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間,龍中堂喜出望外,忽又猛然想起九黎將士剛剛渡過濁水,本就路徑不熟,眼下又月黑風高,隻怕一時半會兒的難以迅速尋找到浮橋,於是急忙大聲疾呼,以作提醒:“我等在橋頭接應,請九黎兄弟速來此處匯合。”
話音落處,忽聽一聲豪邁粗狂的呼喝驟然穿透彌漫戰場的各種喧鬧,從數十丈外的西南方強勁傳來:“大家稍安勿躁,聽我號令。先鋒師各營,隨我斷後;滿驪部兄弟先行撤退;索家部兄弟緊隨其後。違令者斬!”
龍中堂頓時聽出發號施令者正是計蒙,不由暗自欽佩,心想:兵正敢於衝鋒陷陣,勇於留守斷後,奮戰大半日還中氣十足,不愧為九黎第一猛將。
他正暗自讚歎,忽聽雜亂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已經迅速來到近前,同時有人和聲細語地輕聲問道:“不知哪位前來接應?阿群先行謝過。”
“方侯可好?”龍中堂聽到這聲陰柔奇怪的聲音,頓時知道阿群方侯已經來到近前,急忙應聲問候,匆匆迎至阿群麵前,誠懇致歉道:“卑職敖繼,接應來遲,請方侯多多見諒。”
這時,阿群才赫然發現,影影綽綽中,眼前隻有敖繼孑然一身,不由倏然止步,暗自驚愕,口中卻依然嘻嘻笑道:“敖繼,不會就你一人吧?”
“奉大王之命前來傳令,他們在對岸等候。”龍中堂急忙指向河對岸漫山遍野的火光,含糊解釋一聲,旋即退到橋頭一側,關切催促道:“此地不便詳談,請方侯盡快上橋。”
“知道了。”阿群看到對岸綿延數裏的幾條火帶,聽著對岸聲勢浩大的震天呐喊,並不懷疑,隨口應了一聲,並沒有跨上浮橋,反而飛身躍到橋頭的另一側,衝著緊隨其後的將士們大聲喝道:“快,弟兄們,整隊上橋,保持秩序,不得慌亂爭搶。”
聽到阿群的命令,滿驪部眾將士高聲響應一聲,瞬間紛至遝來,摩肩接踵地跑上浮橋,轉眼便在龍中堂和阿群之間形成一道熙熙攘攘的人流,卻也讓龍中堂頓時醒悟——他和阿群方侯一邊一個守在橋頭兩側,大大避免了有人在漆黑中走錯道路而落入水中。
一時間,龍中堂不由對阿群方侯的謹慎行事暗自讚賞,更對阿群方侯臨危不亂的大將風範和先人後己的磊落襟懷感到肅然起敬和由衷欽佩——盡管此人的言談舉止似乎有些女人氣,可生死攸關之際,他不僅臨危不亂,還深明大義,以身作則,倒也是個難得的賢良人才。
阿群立在橋頭,與龍中堂相隔數丈,隔著水泄不通的人流,生怕過度擁擠而出現意外,一直不斷地吆喝著、提醒著:“保持距離,注意腳下……”
得到警示的將士們也互相關照著,催促著:“快走快走……”
“跟上跟上……”
“別急別擠……”
“注意受傷的兄弟……”
聽著雨打芭蕉般急促密集的腳步聲,聽著忽高忽低的互相關照聲,龍中堂心中既沒有大功告成的半絲喜悅,也沒有與阿群一樣出聲招呼提醒,反而不知不覺的又陷入沉思——
迄今為止,九黎和有熊相比,算得上兵多糧廣,稱得上君聖臣賢,戰局上也完全占據絕對優勢,可最後,為何功敗垂成呢?
難道就因為這次戰鬥而讓神農族義無反顧地支持有熊,然後對九黎形成東西夾擊,導致形勢逆轉?還是其中另有緣故?
但是,不管最終失敗的是否因這場戰鬥而起,也不管以後會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至少對龍中堂來說,無論如何也不看到神農和有熊聯手的糟糕局麵。
可是,這次戰鬥過後,神農族必定不會漠然置之,若他們前來複仇,要如何解釋與化解呢?
就在他左思右想憂心忡忡之際,耳邊忽然響起尼俊一連串粗聲粗氣的催促聲和疑問聲:“快快快,都跟上……奇怪了,大半天了,咋沒見接應的人呢?”
他頓時從沉思中醒過神來,連忙回道:“卑職敖繼給方侯請安,請方侯盡快上橋。”
問答之中,尼俊順聲緊走幾步,匆匆來到龍中堂近前。
兩人相對而立,尼俊又看向左右,卻見眼前隻有龍中堂一人,不由大感驚訝,正欲詢問,卻聽阿群在另一側大聲催促道:“尼俊賢弟,大王讓敖繼獨自前來傳令,其中自有打算,此時不易詳談,更不宜久留,趕緊帶人過去吧。”
尼俊這才知道阿群並沒有隨著滿驪部退往對岸,急忙扯起嗓子,關切催促道:“二哥,滿驪兄弟都過去了,你怎麽還在這兒?趕緊過去啊。”
“不忙。”阿群依舊風輕雲淡,細聲細氣的回應道:“瞧你這架勢,必定也不肯先走,那就和兵正一塊善後吧。”
龍中堂聞聽兩人問答,暗自驚歎中又有所感悟——從計蒙、阿群和尼俊他們三人不約而同留守斷後的行為可以看出,這種“衝鋒在前、撤退斷後”的優秀品格,早已在九黎的君臣將相之中相沿成俗,定為傳統。
在他們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的率領下,九黎上下怎能不齊心協力鑄就成鋼板一塊呢?數萬士兵怎能不舍命相隨勇往直前呢?這樣一支鐵血之師又怎能不所向披靡百戰百勝呢?
可最後,為何還是失敗了呢?
猛然間,他不知不覺又繞回這個百思不解的沉重問題,不由悚然一驚,暗暗責備自己好像鑽牛角尖似的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百感交集中,他急忙穩定心神,心想:事已至此,杞人之憂又有何益?何況我擁有未卜先知的天時之利,不管出現何等局麵,見機行事就是。比如眼前,既然已經知道神農和有熊聯手會讓九黎陷入絕境,那就想方設法阻止他們聯手就是。
幡然破除執念,宛如驟然卸下壓在心頭的一塊巨石,讓他頓覺渾身輕鬆,精神倍增,左右觀察著匆匆北去的人流,卻黑乎乎的前看不到頭後看不到尾,也不知已經過去多少,更不知還有多少沒有過去。
話音落處,忽聽一聲豪邁粗狂的呼喝驟然穿透彌漫戰場的各種喧鬧,從數十丈外的西南方強勁傳來:“大家稍安勿躁,聽我號令。先鋒師各營,隨我斷後;滿驪部兄弟先行撤退;索家部兄弟緊隨其後。違令者斬!”
龍中堂頓時聽出發號施令者正是計蒙,不由暗自欽佩,心想:兵正敢於衝鋒陷陣,勇於留守斷後,奮戰大半日還中氣十足,不愧為九黎第一猛將。
他正暗自讚歎,忽聽雜亂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已經迅速來到近前,同時有人和聲細語地輕聲問道:“不知哪位前來接應?阿群先行謝過。”
“方侯可好?”龍中堂聽到這聲陰柔奇怪的聲音,頓時知道阿群方侯已經來到近前,急忙應聲問候,匆匆迎至阿群麵前,誠懇致歉道:“卑職敖繼,接應來遲,請方侯多多見諒。”
這時,阿群才赫然發現,影影綽綽中,眼前隻有敖繼孑然一身,不由倏然止步,暗自驚愕,口中卻依然嘻嘻笑道:“敖繼,不會就你一人吧?”
“奉大王之命前來傳令,他們在對岸等候。”龍中堂急忙指向河對岸漫山遍野的火光,含糊解釋一聲,旋即退到橋頭一側,關切催促道:“此地不便詳談,請方侯盡快上橋。”
“知道了。”阿群看到對岸綿延數裏的幾條火帶,聽著對岸聲勢浩大的震天呐喊,並不懷疑,隨口應了一聲,並沒有跨上浮橋,反而飛身躍到橋頭的另一側,衝著緊隨其後的將士們大聲喝道:“快,弟兄們,整隊上橋,保持秩序,不得慌亂爭搶。”
聽到阿群的命令,滿驪部眾將士高聲響應一聲,瞬間紛至遝來,摩肩接踵地跑上浮橋,轉眼便在龍中堂和阿群之間形成一道熙熙攘攘的人流,卻也讓龍中堂頓時醒悟——他和阿群方侯一邊一個守在橋頭兩側,大大避免了有人在漆黑中走錯道路而落入水中。
一時間,龍中堂不由對阿群方侯的謹慎行事暗自讚賞,更對阿群方侯臨危不亂的大將風範和先人後己的磊落襟懷感到肅然起敬和由衷欽佩——盡管此人的言談舉止似乎有些女人氣,可生死攸關之際,他不僅臨危不亂,還深明大義,以身作則,倒也是個難得的賢良人才。
阿群立在橋頭,與龍中堂相隔數丈,隔著水泄不通的人流,生怕過度擁擠而出現意外,一直不斷地吆喝著、提醒著:“保持距離,注意腳下……”
得到警示的將士們也互相關照著,催促著:“快走快走……”
“跟上跟上……”
“別急別擠……”
“注意受傷的兄弟……”
聽著雨打芭蕉般急促密集的腳步聲,聽著忽高忽低的互相關照聲,龍中堂心中既沒有大功告成的半絲喜悅,也沒有與阿群一樣出聲招呼提醒,反而不知不覺的又陷入沉思——
迄今為止,九黎和有熊相比,算得上兵多糧廣,稱得上君聖臣賢,戰局上也完全占據絕對優勢,可最後,為何功敗垂成呢?
難道就因為這次戰鬥而讓神農族義無反顧地支持有熊,然後對九黎形成東西夾擊,導致形勢逆轉?還是其中另有緣故?
但是,不管最終失敗的是否因這場戰鬥而起,也不管以後會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至少對龍中堂來說,無論如何也不看到神農和有熊聯手的糟糕局麵。
可是,這次戰鬥過後,神農族必定不會漠然置之,若他們前來複仇,要如何解釋與化解呢?
就在他左思右想憂心忡忡之際,耳邊忽然響起尼俊一連串粗聲粗氣的催促聲和疑問聲:“快快快,都跟上……奇怪了,大半天了,咋沒見接應的人呢?”
他頓時從沉思中醒過神來,連忙回道:“卑職敖繼給方侯請安,請方侯盡快上橋。”
問答之中,尼俊順聲緊走幾步,匆匆來到龍中堂近前。
兩人相對而立,尼俊又看向左右,卻見眼前隻有龍中堂一人,不由大感驚訝,正欲詢問,卻聽阿群在另一側大聲催促道:“尼俊賢弟,大王讓敖繼獨自前來傳令,其中自有打算,此時不易詳談,更不宜久留,趕緊帶人過去吧。”
尼俊這才知道阿群並沒有隨著滿驪部退往對岸,急忙扯起嗓子,關切催促道:“二哥,滿驪兄弟都過去了,你怎麽還在這兒?趕緊過去啊。”
“不忙。”阿群依舊風輕雲淡,細聲細氣的回應道:“瞧你這架勢,必定也不肯先走,那就和兵正一塊善後吧。”
龍中堂聞聽兩人問答,暗自驚歎中又有所感悟——從計蒙、阿群和尼俊他們三人不約而同留守斷後的行為可以看出,這種“衝鋒在前、撤退斷後”的優秀品格,早已在九黎的君臣將相之中相沿成俗,定為傳統。
在他們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的率領下,九黎上下怎能不齊心協力鑄就成鋼板一塊呢?數萬士兵怎能不舍命相隨勇往直前呢?這樣一支鐵血之師又怎能不所向披靡百戰百勝呢?
可最後,為何還是失敗了呢?
猛然間,他不知不覺又繞回這個百思不解的沉重問題,不由悚然一驚,暗暗責備自己好像鑽牛角尖似的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百感交集中,他急忙穩定心神,心想:事已至此,杞人之憂又有何益?何況我擁有未卜先知的天時之利,不管出現何等局麵,見機行事就是。比如眼前,既然已經知道神農和有熊聯手會讓九黎陷入絕境,那就想方設法阻止他們聯手就是。
幡然破除執念,宛如驟然卸下壓在心頭的一塊巨石,讓他頓覺渾身輕鬆,精神倍增,左右觀察著匆匆北去的人流,卻黑乎乎的前看不到頭後看不到尾,也不知已經過去多少,更不知還有多少沒有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