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李元吉的驚悚,世家的南遷?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 作者:下棋隻玩心之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做好這些事情,李元吉將謝叔方叫了過來。
“叔方,你帶著鬆讚幹布去看了,他有沒有什麽變化?說了什麽話沒有?”
李元吉好奇的看向謝叔方,雖然他也沒有指望著因為這些就讓鬆讚幹布感到害怕,但對於鬆讚幹布的反應,他是真的想知道。
謝叔方聞言一笑:“大王,你是不知道,當這小子看見戰船的時候,整個人都很是驚歎,站在外麵伸手去摸,一臉的癡迷,又帶著他進入到裏麵看,當知道那個船可以賣的時候,更是雙眼發亮。
後麵帶他去城外的營地,當見到我們大軍的軍容時,一臉的震撼,末將時刻在看著他的反應,那表現出來的遲鈍與震驚,不是假的。
大軍的操練就帶他看了一個大概,以免他偷師,重點的都沒有給他展示出來,但他依舊歎為觀止的樣子。
尤其是後麵給他展示之前的軍械與現在的軍械時,末將看見了他喉結的滾動,以及額頭上的冷汗,當新製的武器可以輕易刺破原本的軍械時,他整個人都在顫抖。
這小子可是有趣得很,看著新軍械,就挪不開眼了,腳也走不動了,眼神之中滿是渴望,一個勁的問著末將,這個軍械我們賣不賣,他還願意出高價,末將都懶得搭理他。
最後他還親自去試了,當知道這些都是大王做出來的時候,這人的雙眼簡直火熱得像天空的烈陽。
末將隻發現了這些,至於他心裏究竟想的是什麽,末將就不知道了。”
李元吉靜靜的聽著,聽到後麵,他都有些搞不懂這人是怎麽想的了,但李元吉敢肯定的是,鬆讚幹布肯定有害怕,也有心動,至於最後的激動,眼中的炙熱,李元吉無法理解。
崇拜他?
這個想法一滋生出來,李元吉都覺得不可能,雖然因為冶煉技術跨時代的進步,打造出來的軍械質量也是跨時代的提升,但怎麽也不至於這樣吧?
想了一會,李元吉索性懶得再去想,如今的軍械、大軍威勢隻能讓他害怕的話,那就等他把炸藥弄出來,到時候讓鬆讚幹布看看炸藥的威力,不知道會不會把他嚇得尿褲子?
在這麽一個時代,天威莫測啊,會不會讓鬆讚幹布以為他李承乾是天神下凡,然後直接做他的小跟班?
李元吉想想都期待,鬆讚幹布這個人他是真覺得不錯,而且有了這人,吐蕃那邊那些地方占據之後,也不用擔心治理和反叛的問題了,簡直一舉兩得。
李元吉收起笑意,看向謝叔方。
“行了,先不要去管他,等炸藥弄出來,到時候帶他一起去看看威力。”
說到炸藥,謝叔方現在回過神來,對李元吉是更加敬佩,這樣有著天威的玩意都能弄出來,他是認為李元吉就是上天之子,隻有這樣,李元吉才扛得住上天降下的神罰。
得虧李元吉不知道謝叔方想得這些,不然他真要跳起來打人,合著這是認為拿炸藥抵著他炸,他都能沒事的那種?李元吉要是真有這種本事,當初在長安他就不會慫了,直接幹李建成和李二了。
眼見天色漸黑,李元吉大吃了一頓大補之物,然後自覺的往楊清婉的房間走去,這個時候李元吉是真的發現了,有時候後宮人太多,也不是那麽的美好。
楊清婉這裏去了,韋珪那裏總不能不去吧?然後兩女一陣折騰,休息的時間還不能太久了,不然折騰得更久。
現在還隻有楊清婉與韋珪兩個,等武順與武媚長大,好嘛,四個了,李元吉想想都牙疼。
李元吉現在是知道為什麽深宮之中那麽多怨婦了,皇帝就一個,後宮佳麗三千雖然是誇大了些,但幾十號人還是有的,誇張一些的甚至上百號人,注定有一些人要忍受深宮的寂寞了。
除了寂寞,還有別人的針對,遭受橫眉冷眼,即便是宮女和太監,有時候都還得受這些人的氣。
後宮的爭鬥,說白了一點,就是為了皇帝那一個人罷了,勝了,就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有更高的地位。
李元吉不再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反正如今他後宮人少,又一團和氣,楊清婉這個後宮之主,做得也是非常的好,什麽都不用他操心,想到這些,李元吉也是高興。
來到楊清婉屋內,盡管已經是黑夜,但看得出,楊清婉也是簡單打扮過的。
“夫君,你來了,快坐。”
李元吉笑著坐下,又一把將楊清婉抱了過來,兩人貼著聊了一會,就開始了的征途。
清晨,陽光照耀著千家萬戶,李元吉完成每日任務,還在堅持鍛煉著,昨夜雖然沒有整夜爆發戰事,但時間同樣不短,尤其是出現的新招式,讓李元吉更是勞累。
鍛煉之後,正要出去,岑文本卻是匆忙走了進來。
“景仁,這麽急是發生什麽事了?”
岑文本無心閑聊,當即說起了正事。
“大王,長安傳來加急傳書。”
李元吉頓時一驚:“不是,這事才幾天吧?這麽快長安那裏就給出回信了?”
岑文本滿臉無語:“大王,我們傳去的書信還沒到呢,哪有這麽快,這肯定是長安那邊提前發出來的。”
李元吉也不尷尬,直接打開書信看了起來,越看神情越發沉重,最後拿給岑文本。
“伱看看吧。”
岑文本看後,同樣變得無比嚴肅,眉頭都皺在了一起。
“李世民挑選天下匠人,然後全部召集進入宮內,又讓人嚴加看管,看來是真的有了更好的冶煉工藝了,看來大唐接下來也是要開始大量換裝新式軍械了。
然後又組織一眾世家話事人密謀,過程以及具體的話題不為人知,但最後一眾世家紛紛出錢出糧,給到李二,緩解大唐朝廷錢糧的不足。
最後一個消息,則是李二挑選大軍進行操練,甚至為了方便,直接在宮中開始練了起來,看來李二這是被突厥和我給惹急眼了,想要報仇雪恨呢。
前後兩個消息我都不關心,冶煉工藝他李二注定追不上我們,至於練軍,也不用去管,我就想知道,李二究竟給這些世家說了什麽,竟然讓他們甘願出錢出糧。
我不信這些一直吸血的人,突然有一天會自願放血出來。
楊氏和韋氏有沒有消息傳來?”
李元吉很是嚴肅,李二的這些動作,他都有預想過,沒有什麽值得驚訝的,驚訝的是,李二竟然說服了這些世家大族,李元吉是真的驚訝又好奇了。
一旦李二得到世家的幫助,那恢複起來,可就快太多了,按照如今李二的布置,通過外貿,以及從世家大族那裏得到的,恐怕幹突厥報仇的時間都會提前。
隨後李元吉想到一個更為緊急的問題。
“景仁,讓長安的人去查,李二在倭國那裏,究竟派了多少大軍過去,原本我們以為李二沒有錢糧,即便出兵定然也是一兩萬人。
如今看來是我們預估錯了,有了錢糧的李二,必然不可能隻派一兩萬人,必然更多,必須要弄清楚李二這次出動多少大軍去倭國。”
隨即李元吉又叫來謝叔方。
“叔方,你立即傳信給蘇定方、劉仁軌,讓他們務必小心,切記要關注好唐軍的動向,另外,馬上傳令給虞明和,讓他再率領一萬人過去!
再傳信給席君買與馮盎,讓他們加快遷移的速度,盡快把大軍解放出來,以便投入到戰場!”
謝叔方當即匆匆下去傳令,而李元吉此刻越發的沉重了,本以為在倭國戰場這回他會占盡優勢,如今看來,根本就不可能,有了這筆錢糧的李二,必然會拿出來大部分來支持這次戰事。
畢竟可以打擊他,封鎖他的發展線路,他不信李二對這個沒興趣。
現在李元吉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李二千萬別派李靖去,隻要不是李靖,其他人任何人,李元吉感覺蘇定方都可以打。
岑文本在一旁皺著眉頭,整個人都顯得沉悶,過了一會才緩緩開口。
“大王,楊氏與韋氏,都還沒有消息傳來,不過在下猜測,隻要楊氏與韋氏知道這件事,必然會傳信過來。
前番大王大軍兵入大唐,天下人都已經見到大王的實力,這些世家必然不會放棄大王這裏,尤其是楊氏與韋氏,與大王有著天然的親近關係,必然會來信。
至於李世民派出的大軍,大王可以讓人重點關注大唐的碼頭,李世民的大軍想要去倭國,必須要乘船,不過為了安全,想來應該會從百濟那邊繞行,大王可以讓遠林也關注此事。”
李元吉聽著還是有些皺眉,楊氏與韋氏有著天然親近?話是這樣說沒錯,但在世家,就沒有什麽情誼可言,隻有利益啊。
如今李二掌權,與李淵掌權時期已經大不一樣了,以前這些人還可以兩處下蛋,但現在,李元吉自己都沒有多少譜。
岑文本也是看出了李元吉的擔憂,再次開口。
“大王,其實不必憂慮,先說李世民此次出兵倭國吧,在下料定,大軍必然不會超過五萬,李世民想要出兵倭國,必然要動用大量水師,大唐以往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南方的水師總共也就十五萬人,這次起碼要動用一半的水師力量,不僅是要運送李世民派出的精銳,更是要掩護精銳進行大戰,以及保障後續的錢糧輸送,少了根本不行。
我們水師的強大,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李世民必然會注意這點,尤其是領軍的主將,必須要考慮。
而且即便李世民和世家談攏,也學著用大王的方法通過外貿賺取錢糧,但外貿所帶來的錢糧,短時間內,是無法抵達大唐的,更何況錢糧還要向南方運輸。
這次李世民必然是動用南方庫房的儲備錢糧,但李世民絕不會調集過多,這點就限製了他的大軍數量。
加上我們大軍占據著軍械之利,李世民的大軍軍械必然是無法更換新式軍械的,我們有著絕對的優勢。
所以大王無需為此事擔憂,既然派出了蘇定方,大王就應該相信蘇定方,定然能夠擊敗李世民派出的大軍。”
李元吉認真的聽著,這個時候他也有些發現,自己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縱然李二可以騰出一部分錢糧來用兵,但必然也有限製,不過就是數萬人,他這裏依舊能夠應付。
尤其是既然派出蘇定方,他也確實應該相信蘇定方,除非他自己前去指揮。
而岑文本停頓片刻,接著道:“至於楊氏與韋氏,大王更是不用擔憂,楊氏與韋氏先前主要就是下注在太子與大王這裏,如今雖是李世民掌權,但他們若是投向李世民,會很虧。
如今他們投過去,付出的代價更多,而且隻是錦上添花,得到的也不夠,即便李世民想要給多,其他人也不會同意,若是楊氏與韋氏都能得到得更多,其他人同樣會要求得到比原先更多的利益。
這是必然的事情,不會以李世民的意誌而改變,而且李世民也不會讓原本就支持他的人,與楊氏與韋氏得到的一樣。
在這樣的基礎上,又加上大王暴露出來的實力,以及如今王妃,與韋氏族中大才幾乎在大王這裏,臣甚至有一種預料,楊氏與韋氏,恐怕還會攜帶族人遷入嶺南,隻在長安留下少部分人手,配合大王行動。
因為天下人都已經見識到了大王的實力,完全可以與李世民逐鹿大唐天下,加上繁華的貿易,這裏隻有一些以馮氏、寧氏為首的土著世家,楊氏與韋氏到來,因為與大王的天然關係,基本不用再次付出,就能得到得更多。
而且除了楊氏與韋氏,之前與李世民不那麽對付的世家,恐怕都會往嶺南遷入。
如今大王的封地越發寬廣,已經不再是僅僅局限於嶺南,種種因素之下,臣認為大族遷移的可能,會更大。
而李世民必然也不會阻攔,一旦李世民對世家下手,必然會引得天下世家人心惶惶,紛紛助力大王帶兵回長安。
且李世民定然也不想讓這些人繼續留在大唐,成為大王將來進入大唐的臂助。
這些都是臣的猜測,但臣以為,可能性會非常的大。”
李元吉皺著眉頭緊緊思考著,越想,他都越發覺得岑文本說的很對,無論從現在的利益看,還是從未來的角度出發,楊氏與韋氏都有可能這樣做。
如今楊氏與韋氏本就落寞了,不如五姓七望,一旦楊氏與韋氏下注他,將來他若成事,楊氏與韋氏就能借機反超五姓七望,或者達到這樣的高度。
關鍵是他展示出來的方方麵麵,還真有這個可能啊。
(本章完)
“叔方,你帶著鬆讚幹布去看了,他有沒有什麽變化?說了什麽話沒有?”
李元吉好奇的看向謝叔方,雖然他也沒有指望著因為這些就讓鬆讚幹布感到害怕,但對於鬆讚幹布的反應,他是真的想知道。
謝叔方聞言一笑:“大王,你是不知道,當這小子看見戰船的時候,整個人都很是驚歎,站在外麵伸手去摸,一臉的癡迷,又帶著他進入到裏麵看,當知道那個船可以賣的時候,更是雙眼發亮。
後麵帶他去城外的營地,當見到我們大軍的軍容時,一臉的震撼,末將時刻在看著他的反應,那表現出來的遲鈍與震驚,不是假的。
大軍的操練就帶他看了一個大概,以免他偷師,重點的都沒有給他展示出來,但他依舊歎為觀止的樣子。
尤其是後麵給他展示之前的軍械與現在的軍械時,末將看見了他喉結的滾動,以及額頭上的冷汗,當新製的武器可以輕易刺破原本的軍械時,他整個人都在顫抖。
這小子可是有趣得很,看著新軍械,就挪不開眼了,腳也走不動了,眼神之中滿是渴望,一個勁的問著末將,這個軍械我們賣不賣,他還願意出高價,末將都懶得搭理他。
最後他還親自去試了,當知道這些都是大王做出來的時候,這人的雙眼簡直火熱得像天空的烈陽。
末將隻發現了這些,至於他心裏究竟想的是什麽,末將就不知道了。”
李元吉靜靜的聽著,聽到後麵,他都有些搞不懂這人是怎麽想的了,但李元吉敢肯定的是,鬆讚幹布肯定有害怕,也有心動,至於最後的激動,眼中的炙熱,李元吉無法理解。
崇拜他?
這個想法一滋生出來,李元吉都覺得不可能,雖然因為冶煉技術跨時代的進步,打造出來的軍械質量也是跨時代的提升,但怎麽也不至於這樣吧?
想了一會,李元吉索性懶得再去想,如今的軍械、大軍威勢隻能讓他害怕的話,那就等他把炸藥弄出來,到時候讓鬆讚幹布看看炸藥的威力,不知道會不會把他嚇得尿褲子?
在這麽一個時代,天威莫測啊,會不會讓鬆讚幹布以為他李承乾是天神下凡,然後直接做他的小跟班?
李元吉想想都期待,鬆讚幹布這個人他是真覺得不錯,而且有了這人,吐蕃那邊那些地方占據之後,也不用擔心治理和反叛的問題了,簡直一舉兩得。
李元吉收起笑意,看向謝叔方。
“行了,先不要去管他,等炸藥弄出來,到時候帶他一起去看看威力。”
說到炸藥,謝叔方現在回過神來,對李元吉是更加敬佩,這樣有著天威的玩意都能弄出來,他是認為李元吉就是上天之子,隻有這樣,李元吉才扛得住上天降下的神罰。
得虧李元吉不知道謝叔方想得這些,不然他真要跳起來打人,合著這是認為拿炸藥抵著他炸,他都能沒事的那種?李元吉要是真有這種本事,當初在長安他就不會慫了,直接幹李建成和李二了。
眼見天色漸黑,李元吉大吃了一頓大補之物,然後自覺的往楊清婉的房間走去,這個時候李元吉是真的發現了,有時候後宮人太多,也不是那麽的美好。
楊清婉這裏去了,韋珪那裏總不能不去吧?然後兩女一陣折騰,休息的時間還不能太久了,不然折騰得更久。
現在還隻有楊清婉與韋珪兩個,等武順與武媚長大,好嘛,四個了,李元吉想想都牙疼。
李元吉現在是知道為什麽深宮之中那麽多怨婦了,皇帝就一個,後宮佳麗三千雖然是誇大了些,但幾十號人還是有的,誇張一些的甚至上百號人,注定有一些人要忍受深宮的寂寞了。
除了寂寞,還有別人的針對,遭受橫眉冷眼,即便是宮女和太監,有時候都還得受這些人的氣。
後宮的爭鬥,說白了一點,就是為了皇帝那一個人罷了,勝了,就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有更高的地位。
李元吉不再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反正如今他後宮人少,又一團和氣,楊清婉這個後宮之主,做得也是非常的好,什麽都不用他操心,想到這些,李元吉也是高興。
來到楊清婉屋內,盡管已經是黑夜,但看得出,楊清婉也是簡單打扮過的。
“夫君,你來了,快坐。”
李元吉笑著坐下,又一把將楊清婉抱了過來,兩人貼著聊了一會,就開始了的征途。
清晨,陽光照耀著千家萬戶,李元吉完成每日任務,還在堅持鍛煉著,昨夜雖然沒有整夜爆發戰事,但時間同樣不短,尤其是出現的新招式,讓李元吉更是勞累。
鍛煉之後,正要出去,岑文本卻是匆忙走了進來。
“景仁,這麽急是發生什麽事了?”
岑文本無心閑聊,當即說起了正事。
“大王,長安傳來加急傳書。”
李元吉頓時一驚:“不是,這事才幾天吧?這麽快長安那裏就給出回信了?”
岑文本滿臉無語:“大王,我們傳去的書信還沒到呢,哪有這麽快,這肯定是長安那邊提前發出來的。”
李元吉也不尷尬,直接打開書信看了起來,越看神情越發沉重,最後拿給岑文本。
“伱看看吧。”
岑文本看後,同樣變得無比嚴肅,眉頭都皺在了一起。
“李世民挑選天下匠人,然後全部召集進入宮內,又讓人嚴加看管,看來是真的有了更好的冶煉工藝了,看來大唐接下來也是要開始大量換裝新式軍械了。
然後又組織一眾世家話事人密謀,過程以及具體的話題不為人知,但最後一眾世家紛紛出錢出糧,給到李二,緩解大唐朝廷錢糧的不足。
最後一個消息,則是李二挑選大軍進行操練,甚至為了方便,直接在宮中開始練了起來,看來李二這是被突厥和我給惹急眼了,想要報仇雪恨呢。
前後兩個消息我都不關心,冶煉工藝他李二注定追不上我們,至於練軍,也不用去管,我就想知道,李二究竟給這些世家說了什麽,竟然讓他們甘願出錢出糧。
我不信這些一直吸血的人,突然有一天會自願放血出來。
楊氏和韋氏有沒有消息傳來?”
李元吉很是嚴肅,李二的這些動作,他都有預想過,沒有什麽值得驚訝的,驚訝的是,李二竟然說服了這些世家大族,李元吉是真的驚訝又好奇了。
一旦李二得到世家的幫助,那恢複起來,可就快太多了,按照如今李二的布置,通過外貿,以及從世家大族那裏得到的,恐怕幹突厥報仇的時間都會提前。
隨後李元吉想到一個更為緊急的問題。
“景仁,讓長安的人去查,李二在倭國那裏,究竟派了多少大軍過去,原本我們以為李二沒有錢糧,即便出兵定然也是一兩萬人。
如今看來是我們預估錯了,有了錢糧的李二,必然不可能隻派一兩萬人,必然更多,必須要弄清楚李二這次出動多少大軍去倭國。”
隨即李元吉又叫來謝叔方。
“叔方,你立即傳信給蘇定方、劉仁軌,讓他們務必小心,切記要關注好唐軍的動向,另外,馬上傳令給虞明和,讓他再率領一萬人過去!
再傳信給席君買與馮盎,讓他們加快遷移的速度,盡快把大軍解放出來,以便投入到戰場!”
謝叔方當即匆匆下去傳令,而李元吉此刻越發的沉重了,本以為在倭國戰場這回他會占盡優勢,如今看來,根本就不可能,有了這筆錢糧的李二,必然會拿出來大部分來支持這次戰事。
畢竟可以打擊他,封鎖他的發展線路,他不信李二對這個沒興趣。
現在李元吉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李二千萬別派李靖去,隻要不是李靖,其他人任何人,李元吉感覺蘇定方都可以打。
岑文本在一旁皺著眉頭,整個人都顯得沉悶,過了一會才緩緩開口。
“大王,楊氏與韋氏,都還沒有消息傳來,不過在下猜測,隻要楊氏與韋氏知道這件事,必然會傳信過來。
前番大王大軍兵入大唐,天下人都已經見到大王的實力,這些世家必然不會放棄大王這裏,尤其是楊氏與韋氏,與大王有著天然的親近關係,必然會來信。
至於李世民派出的大軍,大王可以讓人重點關注大唐的碼頭,李世民的大軍想要去倭國,必須要乘船,不過為了安全,想來應該會從百濟那邊繞行,大王可以讓遠林也關注此事。”
李元吉聽著還是有些皺眉,楊氏與韋氏有著天然親近?話是這樣說沒錯,但在世家,就沒有什麽情誼可言,隻有利益啊。
如今李二掌權,與李淵掌權時期已經大不一樣了,以前這些人還可以兩處下蛋,但現在,李元吉自己都沒有多少譜。
岑文本也是看出了李元吉的擔憂,再次開口。
“大王,其實不必憂慮,先說李世民此次出兵倭國吧,在下料定,大軍必然不會超過五萬,李世民想要出兵倭國,必然要動用大量水師,大唐以往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南方的水師總共也就十五萬人,這次起碼要動用一半的水師力量,不僅是要運送李世民派出的精銳,更是要掩護精銳進行大戰,以及保障後續的錢糧輸送,少了根本不行。
我們水師的強大,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李世民必然會注意這點,尤其是領軍的主將,必須要考慮。
而且即便李世民和世家談攏,也學著用大王的方法通過外貿賺取錢糧,但外貿所帶來的錢糧,短時間內,是無法抵達大唐的,更何況錢糧還要向南方運輸。
這次李世民必然是動用南方庫房的儲備錢糧,但李世民絕不會調集過多,這點就限製了他的大軍數量。
加上我們大軍占據著軍械之利,李世民的大軍軍械必然是無法更換新式軍械的,我們有著絕對的優勢。
所以大王無需為此事擔憂,既然派出了蘇定方,大王就應該相信蘇定方,定然能夠擊敗李世民派出的大軍。”
李元吉認真的聽著,這個時候他也有些發現,自己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縱然李二可以騰出一部分錢糧來用兵,但必然也有限製,不過就是數萬人,他這裏依舊能夠應付。
尤其是既然派出蘇定方,他也確實應該相信蘇定方,除非他自己前去指揮。
而岑文本停頓片刻,接著道:“至於楊氏與韋氏,大王更是不用擔憂,楊氏與韋氏先前主要就是下注在太子與大王這裏,如今雖是李世民掌權,但他們若是投向李世民,會很虧。
如今他們投過去,付出的代價更多,而且隻是錦上添花,得到的也不夠,即便李世民想要給多,其他人也不會同意,若是楊氏與韋氏都能得到得更多,其他人同樣會要求得到比原先更多的利益。
這是必然的事情,不會以李世民的意誌而改變,而且李世民也不會讓原本就支持他的人,與楊氏與韋氏得到的一樣。
在這樣的基礎上,又加上大王暴露出來的實力,以及如今王妃,與韋氏族中大才幾乎在大王這裏,臣甚至有一種預料,楊氏與韋氏,恐怕還會攜帶族人遷入嶺南,隻在長安留下少部分人手,配合大王行動。
因為天下人都已經見識到了大王的實力,完全可以與李世民逐鹿大唐天下,加上繁華的貿易,這裏隻有一些以馮氏、寧氏為首的土著世家,楊氏與韋氏到來,因為與大王的天然關係,基本不用再次付出,就能得到得更多。
而且除了楊氏與韋氏,之前與李世民不那麽對付的世家,恐怕都會往嶺南遷入。
如今大王的封地越發寬廣,已經不再是僅僅局限於嶺南,種種因素之下,臣認為大族遷移的可能,會更大。
而李世民必然也不會阻攔,一旦李世民對世家下手,必然會引得天下世家人心惶惶,紛紛助力大王帶兵回長安。
且李世民定然也不想讓這些人繼續留在大唐,成為大王將來進入大唐的臂助。
這些都是臣的猜測,但臣以為,可能性會非常的大。”
李元吉皺著眉頭緊緊思考著,越想,他都越發覺得岑文本說的很對,無論從現在的利益看,還是從未來的角度出發,楊氏與韋氏都有可能這樣做。
如今楊氏與韋氏本就落寞了,不如五姓七望,一旦楊氏與韋氏下注他,將來他若成事,楊氏與韋氏就能借機反超五姓七望,或者達到這樣的高度。
關鍵是他展示出來的方方麵麵,還真有這個可能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