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城內,州府內堂。


    天色漸晚,落日的餘暉透過微開的風窗,傾瀉在略顯華貴的地板上。屋內桌椅卻大小不一,並不匹配,似乎是臨時拚湊起來,有四五人人落座其間,其餘再無一人,就連素來貼身的侍衛親軍都在屋外把守。


    顯然是一個小範圍的秘會。


    “卑下原以為威遠軍奇渡大散關,自宣州入汾州,在敵國穿州越府,如神兵天降一般威臨綏遠,驚走了完顏宗弼,卻沒想到隻有區區三千人!”


    伏良翰顯然還沉浸在其叔父戰死後的情緒之中,竟敢以翎麾校尉之身譏諷帶領威遠軍翻山越嶺,奇襲而來的宣威將軍樊元忠!


    素來與已故壯武將軍伏元德交好的諸棱連忙轉頭看去,準備開口打個圓場,卻見樊元忠揮了揮手,表示不甚在意。他已經聽說了,除開為國捐軀的伏元德,伏良翰本身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也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鐵壁軍的重建還要落在此人身上。作為大宋北境為數不多的強軍之一,威遠軍也不希望鐵壁軍就此沉淪,甚至消失。畢竟,在金國強大鐵騎的壓力之下,能多一個幫手總是好的。


    因此,在軍中素來桀驁的樊元忠罕見地開口解釋了一番。


    “完顏婁室可不是廢物,在夏國拒絕了我大宋的邀請之後,他就意識到我們可能偷渡大散關,特地調遣了兩支共計五千餘人的猛安加強了大散關的守備。好在我們準備充分,將麒麟閣大學士曾公新發明的一種掘地利器帶了過來,於薄弱處掘出了一條密道,勉強偷渡三千餘人,一路潛行匿蹤,就地取糧,方才趕到。”


    說罷,轉頭朝著在主位上一直閉目養神的張經武沉聲說道:


    “本將軍捫心自問,我威遠軍此來雖未誤大事,但眼睜睜看著一場足以傾覆金國南部的大勝從眼前溜走,卻實在是有些不甘心呐!”


    坐在旁邊的李獨霜聽出了其中的意味,樊元忠顯然對於張經武在此役中沒能識破完顏宗弼的“偷梁換柱”之策耿耿於懷。因為這使得鐵壁軍出人意料地被“鐵浮屠”透陣而過,導致伏元德不得不親自領著精銳堵住缺口。從這裏開始,一步被動,處處被動,這也為後來伏元德戰死,宋軍步軍崩潰埋下了禍根。要不是威遠軍的突然到來,驚走了完顏宗弼,戰場的結局恐怕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


    “沒想到你樊炮頭也有給人留情麵的時候!”


    張經武睜開雙眼,先是直言樊元忠給他留了情麵,惹得樊元忠翻了個白眼,哼了一聲,然後緊接著對其餘幾人道出了此戰的原委。


    “你等恐怕也在奇怪,我為何非要以明顯劣勢的軍勢去挑戰在完顏宗弼親領下強勢無比的金國騎軍。”


    “因為哪怕我們通過一名國士曆經九死一生探得的情報得知金國內亂在即,但在完顏宗弼等三兄弟罕見地達成一致,分頭把控住了金國與外部的主要通道和大部分軍力的情況下,著實沒有太好的辦法。”


    張經武掃了一眼李獨霜之後,繼續說道;


    “但金國這種內亂的機會實在是百年難遇,這次錯過之後誰也不知道下次會是什麽時候。”


    “因此,為子孫計,連樞密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征得我與樊將軍的同意後,迅速報給了官家,沒想到官家也十分讚成,認為可以冒險一試。”


    “這個計劃即是由我率領雄武軍、鐵壁軍以及集結而來的數支廂軍主動出擊,以穩紮穩打的方式誘使完顏宗弼迎戰,而威遠軍則從臨近夏國的邊境偷渡入境,跨越八個州府,以金人絕想不到的方式從金國後方奇襲綏遠,使得金人以為後方淪陷,後路已斷,從而震動軍心,一舉合擊,畢其功於一役,成就百年大勝!”


    聽到這裏,明威將軍諸棱與翎麾校尉伏良翰瞪大了雙眼,李獨霜也著實有些震驚。他們實在是不敢相信這樣一個大膽的計劃出自素來謹慎的大宋朝廷,尤其是以官家為首的決策層竟然以極高的效率迅速通過了決議並著力執行了這個計劃。


    樊元忠笑了笑,接過了話頭。


    “當我接到密函時也嚇了一跳,仔細揣度之後竟然發現有很高的成功率,因此我決定親自領軍,長途跋涉,奇襲綏遠。隻是可惜啊。。。”


    “有兩個變數超出了計劃的範圍,一是完顏宗弼創造性地“偷梁換柱”,打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二是完顏婁室的警覺性阻止了我威遠軍的大批南下。”


    李獨霜與諸棱頗為認同,伏良翰久久閉目之後終於長歎一聲,將叔父的死徹底放下。張經武微微點頭,話鋒一轉,提及了現下的局勢。


    “完顏宗弼乃人雄,吾不及也。不過,他率軍此去滄州,與完顏銀術可的六萬鐵騎匯合,定會加大虎翼軍的壓力,為防青州有失,我有意讓伏良翰率剩餘鐵壁軍與兩部廂軍一共兩萬人過去支援。而諸將軍則領萬人駐守綏遠,我會調北境十三州動員起來的士卒往這邊補充。而剩餘雄武軍則隨樊將軍往宣州方向掃蕩,意在接應威遠軍南下,迫使完顏婁室放棄大散關,退往霞州,我大宋則可趁機收複南部八州。”


    “此計劃,爾等意下如何?”


    李獨霜驚愕地看向張經武,見他麵不改色,再轉頭看向諸棱與樊元忠,諸棱聞言後沉肅地點了點頭,而樊元忠衝他使了個眼色,隱蔽地抬手下壓。李獨霜秒懂,原來經此一役,宋軍雖然險勝,但張經武戰略失措是不爭的事實,軍中威望實已大降,為保證下一步軍略的實施,不得不擺出一副商量的語氣。好在眾人都是一心為國,沒有心思蠅營狗苟,迅速達成了下一步的軍略。


    屋內僅僅四五人就決定了十多萬人的去向以及未來八州的歸屬,頭一次感受到這種權力的李獨霜不禁有些頭重腳輕,以至於他隨著眾人魚貫而出的時候,仍然有些暈乎乎的。


    他望向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滿布星光的夜空,長吐出一口濁氣,消散在沁人心脾的晚風中。


    好在,他誌不在此。


    恰在此時,最後走出的樊元忠看到李獨霜,拉著他越過駐守的侍衛親軍,來到一處僻靜處,說出了一句令他震驚的話。


    “張經武可能要被撤職,召回汴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逐道長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獨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獨霜並收藏逐道長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