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東都皇城內,一名傳令兵匆匆趕來,一看到李牧便立馬單膝跪地道:“啟稟國師!城外五十裏發現大軍!是安北軍的人!”
李牧聞言,並未感到驚訝。
畢竟夏玄妙之前下過聖旨,讓各路邊軍每人出五萬人來充當禁軍。
加上夏侯明也發過討賊檄文,各路藩鎮也會在斟酌考量後派大軍前來。
不管是幫夏侯明也好,還是幫李牧也罷,半個月過去了,總該有點消息了吧?
“對方有多少人?”
李牧往前湊了湊,開口問道。
“目測不少於十萬!隨行的輜重隊伍更是綿延數十裏!”
“輜重?”
李牧皺了皺眉。
如果安北軍是帶著輜重來的,那必然不是來給夏玄妙當禁軍的。
況且人數多達十萬,這就足以說明對方的來意了。
他們,是來打仗的!
畢竟大家都不知道安北軍此行的來意,所以此刻,整個東都都很緊張。
無數士兵們紛紛登上城牆,箭矢、火藥、炮彈也都紛紛被運往城牆之上。
每個人都很緊張,畢竟誰也不知道安北軍是來攻打東都的還是來幫李牧的。
包括李牧自己其實也無法完全確認。
不過按道理說,安北軍要是想打東都,首先得拿下北都吧?
畢竟上陽離單於台那麽近,王將也是在戰場上混了大半輩子的老將軍了,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古代打仗極少有繞過城池直取都城的,除非他想當皇帝,否則肯定會一步一步來。
因為繞過上陽,就意味著安北軍無法保障後勤,一旦前線軍隊打起來了,那麽後勤部隊就會被上陽城的守軍截胡,到時候前線軍隊得不到後勤,投降也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由此李牧可以判斷,王將多半不是來幫夏侯明的。
想到這,李牧立即帶人走向城門。
當天晚上,李牧便在城牆上看到,前方不遠處升起了一片片的火光。
十萬大軍安營紮寨,場麵甚是壯觀!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帳篷與炊煙。
又過了一會兒,一隊人馬便朝著城門處的方向奔來,為首的,正是安北節度使——王將!
來到城門下,王將立即拱手朝著城牆上的李牧拜道:“末將王將,參見國師大人!”
“末將聞陛下生死未卜,周王又宣布登基,定是朝堂出了大事!故親率大軍來此!”
雖然王將和李牧也算是老朋友了,但表麵上該有的禮數得做到位。
李牧也立即下令打開城門道:“開城門!本官要與王大人敘敘舊!哈哈哈哈!”
很快,王將登上城牆,一見到李牧便憂心忡忡道:“陛下找到了嗎?”
李牧白了王將一眼道:“你真以為陛下能在我眼皮子底下遇難?”
王將一聽,仿佛鬆了一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你小子,嚇死我了!”
“我還以為陛下真出事兒了!”說完,王將又四下張望了一下,確認無人偷聽後接著開口道:“所以,陛下現在在哪?”
“就在城中。”李牧並沒有直接告訴王將夏玄妙此刻的位置,而是開門見山的道:“不過你來得正是時候,根據我的情報來看,夏侯明的大軍已經開始行動了,而且安西節度使也帶人來了,昨日剛收到消息,他們已經抵達京兆了,估計再有個七八日也來了。”
“安西來了多少人?”
王將問道。
“二十萬。”
聽到這,王將倒吸一口涼氣。
“現在隻有安南軍沒動彈,我估摸著安南軍應該不會來了。”
李牧開口道。
“為何?”王將眉頭緊鎖。
“安南離這遠著呢,你要是安南節度使,你會怎麽做?”
李牧反問道。
王將想了想,立即開口道:“靜觀其變,誰贏了幫誰。”
“那要是兩敗俱傷呢?”
李牧嘴角微微上揚。
“那……便伺機而動,趁機,奪權!”
李牧聞言,笑著開口道:“所以說啊,軍改勢在必行,不管這場仗打成了什麽樣子,最終大夏都會迎來一次軍改,節度使這個職位表麵上不是諸侯,但卻和戰國時期的諸侯沒什麽區別了。”
“你看,陛下發給四位節度使的聖旨,誰聽了?安東的夏侯明自然不用多說,他就是個亂臣賊子。”
“安西帶來二十萬人,誰知道他是來幫陛下的還是夏侯明的?安南則按兵不動,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眼,大家都把邊軍當成了自己的私軍。”
王將聞言,又湊到李牧耳邊小聲開口道:“對了,李牧,我出發前,還收到了晉王的消息。”
“哦?怎麽說?”
李牧饒有興趣地看向王將。
王將則是搖了搖頭歎氣道:“晉王試圖拉攏我,晉王稱如今女帝生死未卜,周王卻宣布登基,這是造反!他希望我能與他合兵,一同前往東都勤王,討伐周王和夏侯明的叛軍。”
“我猜,討伐完之後,他在順便登基,名正言順!對吧?”
李牧微微一笑。
王將點了點頭:“所以我沒答應。”
“不過晉王哪來的兵?”李牧轉身看向王將道:“依大夏律,親王府至多不能擁有超過一千名親兵,一千人能幹嘛?”
王將聞言,深吸一口氣道:“據我所知,他現在正在招兵買馬,目前為止,手上至少有三萬人。”
果然,天下要亂了。
不過這都在李牧的預料之中。
早在去年李牧就說過,一旦朝廷與夏侯明開戰,天下必然大亂!
而李牧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讓這亂世來得平穩一點,別那麽突然。
更重要的,是別讓百姓們參與進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王公貴族、藩鎮諸侯們可以隨便參與進來,正好把那些居心叵測的亂臣賊子一口氣全都處理掉!
但百姓若是參與進來了,那大夏就沒了。
所以,安南軍按兵不動最好,起碼可以保住江南地方的穩定。
李牧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把戰線縮小,縮小至東都以北。
最好是讓戰爭隻在河北、河東兩地爆發。
“你手上有多少人?”
這時,王將又開口問道。
李牧看了看王將,然後輕描淡寫道:“不多,但夠用。”
“夠用是多少?夏侯明那混賬玩意可是搞出了五十萬人啊!要是安西軍投靠了夏侯明,那他們就是七十萬大軍!我手上可就這十萬人能用啊!剩下的還得在北邊看著那群韃子呢!”
王將有些急了。
李牧則拍了拍王將的肩膀道:“安啦!本官手上雖然隻有一萬多人,但你也看到過我的人是怎麽打仗的了。”
“一萬?!”
聽到這,王將一把推開李牧道:“你開什麽玩笑?一萬人夠幹嘛的?你就是一萬天兵天將也不行啊!”
“趁著現在還有時間,趕緊招兵買馬啊!還等著幹嘛呢?”
而李牧卻做出一個噤聲的手勢道:“噓噓噓,你吼那麽大聲幹嘛?”
“招那麽多兵有啥用?到時候男人都跑去當兵了,莊家爛在田裏,朝廷為了發軍餉、鍛甲胄兵器而不停地鑄幣,最後通貨膨脹經濟崩潰,到時候更亂!”
“再說了,誰說夏侯明那七十萬人都幫夏侯明的?”
“安西軍那二十萬之所以幫夏侯明,那是因為他們以為女帝死了,而且是我害死的,所以他們自認為自己是正義之師。”
“可如果安西軍兵臨城下,女帝在突然出現!大軍會瞬間倒戈!”
王將聞言,立馬又開口問道:“那為何不直接讓陛下站出來?為何還要讓陛下假死?”
“你蠢啊!”李牧白了王將一眼道:“大夏的兵是好兵,但將就不一定是好將了,女帝要是不假死,那群居心叵測的將帥們敢造反嗎?”
“女帝死這麽一回,能釣出不少大魚來。”
“加上夏侯明的那五十萬,夏侯明那五十萬都是哪來的?安東河東兩地養二十萬人都困難,他從哪弄來的五十萬?”
“很簡單,那五十萬人啊,至少有三十萬都是抓來的壯丁!河東百姓早就苦夏侯明久已,一旦讓他們拿起兵器,女帝死了還好說,但女帝要是活過來了,還站在他們的麵前,那他們肯定轉頭就去殺夏侯明!”
“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麽愛戴女帝,而是因為他們在離開河東後,看到女帝治下的百姓生活多麽富足時,自然而然地就將自己所遭受的苦難嫁禍於夏侯明。”
“如果不是夏侯明強占了河東,河東的百姓現在說不定和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樣,都能過上富足的日子。”
戰爭要考慮很多因素,紙上談兵的人似乎隻考慮戰爭本身,卻從不考慮參與戰爭的個人。
為什麽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誰不知道兵越多越好?但問題是你帶的了那麽多兵嗎?帶兵打仗不是玩遊戲,士兵的戰鬥力也不是遊戲裏那些固定的數值。
比起陣法和戰術,調度能力和穩定軍心更為重要,這一點韓信都能做到,所以人家是兵仙,可夏侯明是啥?
李牧不認為夏侯明帶得了五十萬大軍,除非他是韓信轉世。
而李牧不弄那麽多人,也是因為李牧很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沒有韓信的本事,給自己再多的人,自己也調動不過來,到時候就是一支一擊即潰的烏合之眾。
此刻,王將也被李牧說服了,他點了點頭後,又問出了他此行最想問的一個問題。
“晴兒……在你這可好?”
東都皇城內,一名傳令兵匆匆趕來,一看到李牧便立馬單膝跪地道:“啟稟國師!城外五十裏發現大軍!是安北軍的人!”
李牧聞言,並未感到驚訝。
畢竟夏玄妙之前下過聖旨,讓各路邊軍每人出五萬人來充當禁軍。
加上夏侯明也發過討賊檄文,各路藩鎮也會在斟酌考量後派大軍前來。
不管是幫夏侯明也好,還是幫李牧也罷,半個月過去了,總該有點消息了吧?
“對方有多少人?”
李牧往前湊了湊,開口問道。
“目測不少於十萬!隨行的輜重隊伍更是綿延數十裏!”
“輜重?”
李牧皺了皺眉。
如果安北軍是帶著輜重來的,那必然不是來給夏玄妙當禁軍的。
況且人數多達十萬,這就足以說明對方的來意了。
他們,是來打仗的!
畢竟大家都不知道安北軍此行的來意,所以此刻,整個東都都很緊張。
無數士兵們紛紛登上城牆,箭矢、火藥、炮彈也都紛紛被運往城牆之上。
每個人都很緊張,畢竟誰也不知道安北軍是來攻打東都的還是來幫李牧的。
包括李牧自己其實也無法完全確認。
不過按道理說,安北軍要是想打東都,首先得拿下北都吧?
畢竟上陽離單於台那麽近,王將也是在戰場上混了大半輩子的老將軍了,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古代打仗極少有繞過城池直取都城的,除非他想當皇帝,否則肯定會一步一步來。
因為繞過上陽,就意味著安北軍無法保障後勤,一旦前線軍隊打起來了,那麽後勤部隊就會被上陽城的守軍截胡,到時候前線軍隊得不到後勤,投降也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由此李牧可以判斷,王將多半不是來幫夏侯明的。
想到這,李牧立即帶人走向城門。
當天晚上,李牧便在城牆上看到,前方不遠處升起了一片片的火光。
十萬大軍安營紮寨,場麵甚是壯觀!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帳篷與炊煙。
又過了一會兒,一隊人馬便朝著城門處的方向奔來,為首的,正是安北節度使——王將!
來到城門下,王將立即拱手朝著城牆上的李牧拜道:“末將王將,參見國師大人!”
“末將聞陛下生死未卜,周王又宣布登基,定是朝堂出了大事!故親率大軍來此!”
雖然王將和李牧也算是老朋友了,但表麵上該有的禮數得做到位。
李牧也立即下令打開城門道:“開城門!本官要與王大人敘敘舊!哈哈哈哈!”
很快,王將登上城牆,一見到李牧便憂心忡忡道:“陛下找到了嗎?”
李牧白了王將一眼道:“你真以為陛下能在我眼皮子底下遇難?”
王將一聽,仿佛鬆了一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你小子,嚇死我了!”
“我還以為陛下真出事兒了!”說完,王將又四下張望了一下,確認無人偷聽後接著開口道:“所以,陛下現在在哪?”
“就在城中。”李牧並沒有直接告訴王將夏玄妙此刻的位置,而是開門見山的道:“不過你來得正是時候,根據我的情報來看,夏侯明的大軍已經開始行動了,而且安西節度使也帶人來了,昨日剛收到消息,他們已經抵達京兆了,估計再有個七八日也來了。”
“安西來了多少人?”
王將問道。
“二十萬。”
聽到這,王將倒吸一口涼氣。
“現在隻有安南軍沒動彈,我估摸著安南軍應該不會來了。”
李牧開口道。
“為何?”王將眉頭緊鎖。
“安南離這遠著呢,你要是安南節度使,你會怎麽做?”
李牧反問道。
王將想了想,立即開口道:“靜觀其變,誰贏了幫誰。”
“那要是兩敗俱傷呢?”
李牧嘴角微微上揚。
“那……便伺機而動,趁機,奪權!”
李牧聞言,笑著開口道:“所以說啊,軍改勢在必行,不管這場仗打成了什麽樣子,最終大夏都會迎來一次軍改,節度使這個職位表麵上不是諸侯,但卻和戰國時期的諸侯沒什麽區別了。”
“你看,陛下發給四位節度使的聖旨,誰聽了?安東的夏侯明自然不用多說,他就是個亂臣賊子。”
“安西帶來二十萬人,誰知道他是來幫陛下的還是夏侯明的?安南則按兵不動,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眼,大家都把邊軍當成了自己的私軍。”
王將聞言,又湊到李牧耳邊小聲開口道:“對了,李牧,我出發前,還收到了晉王的消息。”
“哦?怎麽說?”
李牧饒有興趣地看向王將。
王將則是搖了搖頭歎氣道:“晉王試圖拉攏我,晉王稱如今女帝生死未卜,周王卻宣布登基,這是造反!他希望我能與他合兵,一同前往東都勤王,討伐周王和夏侯明的叛軍。”
“我猜,討伐完之後,他在順便登基,名正言順!對吧?”
李牧微微一笑。
王將點了點頭:“所以我沒答應。”
“不過晉王哪來的兵?”李牧轉身看向王將道:“依大夏律,親王府至多不能擁有超過一千名親兵,一千人能幹嘛?”
王將聞言,深吸一口氣道:“據我所知,他現在正在招兵買馬,目前為止,手上至少有三萬人。”
果然,天下要亂了。
不過這都在李牧的預料之中。
早在去年李牧就說過,一旦朝廷與夏侯明開戰,天下必然大亂!
而李牧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讓這亂世來得平穩一點,別那麽突然。
更重要的,是別讓百姓們參與進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王公貴族、藩鎮諸侯們可以隨便參與進來,正好把那些居心叵測的亂臣賊子一口氣全都處理掉!
但百姓若是參與進來了,那大夏就沒了。
所以,安南軍按兵不動最好,起碼可以保住江南地方的穩定。
李牧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把戰線縮小,縮小至東都以北。
最好是讓戰爭隻在河北、河東兩地爆發。
“你手上有多少人?”
這時,王將又開口問道。
李牧看了看王將,然後輕描淡寫道:“不多,但夠用。”
“夠用是多少?夏侯明那混賬玩意可是搞出了五十萬人啊!要是安西軍投靠了夏侯明,那他們就是七十萬大軍!我手上可就這十萬人能用啊!剩下的還得在北邊看著那群韃子呢!”
王將有些急了。
李牧則拍了拍王將的肩膀道:“安啦!本官手上雖然隻有一萬多人,但你也看到過我的人是怎麽打仗的了。”
“一萬?!”
聽到這,王將一把推開李牧道:“你開什麽玩笑?一萬人夠幹嘛的?你就是一萬天兵天將也不行啊!”
“趁著現在還有時間,趕緊招兵買馬啊!還等著幹嘛呢?”
而李牧卻做出一個噤聲的手勢道:“噓噓噓,你吼那麽大聲幹嘛?”
“招那麽多兵有啥用?到時候男人都跑去當兵了,莊家爛在田裏,朝廷為了發軍餉、鍛甲胄兵器而不停地鑄幣,最後通貨膨脹經濟崩潰,到時候更亂!”
“再說了,誰說夏侯明那七十萬人都幫夏侯明的?”
“安西軍那二十萬之所以幫夏侯明,那是因為他們以為女帝死了,而且是我害死的,所以他們自認為自己是正義之師。”
“可如果安西軍兵臨城下,女帝在突然出現!大軍會瞬間倒戈!”
王將聞言,立馬又開口問道:“那為何不直接讓陛下站出來?為何還要讓陛下假死?”
“你蠢啊!”李牧白了王將一眼道:“大夏的兵是好兵,但將就不一定是好將了,女帝要是不假死,那群居心叵測的將帥們敢造反嗎?”
“女帝死這麽一回,能釣出不少大魚來。”
“加上夏侯明的那五十萬,夏侯明那五十萬都是哪來的?安東河東兩地養二十萬人都困難,他從哪弄來的五十萬?”
“很簡單,那五十萬人啊,至少有三十萬都是抓來的壯丁!河東百姓早就苦夏侯明久已,一旦讓他們拿起兵器,女帝死了還好說,但女帝要是活過來了,還站在他們的麵前,那他們肯定轉頭就去殺夏侯明!”
“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麽愛戴女帝,而是因為他們在離開河東後,看到女帝治下的百姓生活多麽富足時,自然而然地就將自己所遭受的苦難嫁禍於夏侯明。”
“如果不是夏侯明強占了河東,河東的百姓現在說不定和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樣,都能過上富足的日子。”
戰爭要考慮很多因素,紙上談兵的人似乎隻考慮戰爭本身,卻從不考慮參與戰爭的個人。
為什麽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誰不知道兵越多越好?但問題是你帶的了那麽多兵嗎?帶兵打仗不是玩遊戲,士兵的戰鬥力也不是遊戲裏那些固定的數值。
比起陣法和戰術,調度能力和穩定軍心更為重要,這一點韓信都能做到,所以人家是兵仙,可夏侯明是啥?
李牧不認為夏侯明帶得了五十萬大軍,除非他是韓信轉世。
而李牧不弄那麽多人,也是因為李牧很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沒有韓信的本事,給自己再多的人,自己也調動不過來,到時候就是一支一擊即潰的烏合之眾。
此刻,王將也被李牧說服了,他點了點頭後,又問出了他此行最想問的一個問題。
“晴兒……在你這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