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何許人也?
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是一個天下聞名的大人物!
傳說他精通五行八卦,文韜武略,奇門遁甲,無所不能,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他當然了不起,以他滿腹經綸的才學,出神入化的謀略,輔助朱元璋奪取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成為一名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勳,在朝廷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被冊封為護國軍師的人,是不是很了不起?
古往今來,凡開國元勳者無一不是懷有奇絕韜學兼濟天下的才能,正所謂風雲際會龍虎相聚群英會合才可以開創一番新氣象新天地,他們擁立的新君成就霸業之時,也正是這些人手執牛耳之時。
劉基便是這一種人。
當朱元璋宣布昭告天下成立大明王朝的那一天,而這一天朱元璋登基大統的黃道吉日也是他幾經推敲才選定的黃道吉日,洪武元年正月初四,他就成為禦封欽點無人可代替的護國軍師。
洪武三年,朱元璋昭告天下,封賞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爵,劉基所受封的爵位雖然比不上那些拚殺一線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將帥,隻封了誠意伯的爵位,但是這無妨他的成就,公侯將相誰不對他敬讓三分。
有人說他功比張良,學比諸葛,才比鬼穀,是個百年不遇的絕世奇才。
每逢別人這樣稱讚他,他總是說他根本不能與這些名垂千古的古人聖傑相比。
因為他是個謙虛的人,謙虛的人不會自傲的。
本來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身兼數職縱橫朝野的,就是因為他的謙虛,反而失去了這樣的機會,把機會拱手讓人。
前幾年兵馬大元帥魏國公徐達因不勝負荷處理太多的政務而辭去了右丞相一職,他完全有機會接任的,可由於他的謙虛,卻被身兼左丞相的六公之首的韓國公李善長捷足先登,舉薦鑽營有術機心甚深沒有什麽大功勞的胡惟庸接替了右丞相一職。
別人不了解胡惟庸是個什麽樣的人,精通命理和醫卜星相的他當然了解,所以在胡惟庸未上任當右丞相之前,趕緊進宮麵聖,對朱元璋直言不諱。
“胡惟庸是一頭難以馴服的小犢,將來會僨轅而破犁。”
這一句話隱喻胡惟庸一旦得到權力,將難以駕馭,就差沒有說出造反二字。
可是朱元璋卻一笑置之,反說如果不讓胡惟庸做右丞相,那就由他劉基接替來做,你劉基不做,那就隻能讓胡惟庸來做,他隻好作罷,因為他實在不想卷入權力鬥爭之中,既然皇上不聽勸諫,他也不好明言,冒犯虎威,惹禍上身。
朱元璋不聽他的忠告,一來這是韓國公李善長的推薦,朱元璋不能不給這個臉,二來胡惟庸的確又有點才能,所以依舊接納李善長的提議,提拔胡惟庸當上了右丞相。
這個天下畢竟是朱元璋的天下,用什麽人做什麽官,當皇帝的自有主張,用不著他劉基來操這一份心。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和朱元璋的對話傳到了胡惟庸的耳朵裏,胡惟庸自然對他恨之入骨。
果然不出他所料,胡惟庸一當上宰相後便原形畢露,仗著朱元璋的寵信,在朝中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瞞上欺下,獨操生殺黜陟大權,獨斷專行朝中要事,根本不把那些封為公侯的開國元勳放在眼裏,連對他有提攜舉薦之恩結成秦晉之好的韓國公李善長也不放在眼裏。
偏偏朱元璋讓胡惟庸放任自流。
其實他也知道這是大明國運的一部分,屬於不可泄露的天機,但他還是想扭轉乾坤,可惜,他失敗了,這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天定命數的事,任誰都不能逆轉。
他明白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就是借助沒有什麽大功勞的胡惟庸打壓那些位高權重的開國元勳要懂得收斂節製,不要太過居功自傲對皇權構成威脅。
一個聰明的皇帝當然懂得弄權之道,當然懂得利用兩種不同勢力共存於朝中來互相製衡,而皇帝則置身於事外周旋於其中,以此達到控製群臣的目的。
朱元璋無疑就是這一種聰明的皇帝,因此便有了胡惟庸扶搖直上九萬裏,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俗語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但胡惟庸卻不是,小氣得連吝嗇鬼也比不上他,他是個很記仇的人,雞毛蒜皮的芝麻綠豆事都要計較。
滿朝開國元勳卻隻能忍氣吞聲,有誰敢得罪他背後的靠山隨時可以要他們丟掉腦袋甚至是抄家滅族的皇帝。
他們的忍氣吞聲,更加滋長了胡惟庸的囂張氣焰。
在朝為官,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若想活得長久一些,保住用鮮血換取回來的榮華富貴,就得要看皇帝的臉色行事。
他們絕非是貪生怕死之輩,可又有誰想枉死午門之外,明知道朱元璋放縱胡惟庸,就是為了壓製他們,也隻能作罷,不敢參本彈劾胡惟庸,即使是軍功最高的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也不敢直攖其鋒。
可胡惟庸實在是欺人太甚,對他們的忍讓並不領情,更加變本加厲,已把他們這些開國元勳逼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再這樣下去,他們這些戰功卓著的開國元勳在朝中還有位置可站嗎,非要鬧出大亂子不可。
劉基作為護國軍師,中丞大夫,再也不能不出聲,默許就是縱容,縱容就是犯罪,犯下知天數卻無動於衷的孽罪。
因此他決定今天準備進宮麵聖,參胡惟庸一本,絕不再讓胡惟庸再如此大膽地胡作非為下去。
他沒有采取直麵硬杠的一套,沒有在今天的早朝公開啟奏參本,避免和胡惟庸為首的新派官員作正麵的衝突,而是在午後才進宮麵聖,參本彈劾胡惟庸。
精明的人是不會做百害而無一利的事。
如果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公開參本彈劾,萬一朱元璋不接納,這就不好辦了,沒有回旋的餘地了。
參本事小,龍顏事大,胡惟庸敢和開國元勳對著幹,就是朱元璋在背後撐腰的,這會令朱元璋難堪的,一旦參本,就是說朱元璋錯了,觸怒了龍顏,即使他功勞最大,也難逃觸犯天威的罪名。
他深知現在的朱元璋變得猜忌多疑,不再是以前和他們打天下時那樣信任人的朱元璋了,因而他選擇了午後這個時間才去麵遞參本,就算朱元璋不接納意見,不治胡惟庸的罪,起碼這是私下遞本,不會令到朱元璋尷尬難堪,有台階可下,這樣便能避免兩人既是君臣又是朋友的關係走向惡化。
為了一個小人而導致這種難得的關係出現裂痕,真是不值得,所以他待用過午膳後才出了軍師府,坐轎進宮。
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是一個天下聞名的大人物!
傳說他精通五行八卦,文韜武略,奇門遁甲,無所不能,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他當然了不起,以他滿腹經綸的才學,出神入化的謀略,輔助朱元璋奪取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成為一名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勳,在朝廷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被冊封為護國軍師的人,是不是很了不起?
古往今來,凡開國元勳者無一不是懷有奇絕韜學兼濟天下的才能,正所謂風雲際會龍虎相聚群英會合才可以開創一番新氣象新天地,他們擁立的新君成就霸業之時,也正是這些人手執牛耳之時。
劉基便是這一種人。
當朱元璋宣布昭告天下成立大明王朝的那一天,而這一天朱元璋登基大統的黃道吉日也是他幾經推敲才選定的黃道吉日,洪武元年正月初四,他就成為禦封欽點無人可代替的護國軍師。
洪武三年,朱元璋昭告天下,封賞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爵,劉基所受封的爵位雖然比不上那些拚殺一線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將帥,隻封了誠意伯的爵位,但是這無妨他的成就,公侯將相誰不對他敬讓三分。
有人說他功比張良,學比諸葛,才比鬼穀,是個百年不遇的絕世奇才。
每逢別人這樣稱讚他,他總是說他根本不能與這些名垂千古的古人聖傑相比。
因為他是個謙虛的人,謙虛的人不會自傲的。
本來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身兼數職縱橫朝野的,就是因為他的謙虛,反而失去了這樣的機會,把機會拱手讓人。
前幾年兵馬大元帥魏國公徐達因不勝負荷處理太多的政務而辭去了右丞相一職,他完全有機會接任的,可由於他的謙虛,卻被身兼左丞相的六公之首的韓國公李善長捷足先登,舉薦鑽營有術機心甚深沒有什麽大功勞的胡惟庸接替了右丞相一職。
別人不了解胡惟庸是個什麽樣的人,精通命理和醫卜星相的他當然了解,所以在胡惟庸未上任當右丞相之前,趕緊進宮麵聖,對朱元璋直言不諱。
“胡惟庸是一頭難以馴服的小犢,將來會僨轅而破犁。”
這一句話隱喻胡惟庸一旦得到權力,將難以駕馭,就差沒有說出造反二字。
可是朱元璋卻一笑置之,反說如果不讓胡惟庸做右丞相,那就由他劉基接替來做,你劉基不做,那就隻能讓胡惟庸來做,他隻好作罷,因為他實在不想卷入權力鬥爭之中,既然皇上不聽勸諫,他也不好明言,冒犯虎威,惹禍上身。
朱元璋不聽他的忠告,一來這是韓國公李善長的推薦,朱元璋不能不給這個臉,二來胡惟庸的確又有點才能,所以依舊接納李善長的提議,提拔胡惟庸當上了右丞相。
這個天下畢竟是朱元璋的天下,用什麽人做什麽官,當皇帝的自有主張,用不著他劉基來操這一份心。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和朱元璋的對話傳到了胡惟庸的耳朵裏,胡惟庸自然對他恨之入骨。
果然不出他所料,胡惟庸一當上宰相後便原形畢露,仗著朱元璋的寵信,在朝中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瞞上欺下,獨操生殺黜陟大權,獨斷專行朝中要事,根本不把那些封為公侯的開國元勳放在眼裏,連對他有提攜舉薦之恩結成秦晉之好的韓國公李善長也不放在眼裏。
偏偏朱元璋讓胡惟庸放任自流。
其實他也知道這是大明國運的一部分,屬於不可泄露的天機,但他還是想扭轉乾坤,可惜,他失敗了,這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天定命數的事,任誰都不能逆轉。
他明白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就是借助沒有什麽大功勞的胡惟庸打壓那些位高權重的開國元勳要懂得收斂節製,不要太過居功自傲對皇權構成威脅。
一個聰明的皇帝當然懂得弄權之道,當然懂得利用兩種不同勢力共存於朝中來互相製衡,而皇帝則置身於事外周旋於其中,以此達到控製群臣的目的。
朱元璋無疑就是這一種聰明的皇帝,因此便有了胡惟庸扶搖直上九萬裏,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俗語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但胡惟庸卻不是,小氣得連吝嗇鬼也比不上他,他是個很記仇的人,雞毛蒜皮的芝麻綠豆事都要計較。
滿朝開國元勳卻隻能忍氣吞聲,有誰敢得罪他背後的靠山隨時可以要他們丟掉腦袋甚至是抄家滅族的皇帝。
他們的忍氣吞聲,更加滋長了胡惟庸的囂張氣焰。
在朝為官,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若想活得長久一些,保住用鮮血換取回來的榮華富貴,就得要看皇帝的臉色行事。
他們絕非是貪生怕死之輩,可又有誰想枉死午門之外,明知道朱元璋放縱胡惟庸,就是為了壓製他們,也隻能作罷,不敢參本彈劾胡惟庸,即使是軍功最高的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也不敢直攖其鋒。
可胡惟庸實在是欺人太甚,對他們的忍讓並不領情,更加變本加厲,已把他們這些開國元勳逼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再這樣下去,他們這些戰功卓著的開國元勳在朝中還有位置可站嗎,非要鬧出大亂子不可。
劉基作為護國軍師,中丞大夫,再也不能不出聲,默許就是縱容,縱容就是犯罪,犯下知天數卻無動於衷的孽罪。
因此他決定今天準備進宮麵聖,參胡惟庸一本,絕不再讓胡惟庸再如此大膽地胡作非為下去。
他沒有采取直麵硬杠的一套,沒有在今天的早朝公開啟奏參本,避免和胡惟庸為首的新派官員作正麵的衝突,而是在午後才進宮麵聖,參本彈劾胡惟庸。
精明的人是不會做百害而無一利的事。
如果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公開參本彈劾,萬一朱元璋不接納,這就不好辦了,沒有回旋的餘地了。
參本事小,龍顏事大,胡惟庸敢和開國元勳對著幹,就是朱元璋在背後撐腰的,這會令朱元璋難堪的,一旦參本,就是說朱元璋錯了,觸怒了龍顏,即使他功勞最大,也難逃觸犯天威的罪名。
他深知現在的朱元璋變得猜忌多疑,不再是以前和他們打天下時那樣信任人的朱元璋了,因而他選擇了午後這個時間才去麵遞參本,就算朱元璋不接納意見,不治胡惟庸的罪,起碼這是私下遞本,不會令到朱元璋尷尬難堪,有台階可下,這樣便能避免兩人既是君臣又是朋友的關係走向惡化。
為了一個小人而導致這種難得的關係出現裂痕,真是不值得,所以他待用過午膳後才出了軍師府,坐轎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