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者,圖一時之樂,呈一技之長,耽得百日之不快;為道者,息一時之欲,隱一心之巧,免卻一世之無妄。孤枝得以一棲,奈得一時之寂寞;廟堂鑽營百般,惹來萬古之悲涼。一人獨坐,靜定中觀心,睹得心中之心,悟得身外之身,乃知此身不虛。不惜此身,百年湮沒,方識心無所屬,如無根之木,火滅灰盡,隨風四散,終究一無所存……”
安羽凡來到大雄寶殿之外,遠遠便聽到了塵大師那蒼老而又洪亮的聲音。
他未敢打擾,隻站在寶殿門外也和法王寺其他弟子一樣靜靜的聆聽。
“若言六道,唯有忠義者留其正氣,孝慈者留其善氣,智才者留其靈氣,不平者留其怨氣,含辱者留其冤氣,凶悍者留其戾氣,不正者留其邪氣,癡昧者留其愚氣,以上種種方入循環,自然報業遷纏,一但了結仍歸太虛,方是大道生滅之理……”
“一切皆因果,因不虛發,果不妄生。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遠離惡因。”
安羽凡靜靜站著,大概過一柱香的功夫,了塵大師的聲音才戛然而止。
他站起身,緩緩走到門外,雙手合十向安羽凡微一躬身,招呼道:“安施主信守不渝,老衲甚感欣慰。方才為眾弟子講經,一時怠慢,還望安施主莫要責怪。”
“晚輩豈敢!”安羽凡也躬身回禮,然後又問:“不知大師召晚輩前來有何指教?”
了塵大師並未回答,而是望向大殿之外。
此刻,太陽剛剛升起,一輪紅日猶如一個偌大的圓燈籠,放射著溫和的光芒。
“安施主請看——”他手指向殿外溫煦的紅日朝霞,“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他忽然發出了一聲感慨,然後向安羽凡提出了懇請,“所謂良辰堪愛,美景堪惜,不知安施主可有閑情陪老衲於這山水清幽之地略一徜徉?”
安羽凡越發糊塗,自己還要急著去報仇,他這般要求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但他並不敢發牢騷,他想了塵大師如此要求也許另有他意,於是再次躬身抱拳,“但聽大師吩咐。”
了塵大師微微一笑,率先向外走去,安羽凡隻得緊隨其後。
兩人在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緩緩走著,了塵忽而抬頭看看朝雲,忽而看看那輪紅日,又忽而看看廣場兩側的青蔥山嶺。
在初升紅日的照耀下,整個寺廟以及寺廟外的山川大地都像是被鋪上了一層紅錦,整個世界幽靜中不失溫煦,清澹中又不失逸雅。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了塵大師忽然又感慨一句,而後麵向安羽凡道:“晨夕之易,倏忽而已,人生之辛,曠日引久。安施主且看這晨曦初現,朝霞如染,而眨眼間又會夕陽遲暮,悲風蕭瑟。”
說到這裏他故意停頓了一下,又道:“而人之一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從興盛到滅亡,從歡喜到悲傷,很多事我們都難以預料,很多變化亦無跡可尋,但因果其實早已經種下,或是昨世,或是今生。”
安羽凡望著滿寺霞光如抹,滿山朝氣蓬勃,胸中本來氣衝誌定,鬥誌昂揚,想著很快就能為父母報仇。但聽他一席話後,他心中卻又莫名生出一絲悲涼之感,他又想到了父母的死,想到了山雲,想到了秋瑩兒,想到了曾經種種的遺憾。
了塵大師見他心緒有些迷離,接著又道:“無論興亡悲歡,你所看到的一切,你所經曆的一切,都是因果。我佛有言,天理循環,因果報應,因隨不同的緣,產生不同的果;果產生命運,命運又產生因果。欲知前世因,則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後世果,則今生所為者是。”
說到這裏,安羽凡已大致猜到了塵大師邀他前來的原因。但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又豈會因為他的幾句禪理而打消怒氣呢。
於是他委婉道:“大師佛口聖心,自然入妙,晚輩甚為欽佩。然興亡悲歡既是因果,又何須佛衣百納。如果納是果,那麽晚輩又何嚐不是在納。所以晚輩想不明白,還請大師原諒晚輩疏慵愚鈍,難以證悟緣水禪心。”
了塵大師微微一笑,“安施主慧心靈性,又何須過謙。參禪這一法,本來無可分別,但做起功夫來,初參有初參的難易,老參有老參的難易。所謂證悟,即是見道之心,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或在須臾,或在千秋。所以安施主不甚明白也在情理之中。然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不然萬事空勞,徒留悲憫。”
安羽凡感覺有一絲明白,卻又十分糊塗,了塵大師也不強迫,臉上再次露出和藹的笑,邁步又向前走去。
在廣場的前端,左邊立著五根旗杆,上麵分別懸掛著藍、黃色、紅色、白色、橙五色令旗。此時,微風吹拂,那五麵令旗正在迎風飄蕩。
了塵大師走至旗杆不遠處,仰頭望著那五麵令旗,忽然伸手指著問安羽凡道:“安施主,你看這五麵長幡,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
“自然是幡在動!”安羽凡不假思索。
“幡乃死物,如何會動?”了塵反問道。
安羽凡一想,肯定是了塵大師又在考驗他。他說幡是死物不會動也有道理,那麽定是風在吹拂它在動,於是又回答道:“那麽就是風在動。”
可是了塵又反問道:“風乃無形,如何會動?”
安羽凡頓時愕然,他高昂起頭,再次觀察五麵旗幟,比之前更仔細。但是,他想不明白,明明是風吹幡動,如何接連都被他反駁,而且反駁的話還令他感覺非常有理。
他再次糊塗了,不由疑問道:“既然大師說既不是幡在動,也不是風在動,那麽這些旗子又是如何飄蕩起來的呢?”
了塵大師看著迷惑的安羽凡,臉上露出別有深意的微笑。
他再次抬頭看一眼那五麵旗幟,而後目不轉視的盯向安羽凡,伸手指著自己的心,緩緩道:“非是風動,非是幡動,仁者心動。”
安羽凡來到大雄寶殿之外,遠遠便聽到了塵大師那蒼老而又洪亮的聲音。
他未敢打擾,隻站在寶殿門外也和法王寺其他弟子一樣靜靜的聆聽。
“若言六道,唯有忠義者留其正氣,孝慈者留其善氣,智才者留其靈氣,不平者留其怨氣,含辱者留其冤氣,凶悍者留其戾氣,不正者留其邪氣,癡昧者留其愚氣,以上種種方入循環,自然報業遷纏,一但了結仍歸太虛,方是大道生滅之理……”
“一切皆因果,因不虛發,果不妄生。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遠離惡因。”
安羽凡靜靜站著,大概過一柱香的功夫,了塵大師的聲音才戛然而止。
他站起身,緩緩走到門外,雙手合十向安羽凡微一躬身,招呼道:“安施主信守不渝,老衲甚感欣慰。方才為眾弟子講經,一時怠慢,還望安施主莫要責怪。”
“晚輩豈敢!”安羽凡也躬身回禮,然後又問:“不知大師召晚輩前來有何指教?”
了塵大師並未回答,而是望向大殿之外。
此刻,太陽剛剛升起,一輪紅日猶如一個偌大的圓燈籠,放射著溫和的光芒。
“安施主請看——”他手指向殿外溫煦的紅日朝霞,“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他忽然發出了一聲感慨,然後向安羽凡提出了懇請,“所謂良辰堪愛,美景堪惜,不知安施主可有閑情陪老衲於這山水清幽之地略一徜徉?”
安羽凡越發糊塗,自己還要急著去報仇,他這般要求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但他並不敢發牢騷,他想了塵大師如此要求也許另有他意,於是再次躬身抱拳,“但聽大師吩咐。”
了塵大師微微一笑,率先向外走去,安羽凡隻得緊隨其後。
兩人在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緩緩走著,了塵忽而抬頭看看朝雲,忽而看看那輪紅日,又忽而看看廣場兩側的青蔥山嶺。
在初升紅日的照耀下,整個寺廟以及寺廟外的山川大地都像是被鋪上了一層紅錦,整個世界幽靜中不失溫煦,清澹中又不失逸雅。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了塵大師忽然又感慨一句,而後麵向安羽凡道:“晨夕之易,倏忽而已,人生之辛,曠日引久。安施主且看這晨曦初現,朝霞如染,而眨眼間又會夕陽遲暮,悲風蕭瑟。”
說到這裏他故意停頓了一下,又道:“而人之一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從興盛到滅亡,從歡喜到悲傷,很多事我們都難以預料,很多變化亦無跡可尋,但因果其實早已經種下,或是昨世,或是今生。”
安羽凡望著滿寺霞光如抹,滿山朝氣蓬勃,胸中本來氣衝誌定,鬥誌昂揚,想著很快就能為父母報仇。但聽他一席話後,他心中卻又莫名生出一絲悲涼之感,他又想到了父母的死,想到了山雲,想到了秋瑩兒,想到了曾經種種的遺憾。
了塵大師見他心緒有些迷離,接著又道:“無論興亡悲歡,你所看到的一切,你所經曆的一切,都是因果。我佛有言,天理循環,因果報應,因隨不同的緣,產生不同的果;果產生命運,命運又產生因果。欲知前世因,則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後世果,則今生所為者是。”
說到這裏,安羽凡已大致猜到了塵大師邀他前來的原因。但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又豈會因為他的幾句禪理而打消怒氣呢。
於是他委婉道:“大師佛口聖心,自然入妙,晚輩甚為欽佩。然興亡悲歡既是因果,又何須佛衣百納。如果納是果,那麽晚輩又何嚐不是在納。所以晚輩想不明白,還請大師原諒晚輩疏慵愚鈍,難以證悟緣水禪心。”
了塵大師微微一笑,“安施主慧心靈性,又何須過謙。參禪這一法,本來無可分別,但做起功夫來,初參有初參的難易,老參有老參的難易。所謂證悟,即是見道之心,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或在須臾,或在千秋。所以安施主不甚明白也在情理之中。然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不然萬事空勞,徒留悲憫。”
安羽凡感覺有一絲明白,卻又十分糊塗,了塵大師也不強迫,臉上再次露出和藹的笑,邁步又向前走去。
在廣場的前端,左邊立著五根旗杆,上麵分別懸掛著藍、黃色、紅色、白色、橙五色令旗。此時,微風吹拂,那五麵令旗正在迎風飄蕩。
了塵大師走至旗杆不遠處,仰頭望著那五麵令旗,忽然伸手指著問安羽凡道:“安施主,你看這五麵長幡,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
“自然是幡在動!”安羽凡不假思索。
“幡乃死物,如何會動?”了塵反問道。
安羽凡一想,肯定是了塵大師又在考驗他。他說幡是死物不會動也有道理,那麽定是風在吹拂它在動,於是又回答道:“那麽就是風在動。”
可是了塵又反問道:“風乃無形,如何會動?”
安羽凡頓時愕然,他高昂起頭,再次觀察五麵旗幟,比之前更仔細。但是,他想不明白,明明是風吹幡動,如何接連都被他反駁,而且反駁的話還令他感覺非常有理。
他再次糊塗了,不由疑問道:“既然大師說既不是幡在動,也不是風在動,那麽這些旗子又是如何飄蕩起來的呢?”
了塵大師看著迷惑的安羽凡,臉上露出別有深意的微笑。
他再次抬頭看一眼那五麵旗幟,而後目不轉視的盯向安羽凡,伸手指著自己的心,緩緩道:“非是風動,非是幡動,仁者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