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稍微有點曆史地理常識的人,都會知道港口因為涉及到大量的貨物中轉,有著巨大的價值,獅城和香江兩者就是因為港口地位發展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型城市。


    前者靠的是馬六甲海峽,後者靠的是華國貨物和資金對外中轉。


    林甲作為文科生,對此的認知就更深了,她大學時候還專門做過港口經濟的課題研究。


    在一個區域中,最大的港口無疑會獲得最多的好處,長三角地帶中申海港是規模最大的,但不代表這是一個零和博弈,其他相鄰的港口同樣有著大量利益,寧波港、蘇州港、連雲港這些港口同樣獲益頗豐。


    因此如果未來空間站真的發展成太空城市,哪怕退一步太空采礦的中轉中心,那這價格太便宜了。


    如果按照這個規劃來打包成一個項目,放到資本市場上去,賣個一百億美元她都有把握。


    他們自己運營賺回本,也不是什麽難事。


    要知道空間站的運營有非常多種方式,光是太空旅遊,做個一年20億的規模隨隨便便。


    以國際空間站為例,spacex的龍飛船送富豪上去,打包價是5000萬美元到6000萬美元之間。


    華國掏得起價格的富豪不在少數,再加上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是一個壟斷生意。


    林甲回過頭來想,愈發覺得這價格賣的實在太便宜,在聽完陳元光的宏偉規劃後,這種想法來到了頂峰。


    “它隻是一個艙段,我們等把我們的空間站發展成太空中轉站,那麽它少說得有數百個模塊,發展成太空城市的話,那得有數千個模塊。


    給法蘭西的無非是6個模塊組成的完整艙段,如果要把它比喻成港口,那麽我們賣給法蘭西的,隻是港口周圍的一棟可以俯瞰風景的大樓。


    它和港口是兩回事。”陳元光解釋道。


    林甲看著屏幕中顯得有些憔悴的陳元光,本來還想繼續追問的心情也沒有了,“好吧,你開心就好。


    也不是沒有好處,考慮到目前地球上做空間站生意的隻有我們,所以我們定這麽低的價格也算是把後來競爭者給擋在外麵了。


    哪怕在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nasa想重新推動國際空間站計劃的時候,都得好好掂量一下,價格太貴,其他成員國會不會接受,與其和國際空間站合作,不如直接來我們這買。


    從我們這買,還是買一個完整的艙段。


    這樣想,給阿美利肯添堵,給後來的競爭者設置前所未有的高門檻,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林甲主動幫陳元光找理由道。


    陳元光笑道:“我都沒有想這麽多。


    我隻是單純覺得20億,我們能賺個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利潤就挺好。”


    林甲覺得自己還是得糾正一下:“元光,你這種想法是不行的。


    我們做的是高端製造業,不,是超高端製造業,整個地球獨一份的生意。


    隻賺他們一倍的利潤都是我們心善了。


    百分之三十,完全不符合市場定價。


    再加上其中很多環節,都是我們一手包辦,像空間站發射,如果我們找spacex或者華國航天的話,這個成本價還會更高。


    所以隻是百分之三十的利潤,都已經接近成本價了。


    算了,元光,下次商務報價上的問題我來聊。


    唯一好的點在於,法蘭西和我們對外宣傳的價格都是50億美元。”


    在和法蘭西達成合作後,華國國內的輿論場上,已經開始將光甲航天視作和spacex並駕齊驅的兩家商業航天巨頭。


    在之前,大家可能會覺得如果把範圍局限在商業航天領域,那麽光甲航天會比spacex落後一些,畢竟spacex還有星鏈、星艦和龍飛船這些項目。


    光甲航天僅僅是在可回收火箭上追上了spacex。


    而現在,鑒於未來空間站的預期,大家開始認為這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


    當然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spacex還是要更勝一籌。


    “天旻,你那有沒有什麽內推的渠道?我有點想博士後出站了來業界工作。”林天旻大學時期另外一位室友,蔣章浩找到他在微信上詢問。


    和周瑾類似,蔣章浩也是想著博士畢業之後去做博士後然後留在高校。


    隻是他的目標更高,希望能夠留在985高校或者海外高校任教,因此他選擇了出國做博士後,在獅城的南洋理工做博士後。


    甚至想著南洋理工做完一期博士後之後再去歐洲做一期。


    林天旻很清楚各個室友的偏好,知道對方一門心思想去學術界,因此看到這條微信不由得感到驚訝,連忙打了個微信電話過去:


    “章浩,你怎麽突然想來工業界了?


    不是之前一直都不想跑到工業界卷麽?”


    蔣章浩回答道:“之前是之前,現在是現在,之前是因為我覺得去工業界的話,比較枯燥,做的東西也沒什麽意思。


    而在學術界,相對比較平衡一些,如果足夠強,能拿到一些橫向課題的話,也能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現在的話我去工業界,說白了我隻看上了光甲航天。


    其他工業界的企業還是不考慮。”


    林天旻懂對方的想法,自從可回收火箭發射成功後,光甲航天在航天領域的名氣越來越大,招人難度直線下降。


    現在門檻已經提高到了頂級名校本碩了,就是因為來投遞簡曆的人太多。


    像光甲航天這樣的企業,哪怕隻是基層研究崗位,都大把的人競爭。


    在知乎上offer對比中,光甲係的offer是第一順位,已經超過了之前第一順位的米哈遊。


    有北航博士同時拿到了米哈遊和光甲航天的offer,在知乎上提問,說前者給他開60萬,後者隻開40萬,去哪裏。


    “兄弟,能去光甲就別考慮米哈遊,米社很好,但和光甲航天還是沒法比。


    如果是光甲科技,我覺得米哈遊好點,但光甲航天的話,肯定優先級拉滿,這可是星辰大海啊,換做國外,沒人拿到spacex的offer會選擇穀歌的。”


    “我隻能說米哈遊才高20萬而已,這麽說吧,在國內,待遇至少得比光甲航天高一倍,才能納入考慮項,不然建議無腦選光甲航天。”


    類似提問下麵清一色去光甲航天的回答。


    林天旻聽完室友的想法後直接道:“沒問題,我可以幫你內推給我們的人力。


    我們一直都在招人。


    隻是我想提前和你說,就是光甲航天也很卷,我們有不少從航天研究院跳過來的同事,他們都表示光甲航天要比航天院卷多了。


    而且這種卷是心理上的卷,大腦需要瘋狂高速運轉。


    超高強度的腦力勞動。


    簡單來說,像航天院的管理模式是進度把控式的,按照節點去卡,不會每個節點都把任務給你算死時間。


    也就是說有的時候會比較閑,有的時候會加班嚴重。


    而我們這,光神對所有項目都了如指掌,進度由組長自己定,光神每次開組會的時候都會問細節,會有非常多的問題派給組長。


    組長回來之後隻能在和大家溝通解決。


    這會導致,整個氛圍雖然沒有明顯的節點,但你問題list裏堆積的工作會越來越多。


    永遠都沒有看到結束的那一天。”


    說到這裏,林天旻內心一陣心有餘悸,他覺得自己當臨時組長的那段時間比讀博階段還要誇張,每周開會前一天晚上都睡不著,生怕陳元光會把他給問住。


    後來楊嘉善來頂替他當組長後,他沒有失去權力的失落,隻有解脫的輕鬆。


    “光神每個組的工作都了解?”蔣章浩在電話那頭不敢相信。


    林天旻說:“沒錯,光神在航天領域的造詣不亞於他在材料領域。


    哪怕他對於伱們選擇的方法不了解,下周再開會的時候他也了解了。


    並且能夠提出非常有針對性的問題和建議。


    非常強,他是我見過的人裏最強的。”


    蔣章浩在電話那頭倒吸一口冷氣:“我當然知道光神強,強到這種地步還是有點誇張,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點滿了的滿級科研機器。”


    林天旻說:“沒錯,所以老板把控下,所有人都壓力很大。


    以可回收火箭為例,我們一個組五十號人給的設計方案,不如光神自己設計的。


    當時因為要急著完成任務,光神花了一周時間給的設計方案,我們後來項目結束後花三個月設計的,不如光神一周拿出來的東西強。


    不管是在可行性上還是穩定性上,都不如光神設計的版本。


    我們要是在光神設計的版本上做改動,要麽穩定性會受到影響,要麽熱效率或者成本控製不住。”


    蔣章浩張大嘴巴,覺得難以置信。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各路媒體,沒有少報道陳元光,大家對陳元光的報道集中在材料學領域,認為他是材料學上難得的大師。


    而對陳元光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把這些歸功於光甲航天的研究團隊,讚揚陳元光除了科學家之外,和馬斯克一樣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師管理者。


    在光甲航天不主動對外宣傳的情況下,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陳元光在航天領域的造詣。


    蔣章浩之前的認知和大眾相似,他看到少數社交媒體上有人提到光神在航天領域的造詣後,也隻是當成光神粉絲的造神言論。


    結果林天旻的話告訴蔣章浩,社交媒體上的吹捧還謙虛了。


    “這麽誇張嗎?”蔣章浩語氣中充滿了不敢相信。


    林天旻說:“如果你來了,你就知道了,就這麽誇張。


    我也不想承認自己是廢物,問題是和光神比起來,挫敗感太強烈了。


    你明白那種感受嗎?每個組都有類似的經曆。


    媒體會把光甲航天取得的成就歸結於民營經濟的鬆綁,解放僵化思想,我在光甲航天最清楚,我們取得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老板。


    如果光神去航天院當領導,航天研究院取得的成就不會比我們差,甚至更好。”


    蔣章浩說:“好吧,這也太誇張了。


    不愧是用神當外號的男人。”


    林天旻苦笑:“是啊。”


    蔣章浩接著問:“那這不是好事嗎?


    老板幫你們把事情都做了。


    還是說光神在內部的時候是暴躁型人格,會狂噴?和馬斯克那樣,一點不順他心意就狂噴點艸。”


    林天旻說:“那倒沒有,光神很平和,哪怕你沒做好,他也不會批評你,不僅僅不批評基層員工,中層也不批評,就很佛係。


    除了對自己狠,對別人都很佛係,用語言來形容的話,就是除了林總沒人能真正知道光神在想什麽。”


    蔣章浩問:“林總?林甲嗎?”


    林甲在外界也很出名,隨著光甲係股價上漲和房地產企業估值不斷下降,林甲在華國女富豪排行榜裏已經排進了前三。


    相比她的財富,更為外界所津津樂道的是她的眼光,在大學就選中了陳元光,被譽為自媒體們譽為堪比呂不韋奇貨可居的一次投資。


    “沒錯,你沒幹好,光神事後也不會打擊報複,不至於扣年終獎之類的。


    因為在我們這,就沒有績效這玩意,大家的年終獎都是定好的,你幹好幹壞拿的都一樣。


    反而林總更容易發火,沒幹好給你壓力,說要調整崗位、人員優化之類的,也有可能是分工,林總就是負責唱白臉,但光神是真的不生氣。”林天旻繼續說道。


    “但就是這樣,大家不太怕林總,還是更怕光神,壓力太大了,問的問題都直擊關鍵。


    一個沒回答好,他就能夠察覺到不對。


    你拿出別人的論文做佐證,光神能第二天打電話告訴你,這論文涉及到數據造假,然後郵件把他的手寫稿發給你,讓你看他的論證過程,為什麽說數據造假。


    老板太厲害,大家會有種不敢犯錯的壓力。


    除了這點之外,其他倒還好,學習型組織的事情你應該也聽說過。


    就這兩點了。”林天旻像是憋了很久。


    在公司,大家都不會去敞開來討論光神,無非是眼神交互中有點那方麵的意思。


    蔣章浩聽完後喃喃道:“想想都覺得壓力大。


    難怪你們能這麽短時間就搞定可回收火箭。”


    光甲航天從來不對外解密,外界對於他們取得的成就好奇,也缺乏了解渠道。


    和spacex相比,外界就隻能從官網上了解到光甲航天的情況,知道他們的項目。


    “沒錯,光甲航天就是光神一個人的組織,如果離開了光神,那麽我想光甲航天和市麵上其他的商業航天公司沒有區別。”


    蔣章浩吐槽道:“不,你忘了市麵上的商業航天公司已經沒了。”


    一鯨生而萬物落,對華國的商業航天領域來說,光甲航天就像是一頭巨大的鯨魚,之前那些商業航天公司,倒閉的一幹二淨。


    在開拓者二號的麵前,大家再去做火箭就是死路一條,從技術到成本再到信譽,沒有哪一點能夠和光甲航天比的。


    之前拒絕光甲航天收購的商業航天公司們,都後悔不已,要是被並購,哪怕隻是1%光甲航天的股份比他們把公司做到上市還要值錢得多。


    林天旻聽到對方這麽說,糾正道:“不是商業航天公司沒了。


    是做火箭的商業航天公司沒了,幫我們做配套的商業航天公司還是挺多的。”


    林天旻接著說:“根據我了解到的情況,市場上給我們做配套的公司,沒上市的創業公司,但凡能夠穩定三年以上,他們都能成為市場上備受關注的企業。


    從金融機構那拿到投資輕而易舉,甚至不少這類公司,都是金融機構搶著給他們錢。”


    蔣章浩說:“那肯定啊,按照你剛剛所描述光神那恐怖的要求,他們能夠在光甲的供應商體係裏存活這麽久,肯定手上有幾把刷子的。”


    林天旻說:“哈哈不過大部分都被我們收購了,小部分不願意被收購的,才輪得到投資機構。


    話說你怎麽突然想著要來我們公司?”


    蔣章浩說:“之前可回收火箭的話,和我的方向不太匹配,但是如果是空間站,那我在其中能做的事情很多。


    所以我就想著要加入光甲航天。


    光甲航天現在可是香餑餑,你們公司最近是不是有不少人離職?”


    林天旻想了想,然後說:“好像是吧,最近我們組走了三個人,之前隻見人來沒見人走的。”


    蔣章浩說:“這就對了,我聽我們組的阿美利肯人說,最近spacex正在想方設法從光甲航天挖人。


    而且有聯邦方麵的特別許可,隻要spacex給你發了工作offer,在綠卡排隊上就會給你大開綠燈。


    要知道之前spacex隻招阿美利肯人,現在卻對光甲航天的外國人開綠燈,很難認為不是因為商業競爭原因。”


    林天旻問:“所以你也想走這條路?”


    蔣章浩說:“怎麽可能,我隻是跟你講這件事。


    這些人去了阿美利肯才沒有好下場,spacex把他們身上有價值的東西給拿走了,要麽把他們直接踢了,要麽把他們給邊緣化。


    以阿美利肯的警惕性,他們不可能參與到spacex任何核心業務中去。


    我如果加入光甲航天,我哪怕從這走,也不會再去阿美利肯了。”


    “沒想到你這麽清醒。”林天旻說。


    蔣章浩說:“在獅城呆了兩年,加上之前病毒流行的那幾年,早就對阿美利肯祛魅了。


    他們幹出這種事不是很正常嗎?


    我待會把簡曆發你,你幫我內推一下,下次等我回國請你吃飯。”


    林天旻在電話那頭回答的很幹脆:“沒問題。”


    他幫不少人幹過這事,都已經駕輕就熟了,學長、學弟甚至還有北航的老師。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烏鴉一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烏鴉一號並收藏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