語是最潮流的,最神通的,最有智慧的,獨一無二!
寧夕對於幫工們的工作熱情簡直無言以對,原說從臘月二十三放假,真正回家歡度新年的卻寥寥無幾。
許多人送完所得物品後,又雀躍地返回了這裏。
貧民最不缺的就是力量,隻要還未耗盡生命,就會竭盡全力去勞動!
離新年還有不少時日,這般寶貴的時光豈可虛度!
幾位村正剛到臥龍村時,隻顧著疲倦和憋屈,過了兩天才意識到,這些鄉野之人竟如此令人畏懼!
以往,他們也常讓村民為自己做事,但與這些鄉野之人展現出的狀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壓根無需皮鞭驅趕,這群農民就能幹得既迅速又高效,若他們為自己工作時也有這般積極性,自家早就富甲一方了!
幾位村正粗略估算,這些鄉野之人在寧夕指揮下所做的工作,一天抵得上他們自己數日的辛勞!
好呀,看來這群鄉野之人以前為自己做事時偷奸耍滑,等著瞧,看我日後如何整治你們這群鄉下佬!
令幾位村正驚訝的不僅僅是幫工們的工作積極性,還有寧夕給予他們的待遇。
每日三餐算怎麽回事?
我們這些村正家中也未曾享用過一日三餐的待遇啊!
就算每日三餐,關鍵是每日都能品嚐到肉類。
讓一群鄉野之人享用肉食,真不知寧二這小子是何心思。
即便他們這些村正,一年到頭也不敢多吃肉,而這群鄉野之人卻能天天品嚐肉類,真是天大的笑話!
然而,更令他們驚奇的還在後頭。
當幾位村正聽說幫工們除了每日三餐,每天都有肉食之外,還能得到兩升糧食作為報酬,他們差點驚掉了下巴!
如此優厚的待遇,如果不是體力實在無法承受,他們都會想去試試!
奢侈,太過奢侈了!
年輕輕的,做事不穩重,你就炫耀吧,早晚要把家產揮霍殆盡!
……
就在臥龍村日夜奮鬥向繁榮邁進之時,清陽縣,吳縣尉的府邸內。
吳縣尉手持一封封尾有序的信件,臉上表情變幻莫測。
信是被扔進庭院中的,清晨打掃時,仆人發現了它。
吳縣尉打開信一看,是來自臥龍村的寧夕……
在迷霧山穀的北端,一座陶土熔爐即將揭開神秘的麵紗,出產第一批魔法磚石。這是熔爐建造以來的初次煉造奇跡。寧夕親自到場主持盛大的揭爐慶典,連串的魔法煙火在空中綻放,昭示著這一重要時刻。
早在大武王朝以前,火藥就已經在世間流傳。有了火藥,絢麗的煙火又怎能缺席?大武王朝時期,不僅有煙火,還有燦爛的魔法煙花,盡管寧夕未能購得,但他上次進城時,帶回了一些煙火棒。
煙火棒的轟鳴聲一響,臥龍穀的村民們無不歡欣鼓舞。自打火藥發明以來,恐怕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從未在這山穀中回蕩過。雖然煙火的曆史悠久,但臥龍穀的居民們鮮有機會目睹,每逢節慶,最多隻能點燃竹筒,聽其劈啪作響。
相比裝滿火藥的煙火棒,竹筒燃燒時的響聲顯得微不足道。臥龍穀的居民們感到無比自豪,看向鄰村人時,目光中流露出些許優越感。對此,寧夕深有同感,畢竟在未來的時代,仍有人會以看待鄉下人的眼光看待外來者,更何況是未見過世麵、不識字的古人。
煙火餘煙繚繞中,幾位陶匠表情肅穆地開啟熔爐大門。或許因了煙火的加持,他們的動作比以往更加莊重。爐內的火焰已熄,助手們不斷地挑著魔泉水送往爐頂,倒入磚窯中,但磚塊卻不能立刻取出。
爐內的餘溫熾熱,蒸汽彌漫,人無法輕易進入。那是一片需要謹慎對待的魔法領域……
幾位陶藝大師商議過後,決定嚐試闖入神秘的窯爐之內,誓要在今日為寧夕提煉出幾塊奇特的陶磚,以博得主人的歡心。
看著陶藝大師們準備深入磚窯,寧夕驚訝地跳了起來,立即對他們進行了一場嚴厲的勸誡。
他親自參與開窯儀式,乃是對此事的尊崇,並非單純追求形式,這些家夥怎會搬出如此古板的儀式呢?
好吧,這並非古人向後人學習,而是後人對古人智慧的延續。
為了不打擾眾人,寧夕放棄了觀看新磚的出爐,轉而走向另一側,觀賞起梁木升頂的典禮。
自寧夕擴展幫工隊伍以來,多個建築工地同時動工。
燒製陶磚並未阻礙房屋的建造,畢竟寧夕早已購買了大量的磚瓦,就算自家窯爐未產,也不會延誤工程進度。
這是第二批即將落成的奇妙建築。
地基與圍牆已然築就,今日正是那至關重要的梁木升頂之日。
工匠們站立在屋中央,將幾枚混雜穀物的餅子掰碎,口中低語神秘的咒語。
吟誦一陣後,他們抬起手,將碎餅沿著四麵牆擲出。
見碎餅飛越牆頭,屋外特意召來的幾隻靈犬立刻吠叫著爭搶食物。
見犬兒開始爭食,工匠們歡聲高呼“梁木升頂,大吉大利”,隨後開始了行動。
他們指揮幫工將一根粗大的梁木緩緩吊起,安置在它的指定位置。
梁木一就位,接下來便是架設檁木,再在其上搭建椽條,隨後鋪以蘆葦或茅草編織的屋頂,最後覆蓋精致的陶瓦,一座奇幻的磚瓦屋便宣告完成。
這些流程對寧夕來說並不陌生,他在前世的童年時期便已見過。
他對工匠們的建築質量感到滿意,唯一的不滿便是速度。
在工匠和幫工眼中,他們的建造速率已是相當迅速。
以往任何一次建造,都無法比擬今日的速度。
然而在寧夕眼中,習慣於後世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的景象,這種速度猶如烏龜爬行般令人煎熬,簡直緩慢得令人難以忍受。
不行,過年之後必須再招募人手,加速建設的步伐!
看完梁木升頂儀式,寧夕又去視察新開墾的土地。
沒有農業便無法穩固根基,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農業是勢力穩定的根本。
自從吳掌櫃送來充足的耕牛,臥龍溝北岸的大規模開墾便如火如荼展開。
有了牛力,加上鐵製農具,寧夕對開墾的進度還算認可。
唯一令他不太滿意的是那些使用的農具。
並非質量不佳,而是過於原始,效率低下。
作為農大的在讀博士,寧夕精通農業,盡管他的知識主要來自後世的科技,但他了解古代農具的發展曆程。
經過觀察,寧夕發現當地農民仍在使用直轅犁。
當年在學府,寧夕了解到古人發明的曲轅犁,後來逐漸取代了直轅犁,直至後世的七八十年代,某些地區仍沿用此犁耕作。
曲轅犁與舊時的直轅犁相比,有多項重要革新:...
寧夕在探索未知的魔法世界時,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發明:曲轅犁與短轅犁。這些犁的轅頭裝配著能自由旋轉的魔導犁盤,使得整套農具小巧而輕便,更容易駕馭轉向,操作起來既靈巧又節約魔法勞動力與獸力。
進一步的改進中,她增設了犁靈和犁引,通過激發犁靈,犁箭便能向下,引導魔法犁鏵深深切入土壤。若是激活犁引,犁箭升起,犁鏵則輕輕觸地,以適應各種耕作深度的需求,確保魔法農田的精耕細作得以規範。
寧夕心中疑惑,是否此地之人尚未了解曲轅犁的奧秘,或是大武王朝的魔法典籍中並未記載此類知識。無論原因如何,她決心找尋時機深入研究,如果能重現這一神器,即使不能普惠天下,至少也能造福她自己的領地。
隨後,寧夕前往臥龍溪,審視魔法水壩的建設進展。在水泥尚未問世的年代,先輩工匠憑借智慧,以石與木構築起堅固的防護。巨大的原木被豎立在河底,巨石一層層堆砌其上,每塊之間填充以特殊煉成的魔土,共同鑄就了一道攔阻水流的魔法堤壩。
別誤解,這樣的堤壩並非脆弱不堪,與現代的混凝土大壩相比,其品質毫不遜色,千年來屹立不倒的都江堰便是明證。反倒是當今依賴鋼筋水泥的建築,相較古人的原始材料,更顯得脆弱易損。混凝土的耐久性雖強,但未經持續的魔法養護,未來能否持久,實難預料。
唯一顯著的優勢或許是規模,古代技術有限,難以駕馭大江大河,但對於小小的臥龍溪,築壩是輕而易舉的任務。無需召喚水利巫師,寧夕麾下的石工和木工已經足以勝任。
隻是,他們的進度似乎略顯滯後。相比於房屋的建設,寧夕對水壩的施工速度更加不滿。轉眼新年將近,春天隨後便至,那時山雪消融,臥龍溪的水量將會暴漲。如果不在冬季枯水期抓緊時間完工,春潮一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然而,這還不是最令他們難堪的,最令他們無法忍受的是尊嚴受損。
工地上並非隻有臥龍村的村民,消息傳播開來,不少尋求工作的人都湧來,其中包括他們各自村落的鄉親。
堂堂村長,當著鄉親的麵做這種底層人才做的苦力,簡直是羞恥至極!
此事若傳回村子,日後如何在村民麵前發號施令?
什麽貧下中農再教育,還以為是高尚之事,原來就是苦工!
寧夕可不管這些老狐狸能否承受。
累垮就罷,留下他們也是禍害。
當然,若非必要,寧夕也不會特意除掉他們。
殺人畢竟不是好事,尤其是殺死村長,傳出風聲,對他的名譽有害無益。
幾位村長的到來,迅速在工地上引起轟動。
不僅他們的村民,連臥龍村的居民得知此事,也都驚駭不已!
許多人起初不信,特意跑到磚坯工地上親眼目睹,才確認那些疲憊不堪的人,正是平日高高在上的村長!
這是怎麽回事?幾位村長為何也會來到臥龍村做苦工?
難道他們也麵臨糧食短缺?
然而,目睹兩位督工揮鞭抽打他們後,村民們終於明白,村長們並非自願做工,而是被迫的!
私下打聽之下,村民們聽聞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幾位村長冒犯了寧夕,這位巡查大人讓他們來工地上接受所謂的“貧下中農再教育”。
盡管不清楚所謂再教育的含義,但這並不妨礙村民們對寧夕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果真是天界仙童降臨,財神轉世降臨塵世,無比神通,竟令尊貴如山嶺村正也要承擔凡夫俗子的繁重勞作,真是小羊化為巨狼,神通廣大啊!
好吧,近來不知哪位少年郎口口相傳,動不動便是小羊係列的比喻,連一字不識的鄉親們開口閉口都是小羊。
隨著寧夕的地位日益攀升,他對周圍人的影響力也在無形中增強。
許多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在效仿他的言行舉止。
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行步坐立,無處不在複製他的行為。
寧夕偶然說出的一句話,那些手下之人便會視為金科玉律,頑固地認為寧夕的話語是最潮流的,最神通的,最有智慧的,獨一無二!
寧夕對於幫工們的工作熱情簡直無言以對,原說從臘月二十三放假,真正回家歡度新年的卻寥寥無幾。
許多人送完所得物品後,又雀躍地返回了這裏。
貧民最不缺的就是力量,隻要還未耗盡生命,就會竭盡全力去勞動!
離新年還有不少時日,這般寶貴的時光豈可虛度!
幾位村正剛到臥龍村時,隻顧著疲倦和憋屈,過了兩天才意識到,這些鄉野之人竟如此令人畏懼!
以往,他們也常讓村民為自己做事,但與這些鄉野之人展現出的狀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壓根無需皮鞭驅趕,這群農民就能幹得既迅速又高效,若他們為自己工作時也有這般積極性,自家早就富甲一方了!
幾位村正粗略估算,這些鄉野之人在寧夕指揮下所做的工作,一天抵得上他們自己數日的辛勞!
好呀,看來這群鄉野之人以前為自己做事時偷奸耍滑,等著瞧,看我日後如何整治你們這群鄉下佬!
令幾位村正驚訝的不僅僅是幫工們的工作積極性,還有寧夕給予他們的待遇。
每日三餐算怎麽回事?
我們這些村正家中也未曾享用過一日三餐的待遇啊!
就算每日三餐,關鍵是每日都能品嚐到肉類。
讓一群鄉野之人享用肉食,真不知寧二這小子是何心思。
即便他們這些村正,一年到頭也不敢多吃肉,而這群鄉野之人卻能天天品嚐肉類,真是天大的笑話!
然而,更令他們驚奇的還在後頭。
當幾位村正聽說幫工們除了每日三餐,每天都有肉食之外,還能得到兩升糧食作為報酬,他們差點驚掉了下巴!
如此優厚的待遇,如果不是體力實在無法承受,他們都會想去試試!
奢侈,太過奢侈了!
年輕輕的,做事不穩重,你就炫耀吧,早晚要把家產揮霍殆盡!
……
就在臥龍村日夜奮鬥向繁榮邁進之時,清陽縣,吳縣尉的府邸內。
吳縣尉手持一封封尾有序的信件,臉上表情變幻莫測。
信是被扔進庭院中的,清晨打掃時,仆人發現了它。
吳縣尉打開信一看,是來自臥龍村的寧夕……
在迷霧山穀的北端,一座陶土熔爐即將揭開神秘的麵紗,出產第一批魔法磚石。這是熔爐建造以來的初次煉造奇跡。寧夕親自到場主持盛大的揭爐慶典,連串的魔法煙火在空中綻放,昭示著這一重要時刻。
早在大武王朝以前,火藥就已經在世間流傳。有了火藥,絢麗的煙火又怎能缺席?大武王朝時期,不僅有煙火,還有燦爛的魔法煙花,盡管寧夕未能購得,但他上次進城時,帶回了一些煙火棒。
煙火棒的轟鳴聲一響,臥龍穀的村民們無不歡欣鼓舞。自打火藥發明以來,恐怕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從未在這山穀中回蕩過。雖然煙火的曆史悠久,但臥龍穀的居民們鮮有機會目睹,每逢節慶,最多隻能點燃竹筒,聽其劈啪作響。
相比裝滿火藥的煙火棒,竹筒燃燒時的響聲顯得微不足道。臥龍穀的居民們感到無比自豪,看向鄰村人時,目光中流露出些許優越感。對此,寧夕深有同感,畢竟在未來的時代,仍有人會以看待鄉下人的眼光看待外來者,更何況是未見過世麵、不識字的古人。
煙火餘煙繚繞中,幾位陶匠表情肅穆地開啟熔爐大門。或許因了煙火的加持,他們的動作比以往更加莊重。爐內的火焰已熄,助手們不斷地挑著魔泉水送往爐頂,倒入磚窯中,但磚塊卻不能立刻取出。
爐內的餘溫熾熱,蒸汽彌漫,人無法輕易進入。那是一片需要謹慎對待的魔法領域……
幾位陶藝大師商議過後,決定嚐試闖入神秘的窯爐之內,誓要在今日為寧夕提煉出幾塊奇特的陶磚,以博得主人的歡心。
看著陶藝大師們準備深入磚窯,寧夕驚訝地跳了起來,立即對他們進行了一場嚴厲的勸誡。
他親自參與開窯儀式,乃是對此事的尊崇,並非單純追求形式,這些家夥怎會搬出如此古板的儀式呢?
好吧,這並非古人向後人學習,而是後人對古人智慧的延續。
為了不打擾眾人,寧夕放棄了觀看新磚的出爐,轉而走向另一側,觀賞起梁木升頂的典禮。
自寧夕擴展幫工隊伍以來,多個建築工地同時動工。
燒製陶磚並未阻礙房屋的建造,畢竟寧夕早已購買了大量的磚瓦,就算自家窯爐未產,也不會延誤工程進度。
這是第二批即將落成的奇妙建築。
地基與圍牆已然築就,今日正是那至關重要的梁木升頂之日。
工匠們站立在屋中央,將幾枚混雜穀物的餅子掰碎,口中低語神秘的咒語。
吟誦一陣後,他們抬起手,將碎餅沿著四麵牆擲出。
見碎餅飛越牆頭,屋外特意召來的幾隻靈犬立刻吠叫著爭搶食物。
見犬兒開始爭食,工匠們歡聲高呼“梁木升頂,大吉大利”,隨後開始了行動。
他們指揮幫工將一根粗大的梁木緩緩吊起,安置在它的指定位置。
梁木一就位,接下來便是架設檁木,再在其上搭建椽條,隨後鋪以蘆葦或茅草編織的屋頂,最後覆蓋精致的陶瓦,一座奇幻的磚瓦屋便宣告完成。
這些流程對寧夕來說並不陌生,他在前世的童年時期便已見過。
他對工匠們的建築質量感到滿意,唯一的不滿便是速度。
在工匠和幫工眼中,他們的建造速率已是相當迅速。
以往任何一次建造,都無法比擬今日的速度。
然而在寧夕眼中,習慣於後世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的景象,這種速度猶如烏龜爬行般令人煎熬,簡直緩慢得令人難以忍受。
不行,過年之後必須再招募人手,加速建設的步伐!
看完梁木升頂儀式,寧夕又去視察新開墾的土地。
沒有農業便無法穩固根基,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農業是勢力穩定的根本。
自從吳掌櫃送來充足的耕牛,臥龍溝北岸的大規模開墾便如火如荼展開。
有了牛力,加上鐵製農具,寧夕對開墾的進度還算認可。
唯一令他不太滿意的是那些使用的農具。
並非質量不佳,而是過於原始,效率低下。
作為農大的在讀博士,寧夕精通農業,盡管他的知識主要來自後世的科技,但他了解古代農具的發展曆程。
經過觀察,寧夕發現當地農民仍在使用直轅犁。
當年在學府,寧夕了解到古人發明的曲轅犁,後來逐漸取代了直轅犁,直至後世的七八十年代,某些地區仍沿用此犁耕作。
曲轅犁與舊時的直轅犁相比,有多項重要革新:...
寧夕在探索未知的魔法世界時,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發明:曲轅犁與短轅犁。這些犁的轅頭裝配著能自由旋轉的魔導犁盤,使得整套農具小巧而輕便,更容易駕馭轉向,操作起來既靈巧又節約魔法勞動力與獸力。
進一步的改進中,她增設了犁靈和犁引,通過激發犁靈,犁箭便能向下,引導魔法犁鏵深深切入土壤。若是激活犁引,犁箭升起,犁鏵則輕輕觸地,以適應各種耕作深度的需求,確保魔法農田的精耕細作得以規範。
寧夕心中疑惑,是否此地之人尚未了解曲轅犁的奧秘,或是大武王朝的魔法典籍中並未記載此類知識。無論原因如何,她決心找尋時機深入研究,如果能重現這一神器,即使不能普惠天下,至少也能造福她自己的領地。
隨後,寧夕前往臥龍溪,審視魔法水壩的建設進展。在水泥尚未問世的年代,先輩工匠憑借智慧,以石與木構築起堅固的防護。巨大的原木被豎立在河底,巨石一層層堆砌其上,每塊之間填充以特殊煉成的魔土,共同鑄就了一道攔阻水流的魔法堤壩。
別誤解,這樣的堤壩並非脆弱不堪,與現代的混凝土大壩相比,其品質毫不遜色,千年來屹立不倒的都江堰便是明證。反倒是當今依賴鋼筋水泥的建築,相較古人的原始材料,更顯得脆弱易損。混凝土的耐久性雖強,但未經持續的魔法養護,未來能否持久,實難預料。
唯一顯著的優勢或許是規模,古代技術有限,難以駕馭大江大河,但對於小小的臥龍溪,築壩是輕而易舉的任務。無需召喚水利巫師,寧夕麾下的石工和木工已經足以勝任。
隻是,他們的進度似乎略顯滯後。相比於房屋的建設,寧夕對水壩的施工速度更加不滿。轉眼新年將近,春天隨後便至,那時山雪消融,臥龍溪的水量將會暴漲。如果不在冬季枯水期抓緊時間完工,春潮一來,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