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淩帶著朱老四和朱老五及時跑路,避免了被碳烤野豬惡心到。


    本來從藍玉那裏借調了兩艘戰船,加上圖古羅那裏跟回來的三艘,再加他們本來的三艘,合共八艘船,一路狂奔。


    在到達對馬海峽的時候,專門跑了一趟石見銀礦,將這一兩個月時間煉出來的銀子帶上,終於是在半個月之後回到了應天府。


    回來當天,船隻停靠到碼頭的時候,烏泱泱的迎接人群,加上盛大慶典般的歡慶隊伍,讓整隊人馬喜笑顏開。


    終究是回來了啊,一路的艱辛自是不用闡述太多,將船上的寶貝都小心翼翼地抬下來,趕來的朱元璋一聽這些寶貝的特點,好忙喊朱標去調來一衛士兵護送著送往皇宮。


    一陣喧囂之後,老朱建議第二天再搞接風宴,索性讓大家都先回去各找各媽。


    畢竟這麽久沒回大明,很多人早就已經按捺不住內心對家人的思念了,回來的第一時間肯定是要回家先報個平安嘛。


    而張寒淩微笑著看著朱老四和老五苦著臉被朱元璋領走,也帶著老秦施施然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紫霄別院。


    兩年未歸,別來無恙。


    除了原有的大棚已經被換成鋼架結構之外,而且書院也進行了大改。


    原來是朱老二和老三沒能從朱元璋那裏混來征伐倭奴的任務,隻能繼續搗鼓自己的煉鐵工廠和水泥工廠。


    回想到曾經在電影中看到的那些高樓大廈,這倆小子就拿書院來進行了試手,拆拆建建搞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還真被他們摸索出來鋼筋混凝土的正確用法。


    現在的書院絕對算得上大明科技含量最高的建築了。


    除了主體用的鋼筋混凝土,窗戶也用上了玻璃窗,內部的裝修也用上了水泥加瓷磚的模式,最後他們竟然大膽地采用了多層結構,將書院給建成了和五層小樓。


    從現在的書房頂樓去看紫禁城,可以明顯的有一種俯瞰的感覺,因為這棟樓樓頂距離地麵接近18米,在整個應天城內,除了那些寺廟的寶塔,算得上最高建築了。


    當然,讓張寒淩驚喜的不隻是書院,還有換了鋼結構和無色透明玻璃的大棚,不僅質量更加安全可靠了,數量也進一步增加了。


    原來守著別院的周全在張寒淩走後沒多久,就開始從大棚裏弄菜出來往皇宮朱元璋那裏送了。


    老朱是什麽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在體會到冬天還能吃到這麽多種綠色蔬菜的情況下,下令讓周全擴大大棚種植的規模。


    短短半年時間,周全就在別院另外選了一塊地,新建的二三十個大棚,然後將留種的那些菜都種了下去。


    不過很顯然,產量下降了不少,質量也差了不少。


    要不是朱元璋提前就知道會有這麽回事,估計周全已經被送去挖礦的。


    產量下降,但種植麵積增加了不少,也還暫時能滿足皇宮的需求。


    “老師,自從您和四哥五哥,還有大姐都跑了之後,書院後來又在陛下的要求下送來了一批人。”


    朱樉和朱棢在張寒淩回到別院的第一時間就趕了過來。


    除了關心張寒淩以外,自然是帶了不少疑難準備找他解答的。


    “意料之中的事,老朱在看到這些產業如此賺錢,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用處如此之大之後,必然會讓更多自己人參與進來的。”


    本來張寒淩和老朱約定好,要嚴格保密張寒淩的身份的。


    現在這個時候,張寒淩的身份對於皇家大多數人而言都還是秘密,僅僅隻知道他有無窮的知識,至於此人來自何處,依然隻有朱家前五個皇子加上朱元璋夫婦知道。


    當然,對於其他皇子皇女而言,多少有些猜測,但也都被朱元璋下了封口令,所以張寒淩的穿越這事兒肯定還是個秘密。


    但是就他這個人的存在,在他去參與牛痘接種和接受朱元璋封伯之後,已經不算秘密了。


    這一點上,朱元璋和張寒淩都表現的極為默契。


    畢竟人要是想要參與進行社會化改造,不出來掌控局麵是不太可能的。


    再說張寒淩也算想通了,自己和這個時空的人其實沒有那麽多機會有交集的。


    所以也就沒有必要一直在幕後當個神秘大手了,恢複一定程度的社會生活也是應該的。


    “後來送來的都是哪些人?誰來教他們呢?”


    張寒淩有些好奇,朱元璋會讓哪些人過來學習這些先進的知識。


    “主要都是跟咱們沾親帶故的吧,好多都是外戚和勳貴子弟。”


    朱樉恭敬地回答,不由得他不尊敬,畢竟要不是跟著張寒淩學了這麽多,他的煉鐵工廠怎麽可能現在一個月就能煉出以往大明一年的鋼鐵產量呢?


    而且父皇更加激進,已經專門成立了鋼鐵司,將煉鐵工廠的經營利潤和額外給的100萬兩全都交給他來管。


    目的就是要在五年內在全大明遍地開花,鋼鐵產量直接再翻十倍!


    而一起的朱棢也分配到了任務,水泥用途多樣,但是產量始終不足,朱元璋也給100萬兩白銀,讓他拚命擴產,兩人都是壓力山大。


    為此他們也專門想來問問張寒淩該怎麽辦,畢竟產業發展,這個老師才是真正的高屋建瓴,高瞻遠矚!


    “還行吧,這些人來學這些東西也算是綜合性人才了,以後能主持不少事情。教導他們主要是你們和那些稍大點的弟弟妹妹們吧?”


    “是的,目前書院學生人數大概有400人,分了十個班級,每層樓兩個班。”


    張寒淩點了點頭,對於朱元璋的做法還是有些許讚賞的,這些衣食無憂的家夥,先開開眼界,後麵才能有基礎的師資力量去辦一些計劃內的事情。


    “好了好了,說說你們來找我的事兒吧,完了我得早點洗洗睡。”


    “主要是關於產業發展的事情,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生產問題,沒有那麽多的工匠,很難全麵擴大!不知道老師可有辦法解決?”


    “當然,你們直接在現在的廠子裏麵開夜校啊,找熟練的大匠作為教授,讓他們將自己的經驗和生產流程傳給廠區其他人。”


    “額外給他們好處就行了,再多招一些年輕強壯的進工廠,讓他們幹活兒的同時專門去夜校學習,畢業之後直接在廠子裏實習積累經驗。”


    “等到新廠子建成了,就讓他們帶隊,去新場子建立生產體係,然後再繼續夜校模式,這樣熟練工人就會呈指數級別的增加。”


    “到時候擴產還會是什麽太難的事情嗎?一切水到渠成而已!”


    朱樉和朱棢麵麵相覷,想不到張寒淩對於這種繼續教育如此看重,而這一切都是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資金的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刀快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刀快跑並收藏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