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武鄉鎮,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小鎮,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秦巴山脈之間。


    它承載著千年曆史的厚重底蘊,孕育出了燦爛多彩的文化傳統。


    這裏曾是古代軍事要衝,見證過無數次戰火硝煙;也是商貿繁盛之地,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位於漢中市漢台區天台山南麓、距漢中城區13公裏的武鄉鎮,是三國時諸葛亮的封侯之地。


    “文川武鄉英雄地,廉泉讓水禮儀邦。”武鄉鎮,古稱武鄉穀,又名彌勒院。


    三國時,劉備為光複大漢,曾經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蜀漢政權建立後,劉備稱帝,即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同年,諸葛亮受封(借地寄封)為武鄉侯。


    歲月悠悠,時光荏苒,但武鄉鎮的那份古樸與醇厚卻始終未曾改變。


    走進武鄉鎮,仿佛穿越回了過去。古色古香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民居、巍峨壯觀的廟宇……


    這座古鎮散發著令人陶醉的古老氣息,仿佛時間在這裏凝固。


    每一塊石板、每一棟古建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勾起人們對往昔的無限遐想和懷念之情。


    踏入古鎮,仿佛穿越回了過去的時光。


    漫步於狹窄而曲折的街道,微風輕拂著臉頰,帶來一絲涼爽與寧靜。


    街邊坐著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用低沉而溫和的聲音,向路過的行人訴說著那些曾經發生過的傳奇故事。


    這些故事或許已經被傳頌了幾代人,但它們依然充滿了生命力,讓聽眾們沉浸其中,感受到歲月的滄桑變遷。


    站在古橋上眺望遠方,河水靜靜地流淌而過,倒映出兩岸錯落有致的建築。


    河岸邊垂柳依依隨風搖曳生姿。遠處傳來悠揚婉轉的古琴聲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於耳。使人不禁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眼前的一切宛如一幅美麗動人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武鄉鎮不僅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還保留著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光大。


    這個曆史文化小鎮,注定了她的人文薈萃,群英輩出!


    1939 年12月的一天中午 ,溫暖的冬日陽光,照得武鄉曹寨村矮牆邊幾位曬太陽的老人睡意朦朧......


    突然間,這個平靜的小村莊迎來了幾位特殊的訪客——他們是一群操著濃厚湖南口音的陌生人。


    這些神秘來客究竟是誰?他們為何千裏迢迢來到這裏呢?


    經過一番打聽後才得知,原來這行人正是前來探訪、感謝一個名叫曹錫的團隊。


    從這些湖南長沙人的口中得知,他們希望找到一個叫曹錫士兵的家人。


    閉塞的曹寨村,這才知道了那個曾經平凡無奇、名不見經傳的農村放牛娃,他的光輝事跡陡然走進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在大家的印象中,那是一個沉默寡言、憨厚淳樸、經常身著破舊衣裳,臉上透露出樸實與純真的曹家大小子。


    沒有人會想到,那位看似普通的孩子竟然就是他們要尋找的主角——“戰神曹錫!”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放牛娃曹錫輝煌而短暫英勇故事終於被家鄉人知道 了……


    《三國演義》當中評價劉皇叔手下的兩位兄弟時稱: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為當世之虎臣。


    當然,演義小說中的“萬人敵”可能是一個誇張的說法!


    然而,近代有一個超級戰士,卻用自己的行為證明:在熱兵器盛行時代,“萬人敵”在中國近代的抗戰史上誕生了 !


    這個“萬人敵”猛人就是長沙會戰當中的兵王曹錫,他以一人之力在長沙城下殺500多日寇,可以說創造了亞洲戰場一次性殺敵的最高紀錄!


    這個漢中楞娃曹錫創造了一代“槍王”、“兵魁”、“戰神”、“兵王”的神話......


    “戰場上的幽靈”、“冷麵殺手”、“白色死神”……這些詞都是用來形容一種特殊的戰士:狙擊手!


    但是,用這些詞來形容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名普通的戰士,絕不過分,因為他獨力擊斃了日本鬼子500人以上。


    其沉著與忠心,足以流芳百世!


    自從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戰火迅速蔓延至整個華北平原地區。


    日軍如狼似虎,勢不可擋,他們憑借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肆虐橫行。


    在正麵戰場上,一係列驚心動魄的戰役接連打響。


    首先是“淞滬會戰”,這場慘烈的戰鬥持續數月之久,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緊接著便是“太原會戰”,中國軍隊奮勇抵抗,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敵人的猛烈進攻;


    隨後而來的“南京保衛戰”更是讓人痛心疾首,三十多萬無辜百姓慘遭屠殺;


    而“徐州會戰”則是一場生死較量,中國軍人浴血奮戰,誓死扞衛祖國的尊嚴,五六十萬中國軍隊差點被日軍圍殲;


    接著是“蘭封會戰”和“武漢會戰”,這兩場激戰同樣打得異常艱難!特別是中國空軍,在武漢幾十萬市民的仰望下,血灑長空、損失殆盡;


    還有“隨棗會戰”。每一場戰役都打的極其艱難,華夏大地時刻都在遭受著是血與火的洗禮。


    麵對日本鬼子精良的飛機、大炮以及坦克裝甲車組成的機械化洪流,中國軍隊手中僅有的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等輕型武器顯得如此單薄無力。


    盡管如此,英勇無畏的中國將士們並沒有退縮半步,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擺在眼前——多半個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相繼淪陷敵手,大半個中國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絞肉機”!


    數以百萬計的中國軍隊在激烈的戰鬥中傷亡過半,鮮血染紅了每一寸土地,真正應驗了那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誓言!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衛國戰爭中,中華民族展現出了頑強不屈的精神力量。


    無論是前線的戰士還是後方的民眾,都齊心協力地投入到抗擊外敵的鬥爭之中。這段曆史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成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寶貴財富。


    日本軍隊終於將戰火燒到了湖南長沙一帶。


    根據中國最高軍事委員會規劃的戰略部署,位於東部地區的最後一道防線便是湖南!


    倘若日軍成功突破這至關重要的一道防線,那麽作為國民政府臨時首都的重慶將會陷入毫無防禦能力的困境之中。


    屆時,中國恐怕真的要麵臨著亡國滅種的巨大危機啊!


    因此,無論是對於日本,還是對中國來說,雙方都在此處集結了規模極其龐大的軍隊力量。可以說幾乎押上了各自國家的全部命運賭注!


    敵人那鋒利無比的刺刀已然逼近至我們的胸前!“用時間來換取空間”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構想如今已被無情地粉碎!


    原因很簡單,中華民族已經無路可退,再也沒有任何多餘的國土空間可以周旋了!


    在這裏,我們無需把眼光聚焦在這場會戰的總指揮薛嶽將軍身上,無需細細述說他的“天爐戰法”最終取得的偉大勝利。


    除了薛嶽將軍指揮得當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大力支持以外,更有無數名千千萬萬出生日死、奮勇殺敵的士兵---以他們的血肉之軀打退了日寇的瘋狂進攻!


    他們,才是我華夏民族最堅強的基石和驕傲!


    曹錫!一位偉大的士兵由此應運而生,橫空出世了......


    曹錫,1910年出生於陝西漢中武鄉鎮曹寨村的一個貧困的農家。


    他兄弟姐妹眾多,而自己做為老大,從小就肩負起家裏的重任,幫父母養家。


    曹錫自小給地主放牛羊,當護院,沒少吃苦。不過他也鍛煉了自己,鑄造了他堅韌不拔的個性,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健壯的體魄。


    曆史回到1938年。抗日戰爭如火如荼!為了抗日,中國軍隊要進行大量征兵。


    特殊的時期,有不少軍隊都是強行征兵的。曹家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當時的曹錫身在異地他鄉,突然得知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他年過四十的父親即將被強行征召入伍!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曹錫心急如焚,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務,馬不停蹄地趕回家裏。


    到家後,曹錫毫不退縮地站出來,表示願意頂替父親去服兵役。


    就這樣,28歲的曹錫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充滿未知和挑戰的軍旅之路。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轉眼間,28歲的曹錫,正值青春年華。


    然而,就在這個美好的時刻,命運再次對他開起了玩笑。


    剛剛與心愛之人喜結良緣、共度完甜蜜而難忘的三天美好時光之後,曹錫不得不含著熱淚與新婚的嬌妻揮手道別。


    帶著深深的眷戀和不舍,曹錫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王耀武將軍麾下,成為一名英勇無畏的戰士。


    從此以後,他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國家和人民,用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鬥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人生。


    他雖性格內斂,不善交際,不會討好長官,但卻訓練刻苦,處事機智、冷靜,很受戰友們歡迎。


    當然在戰場上,他表現也很勇敢,屢立戰功,幾次戰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上等兵,被調入國軍第15集團軍52軍2師,擔任一名機槍手。


    當時的第15集團軍駐守長沙。曹錫當兵僅一年後,就以其絢爛的姿態登上中國戰爭史!


    因為自1939年9月開始,在中國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最為輝煌、慘烈的長沙集團軍會戰震撼打響了……


    這場戰爭共分三個階段進行,中日雙方先後投入兵力達160萬之巨。其中中方120萬,日方40萬。


    最終,在國軍名將薛嶽的指揮下,我軍以傷亡9萬的代價,殲滅日軍11萬人,給日本人嚴重地上了一課,重塑了中國人民的抗日信心!


    在往昔激烈殘酷的戰鬥中,因為武器裝備相對滯後,再加上兵員素質和單兵裝備等方麵存在差距,使得中國士兵在戰場上處於明顯劣勢地位。


    特別是自\"七七事變\"爆發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裏,雙方軍隊之間的戰力懸殊愈發凸顯出來。


    具體表現在戰損比例上更是令人震驚——我國軍隊與日軍的傷亡對比竟然高達 1:10!這意味著每犧牲十名英勇無畏的中國戰士,才能擊斃一名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


    在某些局部戰場或小規模衝突中,窮凶極惡且狡黠多端的日本侵略者時常會逼迫無辜的中國百姓走在其軍隊前方,將這些手無寸鐵之人當作“人肉盾牌”來使用。


    麵對如此卑劣行徑,正義凜然、英勇無畏的中國軍人不得不暫時停止攻擊,然而內心卻充滿了對敵人的憤恨和對同胞的憐憫之情。


    待敵寇逐漸靠近時,中國軍人們義無反顧地手持刺刀,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軍陣營……


    此時此刻,雙方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近身搏鬥。在這樣近距離的廝殺中,日軍賴以依仗的飛機和火炮已然無法派上用場。


    而我們的戰士們則充分發揮出團結協作、奮勇殺敵的精神,往往需要三到四名戰士齊心協力,緊密配合,共同圍攻一名日本士兵,發揮群狼戰法,一陣胡刺亂戳才能夠殺死一個敵人!


    在這場生死較量中,每一次揮刀都蘊含著無盡的勇氣與力量,每一滴鮮血都見證著戰士們扞衛祖國尊嚴、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的堅定信念。


    如此巨大的差距無疑給抗戰帶來了極大困難,但也從側麵反映出中國軍人頑強不屈、誓死扞衛祖國尊嚴的堅定信念和偉大精神。


    正是憑借這種頑強拚搏、不畏犧牲的“群狼戰法”,“以多勝少”的人海戰術。讓中國軍民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39年9月,日本侵略者挾攻陷北平、上海、徐州、南京、武漢等地之餘威,再次集結18萬大軍劍指我華中重鎮長沙,第一次長沙會戰開打。


    日軍出動最強兵力,有名將岡村寧次等總指揮,出動了包括6個師團的兵力,還派出第三艦隊、第三航空團、海軍陸戰隊、生化兵等特殊兵種,企圖從海陸空立體全方位封鎖長沙,氣勢洶洶,大有一舉吞並華夏之勢!


    日軍這次所派兵力都是他們軍中最強的,比如號稱名古屋師團的第三師團和號稱熊本師團的第六師團等,他們都是對華作戰的罪魁禍首、主打部隊。


    尤其是具有完整建製的第六師團,組建於1888年,實力非常強大。早在甲午戰爭後,該師團就在我國東北橫行,曾打敗過清軍和俄軍;


    抗戰爆發後,又先後在東北和華北地區肆虐,可謂罪行累累。


    此役,日軍正是以第六師團打先鋒,妄想給中國防線進行重磅一擊!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中國人民豈能坐以待斃?國軍也派出最強的陣容,擺出強大的“天爐戰法”!


    以名將薛嶽為總指揮,率領5個集團軍,包括7個軍共計24萬大軍,來抵禦日寇。


    機槍兵曹錫,正是當時國軍第15集團軍52軍第2師的一名普通上等兵,長沙會戰之時,他所在的排負責鎮守新牆河南側的王街坊。


    曹錫的防守陣地就在河堤之上。


    早已在戰場上見識過鬼子凶殘的他很清楚,光有河道掩護根本不足以抵擋火力強大的日寇,想要阻擋遲滯這幫鬼子的進攻,必須想辦法上些“硬菜”。


    他仔細的把10顆手榴彈捆成一紮,讓這些單顆威力不大的手榴彈秒變成了威力巨大的“集束炸彈”!


    他把這幾捆“集束炸彈”埋在河堤下,將引線拉出來,連成幾條長線攥在手裏,自己隱蔽在戰壕內,雙眼緊盯著河麵,緊張又無聲地等待著決戰時刻的到來。


    看著冒著黑煙隆隆作響的坦克、裝甲車以及如同野獸般“嗷嗷叫”的日本鬼子越來越近。


    曹錫的眼球變得血紅 、微微顫抖的手上開始浸出了汗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如磐中條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城老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城老道並收藏風雨如磐中條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