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經武與李獨霜的視野裏,煙塵中的一抹銀色逐漸擴大為一排移動的粼光,猶如平靜的湖麵上泛起的一片五光十色的光斑,在這處殘酷的戰場顯得格外華麗和妖異。那是一個個從騎士到馬匹均全身著甲的特異騎兵組成的戰陣。
看數量約莫隻有兩千餘,緩緩前移到距離宋國重甲步兵陣型僅有三十裏的地方停了下來。這是一個騎兵可以發起衝鋒的最佳距離,威脅之意立顯。
他們有一個震懾眾國的名字。
“鐵浮屠!”
張經武緩緩放下手,沒有再去計較大營那邊違抗軍令的事。顯然,作為勝負手之一的鐵浮屠都出現了,大營那邊表現得更謹慎是應有之義。
果然,李獨霜看到大營望樓打起了旗語,向這邊請示下一步的命令。
李獨霜扭頭看向大宋統帥,卻見他眼中滑過一絲遺憾,卻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令,使得旗手舉著紅旗與藍旗交替揮舞,然後藍旗在胸,紅旗向前。已經頗有經驗的李獨霜立即解讀出了命令。
命令有兩個,一是“絞殺”,二是“臨陣緩退”。
少頃之後,大營裏傳出了一長三短的號角聲,使得在戰團外圍遊弋修整,保存體力的部分紅甲騎軍如同被蟄了屁股一般,不計傷亡地往戰團中央奮力廝殺進去。這一生力軍的加入,頓時使本就激烈的戰團如同煮沸的湯水一般沸反盈天。
“防禦!緩退!”
隨著領頭的一名身著步人甲的大漢發出一聲嘶吼,各級軍官層層傳遞之下,重甲步軍原本因為需要阻斷戰場,呈現長條狀的細長陣型豁然分成數十個軍陣,然後往中間彼此交疊,逐漸形成了一個厚實的陣型。原本負責阻攔的那部重甲步軍自然停下了腳步,往陣型中間靠攏而來。而張經武部自然也在部將的指揮下收回了追擊的步軍,並快速往重甲步軍移動過去。
此時宋國軍隊正如一個張開雙臂的巨人,緩緩收回了拳頭,護在了胸前。
而那三千餘騎軍逃跑的方向自此再無阻攔,逃出生天,徑直往停駐在鐵浮屠旁邊的那部金國騎軍匯攏而去。
此時的宋國軍隊除開正在翻滾絞殺的紅甲騎軍以外,所有的步軍都已匯攏,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圓陣,背靠大營,與鐵浮屠和剩餘七千餘金國騎軍對峙。
看此情形,金國那邊已然明晰戰場形勢,放棄了營救被圍困的這一千餘精銳騎軍。
不多時,戰團廝殺聲逐漸低了下來,密密麻麻的紅甲騎軍淹沒了那名戰鬥到最後的金國猛安。一塊巴掌大,頗有雕刻工藝的銀鎏金腰牌被一名鐵甲染血的將軍穿過圍繞的文武官員們,呈到了張經武的麵前。
在臨時壘土搭建的高台之上,披上厚重披風,身著軟甲的張經武衝著這名衝殺在前的將軍點了點頭,道了聲辛苦,就接過了這塊金腰牌,抬眼一看,頓時就嗤笑一聲,對著左右戲謔道:
“我道是誰?原來是完顏拓澤這廝,此人素來是南侵先鋒,完顏宗弼的騎軍驍將,沒想到如此輕易地折損在這裏,看來金國氣數已盡嘍!”
一位已經拆卸臂甲和裙甲的魁梧大漢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豪邁大笑,湊趣道:“還不是大帥的引蛇出洞之策實在精妙,使得完顏宗弼不僅損失了一千餘女真精銳,還失去了一個左膀右臂,“完顏家的五行驍將”自此不全,哈哈,真是快意!”
眾人轟然大笑,唯獨李獨霜不明所以。
那位鐵甲染血的將軍見此,特意給這位領參將銜的行營參軍解釋了一番,原來金國皇族完顏家族素來多出戰陣猛將,除開完顏婁室、完顏銀術可之類的名將以外,近些年更是湧現出了完顏拓鈸、完顏拓灼、完顏拓澤、完顏拓石以及完顏拓木等五名異常驍勇的戰將。他們乃是一母同胞,均是勇冠三軍,膽略過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在金國對外的戰爭中打下了赫赫威名。因其名字正好占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已過世的上任國主完顏吳乞買曾經驕傲地稱呼他們為“完顏家的五行驍將”,因此得以聞名於眾國。
其中有兩人在完顏宗弼麾下效力,分別是完顏拓澤和完顏拓石,想必領著那三千餘金國騎軍果斷逃出包圍圈的猛安定是完顏拓石了。而另外三兄弟當中有兩人在完顏宗望麾下效力,剩下一人則跟隨著完顏撒不離。
完顏拓澤的隕命加上首戰失利,折損了千餘女真精銳,必定使得金軍士氣有所下降,這同時也是大宋多年來對金國少有的勝利,是以軍心振奮。
李獨霜聽罷,在穆文棟的附耳說明之下,先是對這名示好的雄武軍都指揮使,明威將軍褚棱抱拳一禮,以示感謝,然後轉身對著張經武說道:“大帥運籌帷幄之妙,眾將沙場爭鋒之勇,李獨霜雖初臨戰陣,卻深受震撼,自此深知戰陣之道,非是腐儒可妄議也!”
這一番話正是說到了在場眾將包括張經武在內的內心深處,他們頓時對這位聽說是文官出身,新到任的情報頭子刮目相看。
蓋因大宋國策乃是“以文馭武”。為防武臣叛亂篡權,近百餘年來曆任官家刻意推行“崇文抑武”的人才選拔製度,使得文官集團逐漸把持了朝政,不僅數次戰爭都是文官為帥,對武將頤氣指使,輕輒打罵,重輒處死,而且對於武臣的晉升苛刻至極,以至於多年來就出了張經武一個正三品的懷化大將軍。要知道,在百餘年前,大宋可是將星雲集,什麽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至少都有三五個,隨便出來一個掛帥出征均是所向披靡,使得當時的大宋在天災不斷的情況下還能屹立不倒,屬實是武德充沛的緣故。
所以官家此次破例讓張經武一名武臣領軍出征,著實頂著巨大的壓力,這也讓張經武有了效死之心,是以製定了此次奇策,存心就是想要證明給官家,給那一幫踐踏武臣的文官們看看,這大宋江山,靠的是這幫丘八們拚死守護的!
這一番道理,自雄武軍和鐵壁軍兩名領軍的將軍以下,校尉以上,都是知曉的,所以戰場上的大宋騎軍與步軍有一番不俗的表現,也有一層想要證明自己的含義在裏麵。
看數量約莫隻有兩千餘,緩緩前移到距離宋國重甲步兵陣型僅有三十裏的地方停了下來。這是一個騎兵可以發起衝鋒的最佳距離,威脅之意立顯。
他們有一個震懾眾國的名字。
“鐵浮屠!”
張經武緩緩放下手,沒有再去計較大營那邊違抗軍令的事。顯然,作為勝負手之一的鐵浮屠都出現了,大營那邊表現得更謹慎是應有之義。
果然,李獨霜看到大營望樓打起了旗語,向這邊請示下一步的命令。
李獨霜扭頭看向大宋統帥,卻見他眼中滑過一絲遺憾,卻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令,使得旗手舉著紅旗與藍旗交替揮舞,然後藍旗在胸,紅旗向前。已經頗有經驗的李獨霜立即解讀出了命令。
命令有兩個,一是“絞殺”,二是“臨陣緩退”。
少頃之後,大營裏傳出了一長三短的號角聲,使得在戰團外圍遊弋修整,保存體力的部分紅甲騎軍如同被蟄了屁股一般,不計傷亡地往戰團中央奮力廝殺進去。這一生力軍的加入,頓時使本就激烈的戰團如同煮沸的湯水一般沸反盈天。
“防禦!緩退!”
隨著領頭的一名身著步人甲的大漢發出一聲嘶吼,各級軍官層層傳遞之下,重甲步軍原本因為需要阻斷戰場,呈現長條狀的細長陣型豁然分成數十個軍陣,然後往中間彼此交疊,逐漸形成了一個厚實的陣型。原本負責阻攔的那部重甲步軍自然停下了腳步,往陣型中間靠攏而來。而張經武部自然也在部將的指揮下收回了追擊的步軍,並快速往重甲步軍移動過去。
此時宋國軍隊正如一個張開雙臂的巨人,緩緩收回了拳頭,護在了胸前。
而那三千餘騎軍逃跑的方向自此再無阻攔,逃出生天,徑直往停駐在鐵浮屠旁邊的那部金國騎軍匯攏而去。
此時的宋國軍隊除開正在翻滾絞殺的紅甲騎軍以外,所有的步軍都已匯攏,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圓陣,背靠大營,與鐵浮屠和剩餘七千餘金國騎軍對峙。
看此情形,金國那邊已然明晰戰場形勢,放棄了營救被圍困的這一千餘精銳騎軍。
不多時,戰團廝殺聲逐漸低了下來,密密麻麻的紅甲騎軍淹沒了那名戰鬥到最後的金國猛安。一塊巴掌大,頗有雕刻工藝的銀鎏金腰牌被一名鐵甲染血的將軍穿過圍繞的文武官員們,呈到了張經武的麵前。
在臨時壘土搭建的高台之上,披上厚重披風,身著軟甲的張經武衝著這名衝殺在前的將軍點了點頭,道了聲辛苦,就接過了這塊金腰牌,抬眼一看,頓時就嗤笑一聲,對著左右戲謔道:
“我道是誰?原來是完顏拓澤這廝,此人素來是南侵先鋒,完顏宗弼的騎軍驍將,沒想到如此輕易地折損在這裏,看來金國氣數已盡嘍!”
一位已經拆卸臂甲和裙甲的魁梧大漢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豪邁大笑,湊趣道:“還不是大帥的引蛇出洞之策實在精妙,使得完顏宗弼不僅損失了一千餘女真精銳,還失去了一個左膀右臂,“完顏家的五行驍將”自此不全,哈哈,真是快意!”
眾人轟然大笑,唯獨李獨霜不明所以。
那位鐵甲染血的將軍見此,特意給這位領參將銜的行營參軍解釋了一番,原來金國皇族完顏家族素來多出戰陣猛將,除開完顏婁室、完顏銀術可之類的名將以外,近些年更是湧現出了完顏拓鈸、完顏拓灼、完顏拓澤、完顏拓石以及完顏拓木等五名異常驍勇的戰將。他們乃是一母同胞,均是勇冠三軍,膽略過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在金國對外的戰爭中打下了赫赫威名。因其名字正好占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已過世的上任國主完顏吳乞買曾經驕傲地稱呼他們為“完顏家的五行驍將”,因此得以聞名於眾國。
其中有兩人在完顏宗弼麾下效力,分別是完顏拓澤和完顏拓石,想必領著那三千餘金國騎軍果斷逃出包圍圈的猛安定是完顏拓石了。而另外三兄弟當中有兩人在完顏宗望麾下效力,剩下一人則跟隨著完顏撒不離。
完顏拓澤的隕命加上首戰失利,折損了千餘女真精銳,必定使得金軍士氣有所下降,這同時也是大宋多年來對金國少有的勝利,是以軍心振奮。
李獨霜聽罷,在穆文棟的附耳說明之下,先是對這名示好的雄武軍都指揮使,明威將軍褚棱抱拳一禮,以示感謝,然後轉身對著張經武說道:“大帥運籌帷幄之妙,眾將沙場爭鋒之勇,李獨霜雖初臨戰陣,卻深受震撼,自此深知戰陣之道,非是腐儒可妄議也!”
這一番話正是說到了在場眾將包括張經武在內的內心深處,他們頓時對這位聽說是文官出身,新到任的情報頭子刮目相看。
蓋因大宋國策乃是“以文馭武”。為防武臣叛亂篡權,近百餘年來曆任官家刻意推行“崇文抑武”的人才選拔製度,使得文官集團逐漸把持了朝政,不僅數次戰爭都是文官為帥,對武將頤氣指使,輕輒打罵,重輒處死,而且對於武臣的晉升苛刻至極,以至於多年來就出了張經武一個正三品的懷化大將軍。要知道,在百餘年前,大宋可是將星雲集,什麽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至少都有三五個,隨便出來一個掛帥出征均是所向披靡,使得當時的大宋在天災不斷的情況下還能屹立不倒,屬實是武德充沛的緣故。
所以官家此次破例讓張經武一名武臣領軍出征,著實頂著巨大的壓力,這也讓張經武有了效死之心,是以製定了此次奇策,存心就是想要證明給官家,給那一幫踐踏武臣的文官們看看,這大宋江山,靠的是這幫丘八們拚死守護的!
這一番道理,自雄武軍和鐵壁軍兩名領軍的將軍以下,校尉以上,都是知曉的,所以戰場上的大宋騎軍與步軍有一番不俗的表現,也有一層想要證明自己的含義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