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了漢奸李小朋,眾人將他的屍體掛在一棵歪脖子鬆樹上,額頭上貼上一個寫有“漢奸李小朋的下場”的白色布條。
李小朋被李二蛋用斧子砍斷了多半的脖頸,根本就承受不住自己的身體的重量。
大家就采集來林間的葛藤筋蔓,纏住他的兩隻胳膊掛在樹上,遠遠望去,血淋淋的的屍體隨風擺動,十分恐怖。
看著這血腥的一幕,高桂滋將軍不禁無奈的長歎一聲,而一旁的女機要員則忍不住嘔吐起來。
齊天然看了一眼手表,說道:“司令,咱們得趕緊走了,估計鬼子的大搜索很快就要開始了。”
高桂滋將軍點了點頭,一行人在特務營營長齊天然的帶領下,迅速離開了意大利的天主教堂。
盡管日本鬼子極其殘暴、凶頑,但是為了拉攏人心,他們還保留了一點點偽善——他們的軍隊在行軍過程中,通常不會隨意破壞寺廟、教堂以及曆史文物古跡。
因此,這座天主教堂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教堂內部的各種設備和糧食都沒有遭受搶劫。
這座意大利天主教堂的回廊上堆滿了劈柴,地窖裏麵儲存了大量的小麥、玉米和高粱。
在外麵的菜地裏麵,各種新鮮的瓜果蔬菜十分豐富,這也給香草他們為十幾個人做飯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仁慈的天主為了他們難得的庇護所,給予了他們三天安靜的閑暇時光……
當高桂滋將軍離開時,他吩咐手下人留下了十塊大洋,並放置在耶穌受難雕像下方。
這一行為不僅展現了他對信仰的尊重,更是一種對人性善良一麵的堅守。
而那些曾經被日軍占領過的地方,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然而,這座天主教堂卻在戰火中幸免於難,慈愛的天主成為了戰士們心中的希望之光......
此時,雨已經停了,陽光透過林間的縫隙灑落在地上,潮濕的地麵營氤氳一片,空氣特別新鮮,外麵的天空顯得格外明亮。
大家加快步伐,穿過樹林,來到了一條小溪邊。
溪水清澈見底,潺潺流淌,溪邊還生長著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齊天然指著前方說:“過了這條小溪就是安全地帶了,我們要盡快趕到那裏與失散的部隊會合。”
大家紛紛趟過小溪,繼續前行。
一路上,大家保持警惕,注意觀察四周動靜,確保沒有敵人跟蹤。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一片茂密的山林。
一路上,不斷有被打散的中國士兵從山溝、農舍裏麵跑出來加入他們。
在這裏,特務營的其他戰士們早已等候多時。他們見到高桂滋將軍等人後,立刻迎上前去,表示歡迎,並向他匯報了目前的情況。
原來,在這段時間裏,特務營被打散的兄弟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藏身之處,並在苦苦地搜尋將軍的下落。
當他們看見鬼子到處貼滿了懸賞十萬元緝拿高桂滋將軍的告示時,就很慶幸將軍沒有陷於敵手!
現在,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可以暫時躲避日軍的追捕。
高桂滋將軍聽了之後,深感欣慰。隨後,大家一同前往那個藏身之地。
這個地方位於山林深處,周圍環境幽靜,綠樹環繞,空氣清新。這裏不僅有充足的食物供應,還有水源,能夠滿足大家的生活需求。
在特務營戰士們的保護下,高桂滋將軍等人安心地住了下來。
再說那支負責搜索的鬼子部隊,他們一路追到了教堂後麵,很快就發現了那個“陸軍第十七軍中將軍長高桂滋之墓”的臨時墓碑。
然而,謹慎的鬼子們並沒有輕易相信眼前所見。
他們擔心這可能隻是個幌子,或是中國人設下的陷阱。於是,他們決定挖開這個墳墓,以確認死者是否真的是高桂滋本人。
經過一番努力,墳墓被打開了。
裏麵躺著一具身材酷似高桂滋,已經高度腐爛的男性屍體!
盡管心中仍有疑慮,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鬼子們還是對著屍體猛拍了一通照片,試圖從各個角度記錄下證據。
接下來,他們開始仔細檢查墳墓內的物品。
很快,他們找到了一些與高桂滋身份相關的物品,包括17軍的標識和他的佩劍——“中正劍”。這些發現讓他們更加堅信自己找到了正確的目標。
拿著這些所謂的證據,鬼子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現場。他們帶著勝利的喜悅返回了營地,並將這些消息匯報給上級。
不久之後,日軍的報紙上便出現了一篇篇冗長而詳盡的報道。
標題醒目地寫道:“我大日本皇軍擊斃國民黨第17軍軍長----中將司令官高桂滋”。同時,還附上了一張巨大的“高桂滋”將軍屍體的照片,似乎要向全世界宣告這場勝利。
隨著這個消息的傳播,日軍也逐漸放鬆了對其他地區的搜查力度。
畢竟,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消滅了活躍在中條山的第二個“中將司令官”!現在可以稍稍鬆一口氣了。
於是,日軍指揮官得意洋洋地宣布:“中條山戰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隨著這一消息的傳播,所有對高桂滋他們的追捕和搜索也隨之停止了下來。
為此,高桂滋他們在宿營地終於度過了幾天相對平靜的時光......
在一個風平浪靜、月朗星稀的淩晨,天空如洗,明月高懸,灑下清冷的光輝。
在十幾個齊天然的特務營戰士和金振國特戰隊員的護送下,高桂滋將軍踏上了渡河的征程。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小船,駛向黃河對岸。
當他們安全抵達黃河彼岸時,幾十個殘兵敗將來到了洛陽的“第一戰區司令部”,給已經複任的第一戰區司令衛立煌報到。
此時的洛陽城,正陷入一片火海和混亂之中,城中火光衝天,煙霧彌漫,房屋倒塌,街道被炸毀,人們四處逃竄,哭聲和呼喊聲此起彼伏。
這次戰爭,可以說,日本鬼子是做了充分準備,傾盡了全力。
1941年5月6日,日軍航空兵首開戰端,一時敵機蔽日,向中國軍隊陣地大舉襲來,。
在中條山戰役開戰前後,為了轉移國軍的吸引力,日軍的飛機對延安、西安、洛陽、寶雞、漢中、蘭州、西寧等地進行了密集轟炸,一度造成了要渡過黃河,發動對河南南部,陝西、甘肅等中國西部進行大規模進攻的假象。
洛陽城,這座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卻籠罩在了戰爭的陰影之下。
作為第一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它成為了敵人攻擊的首要目標。日本侵略者對這裏的侵略尤為慘烈,他們的暴行令人痛心疾首。
時間回到 1941年的夏天,中條山的失守讓日本軍隊得以迅速占領黃河北岸的所有渡口。
這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洛陽城更加危險。
此時的洛陽城內,人心惶惶,到處彌漫著不安和恐懼。人們深知日軍的威脅就在眼前,而日軍的炮聲也已近在咫尺。
然而,就在這緊張的時刻,一場更為可怕的災難悄然襲來。
在開戰的前一天,日軍派出了超過一百架次的飛機,對洛陽老城展開了持續不斷的轟炸。
從清晨到傍晚,炸彈如雨點般落下,東華街和青年宮一帶的房屋幾乎全部被毀,市民們死傷慘重。
其中,東華街祥泰煙草公司經理家的一個窯洞,因為兩個洞口都被炸塌,導致43人被活活悶死!這場轟炸給洛陽城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無數家庭因此破碎,無辜的生命在戰火中消逝。
日機轟炸期間,洛陽穿白戴孝者天天可見,哭罵之聲不斷,洛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日寇的罪行!
最初日寇轟炸,投彈並不準,有些炸彈也沒有爆炸。
有兩個原因:第一,最初日本間諜還沒來洛陽,地麵目標沒有標注清楚,加上我地麵防空炮火對空射擊,一些日機在返航令下達時尚有餘彈,帶彈著陸又很危險,就將炸彈胡亂丟下。
第二,一些炸彈落在池塘裏、淤泥地或麥草堆上,撞擊強度較小,就沒有爆炸。
然而,自從日本間諜佐藤在戰前成功潛伏至洛陽後,日本飛機投彈的精準度得到了顯著提升。
除了一部分“啞彈”未能爆炸之外,其餘的炸彈都給洛陽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洛陽城每天都籠罩在恐懼之中,令人震驚不已!
每當有日軍的偵察機飛過時,防空警報都會迅速響起。一旦東城遭受轟炸,人們便紛紛向西麵逃竄;而當西城遭遇轟炸時,他們又急忙向東麵狂奔……
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亂不堪的局麵。在航空炸彈掀起的熊熊火焰和滾滾煙塵中,驚慌失措的人群如同無頭蒼蠅般四處亂竄。
馬車和汽車在狹窄的街道上爭相穿梭,彼此爭奪道路,甚至不惜大打出手!這種混亂使得整個洛陽城陷入了一種近乎癲狂的狀態……
時至今日,老城區的老人們依然清晰記得當時流傳的一首民謠:“警報一響,啥也不想!炸彈一撂,啥也不要!解除警報,有哭有笑。”
每次轟炸結束後,死者家屬痛哭流涕,人民群眾滿腔憤恨,間諜漢奸卻暗自竊喜,這似乎成了一種不變的常態。
高桂滋將軍看著滿目瘡痍的洛陽城,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
桂滋的部隊在抗日戰爭中先後與日軍作戰百餘次,官兵傷亡甚大,後在豫西新安、澠池一帶休整,同時擔負石井至茅津渡100多公裏黃河河防的守備任務。
他暗自發誓,一定要讓侵略者付出代價。
在與衛立煌商議後,高桂滋深感責任重大,他決心要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更多貢獻。
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組織一支精銳的遊擊隊,深入敵後進行騷擾和襲擊,以打亂敵人的部署。
不久之後,高桂滋收到了蔣介石的任命書,將他任命為\"中條山抗日遊擊總司令\"。
這個消息讓高桂滋倍感振奮,同時也感受到了肩頭沉甸甸的擔子。而金振國所率領的那支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特戰隊員們,則正式編入了他的部隊。
在接下來的抗日遊擊戰中,這支由金振國帶領的隊伍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和勇氣。
他們充分發揮自己對地形的熟悉優勢,善於隱蔽行蹤,像幽靈一樣神出鬼沒地出沒於敵占區。他們頻繁襲擊日軍的補給線,給日軍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同時還破壞了日軍的通信設施,使得日軍指揮係統陷入混亂。
在中天山戰役結束後的一個月裏,高桂滋將軍脫離虎口的消息逐漸被傳開了。
他的行蹤和照片登上了第二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宜川的報紙頭條。
在中條山田邊盛武的臨時辦公室內,這位日本最高指揮官憤怒地將報紙摔在桌上,聲音低沉而充滿殺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法掩飾的怒火,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燃燒起來。
\"在我們精心布置的天羅地網之下,那個丟盔棄甲的中將居然還能逃脫!這簡直就是對大日本皇軍的侮辱!\"田邊盛武的語氣帶著明顯的不滿和憤怒。
他握緊拳頭,眼中閃爍著仇恨的光芒。這個意外的結果讓他感到無比的挫敗和羞辱,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與此同時,金振國的特戰隊員們陪伴著高桂滋將軍一起抵達宜川,並開始計劃下一步行動。
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他們終於恢複了精力與士氣。
考慮到對地形的熟悉程度以及安全因素,他們決定選擇渡河地點,就在他們曾經戰鬥過的黃河岸邊。
他們希望能夠回到香草的故鄉——吉縣,尋找一個相對安全且適合居住的地方。
然而,麵對日軍持續不斷的轟炸,他們深知時間緊迫。必須迅速了解敵人的下一步動向,以便及時向國民政府高層匯報並提出應對策略。
畢竟,類似中條山戰役那樣慘痛的失敗教訓絕不能再次重演!否則,中國將麵臨亡國滅種的國運!
他們明白,隻有掌握更多關於日軍行動的信息,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並協助國家抵禦外敵。
因此,他們決心全力以赴,利用自身優勢,盡快獲取關鍵情報。
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將積極展開偵查工作,與當地人民建立聯係,收集線索,以確保能夠提前預警並做出明智的決策。
李小朋被李二蛋用斧子砍斷了多半的脖頸,根本就承受不住自己的身體的重量。
大家就采集來林間的葛藤筋蔓,纏住他的兩隻胳膊掛在樹上,遠遠望去,血淋淋的的屍體隨風擺動,十分恐怖。
看著這血腥的一幕,高桂滋將軍不禁無奈的長歎一聲,而一旁的女機要員則忍不住嘔吐起來。
齊天然看了一眼手表,說道:“司令,咱們得趕緊走了,估計鬼子的大搜索很快就要開始了。”
高桂滋將軍點了點頭,一行人在特務營營長齊天然的帶領下,迅速離開了意大利的天主教堂。
盡管日本鬼子極其殘暴、凶頑,但是為了拉攏人心,他們還保留了一點點偽善——他們的軍隊在行軍過程中,通常不會隨意破壞寺廟、教堂以及曆史文物古跡。
因此,這座天主教堂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教堂內部的各種設備和糧食都沒有遭受搶劫。
這座意大利天主教堂的回廊上堆滿了劈柴,地窖裏麵儲存了大量的小麥、玉米和高粱。
在外麵的菜地裏麵,各種新鮮的瓜果蔬菜十分豐富,這也給香草他們為十幾個人做飯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仁慈的天主為了他們難得的庇護所,給予了他們三天安靜的閑暇時光……
當高桂滋將軍離開時,他吩咐手下人留下了十塊大洋,並放置在耶穌受難雕像下方。
這一行為不僅展現了他對信仰的尊重,更是一種對人性善良一麵的堅守。
而那些曾經被日軍占領過的地方,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然而,這座天主教堂卻在戰火中幸免於難,慈愛的天主成為了戰士們心中的希望之光......
此時,雨已經停了,陽光透過林間的縫隙灑落在地上,潮濕的地麵營氤氳一片,空氣特別新鮮,外麵的天空顯得格外明亮。
大家加快步伐,穿過樹林,來到了一條小溪邊。
溪水清澈見底,潺潺流淌,溪邊還生長著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齊天然指著前方說:“過了這條小溪就是安全地帶了,我們要盡快趕到那裏與失散的部隊會合。”
大家紛紛趟過小溪,繼續前行。
一路上,大家保持警惕,注意觀察四周動靜,確保沒有敵人跟蹤。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一片茂密的山林。
一路上,不斷有被打散的中國士兵從山溝、農舍裏麵跑出來加入他們。
在這裏,特務營的其他戰士們早已等候多時。他們見到高桂滋將軍等人後,立刻迎上前去,表示歡迎,並向他匯報了目前的情況。
原來,在這段時間裏,特務營被打散的兄弟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藏身之處,並在苦苦地搜尋將軍的下落。
當他們看見鬼子到處貼滿了懸賞十萬元緝拿高桂滋將軍的告示時,就很慶幸將軍沒有陷於敵手!
現在,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可以暫時躲避日軍的追捕。
高桂滋將軍聽了之後,深感欣慰。隨後,大家一同前往那個藏身之地。
這個地方位於山林深處,周圍環境幽靜,綠樹環繞,空氣清新。這裏不僅有充足的食物供應,還有水源,能夠滿足大家的生活需求。
在特務營戰士們的保護下,高桂滋將軍等人安心地住了下來。
再說那支負責搜索的鬼子部隊,他們一路追到了教堂後麵,很快就發現了那個“陸軍第十七軍中將軍長高桂滋之墓”的臨時墓碑。
然而,謹慎的鬼子們並沒有輕易相信眼前所見。
他們擔心這可能隻是個幌子,或是中國人設下的陷阱。於是,他們決定挖開這個墳墓,以確認死者是否真的是高桂滋本人。
經過一番努力,墳墓被打開了。
裏麵躺著一具身材酷似高桂滋,已經高度腐爛的男性屍體!
盡管心中仍有疑慮,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鬼子們還是對著屍體猛拍了一通照片,試圖從各個角度記錄下證據。
接下來,他們開始仔細檢查墳墓內的物品。
很快,他們找到了一些與高桂滋身份相關的物品,包括17軍的標識和他的佩劍——“中正劍”。這些發現讓他們更加堅信自己找到了正確的目標。
拿著這些所謂的證據,鬼子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現場。他們帶著勝利的喜悅返回了營地,並將這些消息匯報給上級。
不久之後,日軍的報紙上便出現了一篇篇冗長而詳盡的報道。
標題醒目地寫道:“我大日本皇軍擊斃國民黨第17軍軍長----中將司令官高桂滋”。同時,還附上了一張巨大的“高桂滋”將軍屍體的照片,似乎要向全世界宣告這場勝利。
隨著這個消息的傳播,日軍也逐漸放鬆了對其他地區的搜查力度。
畢竟,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消滅了活躍在中條山的第二個“中將司令官”!現在可以稍稍鬆一口氣了。
於是,日軍指揮官得意洋洋地宣布:“中條山戰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隨著這一消息的傳播,所有對高桂滋他們的追捕和搜索也隨之停止了下來。
為此,高桂滋他們在宿營地終於度過了幾天相對平靜的時光......
在一個風平浪靜、月朗星稀的淩晨,天空如洗,明月高懸,灑下清冷的光輝。
在十幾個齊天然的特務營戰士和金振國特戰隊員的護送下,高桂滋將軍踏上了渡河的征程。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小船,駛向黃河對岸。
當他們安全抵達黃河彼岸時,幾十個殘兵敗將來到了洛陽的“第一戰區司令部”,給已經複任的第一戰區司令衛立煌報到。
此時的洛陽城,正陷入一片火海和混亂之中,城中火光衝天,煙霧彌漫,房屋倒塌,街道被炸毀,人們四處逃竄,哭聲和呼喊聲此起彼伏。
這次戰爭,可以說,日本鬼子是做了充分準備,傾盡了全力。
1941年5月6日,日軍航空兵首開戰端,一時敵機蔽日,向中國軍隊陣地大舉襲來,。
在中條山戰役開戰前後,為了轉移國軍的吸引力,日軍的飛機對延安、西安、洛陽、寶雞、漢中、蘭州、西寧等地進行了密集轟炸,一度造成了要渡過黃河,發動對河南南部,陝西、甘肅等中國西部進行大規模進攻的假象。
洛陽城,這座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卻籠罩在了戰爭的陰影之下。
作為第一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它成為了敵人攻擊的首要目標。日本侵略者對這裏的侵略尤為慘烈,他們的暴行令人痛心疾首。
時間回到 1941年的夏天,中條山的失守讓日本軍隊得以迅速占領黃河北岸的所有渡口。
這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洛陽城更加危險。
此時的洛陽城內,人心惶惶,到處彌漫著不安和恐懼。人們深知日軍的威脅就在眼前,而日軍的炮聲也已近在咫尺。
然而,就在這緊張的時刻,一場更為可怕的災難悄然襲來。
在開戰的前一天,日軍派出了超過一百架次的飛機,對洛陽老城展開了持續不斷的轟炸。
從清晨到傍晚,炸彈如雨點般落下,東華街和青年宮一帶的房屋幾乎全部被毀,市民們死傷慘重。
其中,東華街祥泰煙草公司經理家的一個窯洞,因為兩個洞口都被炸塌,導致43人被活活悶死!這場轟炸給洛陽城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無數家庭因此破碎,無辜的生命在戰火中消逝。
日機轟炸期間,洛陽穿白戴孝者天天可見,哭罵之聲不斷,洛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日寇的罪行!
最初日寇轟炸,投彈並不準,有些炸彈也沒有爆炸。
有兩個原因:第一,最初日本間諜還沒來洛陽,地麵目標沒有標注清楚,加上我地麵防空炮火對空射擊,一些日機在返航令下達時尚有餘彈,帶彈著陸又很危險,就將炸彈胡亂丟下。
第二,一些炸彈落在池塘裏、淤泥地或麥草堆上,撞擊強度較小,就沒有爆炸。
然而,自從日本間諜佐藤在戰前成功潛伏至洛陽後,日本飛機投彈的精準度得到了顯著提升。
除了一部分“啞彈”未能爆炸之外,其餘的炸彈都給洛陽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洛陽城每天都籠罩在恐懼之中,令人震驚不已!
每當有日軍的偵察機飛過時,防空警報都會迅速響起。一旦東城遭受轟炸,人們便紛紛向西麵逃竄;而當西城遭遇轟炸時,他們又急忙向東麵狂奔……
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亂不堪的局麵。在航空炸彈掀起的熊熊火焰和滾滾煙塵中,驚慌失措的人群如同無頭蒼蠅般四處亂竄。
馬車和汽車在狹窄的街道上爭相穿梭,彼此爭奪道路,甚至不惜大打出手!這種混亂使得整個洛陽城陷入了一種近乎癲狂的狀態……
時至今日,老城區的老人們依然清晰記得當時流傳的一首民謠:“警報一響,啥也不想!炸彈一撂,啥也不要!解除警報,有哭有笑。”
每次轟炸結束後,死者家屬痛哭流涕,人民群眾滿腔憤恨,間諜漢奸卻暗自竊喜,這似乎成了一種不變的常態。
高桂滋將軍看著滿目瘡痍的洛陽城,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
桂滋的部隊在抗日戰爭中先後與日軍作戰百餘次,官兵傷亡甚大,後在豫西新安、澠池一帶休整,同時擔負石井至茅津渡100多公裏黃河河防的守備任務。
他暗自發誓,一定要讓侵略者付出代價。
在與衛立煌商議後,高桂滋深感責任重大,他決心要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更多貢獻。
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組織一支精銳的遊擊隊,深入敵後進行騷擾和襲擊,以打亂敵人的部署。
不久之後,高桂滋收到了蔣介石的任命書,將他任命為\"中條山抗日遊擊總司令\"。
這個消息讓高桂滋倍感振奮,同時也感受到了肩頭沉甸甸的擔子。而金振國所率領的那支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特戰隊員們,則正式編入了他的部隊。
在接下來的抗日遊擊戰中,這支由金振國帶領的隊伍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和勇氣。
他們充分發揮自己對地形的熟悉優勢,善於隱蔽行蹤,像幽靈一樣神出鬼沒地出沒於敵占區。他們頻繁襲擊日軍的補給線,給日軍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同時還破壞了日軍的通信設施,使得日軍指揮係統陷入混亂。
在中天山戰役結束後的一個月裏,高桂滋將軍脫離虎口的消息逐漸被傳開了。
他的行蹤和照片登上了第二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宜川的報紙頭條。
在中條山田邊盛武的臨時辦公室內,這位日本最高指揮官憤怒地將報紙摔在桌上,聲音低沉而充滿殺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法掩飾的怒火,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燃燒起來。
\"在我們精心布置的天羅地網之下,那個丟盔棄甲的中將居然還能逃脫!這簡直就是對大日本皇軍的侮辱!\"田邊盛武的語氣帶著明顯的不滿和憤怒。
他握緊拳頭,眼中閃爍著仇恨的光芒。這個意外的結果讓他感到無比的挫敗和羞辱,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與此同時,金振國的特戰隊員們陪伴著高桂滋將軍一起抵達宜川,並開始計劃下一步行動。
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他們終於恢複了精力與士氣。
考慮到對地形的熟悉程度以及安全因素,他們決定選擇渡河地點,就在他們曾經戰鬥過的黃河岸邊。
他們希望能夠回到香草的故鄉——吉縣,尋找一個相對安全且適合居住的地方。
然而,麵對日軍持續不斷的轟炸,他們深知時間緊迫。必須迅速了解敵人的下一步動向,以便及時向國民政府高層匯報並提出應對策略。
畢竟,類似中條山戰役那樣慘痛的失敗教訓絕不能再次重演!否則,中國將麵臨亡國滅種的國運!
他們明白,隻有掌握更多關於日軍行動的信息,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並協助國家抵禦外敵。
因此,他們決心全力以赴,利用自身優勢,盡快獲取關鍵情報。
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將積極展開偵查工作,與當地人民建立聯係,收集線索,以確保能夠提前預警並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