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看完軍報,滿臉的興奮,興奮之餘,又滿是慶幸。


    初看之時,他也被驚訝到了,尤其是張公瑾突然率領大軍兵臨大和城下,蘇定方、薛萬徹、虞明和三人盡皆率兵在外,哪怕是摩理勢,都在於阻攔程咬金的推進。


    大和之內,就剩下韋挺一人,原本蘇定方還留下一萬軍給韋挺,但因為程咬金的強勢推進,直接斬殺摩理勢,摩理勢率領的倭國大軍頓時大崩潰,程咬金無人可攔,蘇定方不得不再從韋挺那裏抽調五千軍前去阻攔。


    就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張公瑾率領大軍抵達大和,倭國之內蘇我氏殘餘的力量進行反撲,加上沿途倭國人的再度反叛,張公瑾率領的一萬軍,直接增長至近兩萬人。


    然而韋挺披上戰甲,率領五千人與張公瑾爆發大戰,愣是一人將張公瑾給攔在大和之外。


    隨後匯合率軍而來的蘇定方與薛萬徹,對張公瑾展開圍剿。


    最後還是楊铖在百濟傳回情報,是因為李勣早早安排了在李元吉這裏購買的商船,以百濟商人的身份,在北蝦夷進行登陸,成功逃過劉仁軌海軍搜查。


    不過你也確實沒有說錯,他們這些人之中,蘇定方與薛萬徹算是較為優秀的了,尤其是蘇定方,這次雖然被李勣壓製,但隨機應變上,也展現出了強大的指揮與嗅覺能力。


    若是再次發生這樣的戰事,臣相信,他們的表現必然會更好。


    那張公瑾呢?如何處理?”


    這些人回去遭到區別對待後,過後恐怕還會有不少人主動前來呢,而且還能宣傳這裏。


    尤其是李勣那真真假假的用兵之計,完全迷惑了蘇定方的雙眼,讓蘇定方以為李勣的主力大軍就在程咬金那裏,完全沒有想過其他的可能,被李勣給虛晃一槍。


    再滅一國,李元吉封地再次擴大,這代表著,他們開疆擴土,再次成功,而倭國成為李元吉的封地後,也意味著李元吉今後的影響力,可以徹底插入北方了。


    岑文本看了近兩炷香,每一個字都沒有疏漏,看得無比認真,看到最後,岑文本也高興不起來了,他如今也總算知道李元吉為什麽會不高興了。


    因為就他自己,看了之後都高興不起來,這場仗,雖然勝了,但實際上,卻是稀碎,說敗都不為過。


    虞明和雖有紮實的理論,軍策看得非常之多,但在實踐上,還是太少了,如今想要扛起擔子,確實有些急了。


    無論是蘇定方,還是薛萬徹,他們比起李勣,經驗上差了一點也是正常。


    就這樣,呈現出來戰局卻是這樣的,李元吉哪裏能夠高興得起來,要知道他的這些甲級兵種,養起來耗費的錢糧是巨大的開銷,卻是沒能給他帶來預想之中的戰局。


    若是李勣擁有同樣的軍械,李勣安排的大軍沒有脫節,這次大戰,李元吉能夠想到,最後敗的人恐怕就是蘇定方了。


    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是很有發言權的,因為除了嶺南原本的五府,其他地方全是後麵滅國之後劃分出來的,早就累積下來了。


    最大的改變,就是有了倭國,在北方以及高句麗周邊的貿易,可以更加放心的進行,而不用擔心這些小國會對他們的商隊下黑手。


    尤其是劉仁軌與虞明和,他們之前的大戰經驗本身也沒有,經曆了這次,各項能力必然有著很大的提升。


    “大王,其實不用這般,這場仗總的來說,還是我們勝了,這就是好事。


    但將這些人放回去,李元吉也完全沒有想過,都是百戰老兵了,放回去是給李二增強實力?


    他還不至於蠢到那個地步。


    過了許久,岑文本方才看向李元吉。


    “不錯,你這個法子就挺好,可以按照你說的做,你過後將這些整理出來,安排人手準備著手進行吧。


    自身在海上的戒備,同樣很是不足,不僅讓張公瑾的大軍悄然登陸,還讓李勣與程咬金就那樣逃了回去,李元吉都不忍直視。


    在興奮與慶幸過後,李元吉就滿是沉默,一個李勣,就把他派出的豪華陣容給打成這樣,若是李二再派來一個李靖,這仗還特麽怎麽打?


    李元吉敢說,這次倭國大戰,但凡將他們的軍械與海軍給到李勣,李勣恐怕能夠摧枯拉朽的結束戰鬥,根本不用打得這麽艱難。


    還有倭國,如今摩理勢已死,與李二的博弈也分出勝負,那麽就沒有必要再扶持倭國人掌權了,直接將其納入本王封地。


    臣認為大王應當高興才是,這次大戰,完全是在給我們練兵練將,而且最後我們還勝了,當為一舉多得才是。”


    尤其是為了這次與李二博弈,他可是派出蘇定方、劉仁軌、薛萬徹,以及虞明和這樣的豪華陣容。


    在蘇定方與韋挺消滅張公瑾大軍後,便是開始對李勣的大軍展開反擊,然而李勣的嗅覺太過敏感,帶著殘兵直接開逃。


    若是換成完全路麵作戰,李勣的後勤得到解決,哪怕蘇定方有著絕對的軍械優勢,恐怕都會打萬分艱難。


    而另外劉仁軌的海軍,更是完全被李勣當做猴來耍,率領占據比蘇定方陸軍優勢更大的海軍,各方麵情報缺失,還需要在百濟楊铖為其提供情報。


    前三個就不用說了,哪怕是虞明和,如今的各方麵能力,都是完全不差的,將虞明和看作是小號謝叔方,完全沒有問題。


    從軍報可以看出,是他們的軍械,占據絕對優勢,才能在倭國與李勣的大戰之中頻繁取得很大的戰場優勢。


    李元吉一直以為,他在軍械這塊占據這麽大的優勢,應該是他的大軍摧枯拉朽才對,縱然李勣用兵高深,但在絕對的實力麵前,應該翻不起什麽風浪。


    若是有實在不想在這裏的,到時可以用他們去向大唐索要願意留下來那些人的家人過來,這樣反而能增補人口,同時完成基礎建設。


    然而岑文本激動片刻,看著李元吉的神情越來越不好,又滿是疑惑,如今打了這麽大的勝仗,拿下倭國,又擊敗李勣,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消息才是。


    這也是為什麽蘇定方幾人明明打了這麽大的勝仗,他雖然興奮,也慶幸的最大原因。


    至於殺俘,臣反對,都是大唐之人,完全不必做得這麽決絕。


    倭國該怎麽劃分,由誰去,誰率軍駐守,這些你現在都想一想,該怎麽做。”


    岑文本一時間都滿是愁容,過了許久,岑文本放下手中的折章,放在李元吉的案牘之上,看向李元吉。


    幸運的是,李勣的種種布置出現了脫節,虞明和身後的唐軍未能及時跟上,與薛萬徹一起纏住了李勣的大軍,為蘇定方與韋挺圍殲張公瑾奠定了基礎。


    且可以讓他以後無需麵對大唐,讓他去駐守大唐一地,護衛一方安寧,也是極好。


    劉仁軌與虞明和,確實是我對他們的期望過高了吧。


    想到當初他率領三十萬甲級兵團想要去長安的樣子,這個時候他突然慶幸,慶幸李二沒有集中所有,先來幹他,不然他是真的麻煩大了。


    李元吉聽得一陣點頭,岑文本的這個處理法子,無疑說到他的心坎上了。


    徹底擊敗李勣,這代表的,可不僅僅隻是在這場與李二的博弈之中他們取勝了,而是因為倭國,也將正式納入李元吉的封地。


    臣想來,他們幾人心中必然也極為不好受,而且經過這次大戰,臣料定他們每人都會提升很多。


    岑文本唯一皺眉考慮的是,張公瑾與那些唐軍俘虜如何處理的問題。


    “景仁啊景仁,還得是你,明明是蘇定方他們被李勣給壓製了,經過你這麽一說,反而是我們賺大了一樣。


    在占據倭國之前,李元吉的影響力隻能在南方、西南這些地方,即便是西方,都很小,但如今,東北以及北方,李元吉總算可以插手這兩個方向的事務了,不再像之前那般鞭長莫及。


    想著想著,李元吉反而有些失望了。


    看看現在,李元吉擴大的這些封地,是滅了多少國才得來的?


    李元吉一直想要知道他與李二的差距,如今確實知道了,但李元吉是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實在是這樣的一幕,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哪怕是程咬金,或許提前收到李勣的傳信,也是緊隨其後逃離,劉仁軌的海軍防守了一個寂寞,無論是李勣還是程咬金,都沒有攔下來,最終就留下萬餘唐軍。


    不過短時間內,此人不可外放,極有可能通風報信,需等上三五年,同時需將其家室換來這裏,才可對此人進行啟用。”


    長此以往,肯定有人願意主動留下,這些人,將來都能夠很好的融入進來。


    盡管蘇定方讓薛萬徹率領三千軍斷後阻攔,並且李勣身後還有虞明和的一萬軍,然而在虞明和身後,還有唐軍。


    這次軍報,沒有經過信鴿傳遞,因為內容實在過多,信鴿無法傳送。


    隻需兩三年時間,那些不願留下的人即便去了大唐,也很難入軍,畢竟大唐也不會輕易讓他們入軍,若是有我們安排的人在裏麵,他們可區分不出來。


    岑文本當即變得嚴肅,沉聲道:“大王可對張公瑾進行勸降,他雖是秦王府之人,但回去無望之下,大王依舊有勸降的可能。


    而在李元吉身旁的岑文本,聽到李元吉說倭國取得大勝,頓時變得無比激動,哪怕岑文本素來穩重,這一刻都穩重不起來。


    李元吉看著岑文本,頓時笑了。


    而且大王不妨這般想,李勣乃是名將,經曆大小戰事無數,在大唐還沒有平定天下之時,就已經嶄露頭角。


    “大王,俘虜的處理,大王可讓他們直接去進行勞改,按照征召百姓做工一般,他們去做,待遇同樣不變。


    這是臣的想法,請大王指正。”


    這些就不說了,如今李勣已經敗退,那麽俘虜的李二大軍,以及張公瑾該如何處理,伱現在想一想該怎麽做。


    至於劉仁軌與虞明和,劉仁軌本身接手水軍不過兩年不到的時間,各項能力都還需要慢慢提升。


    但即便是這樣,蘇定方依舊危險,因為在蘇定方與薛萬徹身後,就是李勣親自率領的一萬多大軍尾隨而來。


    岑文本聽著李元吉的問題,也是開始沉思起來,倭國如今確定要被納入李元吉的封地,那就必須要管,對於這個,岑文本倒是沒有想太多,因為在治理攻占下來的封地的問題上,他們有經驗。


    無論是張公瑾突然出現的大軍,還是李勣的逃跑,都是因為如此。


    蘇定方本以為勝券在握,海麵又有劉仁軌的海軍,認定李勣無處可逃,然而李勣卻是離奇的坐船逃向百濟。


    即便岑文本還不知道倭國之內有金山、銀山的事情,但就如今的種種好處,也最夠岑文本無比的激動與興奮了。


    尤其是他派去的大軍,也比李勣的更多,後麵虞明和可是帶了整整一萬軍過去,就這,還打得這麽艱險。


    總體看完,雖然最終是他取得大勝,李元吉也很興奮,但興奮之餘,是真的慶幸。


    不待岑文本說話,李元吉就將軍報遞給岑文本,岑文本疑惑的接過軍報看了起來。


    對倭國的處理,李元吉心中是已經有了想法的,但對於張公瑾以及俘虜大軍的處理,李元吉還是有些不確定。


    張公瑾可殺也可不殺,但俘虜的那些大軍,李元吉是怎麽也無法下殺手的,都是大唐的男兒,都是大唐人,怎麽也不能就這樣將他們殺了。


    然而從整個布置來看,李勣的表現,無疑碾壓了蘇定方的布置,李勣的準備,比起蘇定方更加充分。


    以往李元吉實力雖強,但對於高句驪、百濟、新羅這些小國而言,就是屬於鞭長莫及,李元吉再強,也無法影響到他們,如今,時代徹底不同了。


    李元吉沉思片刻,便是理解岑文本這番話的用意,啟用過早,極有可能張公瑾會當一個二五仔。


    “嗯,此事我知曉,那麽倭國,又該如何?”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下棋隻玩心之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下棋隻玩心之鋼並收藏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