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兄弟相見
大唐自己的娘子自己養 作者:濃墨輕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涼州時,二弟被李都督提起,現在又被尚書大人提起,肯定是闖了大禍,否則怎麽會被那麽多高官惦記?
“陶賢侄不必著急,且聽老夫慢慢道來。”
“日前,令弟救了晉陽公主一命。”
“如今已貴為文昌開國縣子。”
“令弟向陛下請求……\"
李靖將要轉告的事情,一一告訴陶一劍。
聽完李靖的轉述,陶一劍那顆懸起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此時,又聽李靖道:“如今文昌縣子在宮中當差,每日陪伴晉陽公主。你隻管放心便是。”
說完,將一份文書交給陶一劍,又歎息一聲道:“唉!接了這份文書,從此你便從武職轉為文職,再不是本官下屬。”
“你這便去吏部報到吧!”
然後,端起茶杯輕撮一口。
“末將多謝大人!”
陶一劍當然明白李靖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連忙起身向他行禮告辭。
接下來,他又去吏部辦理了手續,這才前往東宮,請求見二弟陶一言。
站在東宮門口,陶一劍不禁心潮翻湧。
這一路過來,暢通無阻,自己轉眼就成了五品的崖州刺史。
隻是苦了二弟,現在居然淪落到進宮當差。
自己將來娶了娘子,生下孩兒,一定要將第一個男孩過繼給二弟,給他養老送終。
想到這裏,臉上不由露出淒然之色。
………………………
此時此刻,李世民正蜷著腳,躺在木屋的小床上,享受著大唐版空調帶來的涼爽。
木屋外突然傳來劉忠的聲音。
“啟稟陛下,宮外有崖州刺史陶一劍,請見陶爵爺。”
陶一言一聽,是“小陶一言”的兄長來了,心中一陣激動,連忙站起來說道:“伯父、伯母,小侄這就去臥房會見兄長。”
“不必了,自家侄兒,去大殿見麵吧!”
“走,二哥,我們也去看看這個侄兒。”
長孫皇後停下手中的繡活,看向李世民。
“唉!朕才舒坦半個時辰不到,又要出去受苦。”
李世民坐起身,戀戀不舍的離開涼爽的小木屋。
長孫皇後帶著三個小的也跟了出去。
………………………
麗正殿。
大唐皇帝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高坐正中間。
很快,陶一劍便被劉忠領進殿中。
“微臣崖州刺史陶一劍,拜見陛下、拜見皇後,祈願陛下、皇後福壽康寧。”
見到大唐皇帝,陶一劍急忙畢恭畢敬的磕頭跪拜。
“陶賢侄,平身吧!”
長孫皇後為了表示親近,說得很隨和。
“陶賢侄,這是你二弟陶一言,你可還記得?”
李世民指了指旁邊的陶一言問道。
陶一劍抬頭一看,右邊有個七、八歲的孩童,正怔怔的看著自己,隱隱約約有點像自己的二弟。
“二弟!”
陶一劍失聲叫道,聲音顫抖,飽含重逢的喜悅。
眼淚卻不爭氣的慢慢模糊了雙眼。
接著,便張開粗壯的雙臂去擁抱二弟。
“兄長!”
陶一言跑過去,也緊緊摟住兄長的腰。
他心中雖然對這個兄長沒有任何感情,但是被兄長的情緒感染,心中也不禁悲喜交集。
“哥哥,哥哥!兕子也要抱抱。”
就在兄弟二人熱淚盈眶的相擁之時,旁邊傳來小兕子稚嫩的聲音。
二人被這小魔女惹得破涕為笑。
“好,好!來,哥哥抱。”
陶一言趁機俯身抱起小兕子。
他實在受不了,被一個大男人這樣淚流滿麵的抱住。
良久,陶一劍終於收住了眼淚。
“二弟且放心,將來為兄若是有了子嗣。”
“第一個男孩必定過繼給你,養老送終、延續香火。”
陶一劍毫不避諱的說道。
“嗯?兄長,您這是何意?”
陶一言被兄長這句莫名其妙的話搞懵了。
我將來會有自己的孩子啊!
兄長為什麽要把自己的孩子過繼給我?
“為兄明白,有些事情二弟難以啟齒。”
“但是為兄既然能說出口,就必然可以做到。”
陶一劍掃了一眼二弟的下身說道。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看著兄弟二人對話,不由爆笑起來。
長孫皇後笑得花枝亂顫,李世民也笑得直不起腰。
就連兩位小公主,看到大人笑,也跟著笑了起來。
唯獨陶氏兩兄弟尷尬的呆立當場,不知所謂。
“他以為你是太監呢!”
“哈哈哈哈!”
李世民說完,又忍不住一陣大笑。
聽到李世民解惑,陶一言才恍然大悟。
難怪兄長會說出這種話來,還時不時的瞄自己下身幾眼。
“兄長,愚弟隻是在宮中幫著伯母帶兩位小公主,可不是什麽太監。”
“將來娶妻生子是沒有問題的。”
“您大可不必擔心我的子嗣問題。”
陶一言連忙向兄長解釋,以免再引起更多的誤會。
“誤會!誤會!”
“你瞧兄長這腦瓜子,把事情都想岔了,嘿嘿!”
陶一劍撓撓後腦勺,訕笑道。
“好了,好了!誤會解開就好。”
“劉忠,今日朕很高興,要和大侄兒喝兩杯。”
“你速去傳朕口諭,命尚食局在麗正殿擺一桌禦膳。”
李世民今天不但收獲納涼屋、三字經,還來了那麽大一個孔武有力的侄兒,心中非常高興,就想喝兩杯。
陶一言聽後心中狂喜,自己進宮那麽久,還沒嚐過禦膳的味道,今天終於有機會大飽口福。
但是,如此佳肴,沒有好酒匹配,豈不遺憾。
於是,向李世民拱手道:“伯父既然有如此興致,小侄便造些美酒,獻給伯父助興。”
“你還會釀酒?”
李世民喜道。
這個侄兒拿出來的東西,沒有一樣差的。
現在要釀酒,必然與眾不同。
“小侄隻是會一點而已,如若做得不好,還請伯父見諒。”
陶一言向李世民拱手一禮,謙虛道。
說完,轉身向殿外走去。
“哥哥等等兕子,兕子也要去。”
小兕子邁著小短腿,屁顛屁顛的跟了上去。
“陶賢侄不必著急,且聽老夫慢慢道來。”
“日前,令弟救了晉陽公主一命。”
“如今已貴為文昌開國縣子。”
“令弟向陛下請求……\"
李靖將要轉告的事情,一一告訴陶一劍。
聽完李靖的轉述,陶一劍那顆懸起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此時,又聽李靖道:“如今文昌縣子在宮中當差,每日陪伴晉陽公主。你隻管放心便是。”
說完,將一份文書交給陶一劍,又歎息一聲道:“唉!接了這份文書,從此你便從武職轉為文職,再不是本官下屬。”
“你這便去吏部報到吧!”
然後,端起茶杯輕撮一口。
“末將多謝大人!”
陶一劍當然明白李靖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連忙起身向他行禮告辭。
接下來,他又去吏部辦理了手續,這才前往東宮,請求見二弟陶一言。
站在東宮門口,陶一劍不禁心潮翻湧。
這一路過來,暢通無阻,自己轉眼就成了五品的崖州刺史。
隻是苦了二弟,現在居然淪落到進宮當差。
自己將來娶了娘子,生下孩兒,一定要將第一個男孩過繼給二弟,給他養老送終。
想到這裏,臉上不由露出淒然之色。
………………………
此時此刻,李世民正蜷著腳,躺在木屋的小床上,享受著大唐版空調帶來的涼爽。
木屋外突然傳來劉忠的聲音。
“啟稟陛下,宮外有崖州刺史陶一劍,請見陶爵爺。”
陶一言一聽,是“小陶一言”的兄長來了,心中一陣激動,連忙站起來說道:“伯父、伯母,小侄這就去臥房會見兄長。”
“不必了,自家侄兒,去大殿見麵吧!”
“走,二哥,我們也去看看這個侄兒。”
長孫皇後停下手中的繡活,看向李世民。
“唉!朕才舒坦半個時辰不到,又要出去受苦。”
李世民坐起身,戀戀不舍的離開涼爽的小木屋。
長孫皇後帶著三個小的也跟了出去。
………………………
麗正殿。
大唐皇帝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高坐正中間。
很快,陶一劍便被劉忠領進殿中。
“微臣崖州刺史陶一劍,拜見陛下、拜見皇後,祈願陛下、皇後福壽康寧。”
見到大唐皇帝,陶一劍急忙畢恭畢敬的磕頭跪拜。
“陶賢侄,平身吧!”
長孫皇後為了表示親近,說得很隨和。
“陶賢侄,這是你二弟陶一言,你可還記得?”
李世民指了指旁邊的陶一言問道。
陶一劍抬頭一看,右邊有個七、八歲的孩童,正怔怔的看著自己,隱隱約約有點像自己的二弟。
“二弟!”
陶一劍失聲叫道,聲音顫抖,飽含重逢的喜悅。
眼淚卻不爭氣的慢慢模糊了雙眼。
接著,便張開粗壯的雙臂去擁抱二弟。
“兄長!”
陶一言跑過去,也緊緊摟住兄長的腰。
他心中雖然對這個兄長沒有任何感情,但是被兄長的情緒感染,心中也不禁悲喜交集。
“哥哥,哥哥!兕子也要抱抱。”
就在兄弟二人熱淚盈眶的相擁之時,旁邊傳來小兕子稚嫩的聲音。
二人被這小魔女惹得破涕為笑。
“好,好!來,哥哥抱。”
陶一言趁機俯身抱起小兕子。
他實在受不了,被一個大男人這樣淚流滿麵的抱住。
良久,陶一劍終於收住了眼淚。
“二弟且放心,將來為兄若是有了子嗣。”
“第一個男孩必定過繼給你,養老送終、延續香火。”
陶一劍毫不避諱的說道。
“嗯?兄長,您這是何意?”
陶一言被兄長這句莫名其妙的話搞懵了。
我將來會有自己的孩子啊!
兄長為什麽要把自己的孩子過繼給我?
“為兄明白,有些事情二弟難以啟齒。”
“但是為兄既然能說出口,就必然可以做到。”
陶一劍掃了一眼二弟的下身說道。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看著兄弟二人對話,不由爆笑起來。
長孫皇後笑得花枝亂顫,李世民也笑得直不起腰。
就連兩位小公主,看到大人笑,也跟著笑了起來。
唯獨陶氏兩兄弟尷尬的呆立當場,不知所謂。
“他以為你是太監呢!”
“哈哈哈哈!”
李世民說完,又忍不住一陣大笑。
聽到李世民解惑,陶一言才恍然大悟。
難怪兄長會說出這種話來,還時不時的瞄自己下身幾眼。
“兄長,愚弟隻是在宮中幫著伯母帶兩位小公主,可不是什麽太監。”
“將來娶妻生子是沒有問題的。”
“您大可不必擔心我的子嗣問題。”
陶一言連忙向兄長解釋,以免再引起更多的誤會。
“誤會!誤會!”
“你瞧兄長這腦瓜子,把事情都想岔了,嘿嘿!”
陶一劍撓撓後腦勺,訕笑道。
“好了,好了!誤會解開就好。”
“劉忠,今日朕很高興,要和大侄兒喝兩杯。”
“你速去傳朕口諭,命尚食局在麗正殿擺一桌禦膳。”
李世民今天不但收獲納涼屋、三字經,還來了那麽大一個孔武有力的侄兒,心中非常高興,就想喝兩杯。
陶一言聽後心中狂喜,自己進宮那麽久,還沒嚐過禦膳的味道,今天終於有機會大飽口福。
但是,如此佳肴,沒有好酒匹配,豈不遺憾。
於是,向李世民拱手道:“伯父既然有如此興致,小侄便造些美酒,獻給伯父助興。”
“你還會釀酒?”
李世民喜道。
這個侄兒拿出來的東西,沒有一樣差的。
現在要釀酒,必然與眾不同。
“小侄隻是會一點而已,如若做得不好,還請伯父見諒。”
陶一言向李世民拱手一禮,謙虛道。
說完,轉身向殿外走去。
“哥哥等等兕子,兕子也要去。”
小兕子邁著小短腿,屁顛屁顛的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