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象中朱元璋的暴怒沒有出現,反而好似有些意料之中的味道。


    張寒淩看著朱元璋的反應,暗忖莫不是朱元璋知道老四的野心?又或者在一定條件下,其實他也認為讓老四上位並不是什麽壞事。


    “如果朱允炆真像你說的那樣,老四造這個反,也不是說不過去的事。”


    朱元璋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真要到那個地步了,即使早已經對兄弟相殘下過嚴令,也不能全怪老四了。


    “再說,對咱而言,家人安好,宗親順遂,那便可以了。但如果秀英和標兒再加上雄英都不在了的話,也隻有老二老三和老四在我這裏算是至親了,朱允炆終歸是庶出,原來曆史上的咱也許還是放不下標兒吧。”


    朱元璋想到朱標的早逝,從情感上確認了自己應該隻是為了補償朱標,或者說讓朱允炆當皇太孫能讓他看到朱標的一絲影子。


    “好了,老四造反的前提還是標兒和雄英都不在了,不然他沒那個膽子的。”


    朱元璋對自己的前四個兒子之間的關係,還是很了解的。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北平的人還是要換一下,等標兒上位之後,要盡快削藩。”


    朱元璋對朱標說道,朱標點頭回應。


    張寒淩聽著朱元璋的安排,不禁有些難以理解,朱標在的情況下,下麵這些藩王沒有必要過早削藩的,他們必然會是朱標最大的助力。


    不過這是朱元璋自己的事,張寒淩也不好過多幹涉。


    “其實吧,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明朝削藩其實並沒有太大必要。”


    “自古以來,削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尾大不掉,然後藩王作亂。但是歸根結底,藩王造反是為了更進一步,也就是想要更大權力,不想頭上還懸著其他人。”


    “既然如此,為何不考慮將藩王都分封出去呢?雖然說分封製是曆史的倒退,但是有些時候就不一定了。”


    張寒淩繼續道:“分封製最大的問題在於宗親越來越多,分出去的土地越來越多,封國多了必然削弱了中央的力量。又或者封國太大了對中央形成優勢的時候,會喧賓奪主也不一定。”


    “既然知道這些問題,那就想辦法解決嘛。”


    “首先你們需要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央控製的區域一定是最大的,此外,傳統的中央勢力範圍內的疆域不作為分封資源,這個範圍我個人給你們建議,那就是亞洲至歐洲區域全部屬於中央管轄,封國全部分封到非洲和美洲區域,外加一個澳洲都可以用來分封。”


    才穿越過來倆月,張寒淩就給做著一統全球的美夢了。


    “額,先生所言的亞洲歐洲非洲美洲澳洲都是哪裏啊?”


    顯然,張寒淩沒有給他們普及現代地理知識的情況下,他們並不能聽懂這些詞匯。


    “天下共分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分別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大明目前在亞洲東部,整個亞洲的大小約為大明的5倍大小(以明初900萬平方公裏估算),往西過了哈密衛之後就是察哈爾汗國,再往西就是中亞和西亞,一直到西奈半島,往南一直到蘇祿,西南方是天竺,往北是北元。”


    “總之,大明占有的疆域實際相對於整個天下而言,隻能算極小的一部分了。”


    簡單科普了一下亞洲的地理形勢。


    “至於歐洲,那是當年蒙元打到過莫斯科公國繼續往西,還有一片和大明麵積差不多的區域,那裏現在還有一些國家,包括現在就有的所謂的紅毛番都算是從那些地方出來的。”


    “非洲是昆侖奴的家鄉,那裏基本沒有開化,土地極其肥沃。美洲更是還處於部落時代,連鐵器都沒法生產,不過那裏黃金多且還有不少高產作物,澳洲目前還荒無人煙,但是礦產資源極其豐富。”


    再另外介紹了一番其他洲的基本情況,張寒淩考慮要不要根據電腦裏的資料,把地球儀給搞出來。


    這工作量應該不小,最多就是做出個示意用的東西,至於經緯線的劃分,比例尺的控製,好像都不太好處理。


    “我給你們講這些呢,是想要你們啊,不要總想著內鬥,外麵的世界大著呢,你老朱家怎麽樣也就幾十幾百個藩王的,有的是地方安置,前提是你們能把那些地方打下來。”


    朱元璋和朱標默默記錄著張寒淩剛才對世界地理的介紹,也陷入了沉思,覺得讓華夏正統控製傳統區域,其他未開化的地方就分封出去,讓藩王們都有自己的封國,都能體會帝王的感覺,也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但是考慮到如此大的疆域,想要打下來,就憑現在全國近6000萬人口(明1381年人口5987萬),好像也很難搞得定。


    “好了,說的有點遠了,還是回到剛剛老四造反吧。”


    張寒淩打斷了朱元璋和朱標的思考,把話題拉了回來。


    “你們老四造反花了四年,就幹掉了朱允炆登上了皇位。然後呢,其實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幹的挺好的,好歹也是近乎於曆朝曆代皇帝裏前十的存在了,後世稱其為永樂大帝,他執政期間稱之為永樂盛世。”


    “插一條後世對曆朝曆代皇帝的評價,基本上給的排名大多是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漢武帝、明太宗(明成祖)、隋文帝、漢光武帝、宋太祖、漢宣帝。當然,這個排名裏麵很多皇帝其實有一些也能與之媲美的,比如漢文帝、漢景帝、漢和帝、唐高宗、唐宣宗、明憲宗、清世宗等等都算不錯。但是明太宗永樂大帝必然能排入曆史前十的。”


    根據後世一些流行的皇帝排名,張寒淩僅僅列了一下比較著名的大一統王朝的皇帝。


    “他當皇帝期間,算得上把明朝推向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的,畢竟不是什麽王朝都能得到遠邁漢唐、萬國來朝的評價的。”


    “不過,這跟他有個好兒子有很大關係,他這個皇帝打了一輩子仗,死都是死在打完仗回來的路上的,但是國內的治理基本都是太子朱高熾給搞定的,朱高熾的地位就像現在朱標的地位一樣,皇帝本身對太子都是極為放心的。”


    朱元璋沒想到老四這個皇帝居然能當的這麽好,曆史評價竟能如此之高,而且連老四的兒子也能如此能幹。


    講完永樂大帝時期的一些事情,不知不覺天色已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刀快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刀快跑並收藏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