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時期,冷鏈運輸主要是采用冰塊來保鮮。


    而理論上來講,由於那個時期船隻的行駛速度太慢,交通上花費時間太長,導致冷鏈運輸的距離可能不會超過300公裏。


    而現在大明這個時候,如果能找到合適的航線縮短航行時間,再考慮改進船隻加快海上運輸的速度,也是很有可能將這些冷水魚運到南方去的。


    “老四,你們先讓你父皇把這些地方都占住,好好經營,不出十年,這些地方的海產必然能運輸到天南海北去賺取高額利潤的。”


    “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你們朝廷的稅收也必然會大大增加,所以這是一條很有前途的財路。”


    “至於如何解決冷鏈運輸的難題,我的看法是給船隻加速。”


    張寒淩先是說明了這些漁業資源的重要性,主要還是想讓明朝時期的人別被寒冷嚇到了。


    要把這些地方都給占住,人口隨便生,百多年就能翻番。


    所以不要總是眼睛盯著中原那十幾億畝的耕地,天天搶來搶去打來打去,死活都不願意搞點新的產業,完全沒有必要。


    “而船隻加速,現在最直接的辦法是風帆船,就比如我們現在這些戰艦。”


    拍了拍座下的戰艦,張寒淩給朱棣等人介紹道。


    “不使用風帆的情況下,海船的行駛速度大概隻有20公裏每小時,使用風帆的話,最快差不多能達到40公裏每小時。”


    張寒淩還記得當年鄭和寶船據說船速就能達到十幾節,換算下來差不多也是35公裏每小時左右,已經算非常快了。


    “而在這個速度下,在海上行駛的時候,打造專門的密閉冰庫,以冰塊保鮮時常約十二天來計算,可以將這裏的海魚送到濟州島,然後在濟州島補充冰塊,延長保鮮時間,再順流而下,送到鬆江府甚至應天府都不用擔心會壞掉。”


    這些人對於從大明沿海到這片區域的海域航線都已經了然於心了,張寒淩略一計算,他們就能同步估算。


    “確實很有可行性,但是這冰庫保鮮真能做到十二天都不壞嗎?”


    朱橚在一旁提出疑問。


    “這不是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嘛?你說你們也學了不少東西,知道冰塊為什麽會化掉,那麽想想辦法,怎麽樣才能盡量延長冰塊融化的時間嘛。”


    張寒淩提醒了朱棣和朱橚一下,學了那麽多關於初中物理的知識,延長冰塊融化的辦法應該是有不少的。


    “老師說的有道理,我這想到就有弄個隔熱層,再弄個真空層或者冷水層,最後再放冰塊,這樣隻要不是天天在太陽底下暴曬,冰庫裏的冰很可能半年都不會融化光。”


    朱棣反應很快,已經想到了增加冰庫的隔熱層了。


    “真空層不錯,你還能想到這個,學的可以嘛。不過隻能盡量,你們現在弄不出太強的材料來支撐,所以可以盡量製造半真空的隔熱層。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密閉,不要讓外界的熱氣進入冰庫,那不就能保溫很久了嗎?”


    張寒淩指出了其中的問題,讓朱棣和朱橚不禁恍然大悟。


    其他人雖然聽不懂他們的談話,但是這魚好吃是一點不假。


    “對了,這風帆船的改進還要夏剛你繼續來主持,由於不是戰船,所以你後麵回去後要考慮找人設計裝貨的風帆船,要確保能裝多的的情況下速度還得盡量快。”


    點了點正在一旁端第二盤魚生的夏剛,提前給他安排了個任務。


    “嗯嗯~!請殿下和興華伯放心,這改良船隻微臣很是喜歡,回鬆江府之後一定盡心盡力。”夏剛邊吃邊點頭保證。


    “好了,大家都覺得好吃吧?”見大家都已經吃上了,張寒淩朗聲道。


    “好吃~!”“確實不錯~!”“硬是要得~!”眾人盡皆點頭讚同。


    “嗯,既然好吃,那就都行動起來,船上不是有網嗎?每天安排幾個人拋上幾網,釣上幾條,這肉食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張寒淩引導著大家,畢竟船隻準備物資是沒有準備肉食的。


    再說濟州島上,也沒有牛羊雞鴨之類的啊,後世倒是有,這個年代的濟州島是沒有什麽外來的可以提供肉食的動物的。


    所以每艘船上都是除了糧食就是蔬菜水果,補充蛋白質的任務就隻能從這大海上來想辦法解決了。


    讓人去給每艘船都通知到,大家得到可以在海上捕魚的允許之後也都一片歡呼。


    畢竟第一手的海鮮,生吃或者煮湯,那都是能鮮得他們把舌頭都吞下去的美食,現在每天都能吃到,當然都會開心不已。


    “嗬~後麵你們就歡呼不起來了。天天吃,吃到你們想吐。再說尿酸過高,痛風的時候都別哭就行。”


    張寒淩暗暗想到,不過對於會吃出痛風來,他也覺得可能性不太大。


    畢竟沒有常年如此,僅僅幾個月,而且中間還會上陸地補給,應該不會導致這些人吃出痛風來的。


    一船人七八十人,一條魚很快就被分食完了,張寒淩招呼朱棣等人一起釣。


    好在每條船裏都有那麽三五根魚竿,捕魚網也都備了兩三張,這幾個月下來肯定是夠用了。


    特別是網兜一下子,就能撈上來數百斤的漁獲,當天吃不完的,直接處理了風幹就完了嘛。


    “忘了說了,夏剛快去給各船都說一下,別特麽撈太多了,我們裝的物資已經很接近船的滿載載重了,撈上來太多超重了會影響船隻行駛安全的。”


    趕忙拉過正準備回船艙研究風帆運貨船的夏剛,讓他去監督一下各船,別撈魚把船撈沉了。


    ————


    正當張寒淩等人開著海船北上海參崴的時候,留下一萬五千人明軍在鬆江府控製局麵,帶著剩下人馬的朱元璋已經回了應天。


    畢竟是一國之君,不可能因為這個事情,帶兵在外一個多月。


    聽著朱標稟報著張寒淩他們安排的報信人傳來的信息和朝鮮國王的朝貢國書,朱元璋也是輕舒一口氣。


    知道張寒淩已經和老四老五匯合了,而且安全得到保障了,總算是保全了大明千秋萬世的希望。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不禁將眼光放在了濟州島和石見銀礦這兩個目標上。


    畢竟朱棣單獨給老朱的奏折已經很清楚的介紹了濟州島的基本情況和到達那裏的航線,也說明了在濟州島和對馬島留下的打前站的那些布局。


    朱元璋在鬆江府得知夏剛也帶著改良戰船出海後,專門跑了一趟改良船隻的船塢,下令同時建造新式戰船十五艘,款項直接是從他的內庫走的,玻璃賺的錢也讓他豪氣了一把。


    根據船塢留下的負責人的估計,全部完工估計需要一年之久。


    但是增加人手的話,兩個月內應該就能下水完工五艘,半年內就能完成9艘,所以朱元璋也已經準備好拿下石見銀礦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刀快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刀快跑並收藏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