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時驚醒,隻見眼前一花,彈琴人已然飛至頭頂,不由驚慌問道:“前輩,您……”
可他僅僅話說一半,彈琴人好像老鷹捕食似的,頭下腳上,遽然一個俯衝,單臂伸出,一把抓住他後背上的衣裳,順勢把他挾在腰間,騰空而起,徑直飛回山頭。
然而,他們剛剛飛至半空,老三已然亮出兵刃,淩空截來。
彈琴人似乎不想與老三正麵交鋒,離著老三足有三五丈遠時,已然急速蕩開,繞著老三劃出一道巨大的弧線,依舊飛向山頭。
龍中堂情知彈琴人並無惡意,卻也不敢胡亂掙紮,隻是心中惶惶地抬頭張望,隻見老三兩手斜端著一杆兩丈多長的奇怪兵刃迅速追趕上來。
龍中堂對十八般兵刃了如指掌,卻從未見過這種奇形怪狀的兵刃。
遠遠望去,這杆兵刃好像一柄“禹王槊”,但細細觀看,卻又和“禹王槊”大為不同。
所謂“禹王槊”,據說是大禹治水時用來開山鑿石的一種重型工具,也是大禹鎮壓江河中的妖魔鬼怪時所使用的一柄神器,所以被稱之為“禹王槊”。
尋常的“禹王槊”,基本大同小異,都是一丈多長的槊杆上頂著一隻金屬打造的大手,稍稍不同的便是這張大手的形狀。
有的二指前伸,或拿一枝尖端向前的筆,叫做“禹王指槊”;有的五指伸開,叫做“禹王掌朔”;有的緊握拳頭,叫做“禹王拳槊”,還有一種是拳中橫握一根雙頭鐵釘,叫做“禹王橫槊”。
這四種禹王槊,盡管看上去形狀各異,質量有輕有重,尺寸有長有短,可這四個名字中的第三個字連在一起卻大有深意——叫做“指掌拳橫”。
它的字麵意思好像是解釋禹王槊手掌的形狀,可它的諧音卻代表著大禹王“執掌權衡”的無上力量和神聖威望——所以,這四種槊也都可以統稱為“禹王槊”。
可是,眼前老三手中這柄看上去酷似禹王槊的長兵刃,其前端足有六七尺長的利刃卻並不是一隻手掌,而是一隻四指岔開的虎爪。
驚奇之中,龍中堂又有些好笑,心想這裏的人奇形怪狀,用的兵刃也別具一格,倒可稱之為“虎爪禹王槊”。
可更讓他驚訝的是,這根虎爪禹王槊不僅形狀怪異,連長度也遠遠超過尋常禹王槊。
尋常禹王槊,短者一丈五六,長著一丈七八,而這根“虎爪禹王槊”居然有兩丈二三多長。
拳頭粗細的黑木杆,再加上寒光閃閃的巨大虎爪,其重量至少也有一兩百斤。
震驚之中,龍中堂不由暗自合計:他既然能使用這般沉重兵刃,必定力大無窮,勇猛過人。若讓他隨著飛上山頭,我和恩人一定不是對手。
心念動時,一聲輕喝已經脫口而出:“木遁·塑物成棉·擋。”
喝令聲落,他和彈琴人身後已然閃現出一朵青黝黝的碩大棉花團。
“好小子,三年不見,大有長進。”稱讚聲中,彈琴人拎著龍中堂已經落在山頭,不等龍中堂站穩腳跟,輕聲喝道:“快跑。”
嗬斥聲中,彈琴人已經撒開雙腿,順著山脊率先向前飛奔而去。
龍中堂不敢怠慢,急忙撒腿便追,同時滿懷感激地衷心謝道:“多謝前輩救命之恩。”
“前輩?”彈琴人腳步稍緩,瞬間和龍中堂並肩而行,偏過頭來瞄了龍中堂一眼,不無揶揄地嗔怪笑道:“你小子貴人健忘?還是被人家打傻了?”
龍中堂微微一愣,心想這話從何說起?正欲詢問,卻聽那個溫柔的女人聲音不緊不慢的悠悠傳來:“行凶殺人,還敢畏罪潛逃?”
龍中堂心頭一凜,急忙惶恐介紹道:“前輩,此人法力高深,是他們的首領。”
彈琴人微微皺眉,瞬間又恢複平靜,腳下雖依舊毫不放鬆,卻不無驚疑地問道:“你殺人了?”
“沒有。”
斷然否定一聲,龍中堂正欲解釋,忽聽一陣衣帶風聲已經追至身後。
他急忙順聲回望,隻見兩道紅光倏然劃破長空,快若閃電般已經射到兩人身後,一道襲向彈琴人,一道徑直迎麵射來,急忙倉皇示警道:“前輩小心!”
可他話未說完,紅光已然撲到眼前,定睛看時,卻還是方才綁過他的那道紅綾。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龍中堂聽到此人的聲音之時,生怕此人故技重施,早已全神戒備。
因此,一見紅光閃現,他已經想好對策,但等紅光臨近,木遁咒語已經喝令出口:“木遁,塑物成棉·疾。”
喝令聲落,青絲棉倏然閃現,而紅綾也已淩厲趕到,卻像蛟龍探水似的,一頭紮進青絲棉堆,無聲無息,不見蹤影。
龍中堂僥幸躲過一劫,發足狂奔數步,又不無擔心地回頭看向彈琴人,卻見彈琴人已然站住腳步。
原來,彈琴人一看紅綾纏來,並未放在心上,奔跑之中,隨手掄起龍劍,反手斬向紅綢。
綢劍相交,彈琴人隻覺龍劍微微一震,紅綢不僅沒有絲毫損傷,反而像金屬相交似的發出“錚”的一聲輕響。
彈琴人驀地一驚,急忙收住腳步,正欲抽招換式,可手臂回收之際,龍劍卻紋絲未動——原來,就在龍劍砍中紅綾的瞬間,紅綾已經把龍劍緊緊纏住。
彈琴人大吃一驚,急忙奮力爭奪,卻聽身後風聲又起,疾回頭時,隻見那條紮進青絲棉堆的紅綾一擊落空,並未再去追趕龍中堂,反而倒卷回來,徑直纏向彈琴人的腰間。
萬不得已,彈琴人隻好先求自保,撒手鬆開劍柄,斜刺高飛,遠遠躲開背後卷來的紅綾,在空中倏然一個盤旋,迅速又撲向龍劍。
可他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撒手鬆開龍劍的瞬間,龍劍卻隨著紅綾的急速收回,好像一顆流星似的劃出一道淡淡的金光,徑直飛向森林深處。
他追趕不及,順勢望去,隻見一片紅雲已經冉冉飛出森林,升上半空。
可他僅僅話說一半,彈琴人好像老鷹捕食似的,頭下腳上,遽然一個俯衝,單臂伸出,一把抓住他後背上的衣裳,順勢把他挾在腰間,騰空而起,徑直飛回山頭。
然而,他們剛剛飛至半空,老三已然亮出兵刃,淩空截來。
彈琴人似乎不想與老三正麵交鋒,離著老三足有三五丈遠時,已然急速蕩開,繞著老三劃出一道巨大的弧線,依舊飛向山頭。
龍中堂情知彈琴人並無惡意,卻也不敢胡亂掙紮,隻是心中惶惶地抬頭張望,隻見老三兩手斜端著一杆兩丈多長的奇怪兵刃迅速追趕上來。
龍中堂對十八般兵刃了如指掌,卻從未見過這種奇形怪狀的兵刃。
遠遠望去,這杆兵刃好像一柄“禹王槊”,但細細觀看,卻又和“禹王槊”大為不同。
所謂“禹王槊”,據說是大禹治水時用來開山鑿石的一種重型工具,也是大禹鎮壓江河中的妖魔鬼怪時所使用的一柄神器,所以被稱之為“禹王槊”。
尋常的“禹王槊”,基本大同小異,都是一丈多長的槊杆上頂著一隻金屬打造的大手,稍稍不同的便是這張大手的形狀。
有的二指前伸,或拿一枝尖端向前的筆,叫做“禹王指槊”;有的五指伸開,叫做“禹王掌朔”;有的緊握拳頭,叫做“禹王拳槊”,還有一種是拳中橫握一根雙頭鐵釘,叫做“禹王橫槊”。
這四種禹王槊,盡管看上去形狀各異,質量有輕有重,尺寸有長有短,可這四個名字中的第三個字連在一起卻大有深意——叫做“指掌拳橫”。
它的字麵意思好像是解釋禹王槊手掌的形狀,可它的諧音卻代表著大禹王“執掌權衡”的無上力量和神聖威望——所以,這四種槊也都可以統稱為“禹王槊”。
可是,眼前老三手中這柄看上去酷似禹王槊的長兵刃,其前端足有六七尺長的利刃卻並不是一隻手掌,而是一隻四指岔開的虎爪。
驚奇之中,龍中堂又有些好笑,心想這裏的人奇形怪狀,用的兵刃也別具一格,倒可稱之為“虎爪禹王槊”。
可更讓他驚訝的是,這根虎爪禹王槊不僅形狀怪異,連長度也遠遠超過尋常禹王槊。
尋常禹王槊,短者一丈五六,長著一丈七八,而這根“虎爪禹王槊”居然有兩丈二三多長。
拳頭粗細的黑木杆,再加上寒光閃閃的巨大虎爪,其重量至少也有一兩百斤。
震驚之中,龍中堂不由暗自合計:他既然能使用這般沉重兵刃,必定力大無窮,勇猛過人。若讓他隨著飛上山頭,我和恩人一定不是對手。
心念動時,一聲輕喝已經脫口而出:“木遁·塑物成棉·擋。”
喝令聲落,他和彈琴人身後已然閃現出一朵青黝黝的碩大棉花團。
“好小子,三年不見,大有長進。”稱讚聲中,彈琴人拎著龍中堂已經落在山頭,不等龍中堂站穩腳跟,輕聲喝道:“快跑。”
嗬斥聲中,彈琴人已經撒開雙腿,順著山脊率先向前飛奔而去。
龍中堂不敢怠慢,急忙撒腿便追,同時滿懷感激地衷心謝道:“多謝前輩救命之恩。”
“前輩?”彈琴人腳步稍緩,瞬間和龍中堂並肩而行,偏過頭來瞄了龍中堂一眼,不無揶揄地嗔怪笑道:“你小子貴人健忘?還是被人家打傻了?”
龍中堂微微一愣,心想這話從何說起?正欲詢問,卻聽那個溫柔的女人聲音不緊不慢的悠悠傳來:“行凶殺人,還敢畏罪潛逃?”
龍中堂心頭一凜,急忙惶恐介紹道:“前輩,此人法力高深,是他們的首領。”
彈琴人微微皺眉,瞬間又恢複平靜,腳下雖依舊毫不放鬆,卻不無驚疑地問道:“你殺人了?”
“沒有。”
斷然否定一聲,龍中堂正欲解釋,忽聽一陣衣帶風聲已經追至身後。
他急忙順聲回望,隻見兩道紅光倏然劃破長空,快若閃電般已經射到兩人身後,一道襲向彈琴人,一道徑直迎麵射來,急忙倉皇示警道:“前輩小心!”
可他話未說完,紅光已然撲到眼前,定睛看時,卻還是方才綁過他的那道紅綾。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龍中堂聽到此人的聲音之時,生怕此人故技重施,早已全神戒備。
因此,一見紅光閃現,他已經想好對策,但等紅光臨近,木遁咒語已經喝令出口:“木遁,塑物成棉·疾。”
喝令聲落,青絲棉倏然閃現,而紅綾也已淩厲趕到,卻像蛟龍探水似的,一頭紮進青絲棉堆,無聲無息,不見蹤影。
龍中堂僥幸躲過一劫,發足狂奔數步,又不無擔心地回頭看向彈琴人,卻見彈琴人已然站住腳步。
原來,彈琴人一看紅綾纏來,並未放在心上,奔跑之中,隨手掄起龍劍,反手斬向紅綢。
綢劍相交,彈琴人隻覺龍劍微微一震,紅綢不僅沒有絲毫損傷,反而像金屬相交似的發出“錚”的一聲輕響。
彈琴人驀地一驚,急忙收住腳步,正欲抽招換式,可手臂回收之際,龍劍卻紋絲未動——原來,就在龍劍砍中紅綾的瞬間,紅綾已經把龍劍緊緊纏住。
彈琴人大吃一驚,急忙奮力爭奪,卻聽身後風聲又起,疾回頭時,隻見那條紮進青絲棉堆的紅綾一擊落空,並未再去追趕龍中堂,反而倒卷回來,徑直纏向彈琴人的腰間。
萬不得已,彈琴人隻好先求自保,撒手鬆開劍柄,斜刺高飛,遠遠躲開背後卷來的紅綾,在空中倏然一個盤旋,迅速又撲向龍劍。
可他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撒手鬆開龍劍的瞬間,龍劍卻隨著紅綾的急速收回,好像一顆流星似的劃出一道淡淡的金光,徑直飛向森林深處。
他追趕不及,順勢望去,隻見一片紅雲已經冉冉飛出森林,升上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