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太陽衰變:全球災民求我帶飛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得從多層壁下手!”
“考慮到製備工藝,純度以及紡絲方式造成的抗拉強度下降……”
“保險起見,我們需要把單條碳納米管的抗拉強度提到1500gpa以上!!”
碳納米管
魏榮呆呆地看著呂永昌,伸手一巴掌糊在了自己光潔的額頭上。
敢情剛才自己說的話,呂教授一句都沒聽進去是吧?!
他眼中露出幾分急色:“可,教授,多層壁的碳納米管理論計算太過複雜,我們根本不知道它的上限在多少gpa!”
呂永昌輕笑一聲。
“這不正好說明了多層壁碳納米管的可塑性極大嗎?”
魏榮:“……”
還能這麽理解?!
經過一番辯駁,呂永昌單方麵宣布了魏榮的辯駁無效。
於是,魏榮“興高采烈”地替呂永昌打起了下手。
……
“魏榮,幫我看看56號樣本怎麽樣?”
呂永昌頭也不抬地說道:“我記得那都是鋸齒形的排列方式。”
微觀層麵上,單層壁碳納米管的原子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鋸齒形、手型和扶手椅型。
這三種排列方式製造出的碳納米管也有不同的抗拉強度。
至於多層壁碳納米管……
那排列方式就多了去了。
畢竟,兩層壁碳納米管屬於多層,兩百層壁碳納米管也屬於多層。
而呂永昌他們現在做的……也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方法。
窮舉法。
說簡單點,就是一個個試過去。
用排列組合的方式不斷試驗,再讓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計算,找出其中的規律,再精準定位最適合的多層壁排列方式。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
即便有零和一整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幫助,實驗進度依舊比較緩慢。
“來了!”
魏榮的聲音由遠而近,伴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幾分鍾之後。
“哎,可惜了。”
“抗拉強度隻有50gpa,不合格。”
呂永昌波瀾不驚地點了點頭,隨後輕聲說道:“記得幫我把數據錄進去,零需要大量的樣本才能進行分析。”
魏榮默默地點了點頭,站在呂永昌身邊欲言又止。
“怎麽了?”
眼角餘光掃到魏榮的那一刻,呂永昌低聲問道,手上的動作卻沒有絲毫停頓。
聽到呂永昌的問話,魏榮輕輕歎了口氣,眼中露出幾分苦澀。
“呂教授,現在我們已經做了80多個樣本了,可是……”
“截至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一款抗拉強度超過100gpa的碳納米管,我在想,是不是我們的方向選錯了?”
呂永昌手中動作沒有任何停頓,輕輕地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說道:“不會,我的直覺告訴我,方向絕對不會錯!”
“相信我!”
說話的同時,背對著魏榮的呂永昌眼底,閃過了一絲不可察覺的綠意。
方向當然不會錯。
早在實驗正式開始前,呂永昌就通過科技樹係統的“提示”驗證了一下自己選擇的研究方向。
結果顯而易見,多層壁碳納米管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至少,作為太空電梯的纜繩材料,它的潛力無比巨大!
呂永昌那充滿自信的言語,減輕了幾分魏榮心裏的擔憂。
作為原夏國科學院院士,魏榮早就聽說過一些科研大牛依靠科研直覺完成科研任務的“傳說”。
原本他還不怎麽相信這種“故事”。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幕竟然在他眼前上演了。
雖然魏榮依然不怎麽相信這所謂的科研直覺,但想到呂永昌以前的成就,他隻能苦笑著將到嘴邊的話語給咽了下去。
“考慮到製備工藝,純度以及紡絲方式造成的抗拉強度下降……”
“保險起見,我們需要把單條碳納米管的抗拉強度提到1500gpa以上!!”
碳納米管
魏榮呆呆地看著呂永昌,伸手一巴掌糊在了自己光潔的額頭上。
敢情剛才自己說的話,呂教授一句都沒聽進去是吧?!
他眼中露出幾分急色:“可,教授,多層壁的碳納米管理論計算太過複雜,我們根本不知道它的上限在多少gpa!”
呂永昌輕笑一聲。
“這不正好說明了多層壁碳納米管的可塑性極大嗎?”
魏榮:“……”
還能這麽理解?!
經過一番辯駁,呂永昌單方麵宣布了魏榮的辯駁無效。
於是,魏榮“興高采烈”地替呂永昌打起了下手。
……
“魏榮,幫我看看56號樣本怎麽樣?”
呂永昌頭也不抬地說道:“我記得那都是鋸齒形的排列方式。”
微觀層麵上,單層壁碳納米管的原子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鋸齒形、手型和扶手椅型。
這三種排列方式製造出的碳納米管也有不同的抗拉強度。
至於多層壁碳納米管……
那排列方式就多了去了。
畢竟,兩層壁碳納米管屬於多層,兩百層壁碳納米管也屬於多層。
而呂永昌他們現在做的……也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方法。
窮舉法。
說簡單點,就是一個個試過去。
用排列組合的方式不斷試驗,再讓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計算,找出其中的規律,再精準定位最適合的多層壁排列方式。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
即便有零和一整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幫助,實驗進度依舊比較緩慢。
“來了!”
魏榮的聲音由遠而近,伴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幾分鍾之後。
“哎,可惜了。”
“抗拉強度隻有50gpa,不合格。”
呂永昌波瀾不驚地點了點頭,隨後輕聲說道:“記得幫我把數據錄進去,零需要大量的樣本才能進行分析。”
魏榮默默地點了點頭,站在呂永昌身邊欲言又止。
“怎麽了?”
眼角餘光掃到魏榮的那一刻,呂永昌低聲問道,手上的動作卻沒有絲毫停頓。
聽到呂永昌的問話,魏榮輕輕歎了口氣,眼中露出幾分苦澀。
“呂教授,現在我們已經做了80多個樣本了,可是……”
“截至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一款抗拉強度超過100gpa的碳納米管,我在想,是不是我們的方向選錯了?”
呂永昌手中動作沒有任何停頓,輕輕地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說道:“不會,我的直覺告訴我,方向絕對不會錯!”
“相信我!”
說話的同時,背對著魏榮的呂永昌眼底,閃過了一絲不可察覺的綠意。
方向當然不會錯。
早在實驗正式開始前,呂永昌就通過科技樹係統的“提示”驗證了一下自己選擇的研究方向。
結果顯而易見,多層壁碳納米管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至少,作為太空電梯的纜繩材料,它的潛力無比巨大!
呂永昌那充滿自信的言語,減輕了幾分魏榮心裏的擔憂。
作為原夏國科學院院士,魏榮早就聽說過一些科研大牛依靠科研直覺完成科研任務的“傳說”。
原本他還不怎麽相信這種“故事”。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幕竟然在他眼前上演了。
雖然魏榮依然不怎麽相信這所謂的科研直覺,但想到呂永昌以前的成就,他隻能苦笑著將到嘴邊的話語給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