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快速的行進了兩個多小時後。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通信兵從前麵跑了過來,戰馬在午後的陽光下打著響鼻。
通信兵揮舞著紅色三角旗傳令道:“所有人在前麵的小鎮上休息、吃午飯!”
喊完話,又催動著戰馬往後傳令去了 。
一座祠堂前麵的小廣場上,在靠近一棵大榆樹下麵,炊事班搭建好鍋灶,開始做飯。
不一會兒功夫,白菜熬豆腐和著白米飯的清香就傳了過來。
本來坐在地上的,閑聊或打著瞌睡的士兵們陸續的站起身來,朝炊事班的方向圍了過去。
“兄弟,你可記住啦,在部隊吃飯也是有經驗的!”一個禿嚕著大腦袋的老兵油子操著城固縣口音的戰友拍了一下金振國的肩膀吩咐道。
“部隊吃飯還有經驗?”金振國半信半疑的問。
“我草!狗吃屎還講究個經驗呢!”大腦袋不屑的進一步解釋道。
“比如說,前麵有一堆新鮮的大便,沒有經驗的小狗就會一頭紮過去,從屎尖吃起,結果時糊了滿臉的大便,而有經驗的老狗,則會從下邊一圈一圈的舔起......”
“老孫,你個驢日地好惡心啊!”
\"就是!好不容易等到飯點了,你個壞慫卻講起狗吃屎?”
......
老孫的話引起了大家的臭罵。
“說說你在部隊裏麵吃飯的經驗嘛!”金振國倒是虛心的請教著。
“要想吃飽飯,第一碗飯切記隻能打半碗,不要瓜不弄慫的整一滿碗!”
“為啥子第一碗隻能打半碗?”
“等你把一大碗飯吃完,再想去打第二碗,時間就來不及了,鍋裏還剩下個錘子了!”
老孫說完這話,就拐到邊上,從腰帶上解下一個破不留丟的大搪瓷缸子,用衣服的下擺仔細的擦拭起來。
金振國見狀,也急忙從腰間的扣環上解下外婆給他的那一隻家裏唯一的搪瓷大碗。
搪瓷大碗,有很多地方都掉了指頭大小的瓷,顯出黑色鐵皮的底色。
不過,能有一個這樣摔不爛的破搪瓷海碗,也算是一件奢侈品了。
隨著炊事班長用菜刀敲響炒菜的鐵鏟,大家一窩蜂的衝了過去。
金振國以樣學樣的按照城固縣老孫教的方法,把碗伸進大鍋挖了半碗米飯,又排隊領了半勺子白菜豆腐後,就蹲在一個草垛下麵,掏出了在行軍路上折下的兩根洋槐樹枝做的筷子,大快朵頤起來。
就在大家或蹲或坐吃飯時,一個十八九歲的青皮後生急得團團轉,圍著鍋邊跑來跑去。
“小洋縣,你個碎慫不吃飯,跑啥呢?”
“狗日地,洋縣娃跑騷呢!”有人打趣的叫罵著。
在漢中地區,一直存在著小範圍的地域黑和鄙視鏈。
自古以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沔縣人狡、城固人癩、洋縣人壞是胎裏帶!”
這個順口溜總結的就是這三個縣的人,由於民風民俗的差異,不好打交道。
按照俗語的歸類,最難纏的就是洋縣人。
洋縣,古稱“洋州”。
自古以來,他們的祖先是由躲避戰亂的關中人遷徙而來,口音還保留著關中腔調,他們的為人處世至今保留著關中人的彪悍和認死理的基因。當他們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後,就會沒完沒了的進行上訪和告狀,其縣誌亦有“洋人好訟”的記載,這也就形成了 洋縣人不討喜的原因。
彼時正是抗戰如火如荼之際 ,全國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物資都十分奇缺。
對於他們這一支剛剛招募來的士兵,除了簡單的一身春秋軍服以外,還沒有配備任何裝備,包括最基本的吃飯的碗、水壺、槍支彈藥等等。
無論是軍紀和人員戰鬥素養還根本談不上,他們其實就是一支農民組成的莊稼漢隊伍。
這個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什麽外出經驗的洋縣小夥子,那就是光棍一條,隨身的什麽東西也沒有攜帶。
眼見鍋裏的飯食越來越少,真是急得團團轉。
情急之下,他看見老鄉的牆角放著一對用於給莊稼施肥的尿桶,桶內放著一個潑灑糞水的木質尿馬勺子。
在大家的哄笑聲中,他掄起尿馬勺子,在臨近的池塘裏來回涮洗了幾下,就撲向那隻碩大的毛邊鍋。
在最後一刻 ,他終於在鍋內刮起拳頭大小的一團米飯,掰下幾塊鍋巴,在眾人圍觀下,用手抓著米飯鍋渣往最裏麵塞去。
突然,權興波營長那隻尖利的哨聲又響了起來。
隨後,他爬上院場邊的柴火垛,高喊道:“同誌們,為了這支隊伍的安全,更不要給沿途的父老鄉親惹麻煩,我命令,五分鍾後,立即出發!”
“遵命!”
“收到!”
大家答應著,急忙收拾碗筷,整理軍裝,準備出發。
還沒有吃上幾口熱飯的洋縣小夥子氣惱的扔了盛飯的尿馬勺子,最後還不忘記抓著一塊鍋巴胡亂吞咽著。
隊伍開始像一條驚蟄過後剛剛睡醒過來的蛇,開始向前蠕動了。
排長陳茂德走了過來,照著小洋縣的屁股上踹了一腳,狠狠的罵道:“你他媽的是餓癆鬼生的?還像不像個當兵的樣子?”
小洋縣委屈的扔掉了手上的鍋巴,跟上了隊伍的步伐。
隊伍剛剛翻過一座山梁,突然有人喊:“有人跑啦!小洋縣當逃兵跑啦!”
金振國和其他士兵都停下了腳步,他們齊刷刷朝山下看去,隻見一個身影順著一條小河溝在飛快的奔跑。
排長陳茂德急忙取下肩上的中正步槍,一邊追擊,一遍命令:“金振國,你趕緊把這個情況報告給連長,其他人原地待命,有敢違抗命令的,軍法從事!”
氣急敗壞的陳茂德追了幾十米,眼見與對方的距離越來越遠,就拉開了槍栓,對著小洋縣背影的方向開了一槍。
隻見小洋縣趔趄了一下,絲毫沒有減慢奔跑的速度。
這時,兩匹騎著高頭大馬的人揮動著馬鞭,從陳茂德的身邊飛馳而過,朝前追去。
從小喜歡打獵的陳茂德,一直對自己的槍法很自信,他相信已經擊中當了逃跑的小洋縣,可奇怪的是,那家夥竟然跟一個沒事的人一樣。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配備的\"中正步槍”和“漢陽造”相較於日本士兵的“三八步槍”,無論從射程距離、精度、後坐力等方麵比較遜色,由於槍身短,在拚刺刀的白刃戰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唯一的優點是近距離的殺傷力強於三八大蓋。
陳茂德的那一槍擊穿了小洋縣左邊的大腿,由於沒有傷筋動骨。所以,在情急之下絲毫沒有影響小洋縣的逃跑速度。
時至初春時節,陝南的農民開始往水田裏麵灌水。他們要抓緊農時,為孕育秧苗做準備。
當一個農民發現左腿鮮血淋漓還奔跑如飛的國軍士兵時,好奇的喊道:“當兵的!看看你的腿上在冒血,還跑啥子喲!”
正在逃命的小洋縣的左腿褲管被鮮血染紅了一大片,褲腿已經裹在自己的小腿上。
小洋縣不看還不要緊,因為他還沒有意識到疼痛。
當他看見自己左腿已經變成這個樣子時,嚇得“媽呀!”大叫一聲,栽倒在田埂上,再也跑不動了。
兩位騎馬的士兵攆了上來,其中一位從背上抽出大刀,刀環上的紅布條在春風中獵獵作響。
他用刀尖指著小洋縣的鼻尖罵道:“狗日的孬種!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樣,我們中國不亡國滅種等幾時啊?”
另一位“嘩啦”撥動了一下槍栓,命令道:\"站起來!\"
渾身癱軟的小洋縣哪裏還站得起來?他支愣了幾下身子,又癱倒了下去。
排長陳茂德帶著幾個士兵趕了過來,他命令其中兩人一左一右架著小洋縣往隊伍集結的方向走去。
在一個山坳的白楊樹下麵 ,士兵們把幾個彈藥箱碼了起來,在箱子上麵鋪上了一麵青天白日旗。
營長權興波、政治教官張貴發站在箱子後麵,一個臨時的戰時軍事法庭就算成立了。
政治教官張貴發大喊一聲:“把逃兵李小兵押上來!”
兩位背著飄著紅布條大砍刀和步槍的士兵發一聲吆喝,把李小兵拖了上來!
“讓他跪下!”營長權興波氣得五官錯位,一邊命令,一邊拔出手槍。
張貴發左手按住了權興波拿槍的手。
他宣布道:“為了以儆效尤,震懾逃兵,我們必須嚴格戰場紀律 !”
經過討論,大家認為,不能用槍斃的方式,因為我們的子彈很稀缺,子彈要留著打鬼子;也不能用大刀砍!因為我們的大刀是用來砍日本鬼子的!
最後決定:自今天開始,執行戰場紀律,對所有的逃兵,一律進行挖坑活埋!
通信兵揮舞著紅色三角旗傳令道:“所有人在前麵的小鎮上休息、吃午飯!”
喊完話,又催動著戰馬往後傳令去了 。
一座祠堂前麵的小廣場上,在靠近一棵大榆樹下麵,炊事班搭建好鍋灶,開始做飯。
不一會兒功夫,白菜熬豆腐和著白米飯的清香就傳了過來。
本來坐在地上的,閑聊或打著瞌睡的士兵們陸續的站起身來,朝炊事班的方向圍了過去。
“兄弟,你可記住啦,在部隊吃飯也是有經驗的!”一個禿嚕著大腦袋的老兵油子操著城固縣口音的戰友拍了一下金振國的肩膀吩咐道。
“部隊吃飯還有經驗?”金振國半信半疑的問。
“我草!狗吃屎還講究個經驗呢!”大腦袋不屑的進一步解釋道。
“比如說,前麵有一堆新鮮的大便,沒有經驗的小狗就會一頭紮過去,從屎尖吃起,結果時糊了滿臉的大便,而有經驗的老狗,則會從下邊一圈一圈的舔起......”
“老孫,你個驢日地好惡心啊!”
\"就是!好不容易等到飯點了,你個壞慫卻講起狗吃屎?”
......
老孫的話引起了大家的臭罵。
“說說你在部隊裏麵吃飯的經驗嘛!”金振國倒是虛心的請教著。
“要想吃飽飯,第一碗飯切記隻能打半碗,不要瓜不弄慫的整一滿碗!”
“為啥子第一碗隻能打半碗?”
“等你把一大碗飯吃完,再想去打第二碗,時間就來不及了,鍋裏還剩下個錘子了!”
老孫說完這話,就拐到邊上,從腰帶上解下一個破不留丟的大搪瓷缸子,用衣服的下擺仔細的擦拭起來。
金振國見狀,也急忙從腰間的扣環上解下外婆給他的那一隻家裏唯一的搪瓷大碗。
搪瓷大碗,有很多地方都掉了指頭大小的瓷,顯出黑色鐵皮的底色。
不過,能有一個這樣摔不爛的破搪瓷海碗,也算是一件奢侈品了。
隨著炊事班長用菜刀敲響炒菜的鐵鏟,大家一窩蜂的衝了過去。
金振國以樣學樣的按照城固縣老孫教的方法,把碗伸進大鍋挖了半碗米飯,又排隊領了半勺子白菜豆腐後,就蹲在一個草垛下麵,掏出了在行軍路上折下的兩根洋槐樹枝做的筷子,大快朵頤起來。
就在大家或蹲或坐吃飯時,一個十八九歲的青皮後生急得團團轉,圍著鍋邊跑來跑去。
“小洋縣,你個碎慫不吃飯,跑啥呢?”
“狗日地,洋縣娃跑騷呢!”有人打趣的叫罵著。
在漢中地區,一直存在著小範圍的地域黑和鄙視鏈。
自古以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沔縣人狡、城固人癩、洋縣人壞是胎裏帶!”
這個順口溜總結的就是這三個縣的人,由於民風民俗的差異,不好打交道。
按照俗語的歸類,最難纏的就是洋縣人。
洋縣,古稱“洋州”。
自古以來,他們的祖先是由躲避戰亂的關中人遷徙而來,口音還保留著關中腔調,他們的為人處世至今保留著關中人的彪悍和認死理的基因。當他們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後,就會沒完沒了的進行上訪和告狀,其縣誌亦有“洋人好訟”的記載,這也就形成了 洋縣人不討喜的原因。
彼時正是抗戰如火如荼之際 ,全國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物資都十分奇缺。
對於他們這一支剛剛招募來的士兵,除了簡單的一身春秋軍服以外,還沒有配備任何裝備,包括最基本的吃飯的碗、水壺、槍支彈藥等等。
無論是軍紀和人員戰鬥素養還根本談不上,他們其實就是一支農民組成的莊稼漢隊伍。
這個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什麽外出經驗的洋縣小夥子,那就是光棍一條,隨身的什麽東西也沒有攜帶。
眼見鍋裏的飯食越來越少,真是急得團團轉。
情急之下,他看見老鄉的牆角放著一對用於給莊稼施肥的尿桶,桶內放著一個潑灑糞水的木質尿馬勺子。
在大家的哄笑聲中,他掄起尿馬勺子,在臨近的池塘裏來回涮洗了幾下,就撲向那隻碩大的毛邊鍋。
在最後一刻 ,他終於在鍋內刮起拳頭大小的一團米飯,掰下幾塊鍋巴,在眾人圍觀下,用手抓著米飯鍋渣往最裏麵塞去。
突然,權興波營長那隻尖利的哨聲又響了起來。
隨後,他爬上院場邊的柴火垛,高喊道:“同誌們,為了這支隊伍的安全,更不要給沿途的父老鄉親惹麻煩,我命令,五分鍾後,立即出發!”
“遵命!”
“收到!”
大家答應著,急忙收拾碗筷,整理軍裝,準備出發。
還沒有吃上幾口熱飯的洋縣小夥子氣惱的扔了盛飯的尿馬勺子,最後還不忘記抓著一塊鍋巴胡亂吞咽著。
隊伍開始像一條驚蟄過後剛剛睡醒過來的蛇,開始向前蠕動了。
排長陳茂德走了過來,照著小洋縣的屁股上踹了一腳,狠狠的罵道:“你他媽的是餓癆鬼生的?還像不像個當兵的樣子?”
小洋縣委屈的扔掉了手上的鍋巴,跟上了隊伍的步伐。
隊伍剛剛翻過一座山梁,突然有人喊:“有人跑啦!小洋縣當逃兵跑啦!”
金振國和其他士兵都停下了腳步,他們齊刷刷朝山下看去,隻見一個身影順著一條小河溝在飛快的奔跑。
排長陳茂德急忙取下肩上的中正步槍,一邊追擊,一遍命令:“金振國,你趕緊把這個情況報告給連長,其他人原地待命,有敢違抗命令的,軍法從事!”
氣急敗壞的陳茂德追了幾十米,眼見與對方的距離越來越遠,就拉開了槍栓,對著小洋縣背影的方向開了一槍。
隻見小洋縣趔趄了一下,絲毫沒有減慢奔跑的速度。
這時,兩匹騎著高頭大馬的人揮動著馬鞭,從陳茂德的身邊飛馳而過,朝前追去。
從小喜歡打獵的陳茂德,一直對自己的槍法很自信,他相信已經擊中當了逃跑的小洋縣,可奇怪的是,那家夥竟然跟一個沒事的人一樣。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配備的\"中正步槍”和“漢陽造”相較於日本士兵的“三八步槍”,無論從射程距離、精度、後坐力等方麵比較遜色,由於槍身短,在拚刺刀的白刃戰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唯一的優點是近距離的殺傷力強於三八大蓋。
陳茂德的那一槍擊穿了小洋縣左邊的大腿,由於沒有傷筋動骨。所以,在情急之下絲毫沒有影響小洋縣的逃跑速度。
時至初春時節,陝南的農民開始往水田裏麵灌水。他們要抓緊農時,為孕育秧苗做準備。
當一個農民發現左腿鮮血淋漓還奔跑如飛的國軍士兵時,好奇的喊道:“當兵的!看看你的腿上在冒血,還跑啥子喲!”
正在逃命的小洋縣的左腿褲管被鮮血染紅了一大片,褲腿已經裹在自己的小腿上。
小洋縣不看還不要緊,因為他還沒有意識到疼痛。
當他看見自己左腿已經變成這個樣子時,嚇得“媽呀!”大叫一聲,栽倒在田埂上,再也跑不動了。
兩位騎馬的士兵攆了上來,其中一位從背上抽出大刀,刀環上的紅布條在春風中獵獵作響。
他用刀尖指著小洋縣的鼻尖罵道:“狗日的孬種!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樣,我們中國不亡國滅種等幾時啊?”
另一位“嘩啦”撥動了一下槍栓,命令道:\"站起來!\"
渾身癱軟的小洋縣哪裏還站得起來?他支愣了幾下身子,又癱倒了下去。
排長陳茂德帶著幾個士兵趕了過來,他命令其中兩人一左一右架著小洋縣往隊伍集結的方向走去。
在一個山坳的白楊樹下麵 ,士兵們把幾個彈藥箱碼了起來,在箱子上麵鋪上了一麵青天白日旗。
營長權興波、政治教官張貴發站在箱子後麵,一個臨時的戰時軍事法庭就算成立了。
政治教官張貴發大喊一聲:“把逃兵李小兵押上來!”
兩位背著飄著紅布條大砍刀和步槍的士兵發一聲吆喝,把李小兵拖了上來!
“讓他跪下!”營長權興波氣得五官錯位,一邊命令,一邊拔出手槍。
張貴發左手按住了權興波拿槍的手。
他宣布道:“為了以儆效尤,震懾逃兵,我們必須嚴格戰場紀律 !”
經過討論,大家認為,不能用槍斃的方式,因為我們的子彈很稀缺,子彈要留著打鬼子;也不能用大刀砍!因為我們的大刀是用來砍日本鬼子的!
最後決定:自今天開始,執行戰場紀律,對所有的逃兵,一律進行挖坑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