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肯定是我姐夫布下的圈套。”
嶽震話音落後,趙昚和史浩都差異的看著他,全讓忘記了手中的動作,僵在半空,眼中露出茫然之色,怎麽也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秦天德離去前就布置好的後手。
看到二人的震驚反應,嶽震也覺自己說的有些過頭,輕咳一聲補充道:“那些生水災的地方不一定跟我姐夫有關,但金兵在淮河對岸集結,並且不停侵擾,必定跟他有關!
難道你們就沒有現金人雖然頻頻過境擾民,可淮陰縣始終都沒有受到半點傷害麽?”
“秦天德該死!”
趙昚和史浩倒吸一口涼氣,同時狠狠的罵了一句。
為了可以淡化秦天德在朝中的影響力,所以朝中根本沒有人會提及秦天德,也可以不去考慮與秦天德有關係的人和地。
金人頻頻饒邊,作為淮河南岸設防的兩大宣撫使韓世忠和劉琦,雖然竭盡可能指揮手下兵士布防,堅決抵抗過境搶掠的金兵,但礙於淮河太長,可供小股規模金兵渡河的地方太多,以至於根本防不勝防。
淮河南岸沿線的縣郡村莊頻遭洗劫,駐守當地的弓士和土兵也曾跟金兵交過手,但戰力相差太大,根本擋不住金人鐵騎。
而禦前諸軍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通過整飭以及接連剿匪作戰,雖然站立提升不少,但宋軍中無奈騎兵太少,隻能被動防守,大軍擊敗小股金兵後無法追擊,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方揚長而去。
淮河南岸沿線的縣郡陷入了風聲鶴唳之中,百姓膽戰心驚,生怕什麽時候又會有小股金兵來襲,憂心忡忡。可淮陰卻是個例外,仿佛桃源聖地與世無爭一般,從來沒有金兵敢於前往侵擾,哪怕是被金兵追擊的百姓,隻要逃進淮陰地界,金兵立刻掉頭,就好像淮陰縣藏著恐怖的怪物一般,絕不靠近。
這種怪異朝中已經有不少人都知道了,曾經議論紛紛,即便有人懷疑這件事情有古怪,也沒人敢隨意提出來,因為若提及懷疑,必涉及秦天德,而秦天德對於廟堂是一個禁忌。
趙昚以及趙鼎胡銓等國之重臣都知道這些事情,隻以為是淮陰還肩負著與金國之間的戰馬走私生意,金人不願破壞,而事實上即便金軍大兵壓境,規模已經擴大數倍的戰馬走私生意依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每月的宋金之間的擂台比武同樣在淮陰進行。
知道此刻,趙昚和史浩被嶽震一語點醒,才想到另一種可能。金人既然能夠在合約裏注明秦天德必須為國師,說明秦天德跟金人關係密切,那麽如今宋金之間的局麵很有可能就是金人的報複,更甚至是秦天德請金人相助!
一想到這種可能,趙昚和史浩對秦天德心中那存在的零星好感頓時消失殆盡,若秦天德真的做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為了一己私欲,不惜使得無數百姓遭受金人鐵騎塗炭,那就真的該死了!
“朕問你,你能確定否!”
嶽震撓了撓腦袋,之前的堅定之色產生了動搖:“我覺得以他的性格,絕對不會這麽心甘情願的辭官,必定布有後手,金人在南岸集結之事,很有可能是他搞出來的。不過金兵犯境,侵擾百姓似乎不是他做出來的,這裏麵恐怕有問題。”
嶽震對秦天德的事情知道的多一些,他見過秦天德跟金使的密探,知道雙方關係密切,也知道秦天德想要迷惑金人,以便將來以雷霆之勢滅金,所以他懷疑金人南侵是為了給秦天德重返朝堂造勢,但金人大肆搶掠屠殺百姓不像是秦天德能做出來的。
一時間他也陷入了困惑,生怕自己猜錯了什麽,害的秦天德性命不保。
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秦天德搞出來的?趙昚陷入了深思。秦天德明顯對金國屈膝媚顏,這一點他很清楚,宋金和議新補充的內容足以證明這一點,可秦天德麵對金人使節時曾豪邁放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這讓趙昚又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測。
在嶽震開口之後,史浩忽然想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秦檜兵變逼宮當日,趙構和秦天德在選徳殿內究竟說了什麽,為什麽趙構會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強行將皇位禪讓給趙昚,並且讓欽點秦天德為國師,攝政輔國。
在史浩眼中,趙構是個有大能耐大手段的帝王,不說當年身為康王,麵對金兵圍困汴京隻身入營為質子坦然麵對,也不說汴梁城破後為由他一人策馬逃過長江,登基稱帝延續趙家江山,隻說趙構能夠在數年前將當時宮中紅極一時的大太監王富貴安插在秦檜身邊,多年沒有使得老奸巨猾的秦檜覺異樣,就足見趙構的高明之處。
而眼前的趙昚雖然繼承了皇位,但由於出身的問題,以及在宮中經受的那種皇子間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場麵太少,所以作為一個帝王,如今駕馭群臣的手段太少了。
而且趙昚在宮中時日也就一年,連太子都沒有當過,根本沒有培養出什麽心腹勢力,所以成為皇帝後卻被朝中大臣製衡。
還有一件事讓史浩起疑,趙構為什麽要退位?兵變平息,秦檜被誅,天下太平,趙構應當能夠重整山河振興社稷,可卻出人意料的退位,這跟秦天德之間又沒有關係?
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論各朝各代,正常的新皇登基前,老皇帝都會提前布置好一切,為新皇留下可用之人。例如將一些新皇可以倚仗的名臣幹將貶官斥責,等到新皇登基將這些人官複原職,使得這些人對新皇誓死效忠,這在各個朝代都是屢見不鮮的。
雖然有些大臣能夠看明白這一點,但那些被新皇官複原職的大臣依舊對新皇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這是為了保證皇權的延續,保證新皇能夠控製朝政,防止皇權旁落的必要手段,可身體健康的趙構居然沒有替趙昚布好後路,就那麽禪位了,這使得趙昚身為皇帝,在朝中變得如此孤立。。。
不對!太上皇給官家留下了輔政之人,那人是秦天德!
史浩今日終於想通了這一點,不是他聰明,也不是其他人笨,而是因為秦天德對趙昚的態度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秦天德是趙構留給趙昚的輔臣!
若不是今日因為嶽震的話,使得他對秦天德心中大恨,動搖了他曾經對秦天德判斷,從而從頭到尾仔細將這一年多的事情捋了一遍,他也不可能現這一點!
雖然秦天德逼迫趙昚下旨,令他三代子孫不能涉足仕途,使得史浩對秦天德恨之入骨,但他畢竟是史浩,不是範同那種卑鄙小人,在他眼中社稷遠重於一切,因此他需要弄清楚秦天德是否真的是趙構留給趙昚的輔臣!
仔細的回憶起秦天德被封為國師之後的種種舉動,不廣收黨羽,卻以一人之力力抗官家和滿朝文武,這是為了什麽?對他秦天德有什麽好處?
這是一個最大的疑問,他想不明白,不過他卻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數雖少,但卻大都是年輕才俊的淮陰黨。
淮陰黨在朝中的代表不是胡銓也不是陳規,而是官職隻有七品,年齡不過二十出頭的兩個監察禦史,6遊和周必大!
而這兩人在倒秦日全都站在了秦天德的對立麵,這是為何?秦天德辭官後,淮陰當中的其他人又或者跟淮陰黨有關係的官員都沒有表露任何異議,哪怕是遠在淮陰,秦府下人出身的淮陰知縣秦二都沒有異常,隻是在縣丞朱熹以及主簿楊萬裏的輔助下,兢兢業業的治理著淮陰,難道他們就不怕自己會受到秦天德倒台的牽連麽?
淮陰縣最大的三個官員是真心在治理淮陰,這一點史浩完全可以肯定,因為由於淮陰不受金人騷擾的然地位,使得越來越多懼怕金人的百姓翻翻湧入。
流民的增加必然會給原本安定的淮陰帶去動亂,而秦二完全秉承了秦天德的狠辣手段,最初三日連斬了八十七名鬧事的流民,其中不乏周邊富貴人家的子弟,終於震住了所有人。
然後就是朱熹和楊萬裏出麵安撫,妥善安置,居然很快使得流民安頓下來,這不能不讓人稱奇,更讓人驚歎於秦天德在淮陰留下的治理的手段。
秦二不經刑部許可,擅自斬殺眾多百姓一事,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子弟,這使得這些富貴人家動用錢銀疏通關係,想要令楚州府將其治罪。
傻乎乎的楚州知府居然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人,隻以為秦天德辭官,便想對付秦二,上書朝廷請求將秦二以濫殺無辜治罪,但卻被範同狠狠的回了一記耳光。這名範同的黨羽被範同上書請奏,罷免了官職。
突然間史浩想到了一個關鍵,連忙開口問道:“官家,那常駐的金人使節蕭欲這些日子可有什麽動靜?”
正在專心致誌消滅著盤中糕點的嶽震忽然間眼前一亮,接口道:“我好像聽我三哥說過,那家夥如今待在都廷驛站內一步不曾離開。”
趙昚有些不解,他恨不得斬殺了蕭欲,反正秦天德也殺過金人使節,可卻被朝中大臣勸阻下來:“史愛卿,你問此人作甚?”
他竟然沒有離去?史浩麵露笑容,顯然是想通了什麽:“官家,臣以為您應當前往德壽宮,太上皇必定能夠給您關鍵的指引。”
嶽震話音落後,趙昚和史浩都差異的看著他,全讓忘記了手中的動作,僵在半空,眼中露出茫然之色,怎麽也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秦天德離去前就布置好的後手。
看到二人的震驚反應,嶽震也覺自己說的有些過頭,輕咳一聲補充道:“那些生水災的地方不一定跟我姐夫有關,但金兵在淮河對岸集結,並且不停侵擾,必定跟他有關!
難道你們就沒有現金人雖然頻頻過境擾民,可淮陰縣始終都沒有受到半點傷害麽?”
“秦天德該死!”
趙昚和史浩倒吸一口涼氣,同時狠狠的罵了一句。
為了可以淡化秦天德在朝中的影響力,所以朝中根本沒有人會提及秦天德,也可以不去考慮與秦天德有關係的人和地。
金人頻頻饒邊,作為淮河南岸設防的兩大宣撫使韓世忠和劉琦,雖然竭盡可能指揮手下兵士布防,堅決抵抗過境搶掠的金兵,但礙於淮河太長,可供小股規模金兵渡河的地方太多,以至於根本防不勝防。
淮河南岸沿線的縣郡村莊頻遭洗劫,駐守當地的弓士和土兵也曾跟金兵交過手,但戰力相差太大,根本擋不住金人鐵騎。
而禦前諸軍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通過整飭以及接連剿匪作戰,雖然站立提升不少,但宋軍中無奈騎兵太少,隻能被動防守,大軍擊敗小股金兵後無法追擊,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方揚長而去。
淮河南岸沿線的縣郡陷入了風聲鶴唳之中,百姓膽戰心驚,生怕什麽時候又會有小股金兵來襲,憂心忡忡。可淮陰卻是個例外,仿佛桃源聖地與世無爭一般,從來沒有金兵敢於前往侵擾,哪怕是被金兵追擊的百姓,隻要逃進淮陰地界,金兵立刻掉頭,就好像淮陰縣藏著恐怖的怪物一般,絕不靠近。
這種怪異朝中已經有不少人都知道了,曾經議論紛紛,即便有人懷疑這件事情有古怪,也沒人敢隨意提出來,因為若提及懷疑,必涉及秦天德,而秦天德對於廟堂是一個禁忌。
趙昚以及趙鼎胡銓等國之重臣都知道這些事情,隻以為是淮陰還肩負著與金國之間的戰馬走私生意,金人不願破壞,而事實上即便金軍大兵壓境,規模已經擴大數倍的戰馬走私生意依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每月的宋金之間的擂台比武同樣在淮陰進行。
知道此刻,趙昚和史浩被嶽震一語點醒,才想到另一種可能。金人既然能夠在合約裏注明秦天德必須為國師,說明秦天德跟金人關係密切,那麽如今宋金之間的局麵很有可能就是金人的報複,更甚至是秦天德請金人相助!
一想到這種可能,趙昚和史浩對秦天德心中那存在的零星好感頓時消失殆盡,若秦天德真的做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為了一己私欲,不惜使得無數百姓遭受金人鐵騎塗炭,那就真的該死了!
“朕問你,你能確定否!”
嶽震撓了撓腦袋,之前的堅定之色產生了動搖:“我覺得以他的性格,絕對不會這麽心甘情願的辭官,必定布有後手,金人在南岸集結之事,很有可能是他搞出來的。不過金兵犯境,侵擾百姓似乎不是他做出來的,這裏麵恐怕有問題。”
嶽震對秦天德的事情知道的多一些,他見過秦天德跟金使的密探,知道雙方關係密切,也知道秦天德想要迷惑金人,以便將來以雷霆之勢滅金,所以他懷疑金人南侵是為了給秦天德重返朝堂造勢,但金人大肆搶掠屠殺百姓不像是秦天德能做出來的。
一時間他也陷入了困惑,生怕自己猜錯了什麽,害的秦天德性命不保。
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秦天德搞出來的?趙昚陷入了深思。秦天德明顯對金國屈膝媚顏,這一點他很清楚,宋金和議新補充的內容足以證明這一點,可秦天德麵對金人使節時曾豪邁放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這讓趙昚又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測。
在嶽震開口之後,史浩忽然想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秦檜兵變逼宮當日,趙構和秦天德在選徳殿內究竟說了什麽,為什麽趙構會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強行將皇位禪讓給趙昚,並且讓欽點秦天德為國師,攝政輔國。
在史浩眼中,趙構是個有大能耐大手段的帝王,不說當年身為康王,麵對金兵圍困汴京隻身入營為質子坦然麵對,也不說汴梁城破後為由他一人策馬逃過長江,登基稱帝延續趙家江山,隻說趙構能夠在數年前將當時宮中紅極一時的大太監王富貴安插在秦檜身邊,多年沒有使得老奸巨猾的秦檜覺異樣,就足見趙構的高明之處。
而眼前的趙昚雖然繼承了皇位,但由於出身的問題,以及在宮中經受的那種皇子間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場麵太少,所以作為一個帝王,如今駕馭群臣的手段太少了。
而且趙昚在宮中時日也就一年,連太子都沒有當過,根本沒有培養出什麽心腹勢力,所以成為皇帝後卻被朝中大臣製衡。
還有一件事讓史浩起疑,趙構為什麽要退位?兵變平息,秦檜被誅,天下太平,趙構應當能夠重整山河振興社稷,可卻出人意料的退位,這跟秦天德之間又沒有關係?
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論各朝各代,正常的新皇登基前,老皇帝都會提前布置好一切,為新皇留下可用之人。例如將一些新皇可以倚仗的名臣幹將貶官斥責,等到新皇登基將這些人官複原職,使得這些人對新皇誓死效忠,這在各個朝代都是屢見不鮮的。
雖然有些大臣能夠看明白這一點,但那些被新皇官複原職的大臣依舊對新皇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這是為了保證皇權的延續,保證新皇能夠控製朝政,防止皇權旁落的必要手段,可身體健康的趙構居然沒有替趙昚布好後路,就那麽禪位了,這使得趙昚身為皇帝,在朝中變得如此孤立。。。
不對!太上皇給官家留下了輔政之人,那人是秦天德!
史浩今日終於想通了這一點,不是他聰明,也不是其他人笨,而是因為秦天德對趙昚的態度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秦天德是趙構留給趙昚的輔臣!
若不是今日因為嶽震的話,使得他對秦天德心中大恨,動搖了他曾經對秦天德判斷,從而從頭到尾仔細將這一年多的事情捋了一遍,他也不可能現這一點!
雖然秦天德逼迫趙昚下旨,令他三代子孫不能涉足仕途,使得史浩對秦天德恨之入骨,但他畢竟是史浩,不是範同那種卑鄙小人,在他眼中社稷遠重於一切,因此他需要弄清楚秦天德是否真的是趙構留給趙昚的輔臣!
仔細的回憶起秦天德被封為國師之後的種種舉動,不廣收黨羽,卻以一人之力力抗官家和滿朝文武,這是為了什麽?對他秦天德有什麽好處?
這是一個最大的疑問,他想不明白,不過他卻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數雖少,但卻大都是年輕才俊的淮陰黨。
淮陰黨在朝中的代表不是胡銓也不是陳規,而是官職隻有七品,年齡不過二十出頭的兩個監察禦史,6遊和周必大!
而這兩人在倒秦日全都站在了秦天德的對立麵,這是為何?秦天德辭官後,淮陰當中的其他人又或者跟淮陰黨有關係的官員都沒有表露任何異議,哪怕是遠在淮陰,秦府下人出身的淮陰知縣秦二都沒有異常,隻是在縣丞朱熹以及主簿楊萬裏的輔助下,兢兢業業的治理著淮陰,難道他們就不怕自己會受到秦天德倒台的牽連麽?
淮陰縣最大的三個官員是真心在治理淮陰,這一點史浩完全可以肯定,因為由於淮陰不受金人騷擾的然地位,使得越來越多懼怕金人的百姓翻翻湧入。
流民的增加必然會給原本安定的淮陰帶去動亂,而秦二完全秉承了秦天德的狠辣手段,最初三日連斬了八十七名鬧事的流民,其中不乏周邊富貴人家的子弟,終於震住了所有人。
然後就是朱熹和楊萬裏出麵安撫,妥善安置,居然很快使得流民安頓下來,這不能不讓人稱奇,更讓人驚歎於秦天德在淮陰留下的治理的手段。
秦二不經刑部許可,擅自斬殺眾多百姓一事,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子弟,這使得這些富貴人家動用錢銀疏通關係,想要令楚州府將其治罪。
傻乎乎的楚州知府居然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人,隻以為秦天德辭官,便想對付秦二,上書朝廷請求將秦二以濫殺無辜治罪,但卻被範同狠狠的回了一記耳光。這名範同的黨羽被範同上書請奏,罷免了官職。
突然間史浩想到了一個關鍵,連忙開口問道:“官家,那常駐的金人使節蕭欲這些日子可有什麽動靜?”
正在專心致誌消滅著盤中糕點的嶽震忽然間眼前一亮,接口道:“我好像聽我三哥說過,那家夥如今待在都廷驛站內一步不曾離開。”
趙昚有些不解,他恨不得斬殺了蕭欲,反正秦天德也殺過金人使節,可卻被朝中大臣勸阻下來:“史愛卿,你問此人作甚?”
他竟然沒有離去?史浩麵露笑容,顯然是想通了什麽:“官家,臣以為您應當前往德壽宮,太上皇必定能夠給您關鍵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