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市麵上的各種消息,並沒有因為這三天的時間,冷卻下來,反而因為事情沒個定論,增加了無數的流言蜚語,而且那皇家人也不知道怎麽想的,居然就著戲台,一遍又一遍的講起那李將軍的生平,還有那李家軍將士們的故事。
其實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邊城離他們實在太遙遠,他們平時關注的,都是他們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他們看不到那麽遠。
他們不知道原來他們平時羨慕的軍戶,為什麽可以不事生產,卻可以領肉拿米;
他們不知道原來他們平時嫌惡的軍戶,每日裏耍刀弄棒,將來要麵對的又是什麽的;
他們不知道原來為了保護他們,李家軍的將士們需要夜以繼日的操練;
他們不知道原來為了他們的柴米油鹽,那高高在上的將軍們,要沒日沒夜的習武,還要抽空研讀他不喜的兵書;
他們不知道原來戰場上的拚殺,是以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為代價,戰報上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的人。
從來沒有人如此詳細的,給他們講述一支軍隊,一位將軍的故事,讓他們更加痛惜李將軍的慘死。世人都喜歡幸福美滿,可偏偏隻有文人封筆,武人折戟才讓人印象深刻。
人們傾慕李將軍的人品與武藝,痛惜他的悲慘遭遇,導致他的故事,迅速的流傳開來,所以今日來的人更多。
好在祭祀慶典結束後,劉玦有專門安排過。卻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座位,隻是他們似乎也並不在意。
刑部尚書看著下麵的人山人海,甚至有些後悔,他為什麽沒有,趁著這三天遞交辭呈。
吐槽歸吐槽,刑部尚書看著兩旁,多出來的那幾個,白發蒼蒼的老皇叔祖們,微笑行禮然後坐到了主位。
有了上一次的經曆,刑部尚書很快調整好了他自己,不就是現場的百姓多了一倍麽!不就是皇家的老祖宗們來了不少麽!不就是京都駐地的修仙者們都來了麽!
陛下的名諱他都叫過了,還有什麽可怕的,自己給自己鼓勵半晌,刑部尚書終於是將他自己調節好了。
眼見相關人等都已經到齊,這次李辰熙是和劉玦他們一起出來的,劉珪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由劉玦和李辰熙作為當事人站在堂下。
因為這幾天的宣傳,在李辰熙出來的時候,甚至有大膽的百姓,對著她吼道:“李姑娘,我們支持你。”
李辰熙依舊一身紅衣,看向那人,露出一個得體的微笑,引的那個方向上的百姓紛紛大喊:“李姑娘,我們都知道李將軍是一位好將軍。”
百姓們沒有那麽多的金錢和機會,可以讀書認字,他們誇人也是用最質樸的語言。李辰熙的笑容越發燦爛起來,讓看到的人不由心喜。
刑部尚書回去後,也是將關於李將軍的相關記錄,還有李辰熙提供的證據,調過來反複觀看,以他多年的經驗來看,李辰熙所言多半屬實。
可是陛下坦蕩的態度,又讓他確認其中有內情,他甚至猜想他們陛下,是不是就是在故意配合,想為李將軍正名。
畢竟當初幾個皇子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好,哪怕他們前些年看起來不和,而當初的李將軍,可是一直被傳言稱是太子黨。
這些年李將軍背負著敗軍之將的名聲,一直有被病垢,大多都是集中在兩點:一是當初他指揮不當貽誤戰機導致戰敗;二正是他一個大將軍作為太子黨參與奪嫡。
刑部尚書收回他自己發散的思緒,拍了一下驚堂木,口稱:“肅靜”,待現場安靜後,才道:“當日經雙方同意,延期再審,今日雙方證據可有備好”。
李辰熙的證據都已經提交,行了個平輩禮道:“我暫時沒有新的證據”。
劉玦也對著刑部尚書行了個平輩禮,將他收集來的證據,從儲物袋中取出,遞給一旁的侍衛呈上去。
刑部尚書看著劉玦遞上來的資料,隻一眼就差點讓他從椅子上摔下去,什麽叫先皇下旨,五王爺這是在陳述事實,還是在編排先帝。
刑部尚書作為主審,這幾天他也沒有閑著,想了很多種可能,畢竟柳如風什麽身份,隻一個二皇子怎麽可能讓他聽命。
刑部尚書自己甚至也以最壞的惡意,猜度過當今陛下,畢竟是奪嫡,做些違背本性的事情也正常,所以他連矯詔都想過了,都沒敢往先皇身上想。
五殿下啊五殿下,這四個字雖然沒有放到開頭,可刑部尚書還是一眼就看到了,其他的他完全沒心情看,他看向劉玦,見他神情自若,再看向他的陛下,他也是老神在在。
刑部尚書在想他的陛下,知不知道他的五弟,到底給他的是什麽,刑部尚書一時都不敢,將這些東西給文書,雖然他已經站到了他身邊,好在他不給他也不敢自己拿。
刑部尚書閉眼深呼吸,強迫他自己從頭開始看,不過一頁紙他很快就看完了,長舒一口氣的同時,頭皮又開始發麻,這是什麽意思,王家分支要害太子?
一旁坐著王晨曦,見刑部尚書一直不給她資料,不由看了過去,察覺到她的目光,刑部尚書有種落荒而逃的衝動,給還是不給?
終於在所有人都看向他的時候,刑部尚書一咬牙將證據給了文書,並將上麵的資料,給了王晨曦一份,幹脆也給了李辰熙一份:“李辰熙、劉玦,本官現在準許你們當堂對峙”。
李辰熙也不多言,拿著那頁紙細細的看了起來,直接問道:“這些所言非虛?”
劉玦對著李辰熙點點頭,朗聲道:“李姑娘,在座的各位請準許我,將整個事件完整的講述一遍,孰是孰非自見分曉”。
劉玦將時間線從最開始皇家選秀,王家小姐化身李美人開始開始講述,中間穿插因地動不止,太子入修仙界求援,後太子聲威日盛,李美人結束蟄伏,開始控製先皇,導致先皇做出一係列匪夷所思的事件,最後到太子赴死,先皇自囚於皇宮,隻為了抵抗繼續殺子的欲望,最終遺憾離世。
劉玦這次半點沒有避諱,修仙界參與其中,也明確表示修仙界與世俗界的差異。劉玦顯然早有準備,整個過程講的遊刃有餘。
特別是進入先皇那一段,劉玦將故事的主角換成了先皇,他的掙紮,他的抗拒,他的無奈,他的沉淪,到後麵的覺醒,以及最後的抗爭以及死亡,講的那叫一個跌宕起伏、淋漓盡致,讓聽的人似乎也經曆了一遍。
王晨曦和李辰熙對視一眼,‘劉玦這就是你的目的麽,通過你們的事,讓百姓知道修仙界的強大,以及他們對世俗界虎視眈眈,再用你父皇的故事,告訴大家,修仙界的手段也不是不可戰勝’。
在場的其他幾個世家管事,本就是過來看戲,聽到精彩的地方還要點評幾句,現在他們自然也聽出劉玦的意思,卻不甚在意,修仙界在沒落也不是區區一個龍國可以撼動的,
周管事也是笑著搖搖頭,蜉蝣撼樹,看著他們徒勞無果的掙紮,還挺有意思的。
李辰熙暗自歎息:‘可是這樣不夠,並不足以給百姓心底畫上痕跡,劉玦你應該還有什麽後手吧。’
一直到劉玦將整個事件講完,所有的前因後果,也說的明明白白,現場的人,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樣很多原本無法講通的事,就可以說通了。隻一點,那王家旁支的修仙者,為什麽要對付太子?
果然很快就有人發現了這個問題,那王家小姐入宮的時間,明顯要早於前太子劉玥,去修仙界的時間,那麽就不可能是前太子劉玥,在修仙界惹到了什麽人。
劉玦在講述整個故事的時候,也沒有回避這點,他甚至清晰的將時間的先後講明。眾人腦中最先浮出的解釋,它本就是要對付太子劉玥,與他做了什麽無關。
王晨曦、王辰風這些王家人,剛才就一直老神在在的,聽著劉玦的講述。
就算說到他們王家旁支的時候,也是半點異常都沒有,既不驚訝,也不慌張,完全就是一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架勢。
李辰熙卻是故作驚訝,但是幾分真幾分假,就隻有她自己知道了,畢竟她也是第一次,聽劉玦如此詳細的,將整個事件講完。
李辰熙也終於知道,她心底的那點違和來自那裏,他師父得到天道提示在後,可他對付王家卻是很久之前。
到底是誰在挑撥他師父對付王家,王家無旁支,那些打著王家旁支的名號,壞事做盡的人,到底是栽贓陷害還是狐假虎威。
李辰熙暫時放下這些念頭,揚了揚手中的紙,替眾人問出心中的疑問,“我承認,劉玦你的故事比我的更完整,前因後果也更合理、順暢。”
劉玦並沒有因為李辰熙的故事二字而說什麽,隻道:“抱歉李辰熙,我們力量有限,這已經是現階段的我們,能調查出的全部真相”。
李辰熙點點頭,表示認可:“既然事涉修仙者,你們能查到這些已屬不易,隻是~~~”
李辰熙話風一轉,看向劉珪問道:“先帝是否被控製可有人證物證?還有他到底是自困還是被囚,又如何明辨?”
李辰熙要提問題,本就是他們提前說好的,事情不辨不明,若是劉玦他們提出證據,她就直接認可,實在是太假,隻是具體問什麽,就由李辰熙自由發揮了。
劉玦有些意外,李辰熙一來就這麽直擊核心,而且還是這麽一個很難自證的問題。
畢竟這件事能作證的都是皇宮的人,他們的證詞很難讓人信服。而這個問題,若是不能解釋清楚,他們的整套說辭都會被推翻。
劉珪並不打算作答,不是他不知道怎麽作答,而是他知道有劉玦在,不需要他去說,雖然他也覺得這個問題有些棘手,但他相信劉玦能完美解決。
劉琪更不用說,這件事他本來就沒有牽涉其中,他若是插進來除了將水攪得更渾,沒有任何意義,而且他也想知道,劉玦會如何解決這件事?
劉琪還有點隱秘的小心思,他對劉玦這些年騙他給他推輪椅,還是頗有幾分怨念的,既然不能添亂,看個熱鬧不過分吧。
隻有劉玹是真的在擔心他哥,對於當初的事,他沒有多大的記憶,不管是父皇還是大哥,他記憶都不深,不過他知道這種場合,安靜不添亂,就是他能做的最大的事了。
劉玦將幾個兄弟的心思,幾乎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先對著劉玹安撫的笑笑,才看向李辰熙:“李姑娘,抱歉,你的問題我可能沒法回答。”
在場的人都有些呆愣,劉玦這個回答是什麽意思?是他不知道怎麽回答,還是他不能回答,難道真的有問題。
李辰熙也有些呆愣,她問這個問題,自然是知道這個問題難,可是這個問題是整個事件,到底是修仙者作亂,還是劉珪奪嫡的關鍵問題。
就在李辰熙還在思考怎麽補救時,隻聽劉玦繼續道:“因為李姑娘你,問的兩個問題,其實是同一件事,而這件事相關的人證物證,都是我們皇室之人,他們的證詞並不足以取信於人”。
李辰熙雖不明所以,還是點頭稱是,“對,那劉玦你的意思是?”
劉玦既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卑微討好,隻是很平靜的笑道:“李姑娘,我來問三個問題,問完了姑娘心中自有答案。”
李辰熙本就不是為了抬杠,這個時候自是配合:“請問?”
劉玦看向她,笑問道:“第一個問題,我問李姑娘,請問當初李家軍大敗,連失三城的情況下,李將軍是如何保住這大半兵力的。”
李辰熙不知道這個問題,和她的提問有什麽關係,答道:“李家軍悍不畏死,王將軍救援及時。”
劉玦笑著對李辰熙點頭示意,然後看向一旁的兵部尚書:“李大人,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問你的”。
兵部尚書李大人行伍出身,一向雷厲風行,立刻起身行禮:“五王爺請問。”
劉玦直接開口:“王將軍從收到命令,整兵出發,再到達邊城,可趕的上?”
兵部尚書對於這件事了解的,當初王將軍違規擅離駐地,也是他幫忙隱瞞的,現在劉玦這麽問,顯然是知道前因後果,幹脆的答道:“趕不上”,想了想補充道,“至少應該晚7天”。
現場的人知道這7天代表了什麽,代表李家軍可能十不存一,代表了邊城百姓可能傷亡加倍,大家都知道王將軍和劉珪的關係,能讓他不惜違背軍令,也要前去救援的隻有劉珪。
可是王將軍提前出發這件事,一直都瞞得很好,或者叫心照不宣,有心之人雖然有所懷疑,可無人證實。
劉玦看向劉珪問出最後一個問題:“你為何要救他?”
劉珪看向李辰熙道:“父皇曾經說過,如李將軍這般的將士們,遠離故土,守衛邊疆,是國之柱石,不可怠慢。”
李辰熙知道她可以問劉珪,‘你又是怎麽提前得到消息?’可她怎麽問的出口,難道她要問,‘你為什麽要來救李家軍’。
李辰熙還是說道:“劉玦你的意思是,你二哥派人救了李家軍,他不會為了奪嫡做這些事?”見劉玦點頭,李辰熙又問道:“那你父皇了,他真的被人控製麽?”
劉玦斬釘截鐵的道:“不會,我父皇可能不是你們心目中的好帝王,可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最好的帝王。他知人善用,他不太會處理政事,所以他將這些,交給了會做這些事的柳丞相;他不會軍事,所以他提拔了,行伍出身的李大人為兵部尚書;從大哥懂事開始,父皇就已經將一切權力交給了他,他又怎麽會因為權力而針對大哥,導致後續的一係列慘劇。”
劉玦和李辰熙就此開始就著這些細節問題,互相辯駁,帶來的證人也是輪番上場。
李辰熙半點不讓,將一個為父報仇,追根究底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依著她的提問,將所有可能出現爭議的地方,都提前問了個遍。
一直到最後涉及到修仙者的部分,原以為會是又一場長篇大論,卻被王晨曦一句絕殺:“我王家沒有分支”。
還是王辰風見一群人大眼瞪小眼,笑眯眯的補充道:“我王家之人個個天賦卓絕,放棄哪一個都舍不得,哪來的分支”。
隻是他的解釋還不如不解釋,讓聽的人更心塞了怎麽辦?
最後王晨曦一錘定音:“汙我王家威名,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在場的人都下意識的吞了一口唾沫,王晨曦的聲音不大,可卻直直的打到了,每一個人的心頭。
劉玦暗道不好,他知道王晨曦可能不是故意的,他卻不願意在百姓心中留下,修仙者不可戰勝的印象。
劉玦笑著道:“靈犀仙子,請放心,在下若是懷疑此事與貴家族有關,又豈會邀請你們過來觀禮。”
王晨曦自是不會拆劉玦的台,隻微笑回應。
劉玦本想說什麽,遠遠看到有快馬疾馳而來,改口道:“那用魅惑之術控製我父皇的王姓姑娘,我四哥已經將他緝拿歸案。”
市麵上的各種消息,並沒有因為這三天的時間,冷卻下來,反而因為事情沒個定論,增加了無數的流言蜚語,而且那皇家人也不知道怎麽想的,居然就著戲台,一遍又一遍的講起那李將軍的生平,還有那李家軍將士們的故事。
其實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邊城離他們實在太遙遠,他們平時關注的,都是他們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他們看不到那麽遠。
他們不知道原來他們平時羨慕的軍戶,為什麽可以不事生產,卻可以領肉拿米;
他們不知道原來他們平時嫌惡的軍戶,每日裏耍刀弄棒,將來要麵對的又是什麽的;
他們不知道原來為了保護他們,李家軍的將士們需要夜以繼日的操練;
他們不知道原來為了他們的柴米油鹽,那高高在上的將軍們,要沒日沒夜的習武,還要抽空研讀他不喜的兵書;
他們不知道原來戰場上的拚殺,是以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為代價,戰報上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的人。
從來沒有人如此詳細的,給他們講述一支軍隊,一位將軍的故事,讓他們更加痛惜李將軍的慘死。世人都喜歡幸福美滿,可偏偏隻有文人封筆,武人折戟才讓人印象深刻。
人們傾慕李將軍的人品與武藝,痛惜他的悲慘遭遇,導致他的故事,迅速的流傳開來,所以今日來的人更多。
好在祭祀慶典結束後,劉玦有專門安排過。卻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座位,隻是他們似乎也並不在意。
刑部尚書看著下麵的人山人海,甚至有些後悔,他為什麽沒有,趁著這三天遞交辭呈。
吐槽歸吐槽,刑部尚書看著兩旁,多出來的那幾個,白發蒼蒼的老皇叔祖們,微笑行禮然後坐到了主位。
有了上一次的經曆,刑部尚書很快調整好了他自己,不就是現場的百姓多了一倍麽!不就是皇家的老祖宗們來了不少麽!不就是京都駐地的修仙者們都來了麽!
陛下的名諱他都叫過了,還有什麽可怕的,自己給自己鼓勵半晌,刑部尚書終於是將他自己調節好了。
眼見相關人等都已經到齊,這次李辰熙是和劉玦他們一起出來的,劉珪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由劉玦和李辰熙作為當事人站在堂下。
因為這幾天的宣傳,在李辰熙出來的時候,甚至有大膽的百姓,對著她吼道:“李姑娘,我們支持你。”
李辰熙依舊一身紅衣,看向那人,露出一個得體的微笑,引的那個方向上的百姓紛紛大喊:“李姑娘,我們都知道李將軍是一位好將軍。”
百姓們沒有那麽多的金錢和機會,可以讀書認字,他們誇人也是用最質樸的語言。李辰熙的笑容越發燦爛起來,讓看到的人不由心喜。
刑部尚書回去後,也是將關於李將軍的相關記錄,還有李辰熙提供的證據,調過來反複觀看,以他多年的經驗來看,李辰熙所言多半屬實。
可是陛下坦蕩的態度,又讓他確認其中有內情,他甚至猜想他們陛下,是不是就是在故意配合,想為李將軍正名。
畢竟當初幾個皇子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好,哪怕他們前些年看起來不和,而當初的李將軍,可是一直被傳言稱是太子黨。
這些年李將軍背負著敗軍之將的名聲,一直有被病垢,大多都是集中在兩點:一是當初他指揮不當貽誤戰機導致戰敗;二正是他一個大將軍作為太子黨參與奪嫡。
刑部尚書收回他自己發散的思緒,拍了一下驚堂木,口稱:“肅靜”,待現場安靜後,才道:“當日經雙方同意,延期再審,今日雙方證據可有備好”。
李辰熙的證據都已經提交,行了個平輩禮道:“我暫時沒有新的證據”。
劉玦也對著刑部尚書行了個平輩禮,將他收集來的證據,從儲物袋中取出,遞給一旁的侍衛呈上去。
刑部尚書看著劉玦遞上來的資料,隻一眼就差點讓他從椅子上摔下去,什麽叫先皇下旨,五王爺這是在陳述事實,還是在編排先帝。
刑部尚書作為主審,這幾天他也沒有閑著,想了很多種可能,畢竟柳如風什麽身份,隻一個二皇子怎麽可能讓他聽命。
刑部尚書自己甚至也以最壞的惡意,猜度過當今陛下,畢竟是奪嫡,做些違背本性的事情也正常,所以他連矯詔都想過了,都沒敢往先皇身上想。
五殿下啊五殿下,這四個字雖然沒有放到開頭,可刑部尚書還是一眼就看到了,其他的他完全沒心情看,他看向劉玦,見他神情自若,再看向他的陛下,他也是老神在在。
刑部尚書在想他的陛下,知不知道他的五弟,到底給他的是什麽,刑部尚書一時都不敢,將這些東西給文書,雖然他已經站到了他身邊,好在他不給他也不敢自己拿。
刑部尚書閉眼深呼吸,強迫他自己從頭開始看,不過一頁紙他很快就看完了,長舒一口氣的同時,頭皮又開始發麻,這是什麽意思,王家分支要害太子?
一旁坐著王晨曦,見刑部尚書一直不給她資料,不由看了過去,察覺到她的目光,刑部尚書有種落荒而逃的衝動,給還是不給?
終於在所有人都看向他的時候,刑部尚書一咬牙將證據給了文書,並將上麵的資料,給了王晨曦一份,幹脆也給了李辰熙一份:“李辰熙、劉玦,本官現在準許你們當堂對峙”。
李辰熙也不多言,拿著那頁紙細細的看了起來,直接問道:“這些所言非虛?”
劉玦對著李辰熙點點頭,朗聲道:“李姑娘,在座的各位請準許我,將整個事件完整的講述一遍,孰是孰非自見分曉”。
劉玦將時間線從最開始皇家選秀,王家小姐化身李美人開始開始講述,中間穿插因地動不止,太子入修仙界求援,後太子聲威日盛,李美人結束蟄伏,開始控製先皇,導致先皇做出一係列匪夷所思的事件,最後到太子赴死,先皇自囚於皇宮,隻為了抵抗繼續殺子的欲望,最終遺憾離世。
劉玦這次半點沒有避諱,修仙界參與其中,也明確表示修仙界與世俗界的差異。劉玦顯然早有準備,整個過程講的遊刃有餘。
特別是進入先皇那一段,劉玦將故事的主角換成了先皇,他的掙紮,他的抗拒,他的無奈,他的沉淪,到後麵的覺醒,以及最後的抗爭以及死亡,講的那叫一個跌宕起伏、淋漓盡致,讓聽的人似乎也經曆了一遍。
王晨曦和李辰熙對視一眼,‘劉玦這就是你的目的麽,通過你們的事,讓百姓知道修仙界的強大,以及他們對世俗界虎視眈眈,再用你父皇的故事,告訴大家,修仙界的手段也不是不可戰勝’。
在場的其他幾個世家管事,本就是過來看戲,聽到精彩的地方還要點評幾句,現在他們自然也聽出劉玦的意思,卻不甚在意,修仙界在沒落也不是區區一個龍國可以撼動的,
周管事也是笑著搖搖頭,蜉蝣撼樹,看著他們徒勞無果的掙紮,還挺有意思的。
李辰熙暗自歎息:‘可是這樣不夠,並不足以給百姓心底畫上痕跡,劉玦你應該還有什麽後手吧。’
一直到劉玦將整個事件講完,所有的前因後果,也說的明明白白,現場的人,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樣很多原本無法講通的事,就可以說通了。隻一點,那王家旁支的修仙者,為什麽要對付太子?
果然很快就有人發現了這個問題,那王家小姐入宮的時間,明顯要早於前太子劉玥,去修仙界的時間,那麽就不可能是前太子劉玥,在修仙界惹到了什麽人。
劉玦在講述整個故事的時候,也沒有回避這點,他甚至清晰的將時間的先後講明。眾人腦中最先浮出的解釋,它本就是要對付太子劉玥,與他做了什麽無關。
王晨曦、王辰風這些王家人,剛才就一直老神在在的,聽著劉玦的講述。
就算說到他們王家旁支的時候,也是半點異常都沒有,既不驚訝,也不慌張,完全就是一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架勢。
李辰熙卻是故作驚訝,但是幾分真幾分假,就隻有她自己知道了,畢竟她也是第一次,聽劉玦如此詳細的,將整個事件講完。
李辰熙也終於知道,她心底的那點違和來自那裏,他師父得到天道提示在後,可他對付王家卻是很久之前。
到底是誰在挑撥他師父對付王家,王家無旁支,那些打著王家旁支的名號,壞事做盡的人,到底是栽贓陷害還是狐假虎威。
李辰熙暫時放下這些念頭,揚了揚手中的紙,替眾人問出心中的疑問,“我承認,劉玦你的故事比我的更完整,前因後果也更合理、順暢。”
劉玦並沒有因為李辰熙的故事二字而說什麽,隻道:“抱歉李辰熙,我們力量有限,這已經是現階段的我們,能調查出的全部真相”。
李辰熙點點頭,表示認可:“既然事涉修仙者,你們能查到這些已屬不易,隻是~~~”
李辰熙話風一轉,看向劉珪問道:“先帝是否被控製可有人證物證?還有他到底是自困還是被囚,又如何明辨?”
李辰熙要提問題,本就是他們提前說好的,事情不辨不明,若是劉玦他們提出證據,她就直接認可,實在是太假,隻是具體問什麽,就由李辰熙自由發揮了。
劉玦有些意外,李辰熙一來就這麽直擊核心,而且還是這麽一個很難自證的問題。
畢竟這件事能作證的都是皇宮的人,他們的證詞很難讓人信服。而這個問題,若是不能解釋清楚,他們的整套說辭都會被推翻。
劉珪並不打算作答,不是他不知道怎麽作答,而是他知道有劉玦在,不需要他去說,雖然他也覺得這個問題有些棘手,但他相信劉玦能完美解決。
劉琪更不用說,這件事他本來就沒有牽涉其中,他若是插進來除了將水攪得更渾,沒有任何意義,而且他也想知道,劉玦會如何解決這件事?
劉琪還有點隱秘的小心思,他對劉玦這些年騙他給他推輪椅,還是頗有幾分怨念的,既然不能添亂,看個熱鬧不過分吧。
隻有劉玹是真的在擔心他哥,對於當初的事,他沒有多大的記憶,不管是父皇還是大哥,他記憶都不深,不過他知道這種場合,安靜不添亂,就是他能做的最大的事了。
劉玦將幾個兄弟的心思,幾乎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先對著劉玹安撫的笑笑,才看向李辰熙:“李姑娘,抱歉,你的問題我可能沒法回答。”
在場的人都有些呆愣,劉玦這個回答是什麽意思?是他不知道怎麽回答,還是他不能回答,難道真的有問題。
李辰熙也有些呆愣,她問這個問題,自然是知道這個問題難,可是這個問題是整個事件,到底是修仙者作亂,還是劉珪奪嫡的關鍵問題。
就在李辰熙還在思考怎麽補救時,隻聽劉玦繼續道:“因為李姑娘你,問的兩個問題,其實是同一件事,而這件事相關的人證物證,都是我們皇室之人,他們的證詞並不足以取信於人”。
李辰熙雖不明所以,還是點頭稱是,“對,那劉玦你的意思是?”
劉玦既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卑微討好,隻是很平靜的笑道:“李姑娘,我來問三個問題,問完了姑娘心中自有答案。”
李辰熙本就不是為了抬杠,這個時候自是配合:“請問?”
劉玦看向她,笑問道:“第一個問題,我問李姑娘,請問當初李家軍大敗,連失三城的情況下,李將軍是如何保住這大半兵力的。”
李辰熙不知道這個問題,和她的提問有什麽關係,答道:“李家軍悍不畏死,王將軍救援及時。”
劉玦笑著對李辰熙點頭示意,然後看向一旁的兵部尚書:“李大人,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問你的”。
兵部尚書李大人行伍出身,一向雷厲風行,立刻起身行禮:“五王爺請問。”
劉玦直接開口:“王將軍從收到命令,整兵出發,再到達邊城,可趕的上?”
兵部尚書對於這件事了解的,當初王將軍違規擅離駐地,也是他幫忙隱瞞的,現在劉玦這麽問,顯然是知道前因後果,幹脆的答道:“趕不上”,想了想補充道,“至少應該晚7天”。
現場的人知道這7天代表了什麽,代表李家軍可能十不存一,代表了邊城百姓可能傷亡加倍,大家都知道王將軍和劉珪的關係,能讓他不惜違背軍令,也要前去救援的隻有劉珪。
可是王將軍提前出發這件事,一直都瞞得很好,或者叫心照不宣,有心之人雖然有所懷疑,可無人證實。
劉玦看向劉珪問出最後一個問題:“你為何要救他?”
劉珪看向李辰熙道:“父皇曾經說過,如李將軍這般的將士們,遠離故土,守衛邊疆,是國之柱石,不可怠慢。”
李辰熙知道她可以問劉珪,‘你又是怎麽提前得到消息?’可她怎麽問的出口,難道她要問,‘你為什麽要來救李家軍’。
李辰熙還是說道:“劉玦你的意思是,你二哥派人救了李家軍,他不會為了奪嫡做這些事?”見劉玦點頭,李辰熙又問道:“那你父皇了,他真的被人控製麽?”
劉玦斬釘截鐵的道:“不會,我父皇可能不是你們心目中的好帝王,可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最好的帝王。他知人善用,他不太會處理政事,所以他將這些,交給了會做這些事的柳丞相;他不會軍事,所以他提拔了,行伍出身的李大人為兵部尚書;從大哥懂事開始,父皇就已經將一切權力交給了他,他又怎麽會因為權力而針對大哥,導致後續的一係列慘劇。”
劉玦和李辰熙就此開始就著這些細節問題,互相辯駁,帶來的證人也是輪番上場。
李辰熙半點不讓,將一個為父報仇,追根究底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依著她的提問,將所有可能出現爭議的地方,都提前問了個遍。
一直到最後涉及到修仙者的部分,原以為會是又一場長篇大論,卻被王晨曦一句絕殺:“我王家沒有分支”。
還是王辰風見一群人大眼瞪小眼,笑眯眯的補充道:“我王家之人個個天賦卓絕,放棄哪一個都舍不得,哪來的分支”。
隻是他的解釋還不如不解釋,讓聽的人更心塞了怎麽辦?
最後王晨曦一錘定音:“汙我王家威名,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在場的人都下意識的吞了一口唾沫,王晨曦的聲音不大,可卻直直的打到了,每一個人的心頭。
劉玦暗道不好,他知道王晨曦可能不是故意的,他卻不願意在百姓心中留下,修仙者不可戰勝的印象。
劉玦笑著道:“靈犀仙子,請放心,在下若是懷疑此事與貴家族有關,又豈會邀請你們過來觀禮。”
王晨曦自是不會拆劉玦的台,隻微笑回應。
劉玦本想說什麽,遠遠看到有快馬疾馳而來,改口道:“那用魅惑之術控製我父皇的王姓姑娘,我四哥已經將他緝拿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