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中堂這才知道,原來,有熊人拖家帶口行路緩慢之事,薑尤也早已想到,據此推理似乎也不無道理。
於是,他點了點頭,卻又不無擔憂道:“若是微臣遇見此等怪異之事,必定先派人前去細細查探一番,才敢放心通過。”
“怎麽?”薑尤疑惑地看了看龍中堂,不無揶揄地笑道:“那草堆裏還能藏有伏兵不成?”
“這倒不是。”龍中堂有些不好意思,卻也實在想不出可疑之處,囁嚅一下,自嘲笑道:“小心駛得萬年船嘛。”
“所以,我才讓尼俊輔佐計蒙。”薑尤淡淡一笑,繼續邁步前行,卻又倏然收斂笑容,好像自言自語,又好像叮囑龍中堂似的感慨道:“凡事小心是對的,可有些時候,太過小心也許會失去許多機會。”
“是,多謝大王教誨。”龍中堂感謝一聲,旋又問道:“是否通知其餘各營?”
“不用。”薑尤頭也不回道:“宿營之後,待前方傳來具體消息再定吧。”
“是,遵命。”
龍中堂深以為然,應命一聲,心想:此事雖然怪異,卻並非大事,若因此而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確實不妥,也隻有等前方傳來消息後再做決定才好。
然而,當夜幕姍姍降臨,他們結束了一天的辛苦跋涉,剛剛紮營完畢,還沒有等到計蒙傳來消息,敖悅卻送來一個不幸的消息——計蒙和尼俊通過樹林時遭遇火攻,傷亡慘重,正在撤退!
刺探營三分隊看到火起便匆匆趕去,可他們區區十幾人,勢單力孤,難以救援,隻好匆忙又兵分兩路:一路趕來報信,一路從火災現場又趕往遠處探查,以防有熊人趁火打劫,展開突襲。
薑尤大吃一驚,旋即暴跳如雷,立馬便要趕去救援,卻被龍中堂婉言勸住。
因為,據刺探營所報,統帥營距計蒙遇火現場至少有一百餘裏,而全營將士們辛苦跋涉一天,剛剛安營紮寨,稍稍喘息,甚至有些速度稍緩的營寨還沒有埋鍋造飯。
在這種身心俱疲的情形下,讓他們勉為其難重新趕路,且不說能不能及時趕到,就算僥幸趕到,麵對森林大火,又能如何?
而且,即便樹林大火和有熊族有關,甚至有熊人也真的趁火打劫展開偷襲,這些強弩之末的將士們,又如何能迎戰以逸待勞的有熊軍隊呢?
所以,與其倉皇趕去救援,還不如以靜製動,暫且休息一宿,養精蓄銳,等明日一早,前方若能傳來消息最好,可以因地製宜地製定進攻策略,倘若到明天一早並無任何消息傳來,那麽,明日一早,統帥營便兵分三路,有條不紊地趕去救援。
第一路,龍中堂親自率領數千精兵趕去救急,在刺探營的直接引路下,輕裝前進,跑步增援——即便走到半路遇到計蒙潰敗下來,也可以迎麵截殺追殺計蒙的有熊人。
此時有熊人已經廝殺半宿,而前去增援的九黎將士卻已休整一宿,不僅體力上完全占據優勢,心態上也大大占優——因為他們知道統帥營的數萬精兵正尾隨其後,很快便能趕到增援,即便以少敵多也不會有後顧之憂。
第二路,薑尤和幾位方侯統帥的各部主力雖然不能輕裝前進,卻也不用按部就班的起營拔寨,不用和往常一樣整理兵器糧食和帳篷被服等輜重物資。
第三路,統帥營留下來的數千將士與擔任五路總接應的工巧部首領莫中方侯一起整理營寨,安全善後。
聞聽龍中堂的這番見解,薑尤慎重權衡利弊,覺得雖然如此見死不救於理有虧,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甚至,即便計蒙等人遭遇最大不幸,傷亡殆盡也不過數千人,而統帥營若倉皇趕去救援卻又恰如龍中堂所料,則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於是,薑尤思忖再三,痛下決心,終於采納了龍中堂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待明日一早,便按照龍中堂製定的策略前去增援。
可是,薑尤和龍中堂沒有想到的是,次日三更剛過,他們尚未用罷早飯,敖悅便急慌慌地傳過來一個好壞參半的意外消息。
壞消息是,先鋒師遭遇的大火確實是有熊人所為,先鋒師猝不及防,傷亡慘重。
好消息是,先鋒師倉皇退出火場,並沒有被有熊人乘機追殺,於是便讓被火燒傷的一千多名將士在原地紮營休整,而計蒙與尼俊方侯又聯合及時趕到增援的阿群方侯一起從左右兩側繞過火場,對有熊人左右夾擊,展開反攻。
刺探營三分隊發現這個消息後,既幫不上忙,也不敢怠慢,急忙派遣兩個士兵跑回統帥營來報告消息。
這兩個士兵從昨天黃昏一直跑到現在,見到敖悅便累得癱坐在地,上氣不接下氣地向敖悅匯報了這個消息——隻是,他們臨來之時計蒙和阿群剛剛展開反攻,並不知眼下的戰況如何。
薑尤聽罷匯報,麵無表情地思索片刻,依然決定按原計劃行動。
可是,當龍中堂率領三千精兵急行軍還不到五十餘裏,卻迎頭遇見計蒙派來的兩名傳令兵,得知計蒙和阿群方侯繞過火場後順利匯合,不僅沒有遭遇有熊人的阻擊,而且,他們依然沒有見到有熊族半條人影,僅僅發現有熊人逃走的痕跡從一路逃向西南改為轉向東南。
聞聽此報,龍中堂驚喜交加,卻又對這詭異莫測的戰局越來越捉摸不透,更不敢擅自做出任何決定,急忙派人跟著兩個傳令兵速去稟報薑尤,讓他們見到薑尤後速速回傳新的命令。
望著幾個傳令兵匆匆遠去的背影,龍中堂心中忽然閃過一絲不安,急忙絞盡腦汁地搜尋著記憶,試圖多了解一些黃帝和蚩尤交戰時期的更多詳細過程和細節。
可他思來想去,卻發現不管是當做神話故事讀過的《山海經》,還是先秦時期的《韓非子》和《管子》,甚至再加上眾史之首的《史記》,綜合在一塊,對這段曆史的敘說也不過寥寥數語,一筆帶過。
於是,他點了點頭,卻又不無擔憂道:“若是微臣遇見此等怪異之事,必定先派人前去細細查探一番,才敢放心通過。”
“怎麽?”薑尤疑惑地看了看龍中堂,不無揶揄地笑道:“那草堆裏還能藏有伏兵不成?”
“這倒不是。”龍中堂有些不好意思,卻也實在想不出可疑之處,囁嚅一下,自嘲笑道:“小心駛得萬年船嘛。”
“所以,我才讓尼俊輔佐計蒙。”薑尤淡淡一笑,繼續邁步前行,卻又倏然收斂笑容,好像自言自語,又好像叮囑龍中堂似的感慨道:“凡事小心是對的,可有些時候,太過小心也許會失去許多機會。”
“是,多謝大王教誨。”龍中堂感謝一聲,旋又問道:“是否通知其餘各營?”
“不用。”薑尤頭也不回道:“宿營之後,待前方傳來具體消息再定吧。”
“是,遵命。”
龍中堂深以為然,應命一聲,心想:此事雖然怪異,卻並非大事,若因此而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確實不妥,也隻有等前方傳來消息後再做決定才好。
然而,當夜幕姍姍降臨,他們結束了一天的辛苦跋涉,剛剛紮營完畢,還沒有等到計蒙傳來消息,敖悅卻送來一個不幸的消息——計蒙和尼俊通過樹林時遭遇火攻,傷亡慘重,正在撤退!
刺探營三分隊看到火起便匆匆趕去,可他們區區十幾人,勢單力孤,難以救援,隻好匆忙又兵分兩路:一路趕來報信,一路從火災現場又趕往遠處探查,以防有熊人趁火打劫,展開突襲。
薑尤大吃一驚,旋即暴跳如雷,立馬便要趕去救援,卻被龍中堂婉言勸住。
因為,據刺探營所報,統帥營距計蒙遇火現場至少有一百餘裏,而全營將士們辛苦跋涉一天,剛剛安營紮寨,稍稍喘息,甚至有些速度稍緩的營寨還沒有埋鍋造飯。
在這種身心俱疲的情形下,讓他們勉為其難重新趕路,且不說能不能及時趕到,就算僥幸趕到,麵對森林大火,又能如何?
而且,即便樹林大火和有熊族有關,甚至有熊人也真的趁火打劫展開偷襲,這些強弩之末的將士們,又如何能迎戰以逸待勞的有熊軍隊呢?
所以,與其倉皇趕去救援,還不如以靜製動,暫且休息一宿,養精蓄銳,等明日一早,前方若能傳來消息最好,可以因地製宜地製定進攻策略,倘若到明天一早並無任何消息傳來,那麽,明日一早,統帥營便兵分三路,有條不紊地趕去救援。
第一路,龍中堂親自率領數千精兵趕去救急,在刺探營的直接引路下,輕裝前進,跑步增援——即便走到半路遇到計蒙潰敗下來,也可以迎麵截殺追殺計蒙的有熊人。
此時有熊人已經廝殺半宿,而前去增援的九黎將士卻已休整一宿,不僅體力上完全占據優勢,心態上也大大占優——因為他們知道統帥營的數萬精兵正尾隨其後,很快便能趕到增援,即便以少敵多也不會有後顧之憂。
第二路,薑尤和幾位方侯統帥的各部主力雖然不能輕裝前進,卻也不用按部就班的起營拔寨,不用和往常一樣整理兵器糧食和帳篷被服等輜重物資。
第三路,統帥營留下來的數千將士與擔任五路總接應的工巧部首領莫中方侯一起整理營寨,安全善後。
聞聽龍中堂的這番見解,薑尤慎重權衡利弊,覺得雖然如此見死不救於理有虧,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甚至,即便計蒙等人遭遇最大不幸,傷亡殆盡也不過數千人,而統帥營若倉皇趕去救援卻又恰如龍中堂所料,則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於是,薑尤思忖再三,痛下決心,終於采納了龍中堂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待明日一早,便按照龍中堂製定的策略前去增援。
可是,薑尤和龍中堂沒有想到的是,次日三更剛過,他們尚未用罷早飯,敖悅便急慌慌地傳過來一個好壞參半的意外消息。
壞消息是,先鋒師遭遇的大火確實是有熊人所為,先鋒師猝不及防,傷亡慘重。
好消息是,先鋒師倉皇退出火場,並沒有被有熊人乘機追殺,於是便讓被火燒傷的一千多名將士在原地紮營休整,而計蒙與尼俊方侯又聯合及時趕到增援的阿群方侯一起從左右兩側繞過火場,對有熊人左右夾擊,展開反攻。
刺探營三分隊發現這個消息後,既幫不上忙,也不敢怠慢,急忙派遣兩個士兵跑回統帥營來報告消息。
這兩個士兵從昨天黃昏一直跑到現在,見到敖悅便累得癱坐在地,上氣不接下氣地向敖悅匯報了這個消息——隻是,他們臨來之時計蒙和阿群剛剛展開反攻,並不知眼下的戰況如何。
薑尤聽罷匯報,麵無表情地思索片刻,依然決定按原計劃行動。
可是,當龍中堂率領三千精兵急行軍還不到五十餘裏,卻迎頭遇見計蒙派來的兩名傳令兵,得知計蒙和阿群方侯繞過火場後順利匯合,不僅沒有遭遇有熊人的阻擊,而且,他們依然沒有見到有熊族半條人影,僅僅發現有熊人逃走的痕跡從一路逃向西南改為轉向東南。
聞聽此報,龍中堂驚喜交加,卻又對這詭異莫測的戰局越來越捉摸不透,更不敢擅自做出任何決定,急忙派人跟著兩個傳令兵速去稟報薑尤,讓他們見到薑尤後速速回傳新的命令。
望著幾個傳令兵匆匆遠去的背影,龍中堂心中忽然閃過一絲不安,急忙絞盡腦汁地搜尋著記憶,試圖多了解一些黃帝和蚩尤交戰時期的更多詳細過程和細節。
可他思來想去,卻發現不管是當做神話故事讀過的《山海經》,還是先秦時期的《韓非子》和《管子》,甚至再加上眾史之首的《史記》,綜合在一塊,對這段曆史的敘說也不過寥寥數語,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