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返青
逃荒後背靠深山發家致富 作者:緣溪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工人們心滿意足地吃完晌午飯,歇息了片刻就繼續回去挖地基了,李家一家子收拾完家裏,李桃帶著趙春娘去隔壁找二鴨媳婦,問了問她願不願意以後跟著去縣裏賣豆腐。
二鴨媳婦恍惚了一下,等反應過來忙不迭地點頭,“願意願意,當然願意。”
來之前李桃和趙春娘商量好了,前期還是按十五文一日給工錢,等她適應了,就按提成的法子給。
現在家裏的攤子越攤越大,根本忙不過來,增加人手是必要之舉。
等到第二日,李桃帶著趙春娘李棗,順道再去堰西村叫上柏石,幾人趕著騾車去李王村把訂好的魚苗接了回來。
魚苗按重量算錢,百來斤魚苗算下來十六兩銀,李柏兩家各攤一半,一家八兩銀錢,再算上過年花銷的錢、最近蓋熏魚房的錢,趙春娘那存的銀錢不足五兩了。
錢罐子裏的錢一日比一日少,趙春娘有些憂心,李桃也念著:“咱家那堆肥法子的功勞,不知道賞賜啥時候下來啊?”
魚苗都倒進堰塘裏,等開春了天也暖和了,不用擔心魚會凍死,等到春雨綿密的時候,魚就長得快了。
趙春娘忙著給來幫忙蓋房的村民們做飯食,去縣裏賣豆腐就是李桃和李木兩人輪著來,家裏給雞和騾子喂食的活兒就分給李棗,等下午清閑些了,一家人就去地裏。
冰雪消融,溫度漸漸回升,越冬的冬小麥幼苗開始蘇醒,麥苗開始長出心葉,露出來的葉子有不少是黃的,這是麥子過冬被凍了,等到天暖和了,水和肥都追上了,再長長就能變青。
家裏有四畝地粗種了冬小麥,趙春娘帶著李棗在地裏把長出來的草都拔了,家裏有騾子有木板車,李桃和李木把家裏能裝水的工具全用上了,牽著騾車去堰裏挑水,水裝滿放木板車上,再用騾子運回地裏。
水運過去了,一家子彎著腰給返青的冬小麥灌水,田地渴了一冬,水灌進去兩下就消失了沒影,褐色的土地變得濕潤,露出地麵一小茬的麥苗隨風搖了兩下,李桃笑道:“這是喝水喝高興了?”
拔下來的草都扔給騾子吃,它嘴裏一嚼一嚼的,時不時還滿足地打個響鼻,李桃見它跟前的草快吃完了,又抱了一摞過去,踮腳摸了摸它的腦袋,“慢慢吃,吃飽些。”
路過的村民看著騾車上的水桶木盆,都心生羨慕。
“還是有騾子好,這水一桶桶地用扁擔擔五六個來回,都比不上人家運一趟的。”
“可不是嗎,騾子力大,一趟能運滿車的水。”
堰塘自從李家包了之後,其餘村民就不能再去堰裏挑水澆地了,現在挑水的地方要多走幾腳路,有人地裏離水源遠,嫌棄挑水累,直接問李桃,“桃丫頭,你們要是地裏灌完反青水了,這騾車能不能借阿叔用用?”
李桃擺了擺手,直言拒絕了:“阿叔勿怪,家裏騾子受累,一大早就跟著去縣裏,下午還要跟著我們來地裏幹活兒,一天到晚能歇息的時候不多,我們家都心疼的很,實在不能再往外借了。”
問話的人也沒說什麽,搖了搖頭就走了。
趙春娘恍惚聽見她那邊的動靜,等李桃提著水桶過來,她問一句:“桃子,剛是咋了?”
“有人要借咱家的騾車運水,我沒給借。”
“噢,不給就對了,村裏這麽多人,借誰不借誰都不對,索性都不借。”
李桃點了點頭,她也是這麽想的。
李棗一邊澆水一邊逮地裏冒頭的蟲子,準備留著回去給雞吃,聞言她站起身來,說道:“娘,咱家的騾子可累了,就不要借給別人了吧。”
她對騾子有感情,每頓飯基本都是她喂的,要是借給別人使喚,她可心疼了。
趙春娘笑著說:“不借不借。”
李木咦了一聲,“姐,他們怎麽不借木板車啊?咱不借騾子,他們可以借木板車啊,就自己拉唄,比一擔擔挑水還是輕省吧。”
李桃噎了一下,“他們沒想到吧......”
畢竟他們家不借騾子,那他們下意識就認為借木板車也沒戲。
家裏堆的肥多,粗種的這四畝冬小麥是夠用的,甚至還有餘,除此之外,李家趁著溫度回暖了,又堆了幾個肥堆,這是等著給種春小麥和水田肥地用的。
除此之外,李桃揣著錢去了一趟桃花村,找王木匠打了一架犁車,花了一兩二錢銀子,不過她發現,這個時代的犁是曲轅犁,她沉思了兩瞬,又想起這裏一些有的和沒有的農作物,估摸著按後世已知的曆史進程算,這裏應該和隋唐宋差不多。
家裏本來還想添置一些鐵器的,但是銀錢不趁手就暫且作罷了。
二鴨媳婦恍惚了一下,等反應過來忙不迭地點頭,“願意願意,當然願意。”
來之前李桃和趙春娘商量好了,前期還是按十五文一日給工錢,等她適應了,就按提成的法子給。
現在家裏的攤子越攤越大,根本忙不過來,增加人手是必要之舉。
等到第二日,李桃帶著趙春娘李棗,順道再去堰西村叫上柏石,幾人趕著騾車去李王村把訂好的魚苗接了回來。
魚苗按重量算錢,百來斤魚苗算下來十六兩銀,李柏兩家各攤一半,一家八兩銀錢,再算上過年花銷的錢、最近蓋熏魚房的錢,趙春娘那存的銀錢不足五兩了。
錢罐子裏的錢一日比一日少,趙春娘有些憂心,李桃也念著:“咱家那堆肥法子的功勞,不知道賞賜啥時候下來啊?”
魚苗都倒進堰塘裏,等開春了天也暖和了,不用擔心魚會凍死,等到春雨綿密的時候,魚就長得快了。
趙春娘忙著給來幫忙蓋房的村民們做飯食,去縣裏賣豆腐就是李桃和李木兩人輪著來,家裏給雞和騾子喂食的活兒就分給李棗,等下午清閑些了,一家人就去地裏。
冰雪消融,溫度漸漸回升,越冬的冬小麥幼苗開始蘇醒,麥苗開始長出心葉,露出來的葉子有不少是黃的,這是麥子過冬被凍了,等到天暖和了,水和肥都追上了,再長長就能變青。
家裏有四畝地粗種了冬小麥,趙春娘帶著李棗在地裏把長出來的草都拔了,家裏有騾子有木板車,李桃和李木把家裏能裝水的工具全用上了,牽著騾車去堰裏挑水,水裝滿放木板車上,再用騾子運回地裏。
水運過去了,一家子彎著腰給返青的冬小麥灌水,田地渴了一冬,水灌進去兩下就消失了沒影,褐色的土地變得濕潤,露出地麵一小茬的麥苗隨風搖了兩下,李桃笑道:“這是喝水喝高興了?”
拔下來的草都扔給騾子吃,它嘴裏一嚼一嚼的,時不時還滿足地打個響鼻,李桃見它跟前的草快吃完了,又抱了一摞過去,踮腳摸了摸它的腦袋,“慢慢吃,吃飽些。”
路過的村民看著騾車上的水桶木盆,都心生羨慕。
“還是有騾子好,這水一桶桶地用扁擔擔五六個來回,都比不上人家運一趟的。”
“可不是嗎,騾子力大,一趟能運滿車的水。”
堰塘自從李家包了之後,其餘村民就不能再去堰裏挑水澆地了,現在挑水的地方要多走幾腳路,有人地裏離水源遠,嫌棄挑水累,直接問李桃,“桃丫頭,你們要是地裏灌完反青水了,這騾車能不能借阿叔用用?”
李桃擺了擺手,直言拒絕了:“阿叔勿怪,家裏騾子受累,一大早就跟著去縣裏,下午還要跟著我們來地裏幹活兒,一天到晚能歇息的時候不多,我們家都心疼的很,實在不能再往外借了。”
問話的人也沒說什麽,搖了搖頭就走了。
趙春娘恍惚聽見她那邊的動靜,等李桃提著水桶過來,她問一句:“桃子,剛是咋了?”
“有人要借咱家的騾車運水,我沒給借。”
“噢,不給就對了,村裏這麽多人,借誰不借誰都不對,索性都不借。”
李桃點了點頭,她也是這麽想的。
李棗一邊澆水一邊逮地裏冒頭的蟲子,準備留著回去給雞吃,聞言她站起身來,說道:“娘,咱家的騾子可累了,就不要借給別人了吧。”
她對騾子有感情,每頓飯基本都是她喂的,要是借給別人使喚,她可心疼了。
趙春娘笑著說:“不借不借。”
李木咦了一聲,“姐,他們怎麽不借木板車啊?咱不借騾子,他們可以借木板車啊,就自己拉唄,比一擔擔挑水還是輕省吧。”
李桃噎了一下,“他們沒想到吧......”
畢竟他們家不借騾子,那他們下意識就認為借木板車也沒戲。
家裏堆的肥多,粗種的這四畝冬小麥是夠用的,甚至還有餘,除此之外,李家趁著溫度回暖了,又堆了幾個肥堆,這是等著給種春小麥和水田肥地用的。
除此之外,李桃揣著錢去了一趟桃花村,找王木匠打了一架犁車,花了一兩二錢銀子,不過她發現,這個時代的犁是曲轅犁,她沉思了兩瞬,又想起這裏一些有的和沒有的農作物,估摸著按後世已知的曆史進程算,這裏應該和隋唐宋差不多。
家裏本來還想添置一些鐵器的,但是銀錢不趁手就暫且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