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幾名教授研讀計劃書的時候,呂永昌坐在椅子上,微微闔上雙眼。


    隨著他的念頭一動,腦海深處一抹熒光緩緩浮現,迅速將他的意識拖入了那個熒綠色的世界。


    原本黯淡的科技樹上,已然亮起了好幾個白色光點。


    【核能掌控:聚變堆小型化技術】


    【電推進係統:霍爾推進器初步掌握】


    這幾項原本黯淡的光標,此時此刻已然亮起了白色的熒光。


    呂永昌眼球微微一動,視線朝旁邊看了過去。


    在霍爾推進器技術的旁邊,赫然出現了一條黯淡的白線,白線連接著一項項依次黯淡的光標。


    【核能掌控:氦三聚變】


    【生物圈:人造生態圈技術】


    【冬眠技術】


    【太空電梯技術】


    【太空港技術】


    【……】


    直到視線的盡頭,一個黯淡到極點的光標出現在呂永昌眼前:【星艦製造】


    呂永昌念頭再次一動,退出了腦海中的係統。


    他微微歎了口氣。


    按照科技樹上的科技劃分,人類距離製造星艦,還有極其遙遠的距離!


    根據他這段時間的摸索,他也徹底清楚了腦海中這個係統的作用。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為其指引最正確的科研方向。


    其二,他可以通過觀察光標的明亮程度來判斷自己對這項科技的掌握程度。


    除此以外,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其自身努力。


    根據係統中光標的明亮程度,他清楚地看出了自己目前對這些前置科技的掌握程度。


    如果給光標的亮度劃分一個等級,那象征著氦三聚變的光標亮度已經達到了正常亮度的90%!


    這也符合呂永昌此時的情況。


    氦三聚變之所以遲遲沒有上線,最大的阻礙就是原料問題。


    隻要解決了氦三原料,氦三聚變隨時可以進入應用階段。


    拋開氦三聚變科技,亮度排行第二的科技便是生物圈技術。


    差不多有50%的亮度。


    這也正常。


    畢竟,生物圈二號計劃並不是呂永昌率先提出的想法。


    它原本是米國建立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係統。


    至於生物圈一號,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項目的初衷,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係統在外層空間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


    簡單地來說,就是人類能否在地球之外再造一個穩定的封閉生態係統。


    這項技術對星際探索有著極大的意義。


    無論是恒星際航行的星艦還是外星殖民,人造生態圈技術都是必不可少的前置科技。


    米國的生物圈二號項目,占地1.3萬平方米,大約有八層樓高,建築主體為密封鋼架結構的玻璃建築物。


    為了完全模擬地球環境,生物圈二號中模擬了地球上大部分環境,包括沙漠,沼澤,荊棘叢,雨林,熱帶草原,甚至是海洋。


    此外,為了更真實地模擬地球生態環境,圈內共引入了約4000個物種,其中動物,植物約3000種,微生物約1000種。


    為了確保生物圈二號與外界徹底隔離,幾十年前的米國甚至在整個建築底下澆築了厚達兩米的混凝土!


    除此以外,米國的生物圈二號還對所有的門窗都進行了嚴格的密封處理。


    這些措施讓生物圈二號的氣密性變得十分高,基本等同於第二個世界。


    項目完成後,米國便派了幾名科學家進入其中進行為期數年的科研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陽衰變:全球災民求我帶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太陽衰變:全球災民求我帶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