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的播客節目在播出後,在外網引發了劇烈反響。


    全英文的采訪,傳到華國國內,會被自媒體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精簡。


    真正有能力完整看完全部純英文采訪的終究是少數。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哪怕是看著字幕看完的人都是少數。


    在阿美利肯,網友們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藍色起源找光甲航天購買空間站艙段這件事上。


    “華國人偷走了spacex不存在的空間站技術。”


    “總有一天向聯邦走私空間站會比走私新能源車更有利可圖,雖然這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華國製造。”


    “2024年,阿美利肯汽車品牌在華國的銷量超過300萬輛,而華國品牌在阿美利肯市場的銷量幾乎為零。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華國的空間站在阿美利肯市場銷量超過華國品牌的新能源車。”


    “我們應該指控華國的空間站產能過剩了!”


    “放心白宮會告訴阿美利肯人:我會確保你們沒有人知道我們的科技巨頭們購買了華國空間站的。”


    “今年早些時候我去過申海,光甲航天出於保密考慮在申海的辦公樓沒有logo和任何標識。我在經過的時候,周圍的安保人員看到我是外國人,眼神一直跟著我走。


    光甲航天並不是華國製造高端化的唯一標誌。以華國的創新速度和世界領先的製造業產出,他們不僅會讓美國相形見絀,也會讓整個自由世界相形見絀。”


    底層民眾無法享受到華國物美價廉的新能源車,頂層富豪們的商業航天公司卻能大肆購買華國的頂級科技產物。


    這樣割裂的現實造成了民眾的不滿。


    貝索斯接受質詢也就不奇怪了。


    這是借題發揮,也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阿美利肯的封鎖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裂縫,這些裂縫大部分是從內部打開的。


    “萊特,很高興見到你。”


    坐在陳元光對麵的白人男子發花白,臉上老人斑非常明顯,身上的t恤空蕩蕩地顯得格外瘦弱。


    他在經過了重重安檢之後才來到陳元光的麵前。


    此時陳元光在燕京,大量的會議最近在燕京召開,每年一度的院士大會、給大佬們講課,以及見克裏斯·康明斯。


    光甲航天的空間站項目受到外界廣泛關注,還沒有立項就有大把的合同送上門,20億美元的價格,這幫機構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這個價格,別說發達國家們能拿得出來,就連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咬咬牙也能拿出來。


    歐盟就不談了,東盟在獅城的主導下,也想從光甲航天這買個空間站的艙段。


    這些消息傳出後,有華國網友調侃:“以後聯合國幹脆別設在紐約,直接設在光甲航天的空間站吧,反正每個國家都在上麵有根據地,國際社會大聯合在先進生產力麵前實現了,什麽叫遙遙領先啊?”


    但實際進度卻不如預期,準確來說是遠不如預期,有非常多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整個項目沒有一個牽頭的負責人。


    陳元光長居綿陽的情況下,遠程遙控的效率很低,尤其涉及到大量內外部合作。


    再加上陳元光的野心太大,想一次做一個和過去有著很大差異、技術領先的空間站,這就更是增加了難度。


    因此光甲航天急需從外部找一個合適的項目負責人,本來他們是想從華國航天研究院挖,後來航天口的領導親自來找陳元光,大致意思是:


    “別挖了,再挖我們都要被光甲航天給挖空了,你們八千人的規模,少說有三千人是從航天口摳出去的,像能主持空間站項目建設的負責人,我們內部就那麽兩三個,真不能被你挖走,放過我們吧。”


    沒辦法光甲航天的吸引力就是這麽強,要是光甲航天想揮鋤頭挖,航天口的待遇和管理模式是肯定留不住人的。


    陳元光也不想撕破臉,所以隻好把目光轉向國外,正好在光甲航天內部員工的引薦下,克裏斯·康明斯成為了目標之一。


    他是國際空間站項目建設階段的負責人之一,從nasa退休之後成為了nanoracks的聯合創始人。


    nanoracks是一家太空創業公司,也是最早較早嚐試太空產業商業化的公司。


    他們成立僅僅一年,就在國際空間站建造了首個實驗室,業務涵蓋遙感技術、微小衛星和立方星部署、空間站氣閘艙和空間實驗器材改造等等。


    nanoracks在國際空間站擁有一個完整的商用外太空科研平台。


    克裏斯一手主導了nanoracks的商業太空實驗室。


    簡單來說就是太空項目經驗豐富,這樣的人實在難找。


    克裏斯願意接手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先和陳元光見一麵。


    陳元光聽到之後,覺得好像挖這些高端人才,見自己一麵成了標配,自己就跟大熊貓一樣成了珍惜動物。


    “你好,克裏斯先生,我還在上學的時候就從雜誌上看到過關於nanoracks的新聞,當時我還在想自己要是有一天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站該多好。


    沒想到十多年時間過去了,我真的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空間站。


    而且還有可能和我年輕時候在雜誌上看到的人物一起共事。”


    克裏斯咧了咧嘴,他幹癟沒有幾兩肉的臉笑起來有些難看,“nanoracks是個失敗的項目。”


    “為什麽這麽說?


    在我的印象裏,nanoracks應該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航天項目才對。”陳元光好奇道。


    之所以光甲航天內部評估後會認為克裏斯是個合適的對象,就是因為nanoracks的經曆太符合光甲航天的要求了。


    眾所周知,光甲航天目標是太空采礦,空間站會成為太空采礦的中轉地。


    nanoracks已經是和太空采礦中轉站目標最一致的商業太空項目了。


    他們曾經利用國際空間站在周圍快速密集部署小型立方體衛星,曾經一次性部署了48個立方體衛星。


    太空采礦同樣需要快速部署衛星捕捉小型天體的動向。


    他們還有空間站外的工作模塊,這更是難得寶貴的經驗,未來空間站上天之後,光甲航天需要密集把機器人部署到外太空去采集數據。


    要知道作為享譽全球的著名企業,光甲航天從來都不缺人才,並不是所有人想要見到陳元光,都會被允許。


    在光甲航天的候選人名單裏,不乏比克裏斯經驗更豐富來自大毛的候選人。


    正是因為nanoracks在商業航天上有如此多喝太空采礦需求相似的創新,所以克裏斯才會成為光甲航天的目標人選中排名第一的存在。


    克裏斯喃喃道:“其實當年我也和你有著一樣的設想,希望借助國際空間站,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城市。


    國際空間站隻是我們的第一步,通過在國際空間站上擁有自己的部分,然後把這一部分擴展成一個完整的艙段,再讓這個艙段脫離國際空間站獨立運作。


    最後花時間慢慢把它擴展,擴展成一個龐大的太空城市。


    當年我在決定和傑弗瑞聯手創辦nanoracks的時候就是這樣計劃的。


    隻是我們失敗了,而你還有成功的可能。”


    陳元光聽完後很感興趣:“為什麽會失敗?


    是因為你們發現這樣的計劃存在什麽無法克服的困難嗎?”


    克裏斯說:“我們失敗的原因在於,背後的股東們覺得風險太大。


    因為要按照這樣的計劃推進,不僅要把賺到的錢投進去,還要再從外部引進新的投資方。


    百億美元隻是起步價,當時整體環境也不成熟。


    我們的業務麵臨了一些競爭者,nasa開始親自下場接一些實驗委托,霓虹也建了實驗艙。


    現實中的困難導致我們的計劃被擱淺沒有了下文。”


    克裏斯顯得很惆悵:“在當下這個環境下,再想啟動,百億美元的投入都不夠,更重要的是阿美利肯在航天領域的人才也在急劇萎縮。


    靠著spacex隻能勉強維持,整體的新鮮血液已經非常少了。


    也許隻有光甲航天能夠實現我建造太空城市的夢想。”


    陳元光很能理解,他過去在mit念過博士,也認識一些人,一流人才學金融和醫學,阿三和亞裔才跑去學航天,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nasa不肯接納華裔工程師,阿三又容易捅出大簍子,白人工程師的比例在急劇縮小,這幾乎是無解的難題。


    過去nasa還有精力深入到社區去做一係列的公關活動,來激勵大量的青少年投身航天事業,現在的nasa隻想著如何把訂單外包給商業航天公司。


    “克羅斯先生,我相信在伱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幕的誕生。


    光是衝著你過去的履曆,我本人對你也很滿意。


    我唯一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你為光甲航天工作,那麽你未來回阿美利肯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刁難,你可能還需要再考慮一下。”


    克裏斯雲淡風輕地說道:“這在我踏上航班的那一刻就想好了,對我來說不是什麽困擾。


    我老婆已經去世了,我也七十多歲沒幾年好活了,我子女更是分別移民去了英格蘭和袋鼠國,我如果接下了這份工作,我想我就不會再回阿美利肯了。”


    “那就好,歡迎加入光甲航天。


    正好我們難得能夠在現實中見麵,我們可以一次把一些技術上的問題給聊了。


    一般空間站是一個一個模塊送上太空,然後再完成拚接。


    這次光甲航天打算利用開拓者二號獨特的運載能力,一次性送多個模塊上太空,讓他們在軌道中進行自動組裝。


    這就造成了我們對控製係統有更高的要求,我們對誤差的容忍度會更低。”


    “沒錯,現在和我們那時候建造空間站已經過去了太多年,我們其實未必要用過去的邏輯在現在。”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烏鴉一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烏鴉一號並收藏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