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時間,我們終於找到了古城閬中的所在。
到了這裏,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麽第二代探陵官袁天罡和李淳風會把這裏作為自己此生僅見的風水寶地。
閬中其他地方倒是不必說些什麽,和其他的小城市一樣,主要的還是在千百年中留下來的古城,這片古城,實際上是在一處三麵環水的地方,都是自唐代便留下來的古樓古院,年代久遠,更為奇妙的是,這城中格局,竟然與山河捕龍錄中上好寶地的描繪極其一致。
我還以為在時代的衝擊下,這種唐宋時期風水格局的城市早已經不見了呢。
隻是,唯一可惜的,是整個城池並不是完整的,雖然是唐代風水格局的布置,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裏的古樓古院落竟然被拆掉了一部分。
如果不拆掉那麽一部分,按照原本格局對於風水的影響,在當代,閬中這個小城市,未必不能重現曆史上的盛況。
我和林星瀚在來之前便查過這裏的縣誌,閬中這個小城市,曆史上竟然一共出過四位狀元,一百多位進士,舉人更是達到了四百之眾,可見此地風水之盛!
不過,城中格局雖然可以以人力改之,但是外圍的山脈河流,卻不是輕易能夠改動的,故此,閬中這個地方,雖然城中格局已經變了,但是依舊不影響它是一座風水之城。
嘉陵江自城外環流而過,將整個城池的三麵都圍住,隻留下一麵,靠著岷山山脈。
須知,岷山山脈承接自昆侖,雖不是什麽大龍脈,但是龍氣卻是不缺的,這岷山山脈自北方蜿蜒而下,聚龍氣於盤龍山,而盤龍山下,正是閬中城。
而三麵環水,更是將岷山龍脈下來的龍氣,盡數鎖在了閬中城中!
就算以四象之局來說,這個城池,竟然也是完全符合的。
以四象之局,閬中身後的為玄武,前方一片案山為朱雀,側方白塔山為白虎,錦屏山為青龍,其中嘉陵江自青龍一側而來,穿插其中,送青龍之氣,化白虎之煞,端的是一個極好的格局!
我要是袁天罡,有些私心的話,我也會把自己的墓穴選在這裏。
隻是,這袁天罡的墓,到底在這個城池的哪個地方?
我和林星瀚此刻正在閬中的滕王閣頂上亭台處,這裏的滕王閣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一樣,都是唐代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所建。
唐高宗時期,滕王李元嬰任隆州刺史,當時的隆州便是如今的閬中,在閬中的玉台山上,李元嬰修建了一個與南昌滕王閣一樣的滕王閣,就是現在我和林星瀚宋小瀟腳下的這一座。
從這裏看過去,能夠看到大半個閬中城,是視野最好的地方。
“祝韋安,你們來這裏到底幹什麽?”宋小瀟在旁邊歇了一會兒才過來,問了一句。
林星瀚走過來,幫我回應了一句:“找墓。”
“啊?”
聽到宋小瀟這一聲,我轉過去,正看見宋小瀟一臉懵地看著我和林星瀚兩個人。
宋小瀟臉上分明有些奇怪:“找什麽墓?”
“第二代探陵官,袁天罡之墓!”我回了一句。
宋小瀟眼睛瞪大了起來:“不會吧?袁天罡的墓葬在這裏?”
聽宋小瀟這麽個語氣,我也歎了一口氣:“其實我們並不知道袁天罡的墓葬到底在哪裏,但是這裏,傳說是袁天罡曾經留下過足跡的地方,而且這裏本身就是一個十分之好的風水寶地,我們來這裏,無非就是想試試。畢竟,那些外界流傳的東西,都不可信。”
“那,你們有沒有查過史書?”宋小瀟問道。
我有些無奈:“史書這東西,根本不用查的,探陵官之事,史書上根本沒有記載。”
宋小瀟臉上出現了一種極其不屑的表情,嗤鼻道:“怎麽可能,古往今來,有什麽大事情是史書沒有記載下來的?再說了,以袁天罡這種風水大家的身份,怎麽可能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見著姑娘一臉不相信的樣子,我隻好無奈地看向了林星瀚,希望林星瀚能幫我解釋一下,畢竟我這個人,嘴笨,林星瀚說服人倒是有一手。
林星瀚在我眼睛看過去的瞬間就明白了我什麽意思,對著宋小瀟低聲道:“史書上記載的,的確大多都是真的,但是記載是真的,不代表它什麽都要記載進去。”
“探陵官的職責,是為了皇家王朝的永存永續,關係到天家命脈的所在,無論是多心胸開闊的帝王,都絕對不會允許史官將有關探陵官的事情記載到史書上,我們探陵官的事情一旦泄露,引來的便是無數覬覦皇家氣運之人。”
“袁天罡身為第二代探陵官,一代風水大家,他的本事可以說是古往今來,能夠排進前三甲的,但是,恰恰就是因為他的這份本事,他死後真正葬在哪裏,皇家決不允許人知道。”
“就是因為袁天罡留下的東西,被別人知道之後,會真正影響到皇家龍脈之延續!”
“曾經有個人說過,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林星瀚慢慢地笑了起來。
“你應該知道這個道理,畢竟,我相信靈門世家的嫡長女不會是個傻子,你不要讓我失望啊。”
宋小瀟本來聽得一愣愣的,聽到林星瀚最後這一句話還有點兒沒反應過來,半天之後,才伸手打了林星瀚一下:“去你的,拐彎抹角罵人呢是吧?”
我也笑了起來。
林星瀚說的並無道理,現在這個時代比以前是好多了,在以前的皇權時代,整個天下的興盛衰亡都係於帝王一人之身,無論是朝臣還是百姓,都無法左右天下之局,一切,隻能寄托於帝王一人的品行能力。
若是帝王品行端正,能力出眾,那麽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皆大歡喜,可是這帝王若是品行不端,昏庸無能,那麽整個天下都跟著遭殃。
帝王的心性,全然靠著天意,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湧現出了很多心胸狹窄之輩。
到了這裏,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麽第二代探陵官袁天罡和李淳風會把這裏作為自己此生僅見的風水寶地。
閬中其他地方倒是不必說些什麽,和其他的小城市一樣,主要的還是在千百年中留下來的古城,這片古城,實際上是在一處三麵環水的地方,都是自唐代便留下來的古樓古院,年代久遠,更為奇妙的是,這城中格局,竟然與山河捕龍錄中上好寶地的描繪極其一致。
我還以為在時代的衝擊下,這種唐宋時期風水格局的城市早已經不見了呢。
隻是,唯一可惜的,是整個城池並不是完整的,雖然是唐代風水格局的布置,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裏的古樓古院落竟然被拆掉了一部分。
如果不拆掉那麽一部分,按照原本格局對於風水的影響,在當代,閬中這個小城市,未必不能重現曆史上的盛況。
我和林星瀚在來之前便查過這裏的縣誌,閬中這個小城市,曆史上竟然一共出過四位狀元,一百多位進士,舉人更是達到了四百之眾,可見此地風水之盛!
不過,城中格局雖然可以以人力改之,但是外圍的山脈河流,卻不是輕易能夠改動的,故此,閬中這個地方,雖然城中格局已經變了,但是依舊不影響它是一座風水之城。
嘉陵江自城外環流而過,將整個城池的三麵都圍住,隻留下一麵,靠著岷山山脈。
須知,岷山山脈承接自昆侖,雖不是什麽大龍脈,但是龍氣卻是不缺的,這岷山山脈自北方蜿蜒而下,聚龍氣於盤龍山,而盤龍山下,正是閬中城。
而三麵環水,更是將岷山龍脈下來的龍氣,盡數鎖在了閬中城中!
就算以四象之局來說,這個城池,竟然也是完全符合的。
以四象之局,閬中身後的為玄武,前方一片案山為朱雀,側方白塔山為白虎,錦屏山為青龍,其中嘉陵江自青龍一側而來,穿插其中,送青龍之氣,化白虎之煞,端的是一個極好的格局!
我要是袁天罡,有些私心的話,我也會把自己的墓穴選在這裏。
隻是,這袁天罡的墓,到底在這個城池的哪個地方?
我和林星瀚此刻正在閬中的滕王閣頂上亭台處,這裏的滕王閣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一樣,都是唐代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所建。
唐高宗時期,滕王李元嬰任隆州刺史,當時的隆州便是如今的閬中,在閬中的玉台山上,李元嬰修建了一個與南昌滕王閣一樣的滕王閣,就是現在我和林星瀚宋小瀟腳下的這一座。
從這裏看過去,能夠看到大半個閬中城,是視野最好的地方。
“祝韋安,你們來這裏到底幹什麽?”宋小瀟在旁邊歇了一會兒才過來,問了一句。
林星瀚走過來,幫我回應了一句:“找墓。”
“啊?”
聽到宋小瀟這一聲,我轉過去,正看見宋小瀟一臉懵地看著我和林星瀚兩個人。
宋小瀟臉上分明有些奇怪:“找什麽墓?”
“第二代探陵官,袁天罡之墓!”我回了一句。
宋小瀟眼睛瞪大了起來:“不會吧?袁天罡的墓葬在這裏?”
聽宋小瀟這麽個語氣,我也歎了一口氣:“其實我們並不知道袁天罡的墓葬到底在哪裏,但是這裏,傳說是袁天罡曾經留下過足跡的地方,而且這裏本身就是一個十分之好的風水寶地,我們來這裏,無非就是想試試。畢竟,那些外界流傳的東西,都不可信。”
“那,你們有沒有查過史書?”宋小瀟問道。
我有些無奈:“史書這東西,根本不用查的,探陵官之事,史書上根本沒有記載。”
宋小瀟臉上出現了一種極其不屑的表情,嗤鼻道:“怎麽可能,古往今來,有什麽大事情是史書沒有記載下來的?再說了,以袁天罡這種風水大家的身份,怎麽可能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見著姑娘一臉不相信的樣子,我隻好無奈地看向了林星瀚,希望林星瀚能幫我解釋一下,畢竟我這個人,嘴笨,林星瀚說服人倒是有一手。
林星瀚在我眼睛看過去的瞬間就明白了我什麽意思,對著宋小瀟低聲道:“史書上記載的,的確大多都是真的,但是記載是真的,不代表它什麽都要記載進去。”
“探陵官的職責,是為了皇家王朝的永存永續,關係到天家命脈的所在,無論是多心胸開闊的帝王,都絕對不會允許史官將有關探陵官的事情記載到史書上,我們探陵官的事情一旦泄露,引來的便是無數覬覦皇家氣運之人。”
“袁天罡身為第二代探陵官,一代風水大家,他的本事可以說是古往今來,能夠排進前三甲的,但是,恰恰就是因為他的這份本事,他死後真正葬在哪裏,皇家決不允許人知道。”
“就是因為袁天罡留下的東西,被別人知道之後,會真正影響到皇家龍脈之延續!”
“曾經有個人說過,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林星瀚慢慢地笑了起來。
“你應該知道這個道理,畢竟,我相信靈門世家的嫡長女不會是個傻子,你不要讓我失望啊。”
宋小瀟本來聽得一愣愣的,聽到林星瀚最後這一句話還有點兒沒反應過來,半天之後,才伸手打了林星瀚一下:“去你的,拐彎抹角罵人呢是吧?”
我也笑了起來。
林星瀚說的並無道理,現在這個時代比以前是好多了,在以前的皇權時代,整個天下的興盛衰亡都係於帝王一人之身,無論是朝臣還是百姓,都無法左右天下之局,一切,隻能寄托於帝王一人的品行能力。
若是帝王品行端正,能力出眾,那麽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皆大歡喜,可是這帝王若是品行不端,昏庸無能,那麽整個天下都跟著遭殃。
帝王的心性,全然靠著天意,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湧現出了很多心胸狹窄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