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時間,當岑文本將海康以及嶺南的情況全部了解清楚之後,心中震撼之餘,隨即就來到李元吉身前。


    “大王,臣想直接開始做事了,大王你就開始安排吧。”


    李元吉看著滿是幹勁的岑文本,整個人都是樂了。


    “好,既然景仁有這個想法,那就開始吧,達和應該都與交接了吧?如今這裏發展的重點,首先是開墾荒地,這是不能停下的,必須要保證耕地,才能有更多的糧食,才能容納更多的人口。


    其次就是城池的擴大,前麵你也說了要快速增多人口,我們都已經確定了下來,但人來了,必須要有住的地方,城池的擴建也是刻不容緩,然後就是人口,如今海康有十五萬八千六百餘人,必須盡快擴展到三十萬。


    這個數字,隻是眼前的第一個目標,後麵要想辦法讓人口突破到五十萬,一百萬,兩百萬,五百萬,上千萬,不過後麵有點遠了,先一步一步來。


    然後最為重要的,就是商業貿易,如今在這裏,已經形成了很多商業商品,除了軍事上的,也就是武器、甲具這些,其他的統統可以賣,而且等候我們的軍械換新,能夠打造更好的軍械之後,如今的軍械都可以賣。


    對此大王隻能重用其子,以彰顯大王對其愛護,更是為了讓所有人看見,凡是跟隨大王之人,大王絕不會過河拆橋,如今馮盎又放棄二十一州政務,隻負責大軍,馮盎做出的犧牲太多。


    這個問題是昨日臣聽達和說的,如今我們的官吏,幾乎都是從矮個子裏挑高個,有的甚至識字都不會,隻是略微有些經驗,或者是在當地有些聲望,直接就開始任用,這對嶺南未來的發展,很不好。


    然後還有一件事,臣這幾日走訪發現,如今大王底下之人,幾乎都是來自長安,臣認為這個情況很危險,臣建議大王可在此地修建學堂,招收學子進行教導。


    我現在就向聖人去書信,將孔穎達那個老頭子調來,幹學問這事,還是他們那些人最合適。”


    如今建立學院,難點就在於老師和書籍,現在依舊是世家的時代,知識依舊還被世家掌控著,哪怕是後麵李世民上位再次啟用科舉,但能夠參加科舉的,幾乎都是家族中的人,沒有什麽真正的老百姓。


    同時在各州,都會安排專人對撩人進行安撫,讓撩人盡快走出深山,讓他們盡快入籍,爭取盡快將海康的人口補充上來。


    至於書籍抄錄,哪裏還需要用手抄這個原始的方式?複雜的印刷他搞不出來,簡單一點的印刷他還搞不出來了?


    正好,把印刷弄出來,還能掌握一個世家的命門,那些世家敢猖狂,就是因為掌權者無論是誰,都得用他們,因為知識都在他們手中,外麵的老百姓沒有。


    學堂學生無需多成才,隻要有了一定的基礎,到時就可以安排至各地,如今大王在這裏的威望,無人能及,從這些人裏麵教出來的人,一旦成為各地官吏,必然是大王最忠誠臣子。


    李元吉心中一歎,想了一會,隨即緩緩開口。


    就這些活,誰看了誰都頭大,但偏偏沒有任何辦法,如今誰讓李元吉手下沒有其他能夠挑大梁的人了?這些事都隻能他們來親自把關,可以說非常的累,現在還隻是聽,還沒有開始做,他都頭疼。


    他也不需要培養多大的人才,如今他最需要的就是底層的官吏,現在各州的官吏隻要不是太過火,他都沒有去動,就是因為動了之後,他沒有人可以安排,是不得不繼續用著。


    岑文本皺著眉頭將李元吉所說的全部記在心裏,此刻的岑文本都有些麻了,寧純這裏就對他說了不少,如今李元吉說的這些,就沒有哪件事是容易的,難怪這兩天寧純一直在跟他抱怨,現在岑文本也是明白了。


    而且王宮之內的書籍或許不全,這也要想辦法將書籍補全,現在都還好,但後麵肯定是不行的了。


    嶺南發展略微好一些的廣州等地,之前就是馮盎先後每次送來幾大船的物資才能讓他堅持這麽久,那些物資,都是馮盎在嶺南的積累,都拿出來給他了。


    李元吉如今說的這些,都還隻是大問題,如今最為緊要的問題,其他的事情還多著呢,而且就這些事情想要落實下去,難度也都不小,之前這些事都是寧純在處理,如今總算是換了一個人來體驗這種忙碌了。


    學堂的設立雖然艱難,然而一旦成功,大王將受益極大,臣建議當開設學堂。”


    至於給聖人去信,臣建議將書籍的事情也一起呈上去,讓聖人運送一些書籍過來,另外大王若是在長安還有人手,盡量再調一些過來吧,學院一旦建立,更需要人手了。”


    李元吉聽著岑文本的話語,心中是震驚又懊惱,他怎麽就沒有想到學堂這事呢?虧他還經常抱怨自己底下沒人,明明自己就可以培養人才。


    如今唯一可惜的是,嶺南的道路不好走,走海路要通暢一些,但是擁有大船的人,還是太少了,而且如今的船不能遠航,速度也比較慢,都是限製了嶺南與外界的交流。


    “哈哈,景仁,你提醒得是啊,這麽一個簡單的問題,你說我怎麽就一直沒有想起來呢?


    這事也交給你了,先將學院建立起來,不能建得太小了,前期主要是培養地方官吏為主,等後麵,發展起來了,到時候我們要著重培養一些突出的人才才行。


    現在主要做的就這些,就全部交給你了,每件事都很重要,都必須要做好。”


    而教師是對於他這裏的難點,在長安不算難題,至於書籍,他齊王府本來就有,雖然不齊全,但可以問李淵要啊,李淵不是增強他的實力來平衡李建成與李世民嗎?


    現在是時候讓李淵開始付出了,他都已經甘願成為李淵的棋子了,這麽要求要是都滿足不了,那他可是要掀桌子的。


    有了印刷,就能直接打破這個束縛,李元吉想著,真拿出來,恐怕最先遭罪的還是國子學裏的大部分人,好家夥,直接給他們幹失業。


    “大王,此處之外還有一事,便是關於馮盎之事,臣聽達和與謝將軍說,大王還沒有給馮盎明確的官職,這恐怕不好。


    如今叔方為王府左車騎將軍,大王可封馮盎為齊王府右車騎將軍,同時將馮盎之子馮智戴、馮智彧招入王府為官,以顯對馮盎的重用,以安馮盎之心。


    岑文本聽著李元吉的話,嘴角頓時一抽,他是真的無語了,直接原地再次喜提一件要幹的大事,本來就覺得自己會無比繁忙了,現在好了,更忙了,事又多了。


    尤其是這裏撩人的數量遠在漢人之上,可以說這裏的人幾乎沒有開智,學堂的設立,還可以讓幫這些撩人開智,如此一來,撩人必然會更加融入。


    朝廷想要去改變都難,書籍的問題就是一個極大的限製,若是用人去抄錄,就如今國子監,不對,現在還叫國子學,貞觀元年才改為國子監,朝廷養了那麽多人,負責抄錄的就占了大部分,這個成本,根本扛不住,無法實行。


    至於書籍的問題,這事我來搞定,定然讓每個學子都能有書看,至於老師,景仁你先辛苦一番,學院建立起來之後就立即開始招生,你先教著。


    隨即岑文本又滿是擔憂。


    另外包括談殿,其子嗣大王也應當將其接入王府為官,以彰顯大王對其看重,以讓馮盎與談殿為大王效死。”


    岑文本聽著李元吉信誓旦旦的保證,也不再去想,如今李元吉創造了太多奇跡,隻要李元吉說自己能解決,岑文本是完全相信的,這麽多奇跡都有了,似乎也不差這一個奇跡了吧?


    隨後岑文本又再次開口。


    李元吉此刻是真的心有餘悸,馮盎與談殿兩人,尤其是馮盎,在他到來之後做出的犧牲確實很大,而他也確實是因為馮盎提供了很多幫助,才能發展得相對順利。


    不過這些都已經在著手改變,你如今要做的,暫時就是這些,對了,還有一件事,那就是修路,如今海康之內水泥路已經全部打通,接下來要打通前往徐聞、湛江,以及椹川的道路。


    李元吉這次是準備好大出血了,雖然李淵自己說的要增強他的實力,但他要是能夠讓李淵高興,說不定還能有意外收獲,總不能他要一個孔穎達,李淵就當真隻給他送過來一個人吧?


    真要是這樣,李元吉表示,以後想要他再出血,別說沒有門,窗戶都沒有。


    如今大王雖重用馮盎長子馮智戣,這點非常好,但還不夠,馮盎在嶺南的地位很高,對大王的幫助極大,可以說若無馮盎,大王想要發展嶺南,還會更加艱難。


    臣準備從周邊開始向海康匯聚人口,徐聞、湛江,以及椹川這幾城暫時達到五萬到十萬人就可以了,其餘的人都先往這裏匯聚,臣準備利用大船,以及派出軍士,從陸地以及海路運送百姓過來。


    過了一會,岑文本看向李元吉。


    但岑文本也沒有後悔,這件事在他看來早晚都要做,還不如早做,越早開始,也能越早得利。


    “臣都記下了,開荒的事情臣準備保持不變,如今最為重要的臣認為是人口以及城池的擴建,至於道路,會先開工,但人手的投入必然不會太多。


    屆時在嶺南,大王的根基將徹底無人可以撼動,與此同時,最下麵的各地官吏不足的情況也能得到解決。


    岑文本滿是憂愁,李元吉也是一陣頭大,他在長安,哪裏還有什麽人手啊,能帶的都帶來了,如今他還能指望的,也就是楊氏和韋氏了。


    至於書籍的問題,你放心,我來解決,抄錄的人手也能省下來了,也算是給你減輕負擔了。”


    “長安已經沒有人手了,這樣吧,前麵楊铖和韋葉他們帶了一些人過來,如今都在忙事情,過後你調幾人回來,就這樣吧,我待會先寫折章,給聖人送去。


    當然,軍械這些也是後麵的事情,現在還不能確定,但是商業貿易,是發展的核心,楊铖與裴宣儼他們兩人負責貿易,這次過後,應該會有大唐之內的商人以及周邊各國的商人前來了,到時貿易必然能夠發展起來。


    “大王,臣兼著教導這些都沒有問題,從長安來的人也可以安排一些進入學院先教導著,但是大王,最重要的是書籍,現在開始必須要讓人開始抄錄,不然到時書籍定然不夠。


    這一刻,岑文本是真的佩服寧純這個嶺南土著了,難怪成長得這麽快,岑文本都以為寧純都是李元吉從長安帶來的人了,現在他知道了,一天做著這麽多事,想不進步都不行。


    馮盎本就是耿國公,而如今馮盎率領二十一州之地直接跟隨大王,做出了極大犧牲,大王應當給馮盎任職,即便大王所能給的官職不會有如今的大,但馮盎畢竟跟隨大王,大王必須要。


    創辦學院的事他知道很重要,但是之前是真沒有想起來啊,而身邊的王玄策、寧純等人也沒有人向他提過這個問題,還好如今岑文本提出來了,要不然他自己得啥時候才能反應過來?


    李元吉頓時非常的興奮,不過就是人才罷了,他是沒有,但還不能自己培養了?


    李元吉聽著岑文本的話語,心中久久不能回神,這些事情,原本覺得沒有什麽,但岑文本說來,他才發現這件事有多重要,以前他沒有去認真想,身邊沒有人來提,忙起來後,就將這事給忘了。


    道路修建也非常重要,剛才也說到了,阻礙嶺南發展最大的困難就是道路,想致富,先修路,伱要記著這一點,盡快將路修建起來,隻要路通了,自然就能帶動發展起來。


    李元吉這一刻是真的慶幸,岑文本如今將他這些沒有想到的,不足的地方都提了出來。


    也是在這一刻,李元吉是深刻體會到了,有真正的頂級文臣在身邊的重要性了,這是真的可以為他查缺補漏啊。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下棋隻玩心之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下棋隻玩心之鋼並收藏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