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走訪當地農戶
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穿透雲層,輕柔的晨霧如同薄紗般籠罩著寧靜的村莊。劉根和蘭玫就已經踏上了走訪當地農戶的路途。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淡淡的晨霧,那氣息仿佛帶著大地的低語,喚醒了沉睡的心靈。遠處的山巒在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畫,透著神秘而寧靜的美。
劉根背著一個裝滿筆記本和測量工具的背包,那背包沉甸甸的,卻壓不彎他堅定有力的脊梁。他的步伐沉穩而堅定,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希望的音符上。蘭玫則拿著一個文件夾,緊緊跟在他身旁,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一絲緊張。
“根哥,你說咱們這次能順利了解到有用的信息嗎?”蘭玫的聲音帶著一絲擔憂,在這寂靜的清晨顯得格外清晰。她的眉頭微微蹙起,手中緊緊握著文件夾,仿佛那是她唯一的依靠。
劉根轉過頭,給了她一個自信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清晨的陽光,溫暖而充滿力量。“放心吧,玫妹,隻要咱們用心,一定能行。”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是一句誓言,在這空曠的田野間回蕩。
他們首先來到了老李家。老李的院子裏,農具擺放得整整齊齊,仿佛在等待著主人再次召喚它們投入勞作。看到他們到來,老李連忙放下手中的活兒,熱情地迎了上來。
“劉根,蘭玫,你們咋來了?”老李滿臉笑容,那笑容如同秋日裏熟透的果實,樸實而甜美。他的眼睛裏閃爍著驚喜和好奇,粗糙的雙手在衣服上擦了擦。
劉根走上前,握住老李的手,那雙手布滿了老繭,卻傳遞著溫暖和力量。“李叔,我們來了解一下咱們這兒的土地狀況和農產品市場需求,您可得多給我們講講。”劉根的眼神中充滿了誠懇和期待。
老李爽快地應道:“沒問題,咱們進屋說。”
屋內布置簡單而整潔,木製的家具散發著歲月的痕跡,牆上掛著一些老舊的照片,記錄著老李一家的點點滴滴。大家圍坐在桌旁,老李開始講述起來。
“咱們這土地啊,有的地方肥沃,有的地方就比較貧瘠。像東邊那塊地,種啥都長得好,那土黑得發亮,一抓一把油;可西邊那塊,就得費些心思咯,石頭多,土也薄。”老李一邊說,一邊比劃著,臉上的表情時而興奮,時而無奈。
劉根認真地記錄著,不時提出一些問題。“那李叔,東邊那塊地適合種什麽作物呢?”
老李思索片刻,“東邊那塊啊,種玉米、小麥都不錯,收成好著呢。”
從老李家出來,他們又去了幾戶人家。每到一處,農戶們都熱情地招待他們,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有的農戶拿出自家醃製的鹹菜和剛煮好的玉米,讓他們品嚐;有的農戶則拉著他們到田地裏,親自指著莊稼講解。
中午時分,太陽高懸,陽光熾熱地灑在大地上,仿佛要將一切都烤化。蟬鳴聲此起彼伏,奏響了夏日的交響曲。劉根和蘭玫的額頭都布滿了汗珠,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他們的衣領,但他們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
“根哥,要不咱們先吃點東西,休息一會兒?”蘭玫提議道,她用手扇著風,試圖驅趕一絲炎熱。
劉根看了看手中的筆記本,“再走一架吧,爭取今天多了解一些。”他的目光堅定,仿佛前方有著無盡的寶藏等待著他們去發掘。
他們來到了王大媽家。王大媽正在廚房裏做飯,聽到聲音,探出頭來。
“喲,孩子,快進來,這大熱天的。”王大媽的聲音充滿了慈愛。
劉根和蘭玫走進廚房,一股飯菜的香氣撲鼻而來,瞬間勾起了他們的食欲。
“王大媽,我們來打擾您啦。”劉根說道。
王大媽笑著擺擺手,“不打擾,不打擾,正好一起吃個午飯。”
飯桌上,劉根和蘭玫繼續向王大媽請教。
“大媽,您種了這麽多年地,覺得成本方麵哪些比較高啊?”劉根問道,他一邊說著,一邊夾起一口菜放進嘴裏。
王大媽咽下一口飯,說道:“種子、化肥、農藥,這些都不便宜。還有人工成本,要是請人幫忙,開銷也不小。而且這價格還年年漲,有時候一年忙到頭,也剩不下幾個錢。”王大媽的臉上露出一絲無奈。
下午,劉根和蘭玫來到了村子邊緣的一塊荒地。雜草叢生,土地幹裂,顯得十分荒涼。劉根蹲下來,抓起一把土,仔細觀察著。土在他的手中慢慢散落,他的眉頭緊鎖。
“根哥,你看這地能行不?”蘭玫問道,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慮。
劉根搖搖頭,“這土質不太好,太疏鬆了,養分也少,得好好改良。”他站起身來,望著這片荒地,心中卻在構思著如何讓它煥發生機。
他們沿著田間小路走著,路邊的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五顏六色的花朵像是大地的精靈,為這單調的田野增添了幾分生氣。
“玫妹,你看那邊的稻田,長得多好。”劉根指著遠處說道,眼神中充滿了羨慕和期待。
蘭玫順著他的手指方向望去,“是啊,要是咱們的項目也能有這樣的成果就好了。”她的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幾天的時間裏,劉根和蘭玫幾乎走遍了整個村子,與每一位農戶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走過狹窄的田埂,穿過茂密的果園,踏入金黃的麥田。晚上,他們回到住處,累得癱倒在床上。
“根哥,這幾天可真夠累的。”蘭玫揉著酸痛的肩膀,聲音中透著疲憊。
劉根坐起來,“但收獲也很大,咱們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資料。”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接下來的時間,蘭玫協助劉根整理數據。房間裏堆滿了各種資料,紙張的沙沙聲和鍵盤的敲擊聲交織在一起。蘭玫認真地將數據錄入電腦,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劉根則在一旁思考分析,手中的筆不停地在紙上寫寫畫畫。
“根哥,你看這個數據是不是有點不對勁?”蘭玫指著屏幕問道,她的眉頭再次蹙起。
劉根湊過去看了看,“嗯,重新核對一下。”他的表情嚴肅,不敢有絲毫馬虎。
經過幾天幾夜的忙碌,他們終於完成了初步的數據分析。看著眼前的成果,兩人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玫妹,我覺得萬事俱備了,咱們回城著手實施計劃吧。”劉根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蘭玫點點頭,“好,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她的聲音中充滿了信心。
在回城的路上,劉根和蘭玫望著窗外不斷後退的風景,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城市的高樓大廈逐漸出現在眼前,那是他們即將奮鬥的戰場。
回到城裏,劉根立刻開始籌備資金和尋找合作夥伴。然而,事情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順利。
一些投資者對這個項目持懷疑態度,認為風險太大。劉根一次次地向他們解釋項目的前景和優勢,但效果並不理想。
“劉根,要不咱們先緩緩?”蘭玫看著疲憊不堪的劉根,心疼地說道。她的眼中充滿了憂慮。
劉根堅定地搖搖頭,“不行,我們不能放棄。這是我們的夢想,也是村民們的希望。”他的眼神中透著倔強和不屈。
就在他們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曾經的戰友伸出了援手。
“劉根,我相信你的眼光,這錢我投了。”戰友的話讓劉根感動不已,他緊緊握住戰友的手,眼中閃爍著淚花。
有了資金,劉根又馬不停蹄地聯係專家和技術人員。
在這個過程中,劉根和蘭玫也遇到了不少內部的矛盾和分歧。
“根哥,我覺得我們應該先把重點放在土地改良上。”蘭玫說道,她的語氣堅定。
劉根則認為應該先搭建銷售渠道,“沒有銷售渠道,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怎麽辦?”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兩人為此爭論不休,氣氛一度緊張。但最終還是在互相理解和妥協中找到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項目終於開始啟動。劉根帶著團隊回到了村子,村民們都滿懷期待地看著他們。
“大家放心,我們一定會讓這個項目成功,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劉根向村民們承諾道,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日夜奮戰在田間地頭,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狂風暴雨襲擊了莊稼,他們一起排水救災;病蟲害來襲,他們一起噴藥防治。
當第一批農作物茁壯成長的時候,劉根和蘭玫站在田邊,相視而笑。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搖曳,仿佛在為他們鼓掌。他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他們充滿了信心和勇氣。
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穿透雲層,輕柔的晨霧如同薄紗般籠罩著寧靜的村莊。劉根和蘭玫就已經踏上了走訪當地農戶的路途。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淡淡的晨霧,那氣息仿佛帶著大地的低語,喚醒了沉睡的心靈。遠處的山巒在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畫,透著神秘而寧靜的美。
劉根背著一個裝滿筆記本和測量工具的背包,那背包沉甸甸的,卻壓不彎他堅定有力的脊梁。他的步伐沉穩而堅定,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希望的音符上。蘭玫則拿著一個文件夾,緊緊跟在他身旁,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一絲緊張。
“根哥,你說咱們這次能順利了解到有用的信息嗎?”蘭玫的聲音帶著一絲擔憂,在這寂靜的清晨顯得格外清晰。她的眉頭微微蹙起,手中緊緊握著文件夾,仿佛那是她唯一的依靠。
劉根轉過頭,給了她一個自信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清晨的陽光,溫暖而充滿力量。“放心吧,玫妹,隻要咱們用心,一定能行。”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是一句誓言,在這空曠的田野間回蕩。
他們首先來到了老李家。老李的院子裏,農具擺放得整整齊齊,仿佛在等待著主人再次召喚它們投入勞作。看到他們到來,老李連忙放下手中的活兒,熱情地迎了上來。
“劉根,蘭玫,你們咋來了?”老李滿臉笑容,那笑容如同秋日裏熟透的果實,樸實而甜美。他的眼睛裏閃爍著驚喜和好奇,粗糙的雙手在衣服上擦了擦。
劉根走上前,握住老李的手,那雙手布滿了老繭,卻傳遞著溫暖和力量。“李叔,我們來了解一下咱們這兒的土地狀況和農產品市場需求,您可得多給我們講講。”劉根的眼神中充滿了誠懇和期待。
老李爽快地應道:“沒問題,咱們進屋說。”
屋內布置簡單而整潔,木製的家具散發著歲月的痕跡,牆上掛著一些老舊的照片,記錄著老李一家的點點滴滴。大家圍坐在桌旁,老李開始講述起來。
“咱們這土地啊,有的地方肥沃,有的地方就比較貧瘠。像東邊那塊地,種啥都長得好,那土黑得發亮,一抓一把油;可西邊那塊,就得費些心思咯,石頭多,土也薄。”老李一邊說,一邊比劃著,臉上的表情時而興奮,時而無奈。
劉根認真地記錄著,不時提出一些問題。“那李叔,東邊那塊地適合種什麽作物呢?”
老李思索片刻,“東邊那塊啊,種玉米、小麥都不錯,收成好著呢。”
從老李家出來,他們又去了幾戶人家。每到一處,農戶們都熱情地招待他們,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有的農戶拿出自家醃製的鹹菜和剛煮好的玉米,讓他們品嚐;有的農戶則拉著他們到田地裏,親自指著莊稼講解。
中午時分,太陽高懸,陽光熾熱地灑在大地上,仿佛要將一切都烤化。蟬鳴聲此起彼伏,奏響了夏日的交響曲。劉根和蘭玫的額頭都布滿了汗珠,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他們的衣領,但他們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
“根哥,要不咱們先吃點東西,休息一會兒?”蘭玫提議道,她用手扇著風,試圖驅趕一絲炎熱。
劉根看了看手中的筆記本,“再走一架吧,爭取今天多了解一些。”他的目光堅定,仿佛前方有著無盡的寶藏等待著他們去發掘。
他們來到了王大媽家。王大媽正在廚房裏做飯,聽到聲音,探出頭來。
“喲,孩子,快進來,這大熱天的。”王大媽的聲音充滿了慈愛。
劉根和蘭玫走進廚房,一股飯菜的香氣撲鼻而來,瞬間勾起了他們的食欲。
“王大媽,我們來打擾您啦。”劉根說道。
王大媽笑著擺擺手,“不打擾,不打擾,正好一起吃個午飯。”
飯桌上,劉根和蘭玫繼續向王大媽請教。
“大媽,您種了這麽多年地,覺得成本方麵哪些比較高啊?”劉根問道,他一邊說著,一邊夾起一口菜放進嘴裏。
王大媽咽下一口飯,說道:“種子、化肥、農藥,這些都不便宜。還有人工成本,要是請人幫忙,開銷也不小。而且這價格還年年漲,有時候一年忙到頭,也剩不下幾個錢。”王大媽的臉上露出一絲無奈。
下午,劉根和蘭玫來到了村子邊緣的一塊荒地。雜草叢生,土地幹裂,顯得十分荒涼。劉根蹲下來,抓起一把土,仔細觀察著。土在他的手中慢慢散落,他的眉頭緊鎖。
“根哥,你看這地能行不?”蘭玫問道,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慮。
劉根搖搖頭,“這土質不太好,太疏鬆了,養分也少,得好好改良。”他站起身來,望著這片荒地,心中卻在構思著如何讓它煥發生機。
他們沿著田間小路走著,路邊的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五顏六色的花朵像是大地的精靈,為這單調的田野增添了幾分生氣。
“玫妹,你看那邊的稻田,長得多好。”劉根指著遠處說道,眼神中充滿了羨慕和期待。
蘭玫順著他的手指方向望去,“是啊,要是咱們的項目也能有這樣的成果就好了。”她的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幾天的時間裏,劉根和蘭玫幾乎走遍了整個村子,與每一位農戶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走過狹窄的田埂,穿過茂密的果園,踏入金黃的麥田。晚上,他們回到住處,累得癱倒在床上。
“根哥,這幾天可真夠累的。”蘭玫揉著酸痛的肩膀,聲音中透著疲憊。
劉根坐起來,“但收獲也很大,咱們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資料。”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接下來的時間,蘭玫協助劉根整理數據。房間裏堆滿了各種資料,紙張的沙沙聲和鍵盤的敲擊聲交織在一起。蘭玫認真地將數據錄入電腦,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劉根則在一旁思考分析,手中的筆不停地在紙上寫寫畫畫。
“根哥,你看這個數據是不是有點不對勁?”蘭玫指著屏幕問道,她的眉頭再次蹙起。
劉根湊過去看了看,“嗯,重新核對一下。”他的表情嚴肅,不敢有絲毫馬虎。
經過幾天幾夜的忙碌,他們終於完成了初步的數據分析。看著眼前的成果,兩人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玫妹,我覺得萬事俱備了,咱們回城著手實施計劃吧。”劉根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蘭玫點點頭,“好,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她的聲音中充滿了信心。
在回城的路上,劉根和蘭玫望著窗外不斷後退的風景,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城市的高樓大廈逐漸出現在眼前,那是他們即將奮鬥的戰場。
回到城裏,劉根立刻開始籌備資金和尋找合作夥伴。然而,事情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順利。
一些投資者對這個項目持懷疑態度,認為風險太大。劉根一次次地向他們解釋項目的前景和優勢,但效果並不理想。
“劉根,要不咱們先緩緩?”蘭玫看著疲憊不堪的劉根,心疼地說道。她的眼中充滿了憂慮。
劉根堅定地搖搖頭,“不行,我們不能放棄。這是我們的夢想,也是村民們的希望。”他的眼神中透著倔強和不屈。
就在他們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曾經的戰友伸出了援手。
“劉根,我相信你的眼光,這錢我投了。”戰友的話讓劉根感動不已,他緊緊握住戰友的手,眼中閃爍著淚花。
有了資金,劉根又馬不停蹄地聯係專家和技術人員。
在這個過程中,劉根和蘭玫也遇到了不少內部的矛盾和分歧。
“根哥,我覺得我們應該先把重點放在土地改良上。”蘭玫說道,她的語氣堅定。
劉根則認為應該先搭建銷售渠道,“沒有銷售渠道,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怎麽辦?”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兩人為此爭論不休,氣氛一度緊張。但最終還是在互相理解和妥協中找到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項目終於開始啟動。劉根帶著團隊回到了村子,村民們都滿懷期待地看著他們。
“大家放心,我們一定會讓這個項目成功,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劉根向村民們承諾道,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日夜奮戰在田間地頭,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狂風暴雨襲擊了莊稼,他們一起排水救災;病蟲害來襲,他們一起噴藥防治。
當第一批農作物茁壯成長的時候,劉根和蘭玫站在田邊,相視而笑。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搖曳,仿佛在為他們鼓掌。他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他們充滿了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