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
楊靖宇有些煩躁的撕毀了一張寫滿字的稿紙,撕成兩半後又定定看著“委屈”的躺在地上的紙張,輕輕歎了一口氣,有些不舍的將它們撿回來放在木桌上重新撫平,剛要提筆想在上麵補充一點什麽,然而又想了想後放棄,無奈的合上鋼筆帽盯著稿紙出神。
中央要他總結這次戰役的精髓,最主要的是要他盡快整理出大兵團防禦作戰的理論和特點,以供中原地區兄弟部隊借鑒學習。
本次戰役抗聯先後動用了本部四個師和1月份開到本地的山西八路8個團,加上臨時武裝的民眾,再加上友軍馬占山部1個師,從開戰到結束,經受聯合指揮部指揮的兵力多達8萬人,對手大約15萬日偽軍,從兵力上講,稱得起是***軍第一次麵對日軍大集團,如此集中兵力打的大規模防禦戰戰役了。
裏麵的戰役戰術思想,經驗和教訓,對日後的大兵團作戰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難怪中央要求楊靖宇進行總結。
遊擊戰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將走向重兵決戰的階段,這次戰役也許可以成為一個轉折點,有著十分的必要需要總結出一套軍事理論來。
可以借鑒的兵書戰例很多,也有很多軍事理論可以參考,但參謀們寫出來的東西,楊靖宇總覺得生吞活剝、生搬硬套的理論過多,不能很好融和著抗聯作戰特點而寫就。言必稱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沙波什尼科夫等等,大而空。甚至有的參謀認為這是一次總體遊擊戰,將這一次大的戰役分解成一個個小戰鬥來為自己的觀點證明。
這些都不是楊靖宇所要的,他要的是理論聯係實踐,貼切而具體的東西。畢竟大而空的東西是要害人的,他實在不想把這東西呈送給中央。
他對自己寫的東西也不滿意,他已總結出這是一次積極的防禦戰這個層次上了,甚至能很詳細的闡述他是如何虛實結合,如何部署精銳奇兵打擊敵側後等具體戰術,部下如何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如何發揚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等精神層麵的歸納上。但他總覺得精髓未抓到,缺乏一股內在的理論支柱。
這種規模的戰役不能說打完就算完了,不能說稀裏糊塗勝利了就一切都好,下次呢?如果形勢大概相同,是不是也要這麽打?如果輸了呢,都不知道到底是如何輸的,就像不知道這次是如何贏的?這絕對不可以。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事指揮員,成長為可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帥,需要學習,需要不恥下問。
他決定問問馬遷安,不能讓這小子在醫院裏待的太舒服了,聽說這小子已經能坐著輪椅到處跑了,出一點難題給他活動活動大腦不算為難他吧?
似乎楊靖宇的“難題”根本沒有難住馬遷安,楊靖宇電文發出後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馬遷安的回電。
回電中馬遷安不忘了東拉西扯問候老首長,匯報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將楊靖宇急的直撓頭,想略過大段大段的“廢話”,又怕廢話裏有東西,隻得耐著性子看了兩頁又臭又長的“絮叨”。
“這個臭小子,看樣是有備而來。”
第三頁終於進入正題,馬遷安先簡略回顧了一下整場戰役的背景和每場戰鬥的經過,當然在他昏迷之後發生的事他肯定是通過別人那裏知道的,這也說明馬遷安一直關注這場戰役,了解之細致比司令部的參謀也不差分毫,也許就是參謀告訴他的。
進入正題後,馬遷安的電文其實也隻闡述了一條理論,那就是技術決定戰術。
馬遷安指出,抗聯一直強調的戰鬥精神和軍事謀略應用在這場具體戰役中,並不比日軍出色多少,日軍在武士道熏陶下,戰鬥精神一直很強,可以與抗聯正規軍相提並論,所以在這方麵兩軍半斤八兩。軍事謀略方麵,日軍中規中矩之中,也經常忽出奇謀,伏擊、偷襲、包圍、正奇結合也發揮出色。
但是日軍唯一比抗聯差的就是武器方麵,重武器相當,甚至後期有美國人的飛機助戰,重武器還稍稍超出日軍,在輕武器方麵日軍比照抗聯差一個層次,在這種崇山峻嶺背景下的,兵力相差不是很懸殊的情況下,彈藥投放量起決定性作用,防禦戰能取得勝利不足為奇。一句話,這是一場單兵衝鋒槍對步槍之間的戰役。
最後馬遷安還“大言不慚”的請求道,如果再有這樣的戰役,請楊靖宇一定讓他指揮指揮,也好給臉上貼貼金,掙一個名將的名聲,名聲不要太大,像朱可夫那樣。
朱可夫?還名聲不要太大?楊靖宇差點下意識打翻了水杯。不過轉念一想,楊靖宇又回憶起馬遷安對朱可夫的評論,馬遷安認為朱可夫就是一個純靠技術兵器優勢堆起來的名將,想想他打的那些戰役戰鬥,大部分都是用超出對手的人力和物力打贏的,還真有點馬遷安說的那個意思。
馬遷安這家夥,唯武器論啊!如果圍繞著這條理論來寫戰役總結,自己是不是也會背上唯武器論的名聲?而且這種總結對中原地區的八路軍、新四軍沒有什麽指導意義,他們並沒有什麽強於日軍的技術兵器,即使安塞兵工廠已經生產出不少武器,但單兵武器根本沒有抗聯這樣精良,彈藥補給也沒有抗聯這樣方便,總之,這樣的戰役八路軍還打不起。
但是如果不這樣寫,又不切合實際了,迄今為止他沒有發現這條理論有什麽可以推翻的例證。思前想後之下,楊靖宇決定按照馬遷安的思路進行總結。
《關於額爾古納左右旗戰役總結報告》終於成文並電文到延安。毛zd對這個總結很重視,找了在家的高級指揮員們探討了幾次,並加上一些討論的意見後,下發到了一級軍區軍政領導手中。
中央軍委意見:軍委認為中原地區的部隊暫無條件進行這樣的戰役,但軍委不否認將來會有機會施行這樣的戰役,請指揮員們認真學習,摸索出適合自己戰區的戰役模式,以便將來有所用處。
作為為這次戰役總結提供重要觀點的馬遷安沒有逃過毛zd的法眼,文件下發後,毛zd半是喜悅半是嗔怪的吩咐機要局人員,“給小馬發個電報,負傷之後就沒給我來過信,這我理解,怎麽傷勢都好轉了,都給楊靖宇出主意了,就不能給我也匯報一下思想?問問他,在幹什麽?”
楊靖宇有些煩躁的撕毀了一張寫滿字的稿紙,撕成兩半後又定定看著“委屈”的躺在地上的紙張,輕輕歎了一口氣,有些不舍的將它們撿回來放在木桌上重新撫平,剛要提筆想在上麵補充一點什麽,然而又想了想後放棄,無奈的合上鋼筆帽盯著稿紙出神。
中央要他總結這次戰役的精髓,最主要的是要他盡快整理出大兵團防禦作戰的理論和特點,以供中原地區兄弟部隊借鑒學習。
本次戰役抗聯先後動用了本部四個師和1月份開到本地的山西八路8個團,加上臨時武裝的民眾,再加上友軍馬占山部1個師,從開戰到結束,經受聯合指揮部指揮的兵力多達8萬人,對手大約15萬日偽軍,從兵力上講,稱得起是***軍第一次麵對日軍大集團,如此集中兵力打的大規模防禦戰戰役了。
裏麵的戰役戰術思想,經驗和教訓,對日後的大兵團作戰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難怪中央要求楊靖宇進行總結。
遊擊戰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將走向重兵決戰的階段,這次戰役也許可以成為一個轉折點,有著十分的必要需要總結出一套軍事理論來。
可以借鑒的兵書戰例很多,也有很多軍事理論可以參考,但參謀們寫出來的東西,楊靖宇總覺得生吞活剝、生搬硬套的理論過多,不能很好融和著抗聯作戰特點而寫就。言必稱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沙波什尼科夫等等,大而空。甚至有的參謀認為這是一次總體遊擊戰,將這一次大的戰役分解成一個個小戰鬥來為自己的觀點證明。
這些都不是楊靖宇所要的,他要的是理論聯係實踐,貼切而具體的東西。畢竟大而空的東西是要害人的,他實在不想把這東西呈送給中央。
他對自己寫的東西也不滿意,他已總結出這是一次積極的防禦戰這個層次上了,甚至能很詳細的闡述他是如何虛實結合,如何部署精銳奇兵打擊敵側後等具體戰術,部下如何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如何發揚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等精神層麵的歸納上。但他總覺得精髓未抓到,缺乏一股內在的理論支柱。
這種規模的戰役不能說打完就算完了,不能說稀裏糊塗勝利了就一切都好,下次呢?如果形勢大概相同,是不是也要這麽打?如果輸了呢,都不知道到底是如何輸的,就像不知道這次是如何贏的?這絕對不可以。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事指揮員,成長為可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帥,需要學習,需要不恥下問。
他決定問問馬遷安,不能讓這小子在醫院裏待的太舒服了,聽說這小子已經能坐著輪椅到處跑了,出一點難題給他活動活動大腦不算為難他吧?
似乎楊靖宇的“難題”根本沒有難住馬遷安,楊靖宇電文發出後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馬遷安的回電。
回電中馬遷安不忘了東拉西扯問候老首長,匯報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將楊靖宇急的直撓頭,想略過大段大段的“廢話”,又怕廢話裏有東西,隻得耐著性子看了兩頁又臭又長的“絮叨”。
“這個臭小子,看樣是有備而來。”
第三頁終於進入正題,馬遷安先簡略回顧了一下整場戰役的背景和每場戰鬥的經過,當然在他昏迷之後發生的事他肯定是通過別人那裏知道的,這也說明馬遷安一直關注這場戰役,了解之細致比司令部的參謀也不差分毫,也許就是參謀告訴他的。
進入正題後,馬遷安的電文其實也隻闡述了一條理論,那就是技術決定戰術。
馬遷安指出,抗聯一直強調的戰鬥精神和軍事謀略應用在這場具體戰役中,並不比日軍出色多少,日軍在武士道熏陶下,戰鬥精神一直很強,可以與抗聯正規軍相提並論,所以在這方麵兩軍半斤八兩。軍事謀略方麵,日軍中規中矩之中,也經常忽出奇謀,伏擊、偷襲、包圍、正奇結合也發揮出色。
但是日軍唯一比抗聯差的就是武器方麵,重武器相當,甚至後期有美國人的飛機助戰,重武器還稍稍超出日軍,在輕武器方麵日軍比照抗聯差一個層次,在這種崇山峻嶺背景下的,兵力相差不是很懸殊的情況下,彈藥投放量起決定性作用,防禦戰能取得勝利不足為奇。一句話,這是一場單兵衝鋒槍對步槍之間的戰役。
最後馬遷安還“大言不慚”的請求道,如果再有這樣的戰役,請楊靖宇一定讓他指揮指揮,也好給臉上貼貼金,掙一個名將的名聲,名聲不要太大,像朱可夫那樣。
朱可夫?還名聲不要太大?楊靖宇差點下意識打翻了水杯。不過轉念一想,楊靖宇又回憶起馬遷安對朱可夫的評論,馬遷安認為朱可夫就是一個純靠技術兵器優勢堆起來的名將,想想他打的那些戰役戰鬥,大部分都是用超出對手的人力和物力打贏的,還真有點馬遷安說的那個意思。
馬遷安這家夥,唯武器論啊!如果圍繞著這條理論來寫戰役總結,自己是不是也會背上唯武器論的名聲?而且這種總結對中原地區的八路軍、新四軍沒有什麽指導意義,他們並沒有什麽強於日軍的技術兵器,即使安塞兵工廠已經生產出不少武器,但單兵武器根本沒有抗聯這樣精良,彈藥補給也沒有抗聯這樣方便,總之,這樣的戰役八路軍還打不起。
但是如果不這樣寫,又不切合實際了,迄今為止他沒有發現這條理論有什麽可以推翻的例證。思前想後之下,楊靖宇決定按照馬遷安的思路進行總結。
《關於額爾古納左右旗戰役總結報告》終於成文並電文到延安。毛zd對這個總結很重視,找了在家的高級指揮員們探討了幾次,並加上一些討論的意見後,下發到了一級軍區軍政領導手中。
中央軍委意見:軍委認為中原地區的部隊暫無條件進行這樣的戰役,但軍委不否認將來會有機會施行這樣的戰役,請指揮員們認真學習,摸索出適合自己戰區的戰役模式,以便將來有所用處。
作為為這次戰役總結提供重要觀點的馬遷安沒有逃過毛zd的法眼,文件下發後,毛zd半是喜悅半是嗔怪的吩咐機要局人員,“給小馬發個電報,負傷之後就沒給我來過信,這我理解,怎麽傷勢都好轉了,都給楊靖宇出主意了,就不能給我也匯報一下思想?問問他,在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