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當了回小白鼠


    王元靈帶著這批新近的黃埔十二期畢業生與接受過參謀業務專業訓練的原武漢分校人員加入陸軍突擊總隊之後,何煒便立刻著手建設陸軍突擊總隊的司令部組織和參謀製度。


    王元靈帶來的這批人可以說是給何煒帶來了意外之喜。


    可即便如此,何煒也沒有對王元靈完全放心,這個放心,指的並不是人事上或者是什麽派係鬥爭上的放心,而指的是實際應用能力。


    雖然他給何煒帶來了一大批軍校畢業生與受過專業參謀訓練的軍官,但這並不能體現出王元靈的實際工作能力,更不代表著王元靈能將陸軍突擊總隊參謀主任這一職務完全扛起來。


    畢竟陸軍大學的學習,軍校的教育職務與戰鬥部隊的實際任職可是兩碼事。


    故而,何煒在陸軍突擊總隊的司令部與參謀製度建設之初,並沒有過多的幹涉進去,而是將大權放給了王元靈,目的自然是要看看這王元靈是不是個渾身匠氣紙上談兵的主兒。


    要知道,這陸軍大學的畢業生,雖然出了不少精英,現在也算是國軍中奇貨可居的搶手貨,但這些人普遍缺乏實戰經驗和基層部隊的曆練,所以這眼高手低的主兒也不少。


    不少陸軍大學的畢業生在入學前都隻是上尉乃至少校軍銜,可在畢業之後卻陡然被越級提拔,晉升為中校或上校,因此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和作戰事故。


    著名的黃埔五期畢業生郭汝瑰郭小鬼,這位老哥在考入陸軍大學第十期,之前不過是一個上尉軍官,入學前隻有上尉連長經曆,下部隊就是第14師上校參謀長,年紀還不到30歲。


    可郭汝瑰上任後在淞滬會戰的第一戰,以兩個步兵團夜間出擊,一團正麵進攻,一團迂回敵後,夾擊當麵之敵,戰術部署頭頭是道,考試必得高分。


    經此,何煒才完全的對王元靈的能力放下心來,也敞開心扉的將穿越前的經驗拿出來與其共同協商司令部與參謀製度的組織。


    所以何煒還是打算暗中給這王元靈來一段試用期,若是他是個有真章的,那自然好。


    與王元靈同期的陸軍大學第十三期畢業生中有一個叫毛景彪的,考入陸軍大學前原隻是一個沒有實戰經驗和隊職經曆的少校科員,畢業後出任預10師上校參謀長。某一次作戰,部隊發起攻勢,他見到日機空襲,緊急下令撤退掩蔽,卻因為沒有經驗而不知部隊敵前撤退容易發生潰亂,結果險些導致預10師全師潰亂。


    因此,何煒要求王元靈在篩選參謀時,要做到優中選優,精中選精,要在全總隊的軍官中擇英才而培訓之。


    架子有了,下麵的裏子自然也要嚴格把關,參謀處下屬的五個科的科長,自然是由王元靈帶來的那批受過陸軍大學參謀班訓練的軍官擔任。


    若是個驢糞蛋子表麵光的,那何煒也斷不會繼續留他,最多是看在他幫自己延攬一大批人才的麵上盡量為其謀一個好差事,外加奉送些錢財以還了他這個人情罷了。


    至於各科的參謀,何煒則決定在全總隊範圍內進行選拔,選拔的對象既包括目前陸軍突擊總隊的現職軍官,也包括王元靈帶來的那批軍校畢業生。


    而何煒對參謀人員的培訓要求,甚至在王元靈這個陸軍大學的優秀畢業生看來都有些嚴苛。


    一個好的參謀,能夠為部隊的作戰帶來極大的便利,而一個爛西瓜參謀,則貽害無窮,甚至能坑死成千上萬人,參謀的一個小錯誤,放到戰場上可是會導致危害全局無可挽回的必敗之局。


    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這五個科都歸於參謀主任王元靈統管,各項庶務自然也會由下屬的各個科室負責處理,而王元靈則直接向何煒負責。


    而王元靈的表現,卻出乎何煒的意料,此人不但理論通透,在實際應用上也很有一套,絕不是那種“開口興登堡,閉口坦侖堡,”對國內外的著名戰例誇誇奇談,真幹起事情來卻拉了胯的趙括。


    何煒與王元靈通過分析當前陸軍突擊總隊的組織情況,在總結梳理德國,日本以及西方各個國家的現行製度之後,經由何煒拍板決定,陸軍突擊總隊的司令部直屬一參謀處,而參謀處之下按照職能的不同分為五個科。


    王元靈在摸清楚突擊總隊的情況後,立刻拿出了一套突擊總隊司令部與參謀製度的組織方案和建設製度來,並立刻將司令部的架子和參謀組織的框架給搭建了起來。


    相反,此人辦事情卻雷厲風行,很有魄力。


    但由於經驗不足,郭參謀長在看地圖時卻漏了兩條小河,夜間出擊的兩個團都被小河阻擋,攻勢大亂,傷亡慘重,使出擊部隊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


    參謀處下屬的這五個科,便可以完全的將陸軍突擊總隊平日裏日常運行所產生的業務處理擔當起來。


    這血淋淋的例子擺在前麵,何煒不由得提起一百萬分的小心。


    其中,參謀處第一科為人事科,參謀處第二科為情報科,參謀處第三科為作戰訓練科,參謀處第四科為後勤科,參謀處第五科為通信科。


    如此一來,何煒便可以專心於部隊的指揮與訓練,從那些雞毛蒜皮與亂七八糟的事情中解脫出來。


    參謀主任和參謀處下屬的各科科長是負責人和帶頭人,而真正幹活的其實是各個科下屬的參謀們,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業務執行人,其重要性和關鍵性絲毫不亞於科長和主管官。


    何煒的要求,簡單的說就是四個會,既會讀,會記,會算,會畫。


    會讀,就是要會判讀地圖。地形是敵我決定作戰行動的基礎。參謀人員對到過的地方的地形要記得很熟,對沒有到過的地方的地形,凡是和自己部隊作戰有關地區的戰役、戰術要地和重要的城鎮、鄉村,對軍事行動有重要意義的山脈、河流、道路、橋梁、港口等等,都要通過經常讀地圖把它們的關係、位置記得精熟,對於地圖上的比例尺、標高、坐標、各種地形地物的符號等等,都要搞得清清楚楚。


    會記,就是要熟記敵我雙方的基本情況。熟記自己部隊的編製、裝備和實力,熟記日軍部隊的番號、序列、兵力、戰術特點,隻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為司令部下定決心提供可靠的資料和有價值的建議。


    <divss="contentadv">會算,就是要會計算為司令部定下決心所必需的各種數據。如計算敵我各軍種、兵種的運動速度,各種火炮的射程,各種武器的威力,兵力、火力的密度等等。這些都是現代作戰定下決心時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為此,參謀人員要熟記各軍種、兵種的戰術、技術性能,並且學會用心算、筆算、計算尺等計算工具進行計算作業,以便能及時準確的為上級司令部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會畫,即標繪決心圖、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圖等。


    此外,參謀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戰役、戰術理論水平,在參謀的基本工作之外,還要有一定指揮官的水準,做到既要參,又要謀。


    何煒提出的這一係列要求,完全是基於他穿越者的經驗和現代軍隊的作戰需要。


    現代戰爭情況極其複雜,戰爭會在空中、地麵、海麵、海底、前方、後方同時展開各種作戰,且是大兵力,立體化,大縱深,多兵種的聯合作戰,偵察、通信、後方勤務、方方麵麵的要求都比何煒目前所處的這個年代要高的多得多。


    王元靈也表示何煒的要求有些過於嚴苛,不過何煒卻依然不為所動,畢竟,高標準和嚴要求才能訓練出精幹的參謀人員來,嚴苛總好過於鬆散。


    而對於自己的嚴格要求,最終會與突擊總隊的參謀們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產生什麽樣的最終效果,何煒也是期待十足。


    這天,營區內的喊殺聲與喊操聲此起彼伏,突擊總隊的官兵們一如既往的正在進行著緊張而嚴苛的訓練,在總隊長的辦公室中,何煒正靠在一張搖椅上閉目養神。


    自從和王元靈一起將突擊總隊的司令部組織和參謀製度構建起來之後,何煒的壓力便成倍的減少。


    在司令部組織尚未建立起來之前,何煒基本上一天都不得閑,除去在每天的正課時間下去指導訓練外,還要處理部隊裏麵吃喝拉撒和各種小事情。


    現在這些事情有參謀處來處理,何煒身上的擔子自然少了許多,加上現在處於和平時期,部隊還在訓練之中,除去那些小事情之外,需要他總隊長親自出馬處理的大事還真沒有多少,故而,他近來是十分的輕鬆,白天也能時不時的休息上一會兒。


    咚咚咚-


    忽然,敲門聲傳來,緊接著是參謀主任王元靈的聲音。


    “總隊長,我有要事報告。”


    “快進。”


    聽到王元靈的語氣有些焦急,不似往日那般穩重,何煒急忙起身開門,將王元靈迎了進來,王元靈一進門,即將一冊文件交給了何煒。


    “總隊長,軍委會和軍政部這邊來了緊急通知,要我們明天去漢口車站接領一批從蘇俄那裏運來的裝備,同時又敕令我部加緊練兵,要本部必須在六月份編製成軍,並要派人前來校閱我部,具體的情況我已經整理了出來。”


    “哦?我看看。”


    聽說是與軍政部和軍委會有關係,何煒立刻就來了精神,立刻開始閱讀王元靈整理出來的文件。


    要說這王元靈當真不是白給的,他遞給何煒的這冊文件中,不僅有軍委會和軍政部給陸軍突擊總隊下發的命令,還有王元靈利用私人關係打探來的與這份命令有關的各種消息和前因後果,且都分門別類的整理的明明白白,讓何煒一目了然,一看便知。


    等看過之後,何煒才知道發生了什麽,粗略的概括一下,其實就是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要突擊總隊領新裝備,第二件事是督促突擊總隊抓緊練兵。


    這第一件事情,是因為此前何煒想為突擊總隊補充戰車防禦炮,在陸軍突擊總隊的炮兵營中編一個下屬有六門戰車防禦炮的戰車防禦炮連以加強突擊總隊的反坦克火力,故而特此向軍政部何部長處上報申請撥發六門戰車防禦炮。


    而對戰車防禦炮這種金貴的裝備,軍政部也無權直接下發,需要與軍委會協商,軍政部也因此向軍委會轉達了何煒請求撥發戰車防禦炮的請求。


    在軍委會看來,陸軍突擊總隊也算是軍委會直屬的重點建設部隊,撥發幾門戰車防禦炮自然是灑灑水。


    恰在此時,一大批從蘇俄援助的新裝備從港島運到了國內,這批裝備主要是陸軍的輕武器和少量的火炮,其中就有戰車防禦炮,軍委會遂決定給陸軍突擊總隊補充蘇俄戰車防禦炮。


    而巧合的是,由於這批從蘇俄運來的裝備大多是國軍以前從未使用過的武器,因此無論是軍委會還是軍政部的兵工署,對於蘇俄援助的這批裝備的性能都不甚熟悉,故而不便直接大規模列裝部隊。


    軍委會綜合考慮之後,決定先將這批武器小規模下發給部隊進行試用和測試,為大規模列裝野戰部隊摸索經驗。


    說白了,就是因為沒有蘇俄援助武器的使用經驗,需要找一個部隊當小白鼠,先看看老毛子給的東西使喚起來怎麽樣,打起來趁不趁手。


    而在此時趕巧申請補充戰車防禦炮的陸軍突擊總隊又是軍委會直屬的精銳部隊,正是武器試用部隊的極好選項,軍委會索性把這差事交給了陸軍突擊總隊。


    撥發給突擊總隊的裝備,也因此從原來的六門戰車防禦炮,變成了六門蘇式m1932式45毫米戰車防禦炮,四門蘇式m190976.2mm山炮和一批型號數量不明的步機槍輕武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烽火之鐵血雄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甲榴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甲榴彈並收藏烽火之鐵血雄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