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雷君實在不想放棄。


    其他廠商想去還沒機會呢。


    他幾乎是連夜把在全球各地度假的小米高層拉到一起開遠程會議。


    希望聽聽大家的意見,集思廣益一下。


    “這是好機會。”


    這是所有聽到這件事的高管腦海中一致的想法。


    “可無論是和陳總還是和馬斯克之間進行一場為期兩個月的技術競賽,我們萬一輸了,那會不會不太好看。”某高管問道。


    小米的高管定位非常準確,技術競賽,還是有強製時間限製的技術競賽。


    他已經非常委婉在表達這其中蘊含的風險,萬一?在座高管沒有誰是傻的,萬一不如說是一萬。


    內心稍微陰暗一點的高管,心裏甚至會想,陳元光自己沒有戰勝馬斯克的十足把握,於是故意把小米喊上墊背。


    隻不過這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測,他們不會在雷君麵前提。


    要知道林甲也在小米汽車當過高管,在座高管中肯定有和林甲交好的高管,自己要是說這樣的猜測間接傳到陳元光耳中,指不定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雷總,這確實是難得的機會,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在全球用戶麵前展示自己的機會。


    小米的logo能夠以這樣的場合亮相,無疑能夠帶動整個小米的品牌形象提升,不僅僅是小米汽車,還包括小米其他產品線。


    可問題是如果我們在這場技術中不但沒能體現小米的技術優勢,反而展現的非常拙劣。


    這樣一來,我們獲得的是知名度,但這種負麵的品牌知名度,它對小米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這就屬於一個過期蛋糕,從外麵看上去很誘人,可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幾率吃了會中毒。


    大部分人會選擇不吃,因為吃下去隻能獲得片刻的歡愉,然後就是立刻損傷身體。


    但如果不吃,那就不是小米了。


    最懂雷君的高管,小米的副總林斌站出來說道:“我認為大家的擔心都有點多餘。


    你們想,另外兩家企業是什麽企業,spacex和光甲航天。


    都是探索太空前沿技術的公司,是c端企業。


    而且比不過這兩家企業丟人嗎?”


    前麵的高管還隻是說萬一,林斌就已經蓋棺定論,就是比不過了。


    “我們隻要站上了這個舞台,對小米來說就是勝利。


    這個機會給華為,給比亞迪,他們就能贏嗎?


    也贏不了吧,但他們連上台參賽的資格都沒有。


    我們好歹有上台參賽的資格。


    比不過很正常。


    小米成立這麽多年,什麽風浪沒有經曆過?


    再負麵的輿論我們都抗過來了,更別談這種有準備的仗了。


    我的意見是我們得參加,同時做好兩邊的工作。


    一邊是和我們上下遊的供應商合作,把我們的需求說清楚,讓他們把壓箱底的技術給拿出來,盡我們最大努力,造一款小米汽車外觀的變形機器人。


    我估計馬斯克應該也是類似套路,用特斯拉的modely外觀,然後再進行變形。


    另一邊就是,製定頒獎典禮結束之後的公共策略。


    公關重點都放在先抑後揚上,類似小米是不如光甲航天和spacex,但小米已經是國內頂級製造商了,小米的變形金剛有多少你不知道的黑科技。


    準備好這樣的公關策略,然後和米係的kol溝通,讓他們都提前準備好。


    在頒獎典禮結束後,用類似的集中宣發來給消費者灌輸觀點。


    在國際上,同樣和一些知名媒體合作,讓他們也要表達類似觀點,對小米的評價以鼓勵為主。


    小米不如其他兩家沒問題,但小米的亮點一定要指出來。


    最後就是等輿論退潮,雷總完全可以再出來開個直播,吹噓一下友商,感謝一下陳總,然後再談談小米未來發展核心硬科技的願景。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我不認為會對小米的品牌形象產生任何負麵影響。”


    這才是雷君想要的回答。


    從技術層麵無法競爭贏光甲係和有nasa扶持的spacex,這件事本身丟人嗎?


    並不丟人。


    這樣的機會錯過實在太過可惜。


    硬實力沒有辦法贏,從宣傳層麵做到不輸那是絕對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等於天降知名度啊。


    其他高管通過視頻會議都能觀察出雷君表情的變化,從剛才的眉頭緊鎖到現在的麵帶微笑,大家很清楚,老板有了決定。


    那還說什麽,讚同就完事了。


    作為小米的創始人和實際控製人,雷君在小米內部那是絕對的一言堂,權力比任老在華為還要更大。


    雖說任老不用為股東負責,但他畢竟年紀大了,精力上不支持他去參與到具體事務。


    “我讚同林總的觀點,我認為我們不應該錯過這次機會。”


    “我也讚同。”


    很快小米內部達成了一致,結果不出陳元光意料,“好,師兄到時候可能要提前運到斯德哥爾摩本土,你們要預留這個時間。”


    “這你放心,後續我們會有專人負責對接這件事。”雷君信誓旦旦道。


    如果營銷有級別,那這絕對是最高級別。


    等到陳元光把他的想法和戈蘭·漢鬆溝通過之後,對方就差說,你是我爹了。


    陳元光是全球頂流不假,但由於他是東大人,東大在媒體層麵的實力和國家實力壓根就不匹配。


    有個很有意思的比喻,說東大實力是100,東大媒體宣傳出了1的效果,但接受信息的受眾會認為這1還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水分。


    也就是說,受眾對東大的認識和實際東大的樣子,偏差在一萬。


    就不談遠的,東大的尖端武器被拍出了模型的感覺,別說壓迫感,就連正常的體積龐大都沒能體現。


    陳元光盡管從各方麵已經比馬斯克更牛了,但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度依然不如對方。


    這是過去數十年來,東大在軟實力方麵落後導致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在可預見的未來裏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就像西大全方位超過英格蘭之後,在輿論宣傳層麵依然是二流國家一樣,話語權的更迭同樣需要時間,這甚至比製造業更難。


    畢竟把觀念根植到人的大腦裏,還不是從零開始植入,而是要更換過去的傳統觀念,這壓根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曆史上種種標誌性事件,很多都要等到過去很久,最後學者們對曆史進行總結,對這些事件蓋棺定論之後,才會進行輿論宣傳,被編入教材,成為人們的共同記憶。


    像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當時無論是媒體還是民眾,壓根就意識不到這會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當然也有一些事件,在發生的當時人們就會有所感知。


    “我們的機器人采用的是一輛寶馬3係雙門轎車進行的改造,在它的頸部,我們采取的是200n的直流伺服電機,它允許頭部進行120度的旋轉。”


    “主控製單元嗎?主控製單元的源代碼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


    不僅主控製單元,包括交互、動態控製係統、手臂動作等,所有這些具體的底層代碼都在我們自己手裏。”


    “什麽,你們不是想買antimon,而是想買所有源代碼、設計圖紙和技術專利?


    那這可就不是同樣的價格了。”魯特露出狡黠的神色。


    “你直接開價吧。”對方也不墨跡。


    “兩百萬美元,兩百萬美元,技術資料、源代碼全部都給你。”魯特說。


    “好,成交。”對方甚至不半點猶豫的。


    (antimon)


    等到魯特簽合同的時候,看到對方是特斯拉土耳其分公司,頓時後悔沒有多要一點。


    在他看來,但凡是阿美利肯公司,都是土豪,更別提還是特斯拉了。


    “馬克,能不能給我透露一下,特斯拉買我們的技術是要用在什麽地方?”


    簽合同特別緊張,特斯拉的專員馬克隨身帶著法務人員,現場擬了合同就讓對方簽。


    “抱歉,我也不知道。”馬克沒有多說什麽,確定了合同符合法律條款之後,就讓對方簽知識產權轉移相關文件,以及把全部的資料通過郵件發過來。


    “魯特,你做完這些之後,一周之內,剩下的錢就會到賬。”


    因為已經到賬了50萬的定金,所以魯特沒有多懷疑。


    “魯特,不得不說你真是一個幸運兒。”完成任務的馬克很高興。


    上麵給他的預算是一千萬美元,結果隻花了兩百萬美元就完成了任務。


    魯棒同樣很高興,他們最開始一共16個人創辦了letrons公司,致力於做現實世界的變形金剛。


    他們買了輛寶馬m3開始著手改造,然後花了八個月時間。


    結果就是這玩意,隻能上各大媒體n、探索頻道、discovey科學、福克斯等等,這些媒體上了個遍。


    問題是上這些節目是沒有錢拿的,於是他們想的是把這輛變形金剛開到紮布阿比去拍賣,他們甚至都想好了起拍價60萬美元,隻要最後拍賣價格比這個高,他們就能接著搞。


    選擇紮布阿比也是想著那裏人傻錢多。


    結果就是壓根就沒人買賬。


    試了很多次,都沒辦法變現。大家也就解散了,就隻剩下他一個人。


    當年他們的設想是,造出第一台機器人,然後賣出去,再接著造。


    最終第一個造出來之後就一直停在倉庫裏,有人來采訪的時候就拉出來溜溜。


    最後他們總結,之所以沒有人買賬的原因是,這玩意本質上還是一個玩具。


    說白了,沒人能開的玩具,它是用遙控器來操作的,沒有給人開的座艙。


    沒人會花60萬美元買一個玩具,除非它有座艙。


    費大力氣,光是那台改造的m3寶馬價格就不低,結果最後變現能力幾乎為零。


    無非就是拉到一些商場去展出,成本都沒收回來。


    letrons官網最開始是不包含技術出售的信息,從16年完工到26年,長達十年的沉寂,他們的官網也加上了可以商量出售技術的內容。


    而拿到這兩百萬美元之後,魯特的第一反應不是說我發財了,200萬美元在土耳其絕對算得上富人,不亂花的話和財富自由畫等號絲毫不過分。


    魯特的反應是把老夥計們喊回來,有了這200萬美元,letrons又可以揚帆起航了。


    拿到技術資料之後的特斯拉總部,馬斯克集結了大部分力量,從spacex抽調人手,nasa和橡樹嶺實驗室也有專門的人才抽調過來,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


    “怎麽樣?這份技術資料能用上嗎?”馬斯克問道。


    說馬斯克不重視,就跟說西大不重視奧運會金牌一樣滑稽,不僅是馬斯克旗下的企業動起來了,西大的官方研究機構們都親自下場,希望集眾人之力打造一款變形金剛,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力壓東大一頭。


    陳元光就是東大科技的象征。


    而且以西大的輿論宣傳能力,他們隻要看上去更牛逼就行。


    西大遍布全球的宣傳機器會火力全開,把馬斯克和特斯拉吹到天上,間接帶動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和東大的對抗。


    “我很希望它有用,但老實說它沒有太多可取之處。


    它充其量有很少的一部分機械結構我們能用得上。


    即便如此,這部分機械機構我們也最多隻是參考。”


    馬斯克的想法是打造一款能開的變形金剛。


    大致就是他真人開著這輛變形金剛到頒獎典禮現場。


    頒獎典禮現場是瑞典的市政廳,市政廳門前是有台階的,他們已經派人去踩點了。


    開著變形金剛到門口之後,然後變成人踩上樓梯,最後再變回汽車,他本人從車裏鑽出來,一氣嗬成。


    馬斯克同樣擔心比不過陳元光,因此這是一個取巧的方式。


    我的是真人駕駛的變形金剛,而你的隻不過是遠程操控的大玩具。


    甚至如果反響好的話,這完全能成為特斯拉的又一款車型。大把土豪會願意為其買賬。


    他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整個變形過程變得流暢,加上汽車變成機器人再從機器人變回汽車,畢竟樓梯台階最多也就幾步,整個過程如果不流暢效果將非常僵硬。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烏鴉一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烏鴉一號並收藏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