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帳內,張寒淩和選舉出來的第一屆領導班子圍坐在一起。


    “大家都是通過所有成員投票選舉出來的,所以也應當不辜負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一定要盡職盡責,要想方設法為百姓群眾謀取利益。”


    “既然承擔了這樣的責任,就不要有私心,在大是大非麵前要堅定立場。”


    “對普通百姓群眾,要有耐心有決心有信心,要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


    “好了,接下來我就任命一下副會長和各部部長吧。”


    “副會長三人,我就當仁不讓直接任命了,具體任命的原因我會解釋。”


    張寒淩開了個頭,強調了大家的責任,便準備任命副會長。


    “根據投票結果,副會長分別有陳星宇、朱鏡清、朱棣。以後保衛工作就交給朱棣了,婦女及生產工作交給朱鏡清,最後醫療衛生工作就由陳星宇醫師來負責了,大家有沒有異議?”


    見眾人點點頭,基本也不會有人反對,本來他們這三人就是負責這些業務的,成為副會長也就是剛好繼續負責。


    “部長的話,教育部長就由劉芒來擔任,財政部長就讓趙明來擔任,土地部長由朱樉擔任,後勤部長張帆擔任,宣傳部長翟文玉擔任,科研部長朱橚擔任,建設部長朱棢擔任。”


    “而其中呢,副會長朱鏡清具體負責教育、財政,陳星宇負責科研和宣傳,朱棣負責後勤,土地和建設直接由我負責,大家有沒有異議?”


    再一次舉手表決,大家也都輕車熟路了,這樣叫你每個人的職職責也就具體定了下來。


    至育部長劉芒是朱鏡清從開紡織工廠開始就跟著她學習的一名女工,學習能力強,朱鏡清私下曾經教授一些女工小學課程,這個家夥學的極快,後來還專程找朱鏡清開小灶,已經快要學完初中課程趕上來了。


    至於趙明、張帆、王大牛三人都原來就隻是普通會員,其中趙明曾經當過賬房,張帆當過管家。


    翟文玉則是朱鏡清帶來的另外一名女工,據說其父原來是禮部官員,隻是後來天下大亂棄官帶著全家去江浙山區隱居,後來這家夥自己跑了出來才遇到的朱鏡清。


    此人琴棋書畫都會一些,但跑出來後卻沒有辦法賺錢填飽肚子,剛好遇到朱鏡清招工,紡織她也會一些,最後就跟了朱鏡清,一年多下來,也是朱鏡清極為看好的人才之一了。


    張寒淩倒是挺奇怪,這朱鏡清手下哪裏來的這麽多人才呢?


    還都是這麽出色的女孩子,看起來年齡也都不太大,教育部長劉芒看著就像個剛畢業的高中生,雖說是一個紡織工人,但是掩蓋不了一絲書卷氣。


    平時也樂於教授很多其他會員認字算數,深得其他會員的尊重。


    而翟文玉也差不多,經常在大家歇息的時候,跟大家家長裏短,還帶動不少人跟她學吹奏樂器,雖然隻是手工製作的簡陋樂器,但也極大豐富了這群人的閑暇時光。


    至於為何朱棢和朱樉主管的土地和建設由張寒淩直接負責,主要還是副會長中朱棣和朱鏡清都沒法管他們這倆哥哥。


    平時工作上要是有些什麽爭論,急頭白臉下來,搞得兄弟姐妹關係緊張就不好了。


    再說剛好張寒淩對於這兩塊還是挺專業的,所以直接拿過來自己管理得了,這倆兄弟還是願意聽自己話的。


    “接下來咱們的任務很明確,那就是盡快發展起來。”


    “農業生產這部分本來是準備單獨設立部門的,但是目前還沒有專業的能挑得起大梁人才,所以暫時由我和朱橚同誌來負責。”


    “目前開墾的田地不夠,隻有十幾畝地種上了莊稼。需要組織人手盡快開墾出千畝以上的田地來,這個就交給朱橚同誌了,需要什麽盡管找我。”


    “張帆同誌盡快去找尋合適的稻種,到時候采購一批回來,錢找趙明同誌申請。”


    “保衛這塊,朱棣同誌盡快將作訓計劃擬出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分批參加軍訓,提升我們身體素質的同時,增強我們的軍事技能。”


    “另外關於紀律的問題一定要在保衛部隊裏宣傳到位,特別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不想見到封建時代的兵痞還存在。怎麽樣,朱棣同誌能完成任務嗎?”


    朱棣看大家都看向自己,當然是自信滿滿地表示絕無問題。


    “後勤的張帆同誌和財政的趙明同誌要及時配合,我們的吃穿住行都要看你們的安排了。”


    “最後是醫療衛生和科研的部門,要繼續你們之前的早的研究,有難題要每月找我匯報,我會給你們想辦法。”


    點了點陳星宇和朱橚,他們關於青黴素的研究和蒸汽機的研究都已經安排下去了,相信要不了太久就能搞定。


    “至於土地規劃這塊,朱樉同誌晚些時候咱們單獨談一下,規劃的方法和理念我給你講一講,畢竟這個事關未來五年十年我們的用地管控。”


    “建設這塊就需要朱樉和朱棢同誌一起努力了,盡快將鋼鐵工業和水泥工業搞起來,加快建設我們自己的城市。”


    一場常務會議開到了半夜,第二天將任命結果張貼出去之後也沒有人有異議,就此,張寒淩帶領的這個工農互助會開始了高速運轉。


    僅僅一個月時間,新開墾的一千五百畝耕地就種上了南洋稻種。


    這還是張帆專門借用朱棣的戰艦去升龍城那邊打聽到的占城稻稻種,一次購買了半船回來。


    本來當地受蘇祿控製的國王聽說是大明來人,還不太想賣種子的,但是大船上的大炮太嚇人,而張帆給的錢也夠多,也就很容易就帶回來半船種子。


    “這批種子還能再種植四五千畝,但是時間上來不及了,等天氣冷了再新開墾耕地吧,來年開春再種下去。”


    “同時,關於高產稻種的選育,我已經將方法交給你們科研部門了,盡快組建小組,到時候對這一千五百畝的水稻進行優選,確保下一年稻種的優良。”


    張寒淩在農業生產推進會上做出了指示,而現在當務之急還是工業建設的問題。


    朱樉和朱棢雖說帶來的人已經建成了小型高爐,但是苦於沒有原材料,一直無法進行大規模開工。


    目前互助會的鋼鐵和水泥需求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天天催單的報告都快把他倆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刀快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刀快跑並收藏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學體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