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每逢想起此事,都覺得腳底生寒,這也給了他一個教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要按規矩來的,一定要懂得適時變通,否則吃虧的永遠都是自己。
有一種人的性格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但嘴裏會認錯,可行動上依舊。
朱標也是這一種人,對於朱元璋懲罰貪官汙吏的雷霆手段,他是不認同的,覺得很殘暴的,所以屢屢頂撞朱元璋。
也許是他沒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沒有體會過戰場的血腥,不明白貪官汙吏對江山的危害,所以他主張的是寬厚政策。
在他的治國理念裏,始終灌注有儒家思想“人性本善”的思維,而朱元璋則是經曆過苦難了解世態有“人性本惡”的思維,對任何構成大明江山危害的事情都是施以雷霆手段。
當年爆發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從一個雲遊化緣的僧人,投奔濠州紅巾軍元帥郭子興,變成了一位起義軍士兵。
因朱元璋在寺廟裏學過識字,身材高大,加上觸角敏銳,打仗自有一套,屢立戰功,很快得到郭子興的重用,郭子興便把義女馬秀英許配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崛起引起了郭子興的猜忌,再加上受到郭子興的兒子排擠,差一點被困在牢中餓死,所幸妻子馬秀英冒死相救才脫困,郭子興令他離開濠州,他便帶著妻子馬秀英和二十個心腹離開濠州,前去定遠。
這一去就雄鷹展翅,成為朱元璋逆風翻盤的分水嶺,掀開爭霸天下的序幕,史書稱之為“南略定遠”。
到了定遠,朱元璋憑著出色的能力逐漸站穩腳跟,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才來投靠,成為一路元帥,後來攻下滁州,再往南攻打和縣,然後渡江,占領太平,最後攻占集慶(今南京)。
為了奪取集慶這個戰略要地,成為自己發展壯大的根據地,朱元璋把軍中所有的家眷都留在太平,然後全軍出動,拚死也要拿下集慶。
朱標就是在這個時候生在了太平一個叫陳迪的家中。
當兒子出生的消息傳到集慶戰場上時,朱元璋正在指揮軍隊與集慶元軍酣戰,他興奮不已,在身後山坡的石頭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
這一年的朱元璋二十八歲。
朱標的降生,對他是極大的鼓舞,老朱家有後了,劉伯溫對他說這是老天爺給他的最好的禮物,攻取集慶,兒子降臨,一切都是應天而生,帝業必成,這番說詞激勵了所有將士,三軍個個用命,奮勇向前,終於攻破集慶這個戰略要地。
朱元璋為了確立他是應天而生的真命天子,於是把集慶改為“應天”。
集慶之戰,是朱元璋手握爭霸天下主動權的轉折點,稱為吳王,立朱標為世子,成為起義軍最後的三大反王之一,與漢王陳友諒、誠王張士誠分庭抗禮。
朱元璋先後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為了讓兒子朱標了解民生維艱,體驗一下真實的生活,在即將登基稱帝之際,特地讓朱標從應天回到濠州,代父去祭拜祖陵。
臨行前,朱元璋囑咐朱標說,你生下來,就有我的庇護,沒經曆過什麽波折,更沒經曆過什麽苦難,習慣了安逸的生活,現在你回去,一路上遊覽山川,經曆田野,多看看人間煙火,了解民間的善惡美醜,這對你的成長大有益處。
朱標也聽話,一一照做,在經過太平時,懷著感恩之心拜訪了陳迪家,賜白金五十兩,代母致厚贈一批貴重物品。
年底,朱標回到應天,朱元璋為了讓他更深入了解民情,不顧寒冬特意帶他到郊外視察,進入農家。
在回來的路上,朱元璋看著道路旁邊的荊棘,藉此給朱標上了一堂生動的說教課:“荊棘雖然有刺,但能祛除風寒,所以,古人雖然用荊棘打人,傷得皮開肉綻,但卻不會傷人性命,古人的用心是好的,可見仁厚之心也可藏於烈鞭之下,這叫恩威並重,標兒一定要記住。”
這是在教性格敦厚寬和的朱標,日後做事不要過於仁厚,一定要帶點剛猛手段,否則就震懾不了群臣。
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可謂是費煞苦心,不惜血本,目的就隻有一個,把朱標培養成一個可以比擬唐宗宋祖傳誦千古的賢明聖君。
朱標當然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雖然對朱元璋的雷霆手段多有不滿,但是也知道這樣做是很有效果的,所以頂撞歸頂撞,還是很佩服這個父親的,他也變得非常幹練,他像父親璋一樣勤政,每天聞雞而起,做一個身為太子該做的事。
他了解曆史,知道藩王擁兵的壞處,若然做皇帝的震懾不了藩王,又或者藩王功高震主,必然會禍起蕭牆,引起大亂,太多的曆史教訓了,可封藩製度又有一個好處,能保天下還是本家的,即使換了皇帝,不過是換了一個支係而已,因此他支持自己的父親重拾封藩製度,把幾個弟弟派出去領兵鎮守重鎮,拱衛朱家天下。
幾個弟弟已經成長起來,他知道他們幾兄弟相聚的時間不會太長了。
在所有已經長大成少年的弟弟之中,最自負的是秦王朱樉,最容易闖禍的是晉王朱h,最調皮搗蛋的是朱棣,最沉穩的是周王朱橚,最持重的是楚王朱楨。
作為大哥的他,他是一個合格的兄長,不管是不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他都關愛有加,哪個弟弟因調皮搗蛋被父親責打,他都求情護著。
作為儲君的他,他是一個合格的儲君,在這些將來擁兵在外的藩王心裏構建起了信任,樹立起了威信,忠心於他,不會興兵作亂。
父親朱元璋身為開國皇帝,有自己的無上權威,他作為太子,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建立權威。
他作為太子,明日之君,在國家層麵他要為國出力,在家庭層麵也要做一個孝子賢兄,所以,當朱元璋和他存在衝突時,每次都要考驗他的智慧,所幸到目前為止,他都做得令朱元璋較為滿意,各方麵他都平衡得很好。
有一種人的性格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但嘴裏會認錯,可行動上依舊。
朱標也是這一種人,對於朱元璋懲罰貪官汙吏的雷霆手段,他是不認同的,覺得很殘暴的,所以屢屢頂撞朱元璋。
也許是他沒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沒有體會過戰場的血腥,不明白貪官汙吏對江山的危害,所以他主張的是寬厚政策。
在他的治國理念裏,始終灌注有儒家思想“人性本善”的思維,而朱元璋則是經曆過苦難了解世態有“人性本惡”的思維,對任何構成大明江山危害的事情都是施以雷霆手段。
當年爆發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從一個雲遊化緣的僧人,投奔濠州紅巾軍元帥郭子興,變成了一位起義軍士兵。
因朱元璋在寺廟裏學過識字,身材高大,加上觸角敏銳,打仗自有一套,屢立戰功,很快得到郭子興的重用,郭子興便把義女馬秀英許配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崛起引起了郭子興的猜忌,再加上受到郭子興的兒子排擠,差一點被困在牢中餓死,所幸妻子馬秀英冒死相救才脫困,郭子興令他離開濠州,他便帶著妻子馬秀英和二十個心腹離開濠州,前去定遠。
這一去就雄鷹展翅,成為朱元璋逆風翻盤的分水嶺,掀開爭霸天下的序幕,史書稱之為“南略定遠”。
到了定遠,朱元璋憑著出色的能力逐漸站穩腳跟,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才來投靠,成為一路元帥,後來攻下滁州,再往南攻打和縣,然後渡江,占領太平,最後攻占集慶(今南京)。
為了奪取集慶這個戰略要地,成為自己發展壯大的根據地,朱元璋把軍中所有的家眷都留在太平,然後全軍出動,拚死也要拿下集慶。
朱標就是在這個時候生在了太平一個叫陳迪的家中。
當兒子出生的消息傳到集慶戰場上時,朱元璋正在指揮軍隊與集慶元軍酣戰,他興奮不已,在身後山坡的石頭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
這一年的朱元璋二十八歲。
朱標的降生,對他是極大的鼓舞,老朱家有後了,劉伯溫對他說這是老天爺給他的最好的禮物,攻取集慶,兒子降臨,一切都是應天而生,帝業必成,這番說詞激勵了所有將士,三軍個個用命,奮勇向前,終於攻破集慶這個戰略要地。
朱元璋為了確立他是應天而生的真命天子,於是把集慶改為“應天”。
集慶之戰,是朱元璋手握爭霸天下主動權的轉折點,稱為吳王,立朱標為世子,成為起義軍最後的三大反王之一,與漢王陳友諒、誠王張士誠分庭抗禮。
朱元璋先後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為了讓兒子朱標了解民生維艱,體驗一下真實的生活,在即將登基稱帝之際,特地讓朱標從應天回到濠州,代父去祭拜祖陵。
臨行前,朱元璋囑咐朱標說,你生下來,就有我的庇護,沒經曆過什麽波折,更沒經曆過什麽苦難,習慣了安逸的生活,現在你回去,一路上遊覽山川,經曆田野,多看看人間煙火,了解民間的善惡美醜,這對你的成長大有益處。
朱標也聽話,一一照做,在經過太平時,懷著感恩之心拜訪了陳迪家,賜白金五十兩,代母致厚贈一批貴重物品。
年底,朱標回到應天,朱元璋為了讓他更深入了解民情,不顧寒冬特意帶他到郊外視察,進入農家。
在回來的路上,朱元璋看著道路旁邊的荊棘,藉此給朱標上了一堂生動的說教課:“荊棘雖然有刺,但能祛除風寒,所以,古人雖然用荊棘打人,傷得皮開肉綻,但卻不會傷人性命,古人的用心是好的,可見仁厚之心也可藏於烈鞭之下,這叫恩威並重,標兒一定要記住。”
這是在教性格敦厚寬和的朱標,日後做事不要過於仁厚,一定要帶點剛猛手段,否則就震懾不了群臣。
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可謂是費煞苦心,不惜血本,目的就隻有一個,把朱標培養成一個可以比擬唐宗宋祖傳誦千古的賢明聖君。
朱標當然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雖然對朱元璋的雷霆手段多有不滿,但是也知道這樣做是很有效果的,所以頂撞歸頂撞,還是很佩服這個父親的,他也變得非常幹練,他像父親璋一樣勤政,每天聞雞而起,做一個身為太子該做的事。
他了解曆史,知道藩王擁兵的壞處,若然做皇帝的震懾不了藩王,又或者藩王功高震主,必然會禍起蕭牆,引起大亂,太多的曆史教訓了,可封藩製度又有一個好處,能保天下還是本家的,即使換了皇帝,不過是換了一個支係而已,因此他支持自己的父親重拾封藩製度,把幾個弟弟派出去領兵鎮守重鎮,拱衛朱家天下。
幾個弟弟已經成長起來,他知道他們幾兄弟相聚的時間不會太長了。
在所有已經長大成少年的弟弟之中,最自負的是秦王朱樉,最容易闖禍的是晉王朱h,最調皮搗蛋的是朱棣,最沉穩的是周王朱橚,最持重的是楚王朱楨。
作為大哥的他,他是一個合格的兄長,不管是不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他都關愛有加,哪個弟弟因調皮搗蛋被父親責打,他都求情護著。
作為儲君的他,他是一個合格的儲君,在這些將來擁兵在外的藩王心裏構建起了信任,樹立起了威信,忠心於他,不會興兵作亂。
父親朱元璋身為開國皇帝,有自己的無上權威,他作為太子,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建立權威。
他作為太子,明日之君,在國家層麵他要為國出力,在家庭層麵也要做一個孝子賢兄,所以,當朱元璋和他存在衝突時,每次都要考驗他的智慧,所幸到目前為止,他都做得令朱元璋較為滿意,各方麵他都平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