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
二十多年前,是娛樂圈的一個黃金年代。
醫美還沒有流行,也沒有變臉化妝術這種概念,濾鏡隻知道“柔光藝術照”,更沒有什麽“大眼小臉磨皮增高”的特效。很難想象那時候娛樂圈的入行標準有多高。每一個大紅大紫的明星,都有十萬人裏挑一的絕美外形。
而那時候的女性,卻沒有容貌焦慮。
她們看不出來自己和明星有多大差距嗎?她們不知道相比那些豔麗的容顏,自己有多平庸嗎?她們當然知道。她們為什麽不焦慮?
因為她們從來不會和明星去比美貌。
明星就是讓人看的,他們長得好看,觀眾才會心情舒暢。運動員靠身體,學者靠頭腦,明星靠臉蛋。天經地義。你會跟運動員比肌肉嗎?你會跟愛因斯坦比智商嗎?你怎麽沒有肌肉焦慮、智商焦慮呢?現在你看到屏幕上有美女,你容貌焦慮了,這是什麽道理?
漸漸,我們屏幕上的明星,從十萬人裏挑一的絕世美人,變成了隻需一些服化燈光就能呈現的“氛圍美人”。門檻如此之低,一張張普通的臉,通過醫美和妝造變得差強人意,然後資本砸一些錢他們就成了炙手可熱的明星。入行後他們開始營銷自己的努力和吃苦,好像他們掙的錢裏麵沒有一分跟資本有關。
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包裝一個普通人如此輕而易舉,為何還要千辛萬苦去發掘那些盛世美顏?明星從這時候起,就不靠臉了,靠資本。
但是他們不會告訴你,他們靠的是資本,他們隻會告訴你,他們靠的是努力。從普通臉變成美人臉,不是靠基因,是靠努力。這個邏輯的背後難道沒有問題嗎?你不美麗,就是說明你不努力。美醜開始上升到道德層麵。這個時候,你還可以不美麗嗎?難道容貌焦慮不是這麽來的嗎?
當我們討論美醜,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麽?唐朝的美人和清朝的美人沒有一點相似,外國美人和中國美人也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可以說,美醜是相當主觀的,是會變化的。
恰恰是因為美醜是主觀的,所以資本要定義美醜。他們砸下大把的錢,給那些平庸的容貌買“絕世美人”、“性張力”、“高級臉”、“純欲風”等等的熱搜,就是為了告訴你,你愛吃的東西是豬食,隻有我提供的才是珍饈美味。他們把“平庸”定義為“美麗”,隻是為了讓你為他們的“美麗”買賬,與審美多元和消除容貌焦慮沒有半點關係。
隻要人類還有“美”與“醜”的概念,就不能消除對外貌的評判。消除容貌焦慮並不是改變美醜的定義,而是消除“顏值分配論”。長得好看就是長得好看,與個人的理想、人格、道德無關。隻有把外表和內在剝離開來,才能真正消除容貌焦慮。
這一點,我作為編劇,感到任重而道遠。
我們現在的影視劇,動不動男女主就是四海八荒第一美人,天上地下第一帥哥。人美所以感情才真摯,人格才高尚,所以才會愛對方愛得死去活來。他們工作努力才華出眾,學曆高還身處要職。而不好看的人,社會地位低下,心思卑劣且蠢鈍如豬。他們不僅會背叛愛人,也會無恥地勾引容貌出眾的主角。工作不努力,還到處找人背黑鍋。人的道德層次、社會地位居然是由顏值決定的。這就是“顏值分配論”。
作為觀眾,我不得不承認,在偶像劇裏,我喜歡看俊男美女談戀愛。因為愛情包括性吸引力。但這個觀念不應該無限擴展到其他類型的劇目。為什麽一個職場劇,女主也要傾國傾城?這個設定和全劇的主控思想有關嗎?她在職場上叱吒風雲難道是因為她漂亮嗎?涉案劇的女警察都是剛畢業年輕漂亮的警花,怎麽,年長的女警都轉行了嗎?有多久,我們沒有看到過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了?有多久,我們沒有看過一個麵相普通的女性為理想而奮鬥了?當我們還在為一個女星的外貌而辯解時,我們有正眼看那些真正平庸但卻有個人意誌的女性嗎?除了外表,我們還能看到一個女人的人格魅力嗎?與其討論外表的美醜,我們能不能看看內在?
作為編劇,我很慚愧。我沒有辦法寫出好的女性故事。我會努力。
但那些明星和資本,請你們收起獨立女性的人設,把審美權歸還給觀眾。你們沒有權利指責觀眾的審美,你掙的是這份錢,說你美說你醜都是應該的。不要把你們和普通人聯係在一起,你們是商品,他們不是。這就像,你朋友請你到家裏吃飯,你當然不能嫌棄人家的廚藝不是米其林;但你要是去米其林,廚藝卻不如你朋友,你難道還不能說了?
明星並不都需要顏值,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才是立命之本。當你什麽都沒有還醜時,才會為自己的容貌辯解。
-
因為費利,《碎花白裙》出圈得一塌糊塗。能寫出這種故事的編劇小鍾,自然也得到了青睞。
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感歎,不愧是文化人。她不僅毫不費力地把製造容貌焦慮的鍋又扔回給了鄂嬌,還把整個文章提高到一個行業高度,讓人們對現今國內的娛樂產業有了更深的思考。
那些口口聲聲支援鄂嬌的人,這才回過味來。原來一切都是生意。
隨著文章的出現,配套的爆料也紛至遝來。鄂嬌奢靡的朋友圈,小號上各種大小姐言論,mm的營業額和給鄂嬌的代言費。一樁樁一件件都敲擊著普通社會人的心。尤其那些年輕女孩子,拿著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累得回家倒頭就睡,交了房租後都不能實現車厘子自由,卻還要為這樣一個大小姐唇槍舌戰,昧著良心誇她美麗。怎麽想怎麽覺得一片真心喂了狗。
她們手段不多,隻能奔走相告。很快,鄂嬌的路人緣崩塌。
成也鄂嬌,敗也鄂嬌。
那些在mm直播間搶貨的女孩,回過味以後開始大量退貨。mm幾乎破產。從此,鄂嬌成了詛咒,誰都怕讓她代言。
鄂嬌之前還美滋滋地以為這件事能讓她出圈。誰知出圈確實是出圈了,臭得出圈。
這還不是最令她害怕的。畢竟,說來說去不就是臉不好看麽,多大的事。過一段時間,等人們忘了,一切會重歸正軌。她知道,這後麵一定是金月在搗鬼,但畢竟鄂家少帥手段了得,她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輸了也正常,吃癟就吃癟吧。
但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誰也沒有想到的事。這件事,幾乎毀掉了鄂嬌。
-
二十多年前,是娛樂圈的一個黃金年代。
醫美還沒有流行,也沒有變臉化妝術這種概念,濾鏡隻知道“柔光藝術照”,更沒有什麽“大眼小臉磨皮增高”的特效。很難想象那時候娛樂圈的入行標準有多高。每一個大紅大紫的明星,都有十萬人裏挑一的絕美外形。
而那時候的女性,卻沒有容貌焦慮。
她們看不出來自己和明星有多大差距嗎?她們不知道相比那些豔麗的容顏,自己有多平庸嗎?她們當然知道。她們為什麽不焦慮?
因為她們從來不會和明星去比美貌。
明星就是讓人看的,他們長得好看,觀眾才會心情舒暢。運動員靠身體,學者靠頭腦,明星靠臉蛋。天經地義。你會跟運動員比肌肉嗎?你會跟愛因斯坦比智商嗎?你怎麽沒有肌肉焦慮、智商焦慮呢?現在你看到屏幕上有美女,你容貌焦慮了,這是什麽道理?
漸漸,我們屏幕上的明星,從十萬人裏挑一的絕世美人,變成了隻需一些服化燈光就能呈現的“氛圍美人”。門檻如此之低,一張張普通的臉,通過醫美和妝造變得差強人意,然後資本砸一些錢他們就成了炙手可熱的明星。入行後他們開始營銷自己的努力和吃苦,好像他們掙的錢裏麵沒有一分跟資本有關。
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包裝一個普通人如此輕而易舉,為何還要千辛萬苦去發掘那些盛世美顏?明星從這時候起,就不靠臉了,靠資本。
但是他們不會告訴你,他們靠的是資本,他們隻會告訴你,他們靠的是努力。從普通臉變成美人臉,不是靠基因,是靠努力。這個邏輯的背後難道沒有問題嗎?你不美麗,就是說明你不努力。美醜開始上升到道德層麵。這個時候,你還可以不美麗嗎?難道容貌焦慮不是這麽來的嗎?
當我們討論美醜,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麽?唐朝的美人和清朝的美人沒有一點相似,外國美人和中國美人也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可以說,美醜是相當主觀的,是會變化的。
恰恰是因為美醜是主觀的,所以資本要定義美醜。他們砸下大把的錢,給那些平庸的容貌買“絕世美人”、“性張力”、“高級臉”、“純欲風”等等的熱搜,就是為了告訴你,你愛吃的東西是豬食,隻有我提供的才是珍饈美味。他們把“平庸”定義為“美麗”,隻是為了讓你為他們的“美麗”買賬,與審美多元和消除容貌焦慮沒有半點關係。
隻要人類還有“美”與“醜”的概念,就不能消除對外貌的評判。消除容貌焦慮並不是改變美醜的定義,而是消除“顏值分配論”。長得好看就是長得好看,與個人的理想、人格、道德無關。隻有把外表和內在剝離開來,才能真正消除容貌焦慮。
這一點,我作為編劇,感到任重而道遠。
我們現在的影視劇,動不動男女主就是四海八荒第一美人,天上地下第一帥哥。人美所以感情才真摯,人格才高尚,所以才會愛對方愛得死去活來。他們工作努力才華出眾,學曆高還身處要職。而不好看的人,社會地位低下,心思卑劣且蠢鈍如豬。他們不僅會背叛愛人,也會無恥地勾引容貌出眾的主角。工作不努力,還到處找人背黑鍋。人的道德層次、社會地位居然是由顏值決定的。這就是“顏值分配論”。
作為觀眾,我不得不承認,在偶像劇裏,我喜歡看俊男美女談戀愛。因為愛情包括性吸引力。但這個觀念不應該無限擴展到其他類型的劇目。為什麽一個職場劇,女主也要傾國傾城?這個設定和全劇的主控思想有關嗎?她在職場上叱吒風雲難道是因為她漂亮嗎?涉案劇的女警察都是剛畢業年輕漂亮的警花,怎麽,年長的女警都轉行了嗎?有多久,我們沒有看到過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了?有多久,我們沒有看過一個麵相普通的女性為理想而奮鬥了?當我們還在為一個女星的外貌而辯解時,我們有正眼看那些真正平庸但卻有個人意誌的女性嗎?除了外表,我們還能看到一個女人的人格魅力嗎?與其討論外表的美醜,我們能不能看看內在?
作為編劇,我很慚愧。我沒有辦法寫出好的女性故事。我會努力。
但那些明星和資本,請你們收起獨立女性的人設,把審美權歸還給觀眾。你們沒有權利指責觀眾的審美,你掙的是這份錢,說你美說你醜都是應該的。不要把你們和普通人聯係在一起,你們是商品,他們不是。這就像,你朋友請你到家裏吃飯,你當然不能嫌棄人家的廚藝不是米其林;但你要是去米其林,廚藝卻不如你朋友,你難道還不能說了?
明星並不都需要顏值,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才是立命之本。當你什麽都沒有還醜時,才會為自己的容貌辯解。
-
因為費利,《碎花白裙》出圈得一塌糊塗。能寫出這種故事的編劇小鍾,自然也得到了青睞。
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感歎,不愧是文化人。她不僅毫不費力地把製造容貌焦慮的鍋又扔回給了鄂嬌,還把整個文章提高到一個行業高度,讓人們對現今國內的娛樂產業有了更深的思考。
那些口口聲聲支援鄂嬌的人,這才回過味來。原來一切都是生意。
隨著文章的出現,配套的爆料也紛至遝來。鄂嬌奢靡的朋友圈,小號上各種大小姐言論,mm的營業額和給鄂嬌的代言費。一樁樁一件件都敲擊著普通社會人的心。尤其那些年輕女孩子,拿著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累得回家倒頭就睡,交了房租後都不能實現車厘子自由,卻還要為這樣一個大小姐唇槍舌戰,昧著良心誇她美麗。怎麽想怎麽覺得一片真心喂了狗。
她們手段不多,隻能奔走相告。很快,鄂嬌的路人緣崩塌。
成也鄂嬌,敗也鄂嬌。
那些在mm直播間搶貨的女孩,回過味以後開始大量退貨。mm幾乎破產。從此,鄂嬌成了詛咒,誰都怕讓她代言。
鄂嬌之前還美滋滋地以為這件事能讓她出圈。誰知出圈確實是出圈了,臭得出圈。
這還不是最令她害怕的。畢竟,說來說去不就是臉不好看麽,多大的事。過一段時間,等人們忘了,一切會重歸正軌。她知道,這後麵一定是金月在搗鬼,但畢竟鄂家少帥手段了得,她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輸了也正常,吃癟就吃癟吧。
但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誰也沒有想到的事。這件事,幾乎毀掉了鄂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