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十部確定,對外戰事結束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 作者:下棋隻玩心之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海康王宮之內,李元吉經過十多日的整理,總算整理完成。
“這活可真是不容易,看著簡單,真要弄詳細,真不是一個簡單的活。”
李元吉這些時間,就是在整理九部的職能細化,新增的商部、財部、農部,實際上都是在分化戶部的權力,戶部的權力,簡直大得嚇死人,李元吉如今就是要將職能臃腫的部,劃分一些出來。
這些每一項,都無比的重要,重疊在一個部門,太多,盡管戶部之下也會分出許多下一級衙署,但依舊臃腫,且權力巨大。
整理完成,楊清婉走了過來。
“大王辛苦,給大王準備了一些大補之物,大王可得好好補補身子才是。”
楊清婉來到李元吉身後,為李元吉按摩著,當看見這些大補之物,李元吉心中也很是了然。
不為別的,因為這些時間,導致他一直加班忙這些,兩女的房間,他是都沒有去過,現在他看得很清楚,如今事情處理完成,今晚他是怎麽也跑不掉了,今夜楊清婉的房間,明夜韋珪的房間,直接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這件事比較重要,必須得先行做好,這些湯水放在這裏吧,你下去準備準備,今夜去夫人你那裏。”
與楊清婉淺聊幾句,李元吉隨即讓人去叫岑文本,楊清婉看著李元吉忙碌,也沒有久待,便是退了下去。
待將楊清婉準備的這些大補的湯水喝完,岑文本也是到來。
“參見大王。”
李元吉示意起身,隨即將整理好的拿給岑文本。
“景仁,你來看看,都已經整理出來了,有什麽意見,伱也提一提。”
唐承隋製,如今大唐依舊是三省六部製,各部的職能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李元吉本想將內閣製度給弄出來,然而現實的問題是,其他的都不用考慮,就一條把他給限製了,人才不夠,內閣製一弄出來,下麵執行都有問題。
這也是他壓根就沒有去想優化內閣的事情,如今不過是將各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
岑文本拿過開始看了起來,足足看了半個多時辰,才看完。
看完的岑文本,看向李元吉的目光滿是敬佩,他是真的被驚到了,沒有想到這些竟然全部是李元吉一人所完成的,其他的都還沒有什麽,尤其是對戶部的拆分,岑文本是真的敬佩了。
“大王,臣沒有任何意見,大王寫得非常詳細,許多之處,臣都沒有能夠想到,卻是被大王指了出來,大王之才,臣不及。”
李元吉聽後也是笑了,付出了自己這麽心血弄出來的,得到岑文本這樣的人的敬佩,他心中也很有成就感,但很快就收了起來。
“景仁,叫你來是一起商議的,就不要再誇讚了,你主要看的就是戶部、商部、財部、農部,以及教育部這五個部的職能劃分,其他的都差不多,優化比較少,主要就是戶部,以及新設立的四部。
之前這些,除了教育部外,其他三部的職能幾乎都是由戶部掌握,如今我詳細劃分了出來,至於教育部,你應該能夠看出來對應的是什麽了,但教育部也有不同的職能。”
岑文本聽後一臉的苦笑,李元吉讓他指出不足,他是真的沒有發現哪裏有問題。
商部,主管的就是對內、對外的貿易,以及對商品的管理,包括港口碼頭,隻要是經商,就離不開商部,因為需要商部頒發的授權經營,才能在李元吉的封地內經商。
財部,不用多說,就是管財政,以往稅收,以及支出、費用規劃等等,都是戶部,如今全部劃分到財部,也就是帝國的錢袋子,隻要是錢,那就歸財部管,權力也是一點也不小。
農部,管田地以及糧食,田地的變化,各地糧食的生產情況,春耕、收成,以及儲備糧等等等等,全部歸農部管理,包括水果這些,隻要是農業這塊,就是農部的事。
教育部,不僅是人才的培養,學院的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係統,還要肩負起李元吉打下封地的語言統一,那就是要讓漢語,成為李元吉封地之內的統一語言,原本的語言,隻能作為方言之一。
而戶部剩下沒有被劃分出來的權力,仍舊屬於戶部,雖然分離出來這麽多,但權力依舊不小,戶口人丁是最基本的,徭役、婚姻等等,依舊是戶部的重點,還有不少,依舊沒有被細分出來。
“大王,臣真的找不出什麽不好的地方啊,大王劃分得很明確,各部職能都非常清晰,比起如今朝廷,朝廷各部的職能劃分,臣敢說都沒有大王的這麽詳細。
不過教育部的問題大王可以問問孔穎達的意見,還有就是各部的尚書,如今恐怕沒有這麽多人能夠擔任,若是大王直接安排,過後即便有合適的人選出現,恐怕都極難安排了。”
看著李元吉一臉要他找出不足的地方,岑文本隻能找這些邊角了,實在是他真想不出不足的地方,李元吉寫的都非常詳細,大唐如今各部的職能都沒有李元吉這份寫的詳細,他還能說什麽。
這也是他敬佩李元吉的地方,看了之後覺得不難,但在沒看之前,誰能想得這麽細膩?
從隋朝到現在,都是這樣,也沒有人認真的去研究去研究這些,但其中許多弊端,直接被李元吉點了出來,岑文本除了佩服就還是佩服。
李元吉聽後,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些部門的劃分,都是他參考了後世的職能劃分而來的,改變了一些,但也有許多沒有改變,有的適合後世,未必適合當前,他就沒有進行改變,隻是進行了優化。
李元吉也是露出了笑意:“既然沒有什麽問題,那就按這個開始實行吧,教育部的事情,過後我問問孔穎達,不過你要做好準備,按照這些實行,等達和與馮智戣到後,直接宣讀吧。
至於各部的負責人,你選出一個名單出來,無法擔任尚書之位的,那就擔任侍郎,亦或者員外郎,代管各部,等到有了能力,亦或者有合適的人後,再補足尚書的空缺。”
岑文本隻能應了下來,對於這個教育部,岑文本也不知道該說什麽,總覺得有些怪異,原本的九部,變成了如今的十部,唯獨教育部特殊,兩字部,其餘都是一字部。
“大王放心,臣下去後就開始準備,至於人員的擬定,臣盡快做出呈給大王。”
李元吉點頭,與岑文本又商議了一會,岑文本就下去了,李元吉一個人也是直接興奮了起來,這些成果,都是他一個人弄出來的啊,他弄的這些,嚴格意義來講,已經涉及到變法了。
隻是如今他這裏盤子小,改變起來很容易,換成大唐那種體量,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體係,想要跟著他改變都無法改變,就一個拆分戶部,直接通不過。
因為戶部的人,絕不會同意,而且其他各部都會阻止,現在拆分戶部,以後拆分他們所在的部該怎麽辦?
被拆分,意味著權力變弱,雖然多出了幾個部,多出了一些職位,但對於未知的事情,在安穩時期,所有人都是保守的,即便是曆朝曆代變法,支持變法的人又有多少?
如今就是因為他這裏的各種事務有些亂了,人又少,實行起來容易,等他的基本盤大起來,想要改變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了。
李元吉也不再去想,隨即讓人將孔穎達叫來,孔穎達自從來到這裏,就一直負責書院的事情,如今李元吉也是要準備開始重用了。
“參見齊王。”
孔穎達到來,對於李元吉,孔穎達自從來到嶺南,認知就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嶺南這裏的一切,讓他覺得有些陌生了,這個陌生,是因為他在這裏見到了太多大唐之內都沒有的。
而且這些還全都是李元吉弄出來,孔穎達心中很是敬佩,尤其是嶺南的發展,更是超乎他的預料,在他眼中,估計所有人都沒有能夠想到,大唐的齊王,竟然如此全能吧。
主要是有著之前李元吉的襯托,導致現在的李元吉做出這些,讓人不得不驚歎,孔穎達也是其中之一,原本對於李淵安排他到嶺南,他是有想法,隨著這麽些時間了解下來,他對這裏忽然產生了向往。
在這麽一片新的地方,他都對嶺南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李元吉看著孔穎達,並沒有去想那麽多,對於孔穎達,他是尊重的,準確來說對於這些一心隻搞學問的人,他都是尊重的,前提得是他的人。
“衝遠,你來看看這個。”
衝遠,孔穎達的字。
李元吉將教育部的事情遞給孔穎達,孔穎達見後,越看越是興奮,直到看完,目光火熱的看向李元吉。
“大王,這是大王做出來的嗎?”
看著李元吉點頭,孔穎達更是無比的敬佩。
“大王大才,這個教育部,臣非常認同,臣建議,當盡快實行,尤其是大王新下封地,這些事情必須要盡快開始著手,越早越好,不可耽擱。”
李元吉充滿了笑意,見孔穎達同意,直接就定了下來。
“哈哈,既然衝遠同意,那就這樣定下,這個教育部,我可就交給衝遠了,如今教育的職能,你也知道了,盡管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
事情定下來,李元吉也是徹底放下心來,起碼今後這裏的事務,不會再這麽亂了。
又是十多日時間過去,岑文本匆匆找來。
“大王,正平傳來書信,蘇我氏及其同黨盡數被誅,摩理勢得掌大權,另外摩理勢再次運送三十萬兩白銀到來,據說這是摩理勢搜集了倭國,以及從百濟弄來的白銀。”
李元吉聽到這個消息,神情一震。
“正平那裏已經成功了嗎?”
李元吉無心關心那所謂的三十萬兩白銀,他關心的是倭國,占據了倭國,他還缺那三十萬兩白銀?
岑文本興奮的點頭,韋挺那裏成功,代表著他們在倭國的計劃,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
李元吉看完韋挺傳來的書信,也是忍不住激動起來。
“好,既然這樣,傳信遠林,讓他停止對倭國的軍械交易,其他交易也要減少,重心將精力放在新羅、百濟上,同時對高句麗開展貿易。”
岑文本點頭應下,隨即再次開口。
“大王,還有兩件事,達和與馮智戣他們再過十日便能到,叔方他們再過一月不到,就能抵達。
另外虞明和傳來加急書信,已經結束戰事,雲州之地全麵掌控,韋雲起的消息也有了。”
李元吉聽後迫不及待的拿過信件看了起來,越看越是激動。
“哈哈!好!景仁,虞明和傳來了好消息,韋雲起上書辭去了原本職務,麾下八千軍,也有三千餘人願意留下,其餘盡數返回。
韋雲起願意來這裏了,這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啊。”
對於韋雲起,李元吉是真的眼饞了許久,帶兵打仗一流,治理一方同樣是一流水準,這是一個跟劉仁軌一般,同樣非常出色的大才。
岑文本聽後也滿是笑意:“恭喜大王,再增一大才。”
李元吉樂了一會,隨即平複下來,如今他這裏大才少,多了一個人,就會讓他高興不已,也是無奈。
岑文本這時也是接著開口:“大王,如今雲州已攻下,大軍可以和韋雲起一同返回,但是大王,雲州該留下誰駐守為好?
那裏撩人恐怕不是輕易能夠收服的,而且按照原本的計劃,驃國北部,過後我們也要占據,打通去往天竺的陸地道路。
留在雲州的人,不僅要能夠治理地方,還要能夠處理好與驃國,以及梳理通道的事務才行。”
李元吉沉思一會:“傳信過去,讓楊樹留下駐守,將這些事情傳達給楊樹,另外再讓李響回柳州府,注意防範大唐出兵。”
楊樹本就是撩人,對於當地土著的心理,無疑更加了解,加上熟知這裏的發展模式,人也穩重,經過曆練,李元吉想來是沒有多大問題。
主要也是他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楊樹在那些人裏麵,已經是最優選了。
再次重申吧,隋朝以及唐朝武德年間,戶部的名字其實是民部,之所以後麵是戶部,是因為民部的‘民’,避諱李世民的名字,從而改的戶部。
因為戶部被大眾所知的原因,書中就直接用的戶部,而不是民部。
(本章完)
“這活可真是不容易,看著簡單,真要弄詳細,真不是一個簡單的活。”
李元吉這些時間,就是在整理九部的職能細化,新增的商部、財部、農部,實際上都是在分化戶部的權力,戶部的權力,簡直大得嚇死人,李元吉如今就是要將職能臃腫的部,劃分一些出來。
這些每一項,都無比的重要,重疊在一個部門,太多,盡管戶部之下也會分出許多下一級衙署,但依舊臃腫,且權力巨大。
整理完成,楊清婉走了過來。
“大王辛苦,給大王準備了一些大補之物,大王可得好好補補身子才是。”
楊清婉來到李元吉身後,為李元吉按摩著,當看見這些大補之物,李元吉心中也很是了然。
不為別的,因為這些時間,導致他一直加班忙這些,兩女的房間,他是都沒有去過,現在他看得很清楚,如今事情處理完成,今晚他是怎麽也跑不掉了,今夜楊清婉的房間,明夜韋珪的房間,直接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這件事比較重要,必須得先行做好,這些湯水放在這裏吧,你下去準備準備,今夜去夫人你那裏。”
與楊清婉淺聊幾句,李元吉隨即讓人去叫岑文本,楊清婉看著李元吉忙碌,也沒有久待,便是退了下去。
待將楊清婉準備的這些大補的湯水喝完,岑文本也是到來。
“參見大王。”
李元吉示意起身,隨即將整理好的拿給岑文本。
“景仁,你來看看,都已經整理出來了,有什麽意見,伱也提一提。”
唐承隋製,如今大唐依舊是三省六部製,各部的職能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李元吉本想將內閣製度給弄出來,然而現實的問題是,其他的都不用考慮,就一條把他給限製了,人才不夠,內閣製一弄出來,下麵執行都有問題。
這也是他壓根就沒有去想優化內閣的事情,如今不過是將各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
岑文本拿過開始看了起來,足足看了半個多時辰,才看完。
看完的岑文本,看向李元吉的目光滿是敬佩,他是真的被驚到了,沒有想到這些竟然全部是李元吉一人所完成的,其他的都還沒有什麽,尤其是對戶部的拆分,岑文本是真的敬佩了。
“大王,臣沒有任何意見,大王寫得非常詳細,許多之處,臣都沒有能夠想到,卻是被大王指了出來,大王之才,臣不及。”
李元吉聽後也是笑了,付出了自己這麽心血弄出來的,得到岑文本這樣的人的敬佩,他心中也很有成就感,但很快就收了起來。
“景仁,叫你來是一起商議的,就不要再誇讚了,你主要看的就是戶部、商部、財部、農部,以及教育部這五個部的職能劃分,其他的都差不多,優化比較少,主要就是戶部,以及新設立的四部。
之前這些,除了教育部外,其他三部的職能幾乎都是由戶部掌握,如今我詳細劃分了出來,至於教育部,你應該能夠看出來對應的是什麽了,但教育部也有不同的職能。”
岑文本聽後一臉的苦笑,李元吉讓他指出不足,他是真的沒有發現哪裏有問題。
商部,主管的就是對內、對外的貿易,以及對商品的管理,包括港口碼頭,隻要是經商,就離不開商部,因為需要商部頒發的授權經營,才能在李元吉的封地內經商。
財部,不用多說,就是管財政,以往稅收,以及支出、費用規劃等等,都是戶部,如今全部劃分到財部,也就是帝國的錢袋子,隻要是錢,那就歸財部管,權力也是一點也不小。
農部,管田地以及糧食,田地的變化,各地糧食的生產情況,春耕、收成,以及儲備糧等等等等,全部歸農部管理,包括水果這些,隻要是農業這塊,就是農部的事。
教育部,不僅是人才的培養,學院的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係統,還要肩負起李元吉打下封地的語言統一,那就是要讓漢語,成為李元吉封地之內的統一語言,原本的語言,隻能作為方言之一。
而戶部剩下沒有被劃分出來的權力,仍舊屬於戶部,雖然分離出來這麽多,但權力依舊不小,戶口人丁是最基本的,徭役、婚姻等等,依舊是戶部的重點,還有不少,依舊沒有被細分出來。
“大王,臣真的找不出什麽不好的地方啊,大王劃分得很明確,各部職能都非常清晰,比起如今朝廷,朝廷各部的職能劃分,臣敢說都沒有大王的這麽詳細。
不過教育部的問題大王可以問問孔穎達的意見,還有就是各部的尚書,如今恐怕沒有這麽多人能夠擔任,若是大王直接安排,過後即便有合適的人選出現,恐怕都極難安排了。”
看著李元吉一臉要他找出不足的地方,岑文本隻能找這些邊角了,實在是他真想不出不足的地方,李元吉寫的都非常詳細,大唐如今各部的職能都沒有李元吉這份寫的詳細,他還能說什麽。
這也是他敬佩李元吉的地方,看了之後覺得不難,但在沒看之前,誰能想得這麽細膩?
從隋朝到現在,都是這樣,也沒有人認真的去研究去研究這些,但其中許多弊端,直接被李元吉點了出來,岑文本除了佩服就還是佩服。
李元吉聽後,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些部門的劃分,都是他參考了後世的職能劃分而來的,改變了一些,但也有許多沒有改變,有的適合後世,未必適合當前,他就沒有進行改變,隻是進行了優化。
李元吉也是露出了笑意:“既然沒有什麽問題,那就按這個開始實行吧,教育部的事情,過後我問問孔穎達,不過你要做好準備,按照這些實行,等達和與馮智戣到後,直接宣讀吧。
至於各部的負責人,你選出一個名單出來,無法擔任尚書之位的,那就擔任侍郎,亦或者員外郎,代管各部,等到有了能力,亦或者有合適的人後,再補足尚書的空缺。”
岑文本隻能應了下來,對於這個教育部,岑文本也不知道該說什麽,總覺得有些怪異,原本的九部,變成了如今的十部,唯獨教育部特殊,兩字部,其餘都是一字部。
“大王放心,臣下去後就開始準備,至於人員的擬定,臣盡快做出呈給大王。”
李元吉點頭,與岑文本又商議了一會,岑文本就下去了,李元吉一個人也是直接興奮了起來,這些成果,都是他一個人弄出來的啊,他弄的這些,嚴格意義來講,已經涉及到變法了。
隻是如今他這裏盤子小,改變起來很容易,換成大唐那種體量,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體係,想要跟著他改變都無法改變,就一個拆分戶部,直接通不過。
因為戶部的人,絕不會同意,而且其他各部都會阻止,現在拆分戶部,以後拆分他們所在的部該怎麽辦?
被拆分,意味著權力變弱,雖然多出了幾個部,多出了一些職位,但對於未知的事情,在安穩時期,所有人都是保守的,即便是曆朝曆代變法,支持變法的人又有多少?
如今就是因為他這裏的各種事務有些亂了,人又少,實行起來容易,等他的基本盤大起來,想要改變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了。
李元吉也不再去想,隨即讓人將孔穎達叫來,孔穎達自從來到這裏,就一直負責書院的事情,如今李元吉也是要準備開始重用了。
“參見齊王。”
孔穎達到來,對於李元吉,孔穎達自從來到嶺南,認知就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嶺南這裏的一切,讓他覺得有些陌生了,這個陌生,是因為他在這裏見到了太多大唐之內都沒有的。
而且這些還全都是李元吉弄出來,孔穎達心中很是敬佩,尤其是嶺南的發展,更是超乎他的預料,在他眼中,估計所有人都沒有能夠想到,大唐的齊王,竟然如此全能吧。
主要是有著之前李元吉的襯托,導致現在的李元吉做出這些,讓人不得不驚歎,孔穎達也是其中之一,原本對於李淵安排他到嶺南,他是有想法,隨著這麽些時間了解下來,他對這裏忽然產生了向往。
在這麽一片新的地方,他都對嶺南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李元吉看著孔穎達,並沒有去想那麽多,對於孔穎達,他是尊重的,準確來說對於這些一心隻搞學問的人,他都是尊重的,前提得是他的人。
“衝遠,你來看看這個。”
衝遠,孔穎達的字。
李元吉將教育部的事情遞給孔穎達,孔穎達見後,越看越是興奮,直到看完,目光火熱的看向李元吉。
“大王,這是大王做出來的嗎?”
看著李元吉點頭,孔穎達更是無比的敬佩。
“大王大才,這個教育部,臣非常認同,臣建議,當盡快實行,尤其是大王新下封地,這些事情必須要盡快開始著手,越早越好,不可耽擱。”
李元吉充滿了笑意,見孔穎達同意,直接就定了下來。
“哈哈,既然衝遠同意,那就這樣定下,這個教育部,我可就交給衝遠了,如今教育的職能,你也知道了,盡管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
事情定下來,李元吉也是徹底放下心來,起碼今後這裏的事務,不會再這麽亂了。
又是十多日時間過去,岑文本匆匆找來。
“大王,正平傳來書信,蘇我氏及其同黨盡數被誅,摩理勢得掌大權,另外摩理勢再次運送三十萬兩白銀到來,據說這是摩理勢搜集了倭國,以及從百濟弄來的白銀。”
李元吉聽到這個消息,神情一震。
“正平那裏已經成功了嗎?”
李元吉無心關心那所謂的三十萬兩白銀,他關心的是倭國,占據了倭國,他還缺那三十萬兩白銀?
岑文本興奮的點頭,韋挺那裏成功,代表著他們在倭國的計劃,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
李元吉看完韋挺傳來的書信,也是忍不住激動起來。
“好,既然這樣,傳信遠林,讓他停止對倭國的軍械交易,其他交易也要減少,重心將精力放在新羅、百濟上,同時對高句麗開展貿易。”
岑文本點頭應下,隨即再次開口。
“大王,還有兩件事,達和與馮智戣他們再過十日便能到,叔方他們再過一月不到,就能抵達。
另外虞明和傳來加急書信,已經結束戰事,雲州之地全麵掌控,韋雲起的消息也有了。”
李元吉聽後迫不及待的拿過信件看了起來,越看越是激動。
“哈哈!好!景仁,虞明和傳來了好消息,韋雲起上書辭去了原本職務,麾下八千軍,也有三千餘人願意留下,其餘盡數返回。
韋雲起願意來這裏了,這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啊。”
對於韋雲起,李元吉是真的眼饞了許久,帶兵打仗一流,治理一方同樣是一流水準,這是一個跟劉仁軌一般,同樣非常出色的大才。
岑文本聽後也滿是笑意:“恭喜大王,再增一大才。”
李元吉樂了一會,隨即平複下來,如今他這裏大才少,多了一個人,就會讓他高興不已,也是無奈。
岑文本這時也是接著開口:“大王,如今雲州已攻下,大軍可以和韋雲起一同返回,但是大王,雲州該留下誰駐守為好?
那裏撩人恐怕不是輕易能夠收服的,而且按照原本的計劃,驃國北部,過後我們也要占據,打通去往天竺的陸地道路。
留在雲州的人,不僅要能夠治理地方,還要能夠處理好與驃國,以及梳理通道的事務才行。”
李元吉沉思一會:“傳信過去,讓楊樹留下駐守,將這些事情傳達給楊樹,另外再讓李響回柳州府,注意防範大唐出兵。”
楊樹本就是撩人,對於當地土著的心理,無疑更加了解,加上熟知這裏的發展模式,人也穩重,經過曆練,李元吉想來是沒有多大問題。
主要也是他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楊樹在那些人裏麵,已經是最優選了。
再次重申吧,隋朝以及唐朝武德年間,戶部的名字其實是民部,之所以後麵是戶部,是因為民部的‘民’,避諱李世民的名字,從而改的戶部。
因為戶部被大眾所知的原因,書中就直接用的戶部,而不是民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