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特林城,張寒淩是沒有太多的想法,正常而言,這個位置也極為重要。


    從亞洲地圖上看,控製住海參崴、特林城和圖古羅這三座城市,就相當於控製住了整個亞洲大陸東端的整條海岸線。


    向內收縮來看,這三座大城,算得上是海上勢力進入大陸的第一道防線。


    不過對於張寒淩而言,倭國的滅亡必然是板上釘釘的,與其在陸地上花費太大心力去打造防線,不如直接在海上用大量的島嶼作為緩衝。


    由此,張寒淩打算鼓動老朱想辦法把整個第一島鏈全部拿下,另外還要搶占一個海上突出部作為前進基地,這個基地暫時選定為呂宋,也就是那個時期的納吐納群島,也即現代的菲律賓最大的島嶼。


    除此之外,在拿下整個北美洲西岸之前,大明在太平洋上的最低底線就以此為界。


    即使後世的大明還是被玩壞了,華夏大地皇朝再次回歸封建社會,那現在經營的海上的這大片緩衝帶,至少可以讓大陸上的華夏皇朝有數十年的緩衝期。


    讓他們有機會去意識到自己已經落伍,有機會奮起直追乃至翻盤。


    當然,目前來看,隻要老朱家不要真的蠢到無可救藥,在張寒淩的忽悠下,把那些奇奇怪怪的不合理的所謂祖訓給改掉,應該是能夠撐很久的。


    隻要漢人政權還有進取心,就不用擔心他們會全麵落後於世界其他地方。


    不過又有人說,既然你個穿越者這麽牛逼,怎麽不直接同統一全球呢?


    直接統一了,讓其他國家和種族都不存在了,那不就是大明萬萬年了嗎?


    對此,張寒淩的考慮是,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還是不要有了。


    世界很小,但是也很大。


    想要將勢力分布到全球範圍內,且不說全部橫推,僅僅隻是從海岸線開始侵蝕。


    北歐那些維京海盜用了三百年才在南北美洲東岸站住腳,不是他們不想占更多,是人口跟不上,同時也是運輸能力不夠。


    而當年的日不落帝國為了占領全球主要的富庶地區,從工業革命開始,到完成日不落的壯舉,一樣花了近二百年。


    整個地球的生產力水平,在工業革命之前,中央勢力能控製的範圍正常來講就隻有馬匹狂奔一個月左右的距離,超出這個距離,其影響力就會直線下滑。


    至於跨海形成洲際勢力,除了地中海那片,其他地方都不合適,太平洋這邊海島太零散,距離大陸太遠,風浪也大,消息都沒法傳遞的情況下,連近在咫尺的東南亞群島都沒法全麵占領。


    所以說,即使有張寒淩的幫助,讓大明從現在開始就擁有跨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的技術,其社會生產力的爆發也是需要產業的長久發展,形成足夠的底蘊之後才能對外無限擴張的。


    而光是這樣的產業鏈的發展,就不是三五年能完成的。


    按照張寒淩的計劃,大明在40年內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絕大部分技術革新,形成足夠容納大量失地人口的新興產業,就已經算不錯了。


    就是一切順利,人口也是一大問題,人口不夠的情況下,雞毛都發展不起來。


    就像當年的英國,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人口700多萬,工業革命完成到占領全世界花了200年,用全世界的資源來供養他們,也才發展到不到2000萬人口。


    區區三五十年的發展,大明人口最多能在現在6000萬的基礎上增加到1億就算頂天了。


    而到那個時候自己都快70了,牛馬都應該退休了吧。


    更何況,就算有一億人口,也不能遷出去太多啊,主體民族占比不夠是會出大問題的。


    從現代那近200個國家的情況來看,發展停滯甚至倒退,民族矛盾極深的國家無一不是主體民族占比太低導致的。


    即使靠著某些思想團結到一起,也很容易被瓦解掉,比如曾經的藍斯拉夫。


    所以,任何一個強盛帝國的建立,都是在主體民族具有絕對占比的情況下產生的。


    當然,肯定有人會質疑,後世的美帝,他們是移民國家,怎麽就強盛起來了呢?


    他們一樣是主體民族占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才能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他們的主體民族是歐洲的昂撒人(含日耳曼人)、凱爾特人等組合起來的白人,弱勢民族是黑奴。


    隻是後來黑人數量越來越多,才導致美帝社會越來越割裂,直到後期甚至出現所謂的政治正確,這也是社會割裂具體表現。


    他們的問題至少在短期內沒有辦法解決,除非是一場波及全世界的大清洗,才有可能形成新的種族平衡。


    不過按照生產資料的占有和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到最後還是那些曾經的弱勢族群被清洗,這也是人類曆史進化的基本規律。


    好了,又扯遠了,回來特林城。


    對於張寒淩來說,內心大陸基本盤就該包括西至阿爾卑斯山脈——裏海——波斯灣,東至阿拉斯加——勘察加半島——倭國——呂宋一線,南至加裏曼島——蘇門答臘島一線,北至北冰洋,西南至馬爾代夫。


    由此將整個亞洲大陸絕大部分區域納入中央皇朝的基本盤裏,形成對現有疆域的巨大緩衝區,才算上的高枕無憂。


    要完成這一壯舉,需要技術改革的地方還是很多,需要思考的戰略規劃也非常龐大。


    所以目前張寒淩也僅僅隻是將其揭開很小的一部分,讓老朱在近十年內專心經營東北貝加爾湖和拿勒河以東,直到阿拉斯加,就夠了。


    之後再花十年經略東南亞半島和南洋群島,再花十年將南亞次大陸收入囊中,最後才往西全麵推進。


    以老朱還剩18年的執政年限來看,他最多也就完成前兩步。


    但這已經是張寒淩最最低的底線了,因為皇權交替後,下一任皇帝或者利益集團是否還願意讓自己推著走,那就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事了。


    即使下一任皇帝不是朱標就是朱雄英,張寒淩一樣不敢保證自己後續的計劃能順利執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刀快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刀快跑並收藏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