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了解,自漢以來,天下動蕩,有很多次都是農民起義,包括黃巾起義,包括黃巢起義,甚至於包括你們的紅巾軍起義,都能算是農民起義。”


    “他們對一個皇朝,對一個國家,所能造成的破壞力,你們是很清楚的。”


    “所以,你們習慣於上位之後,搞愚民之策,讓廣大的牛馬為了生存疲於奔命,這樣他們才沒有精力去搞起義。”


    “然後,你們以為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了?真以為讓普通百姓簡簡單單的有吃有喝就可以了?”


    “人是會對比的,當社會貧富差距大到大家都覺得不公平的時候,矛盾衝突遲早是會爆發的。”


    “小民的思維很簡單,小富即安很多人都會接受。但是大富的人呢?他們不要享受特權嗎?”


    “當更上層的人的欲望無限放大的時候,對下麵的人的剝削和壓迫會逐漸加強。而下層的人即使吃喝不愁,但是長期被壓製的條件下,遲早會爆發的。”


    細細思索著張寒淩的這些話,朱標漸漸有些理解了。


    人不患貧而患不均,時間長了,總是要出問題的。


    “所以說,你們要把人數最多的老百姓當成你們的基本盤,讓他們知道你們的好,你們帶領他們把生活越過越好,他們才會支持你。”


    “要明確的是,你們要讓他們很確定的認為,跟著你們才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是跟著那些文人士子豪強望族。”


    “這就需要你們想盡一切辦法,從底層百姓中選拔人才,擴充你們在朝堂和軍隊的勢力。也需要你們想方設法,去改善底層百姓的生存條件,讓他們生活越過越有。”


    朱標算是明白了,隻要天底下力量最強的百姓都能支持自己,那就是民心所向,畢竟就算是軍隊,那也絕大多數都是底層百姓的孩子。


    “那要怎麽辦,才能獲得他們的支持呢?現在除了均田免稅好像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朱標也在苦苦思考相應的辦法。


    “很簡單,發展生產力,發展國營產業,容納大量失地少地農民,接收大量流民,將這些人全都拉到自己隊伍裏來。給他們飯吃,給他們工做,給他們穿的住的,給他們受教育的機會。甚至於給他們權力。”


    結合張寒淩這段時間以來,一直讓朱標和他們一家去辦的各種事情,朱標算是有些明白了。


    他做的這一切,其實都是張寒淩讓大明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而進行的安排。


    看著朱標時而皺眉,時而點頭,張寒淩內心感慨萬千。


    這個時代的底層人民啊,我也隻能幫你們到這裏了。


    當然,張寒淩也不是沒有一點私心。


    從根本上講,張寒淩很清楚他的這番理論,其實是想試一試在未來數百年裏,這群皇家的和非皇家的人,在接受了這樣的思維模式之後,是不是會出現一大批同情無產階級的人,投身於無產階級革命中,去建立他們所認為的大同世界。


    當然,未來不可測,他也隻能先退而求其次,把提高社會生產力和推動工人階層的誕生,作為先手任務了。


    至於說,老朱會不會看到這裏麵的問題所在,張寒淩覺得應該是不會被他察覺到的。


    即使被發現了又如何呢?有種,那就來砍了我咯。


    ————


    休息一會兒後,朱棢安排好車馬,過來喊張寒淩和朱標一起去煉鐵廠。


    朱棢接下張寒淩的這個活兒之後,專門去找朱元璋要了一道批條,讓他從湖廣、山東等地招了百餘人,都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煉鐵作坊的工匠。


    新建的煉鐵工廠建在應天城外靠近太平府的長江邊上,使用的鐵礦石是直接是從湖廣大冶鐵礦礦區用江船送過來的。


    大冶鐵礦的開采曆史超過1700年,三國時期就已經進行初步的開采了。


    在明初時期,這處鐵礦是大明南方最重要的鐵礦石開采地。


    張寒淩等人到達煉鐵工廠之後,廠區負責人已經做好了接待準備。


    “啟稟殿下,整個廠區占地麵積約200畝地,除去礦石存放區域的130畝以外,還專門建設了匠人住宿區,由於工廠煉鐵量比較大,對於礦石的粉碎工作,卑職是招募了周邊數個村落的農民幫忙的。”


    “目前廠內建好的高爐有三座,采用的耐火磚都不一樣,主要是為了測試不同耐火磚的高爐,哪一個更耐用一些。這三座高爐目前單爐每日出鐵3萬斤,三座一起每日出鐵約10萬斤。轉爐目前隻有一座,每日出鋼2600斤。”


    廠區負責人自豪地向朱標和朱棢匯報著工作成果。


    在這個時代,每日出鐵近10萬斤,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換算成年產量,就是1.8萬噸,隻要這個數字增加十倍,就超出了現在大明全年的產量了。


    以一個工廠的產能對比全大明的產量,這樣的出鐵率確實是讓人震驚的。


    更何況一年下來還能出鋼475噸左右,光是這一條,就能讓朱標等人瘋狂起來。


    唯有張寒淩,聽到這樣幾個數字之後,眉頭皺得都快扭曲了。


    他萬萬沒想到,已經把土法煉鐵煉鋼的技術都給他們了,他們還隻能做到這個地步。


    “不如先帶我們去看看高爐和轉爐吧。”張寒淩打斷廠區負責人的匯報,沉聲朝朱棢說道。


    進入廠區後,張寒淩一眼就看到了所謂的高爐和轉爐。


    手指著這幾個小玩意兒,張寒淩有些哭笑不得。


    “就這幾個小玩意兒,你告訴我這叫高爐?這也就是大號坩堝吧?”


    “我給你們的圖紙不是標注的小高爐你們按13立方米的容積去建的嗎?轉爐按12噸去建。你們就整了這麽幾個小玩意兒?這能生產個雞毛啊。”


    聽到張寒淩的話,在場工匠一臉茫然,廠區負責人臉色漲紅。


    “額~老師,是我叫他們這樣建的,主要是高爐建大了的話,這礦石不好往裏麵加,您不是一直說要注意安全嘛?”朱棢出來打圓場,自己擔了這個責。


    “行吧,你們還是沒有流水線生產的思維。從礦石粉碎到傳輸加料,再到開爐煉鐵,你們要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線,這樣才能提高生產效率。”


    “至於不好加料的問題,我給你們畫個手動履帶式傳輸帶吧,這樣隻要高處有人就可以往裏麵鏟礦料。”


    張寒淩不由一愣,這些人對於機械化自動化都還沒有一點概念,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這樣,你們按我說的,把這高爐都放大十倍,然後轉爐也是。至於生產線的建立,我會給老三指導一下的。”


    “我希望三個月後,能看到大明的產鐵量達到年產18萬噸,鋼產量5000噸以上。”給朱棢定下一個令他們目瞪口呆的目標之後,招呼了一下朱標,直接準備走人。


    “老師,三個月內能達到這麽高的產量嗎?會不會有些急了?”朱標邊走邊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刀快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刀快跑並收藏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