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土豪哥哥們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 作者:小刀快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樉聽到朱棢說要給朱靜清十萬兩銀子的時候,一下子反而底氣更足了。
“你這水泥還沒往外賣的吧?這都沒賺到錢,就給小妹這麽多銀子,怕不是自掏腰包吧?”
“看不出來啊,老三這些年搞了不少錢嘛。我可記得父皇沒有賞賜過我們這麽多呢。”
想到自己的煉鐵廠這段時間來,除了給老爹每個月送去一些之外,剩下的可是賣不出去了不少的。
不過由於鐵製品經營管製的問題,零售到民間的比較少,為此,朱樉還自行投資了幾萬兩專門建了個農具打造車間,招來大批的鐵匠給自己當工人。
甚至他還無師自通地搞起計件算工資的模式,讓這些招來的鐵匠嚐到了甜頭。
畢竟以往打製一件農具,像是鋤頭鐮刀啥的,也就能賺個百來文錢。
最主要的是,他們自己打鐵都得從鐵礦石開始打,浪費了大量時間,現在直接拿過來就是鐵錠,打好得農具還會讓用鋼來包邊,妥妥地種地利器。
他們在這裏打工,得益於張寒淩對朱樉這些人的教導,也知道底層人不能壓榨太狠,隻有舍得讓渡部分利益給他們,他們才會願意當牛做馬,不然牛馬都活不下去了,誰還給你幹活兒?
從最開始起,他們就理解了,不是他們施舍給這些牛馬們一口飯吃,他們和牛馬們隻能建立互利互惠的關係,一旦關係崩壞,他們作為皇室,潤都沒地方潤的。
朱樉的農具生產紅紅火火,鐵匠們每個月按計件算工錢的話,少的能賺三四兩,多的甚至能賺六七兩,一年下來幾十兩白銀的收入,可不是以前鐵匠鋪能比的。
特別是對於能提出農具改良點子的鐵匠,朱樉甚至還專門給他們分了級別,平時都喊他們大匠,計件算的工錢都比普通鐵匠高,算得上是良心老板了。
很難想象曆史上的朱樉在封地能那麽的混賬,搞得封地民不聊生,最後還被老朱抓回來暴打加軟禁。
現在每個月都能有白花花的銀子入賬,比在封地壓榨那些佃農賺的多多了,再加上老爹這段時間對他的讚賞,讓老二在老朱麵前說話都敢大聲一點了。
“哼,二哥你就別嘲諷我了吧,誰不知道你這幾個月都賺爆了,不過賺這麽多,我覺得還是要多孝敬一下老爹的,畢竟理論上這些廠都是老爹點頭才能開起來的。”
“而且就連我都能拿出來十萬兩給小妹,你個做二哥的就隻準備給她一座工廠嗎?”
朱棢滿臉壞笑地擠兌著朱樉,讓你賺那麽多,必須得多拿點出來放放血。
畢竟咱幾兄弟,不都是既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嗎?
“好好好,老子豁出去了,也給小妹拿十萬行不?另外你說的也對,是該讓老爹見見銀子的麵了,不然後麵那些煉鐵廠要是不讓我管了,那就真虧大了。我打算給老爹也送十萬過去,這樣我這幾個月可就算白幹了,就留了幾萬兩辛苦錢。”
朱樉想了想,覺得老三說的也對,就這種賺錢的速度,不快點說服老爹讓自己繼續管其他的煉鐵廠,自己怕是要痛失幾個億。
“好咯,那明天就把錢都準備好,你讓你安排的建築隊來我這裏拿錢來,就讓他們去小妹那裏建廠吧。”朱棢說完,也在想著怎麽才能把水泥大批量賣出去,不然一直不能賺錢,囤貨都快要把廠區占滿了。
“老三,你實在是笨的可以了,格局就不能放開點?先找人拿著這水泥去建一條街啊,搞出一些示範用的樣品,讓大家都去參觀,體會到這玩意兒的好,自然就會有大量商人來求購的。”
朱樉經商頭腦確實比朱棢好,隨隨便便就想到建樣品房的點子來打開突破口。
“二哥說的有道理,可惜老四老五不在,不然讓他們幫我們一起賣該多好,這才幾個廠,我就覺得幹不過來了,看來老師說得對,這些產業注定是咱大明的立國之本,是一定會遍地開花的。”
說到這裏,朱棢也覺得目前就這麽幾個人管這些事,是不是步子邁的太小了點。
“估計老師他們也快回來了的,這都一年多了,老爹他都已經派軍去北邊和濟州島了,估計來年老爹派的人就能在海上遇到回來的老師和老四老五了的。”
安慰了一下朱棢,朱樉也不禁有些茫然,要不是之前張寒淩突擊了半年,讓他們打下了基礎,這麽久下來,差不多也都自學完了初中課程,他們也沒辦法這麽容易地就把廠子做大,還慢慢形成了上下遊的產業鏈。
不幾日,朱樉和朱棢的人就到了朱靜清那邊。
計劃建設的工廠廠房,直接就找了金山縣令,一紙太子府下的令,什麽都好說,選哪裏,選多大,都由這位長公主殿下做主,小小縣令一定幫忙把不長眼的都給送海裏喂魚。
工廠在開建,朱靜清也沒有停下步伐。
看著自己二哥三哥送來的二十萬兩,直接把這位長公主給驚到了。
這麽大手筆的嗎?本來隻準備能忽悠個三五萬兩就夠了的,畢竟自己這麽多年攢下來的例錢就幾千兩啊。
有了這二十萬兩,還精打細算個毛啊。
直接大手筆收購就完了,當然,主要是收購這些工坊裏麵的紡織工人。
至於那些紡織機,全都拿去改良,全都弄成珍妮紡紗機,不對,這個以後不能叫珍妮紡紗機了。
對,以後就是鬆江牌紡紗機。
朱靜清倒是不好意思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新改良的機器,隻好參考了“鬆江布”的命名方式,直接搞了個鬆江牌。
趁著冬天的農閑時間,錢撒足,各層級各方麵也都無比配合的情況下,朱靜清的超大型紡織工廠終於是在過年後的第一個休沐日開業了。
整個工廠廠房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倉庫,內部安置的紡織機排成了十排,每排近百台機器,整個紡織車間將近1000台機器,需要的工人接近三千人,外加倉儲運輸和其他工序的工人,整個工廠需要的工人數量達到了驚人的上萬人。
“這,好像攤子鋪的太大了。錢怕是不夠用多久額,還有原材料的采購,廢掉了,會不會搞砸了啊。”朱靜清在廠區的辦公區坐著,仔細算了一下賬簿。
“要不,再找二哥三哥幫幫忙?感覺不太好呢,一直抓住他們倆薅,他們應該是不樂意的吧。”
胡思亂想間,朱靜清又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好哥哥。
“還沒薅過大哥呢,要不試試找找大哥?老爹那裏不好找,要是沒辦好這事兒,以後肯定不讓我出來了。”
想了想,朱靜清還是覺得找大哥朱標保險一些,朱元璋還是太凶了點。
說到做到,當晚求助的信件就送到了朱標案頭。
“謔~!大妹子可真厲害啊,不聲不響搞了個這麽大的工廠,近萬人的工廠,就是我這邊新建的玻璃工廠和煉鐵廠也都沒有這麽多人啊。”
“嘖嘖,沒錢了咯。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了吧。連老二老三給的錢都不夠,咱這大妹子有點虎啊。”
朱標稍一思量,就知道朱靜清給他來信的想法了,還不是不好意思再忽悠老二老三了,又怕老爹,隻能找他這個大哥幫忙了。
不過呢,誰讓自己是她大哥呢,該幫還是要幫的。
“你這水泥還沒往外賣的吧?這都沒賺到錢,就給小妹這麽多銀子,怕不是自掏腰包吧?”
“看不出來啊,老三這些年搞了不少錢嘛。我可記得父皇沒有賞賜過我們這麽多呢。”
想到自己的煉鐵廠這段時間來,除了給老爹每個月送去一些之外,剩下的可是賣不出去了不少的。
不過由於鐵製品經營管製的問題,零售到民間的比較少,為此,朱樉還自行投資了幾萬兩專門建了個農具打造車間,招來大批的鐵匠給自己當工人。
甚至他還無師自通地搞起計件算工資的模式,讓這些招來的鐵匠嚐到了甜頭。
畢竟以往打製一件農具,像是鋤頭鐮刀啥的,也就能賺個百來文錢。
最主要的是,他們自己打鐵都得從鐵礦石開始打,浪費了大量時間,現在直接拿過來就是鐵錠,打好得農具還會讓用鋼來包邊,妥妥地種地利器。
他們在這裏打工,得益於張寒淩對朱樉這些人的教導,也知道底層人不能壓榨太狠,隻有舍得讓渡部分利益給他們,他們才會願意當牛做馬,不然牛馬都活不下去了,誰還給你幹活兒?
從最開始起,他們就理解了,不是他們施舍給這些牛馬們一口飯吃,他們和牛馬們隻能建立互利互惠的關係,一旦關係崩壞,他們作為皇室,潤都沒地方潤的。
朱樉的農具生產紅紅火火,鐵匠們每個月按計件算工錢的話,少的能賺三四兩,多的甚至能賺六七兩,一年下來幾十兩白銀的收入,可不是以前鐵匠鋪能比的。
特別是對於能提出農具改良點子的鐵匠,朱樉甚至還專門給他們分了級別,平時都喊他們大匠,計件算的工錢都比普通鐵匠高,算得上是良心老板了。
很難想象曆史上的朱樉在封地能那麽的混賬,搞得封地民不聊生,最後還被老朱抓回來暴打加軟禁。
現在每個月都能有白花花的銀子入賬,比在封地壓榨那些佃農賺的多多了,再加上老爹這段時間對他的讚賞,讓老二在老朱麵前說話都敢大聲一點了。
“哼,二哥你就別嘲諷我了吧,誰不知道你這幾個月都賺爆了,不過賺這麽多,我覺得還是要多孝敬一下老爹的,畢竟理論上這些廠都是老爹點頭才能開起來的。”
“而且就連我都能拿出來十萬兩給小妹,你個做二哥的就隻準備給她一座工廠嗎?”
朱棢滿臉壞笑地擠兌著朱樉,讓你賺那麽多,必須得多拿點出來放放血。
畢竟咱幾兄弟,不都是既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嗎?
“好好好,老子豁出去了,也給小妹拿十萬行不?另外你說的也對,是該讓老爹見見銀子的麵了,不然後麵那些煉鐵廠要是不讓我管了,那就真虧大了。我打算給老爹也送十萬過去,這樣我這幾個月可就算白幹了,就留了幾萬兩辛苦錢。”
朱樉想了想,覺得老三說的也對,就這種賺錢的速度,不快點說服老爹讓自己繼續管其他的煉鐵廠,自己怕是要痛失幾個億。
“好咯,那明天就把錢都準備好,你讓你安排的建築隊來我這裏拿錢來,就讓他們去小妹那裏建廠吧。”朱棢說完,也在想著怎麽才能把水泥大批量賣出去,不然一直不能賺錢,囤貨都快要把廠區占滿了。
“老三,你實在是笨的可以了,格局就不能放開點?先找人拿著這水泥去建一條街啊,搞出一些示範用的樣品,讓大家都去參觀,體會到這玩意兒的好,自然就會有大量商人來求購的。”
朱樉經商頭腦確實比朱棢好,隨隨便便就想到建樣品房的點子來打開突破口。
“二哥說的有道理,可惜老四老五不在,不然讓他們幫我們一起賣該多好,這才幾個廠,我就覺得幹不過來了,看來老師說得對,這些產業注定是咱大明的立國之本,是一定會遍地開花的。”
說到這裏,朱棢也覺得目前就這麽幾個人管這些事,是不是步子邁的太小了點。
“估計老師他們也快回來了的,這都一年多了,老爹他都已經派軍去北邊和濟州島了,估計來年老爹派的人就能在海上遇到回來的老師和老四老五了的。”
安慰了一下朱棢,朱樉也不禁有些茫然,要不是之前張寒淩突擊了半年,讓他們打下了基礎,這麽久下來,差不多也都自學完了初中課程,他們也沒辦法這麽容易地就把廠子做大,還慢慢形成了上下遊的產業鏈。
不幾日,朱樉和朱棢的人就到了朱靜清那邊。
計劃建設的工廠廠房,直接就找了金山縣令,一紙太子府下的令,什麽都好說,選哪裏,選多大,都由這位長公主殿下做主,小小縣令一定幫忙把不長眼的都給送海裏喂魚。
工廠在開建,朱靜清也沒有停下步伐。
看著自己二哥三哥送來的二十萬兩,直接把這位長公主給驚到了。
這麽大手筆的嗎?本來隻準備能忽悠個三五萬兩就夠了的,畢竟自己這麽多年攢下來的例錢就幾千兩啊。
有了這二十萬兩,還精打細算個毛啊。
直接大手筆收購就完了,當然,主要是收購這些工坊裏麵的紡織工人。
至於那些紡織機,全都拿去改良,全都弄成珍妮紡紗機,不對,這個以後不能叫珍妮紡紗機了。
對,以後就是鬆江牌紡紗機。
朱靜清倒是不好意思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新改良的機器,隻好參考了“鬆江布”的命名方式,直接搞了個鬆江牌。
趁著冬天的農閑時間,錢撒足,各層級各方麵也都無比配合的情況下,朱靜清的超大型紡織工廠終於是在過年後的第一個休沐日開業了。
整個工廠廠房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倉庫,內部安置的紡織機排成了十排,每排近百台機器,整個紡織車間將近1000台機器,需要的工人接近三千人,外加倉儲運輸和其他工序的工人,整個工廠需要的工人數量達到了驚人的上萬人。
“這,好像攤子鋪的太大了。錢怕是不夠用多久額,還有原材料的采購,廢掉了,會不會搞砸了啊。”朱靜清在廠區的辦公區坐著,仔細算了一下賬簿。
“要不,再找二哥三哥幫幫忙?感覺不太好呢,一直抓住他們倆薅,他們應該是不樂意的吧。”
胡思亂想間,朱靜清又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好哥哥。
“還沒薅過大哥呢,要不試試找找大哥?老爹那裏不好找,要是沒辦好這事兒,以後肯定不讓我出來了。”
想了想,朱靜清還是覺得找大哥朱標保險一些,朱元璋還是太凶了點。
說到做到,當晚求助的信件就送到了朱標案頭。
“謔~!大妹子可真厲害啊,不聲不響搞了個這麽大的工廠,近萬人的工廠,就是我這邊新建的玻璃工廠和煉鐵廠也都沒有這麽多人啊。”
“嘖嘖,沒錢了咯。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了吧。連老二老三給的錢都不夠,咱這大妹子有點虎啊。”
朱標稍一思量,就知道朱靜清給他來信的想法了,還不是不好意思再忽悠老二老三了,又怕老爹,隻能找他這個大哥幫忙了。
不過呢,誰讓自己是她大哥呢,該幫還是要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