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兒還挺麻煩,工作壓力山大,頭痛!)
全新與張全義兩人自從在宣武州碼頭下船之後,一直便如同一個好奇寶寶一般四下張望,隨行為他們安排行程的知秋院一位官員,幾乎沒有停過嘴,一直在不停地為他們解說著。
在這兩人的想象之中,關外,自然是那種極其偏僻,極其窮困,不是深山大澤,就是大漠荒草的地方。
但是船隻一到岸,宣武城的繁華便讓二人震驚了。
能夠一次性停泊十餘艘大型海船的港口,較之楚國這樣海洋貿易發達的國度最大的碼頭也不差分毫
踏上岸,便發現港口的基礎設施,較之楚國更是要勝出好幾籌。
寬闊的道路,高聳的倉房,林立的店鋪,絡繹不絕的操著不同語言、不同外貌的商人,讓這兩人都驚訝得合不攏嘴。
他們二個前往關外北庭都護府,走陸路自然會關隘重重,而且拖家帶口更是不易,所以知秋院按排的是走水路。
隻不過在海上也飄蕩了半月有餘,全新與張全義等人倒沒什麽,但他們的家眷可都吃了大苦頭,這些人一向養尊處優,那裏像現在這樣風裏來雨裏去呢?
出海之後的新鮮勁兒,在遇到第一場風雨之後,便盡數化為了恐懼。
對於海上的人來說,隻能算是毛毛雨的一點子事情,對於這些人來說,簡直便是在地獄裏去走了一遭。
好不容易下了船,這些人看樣子無論如何也是不能連續趕路了,隻能在宣武城就地休養一陣子,等到完全恢複好了再前往寶瓶城。
從宣武州到寶瓶城,快馬也得十幾天,如果是馬車慢悠悠,那走上一個月也毫不稀奇。
畢竟陸路上的道路到現在也隻是斷斷續續在修,貨物往寶瓶州這些地方,更多的還是依賴水運。
隻不過全新與張全義的家眷是打死也不願意再坐船了。
本來如果不著急的話,在宣武州休養一段時間再走陸路慢悠的去也無所謂,可不曾料想,在當地的官驛安頓下來還沒有一天功夫,北庭都護府全麵總動員的消息,已經通過八百裏加急,一路傳到了宣武州。
宣武蔡明也知道這二人的身份,曉得以這二人的身份地位,遲早是會得到重用的,便也不曾瞞著二人,而是將這個消息通報給了全新與張全義。
這一下,二人哪裏還能坐得住呢?
全麵總動員,那就是要對北元發動最後的總攻。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既然雙方打起來了,他們二人自然想要參與其中。
參與了,才會有功勞,有功勞,才能在這裏立住腳跟。
這對於千裏迢迢,遠離故土,重新開始的他們來說,極其重要。
機會從來都是有限的。
如果不能在這一場戰事之中立下功勞,得到信任,接下來的入關之戰,你又怎麽能讓別人信任你呢?
所以全新與張全義二人倒是不約而同,讓家眷在宣武好生休養,他們則是僅僅帶了貼身衛士,一路快馬加鞭,向著寶瓶州狂奔。
以他們的速度,最多不超過十天,便能趕到。
“二位將軍,眼看就要下雨了,而且也要黑了,得找個地方躲躲雨。”帶路的知秋院官員韓四在馬上展開了地圖,瞅了幾眼,道:“前方小山處拐上左邊小道,前行五裏,便有一個集鎮,那裏住著一名校尉,管著周邊數十個村子的武備!”
張全義看著韓四,伸手道:“能讓我看看你的圖嗎?”
“這有何不可?”韓四笑著將圖遞給了張全義。
一邊的全新也探過頭來。
看了一眼圖,兩人抬起頭來,互視一眼,都是麵麵相覷。
無他,實在是這份圖太過於詳細了。
連哪裏有條小溪溝都標記得清清楚楚。
他們兩人都是領兵打仗的,對於如此詳盡的地圖的作用,自然是心知肚明。
“這樣詳盡的圖紙,很多嗎?”張全義問道。
一邊的全新也抬頭看向韓四。
“很多啊!”韓四笑道:“現在關外已經基本繪製完畢了,都是這樣的。不瞞二位將軍說,便是北元那邊,還有關內,這樣的地圖,我們也一直在繪製著。但凡有我們的人或者商隊出現的地方,內裏必然會有著幾名精擅製圖的好手。”
“關內也有?”兩人震驚地互望了一眼。
“有,不過還不多!”韓四道:“畢竟以前我們的工作重點都在北元那邊,以前在關內投入的力量少,不過自三年前開始,投入力量便一年比一年多了,現在累積起來的地圖也有不少了。而且我們繪製地圖,也是有個輕重緩急的。二位將軍以後要是率兵進入關內的話,絕對會拿到最詳盡的地圖的。”
兩人再次展開地圖,貪婪地細細地看著,倒好像是一個憋了幾十年的男人看到了一個成熟的美婦一般。
“這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財力啊?”全義歎道:“李都護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啊!”
“二位將軍,在我們知秋院中,便有專門一個司從司地圖勘測工作,十幾年了,大家一直在幹這個活兒!”韓四笑道:“倒也的確是花費了偌大的人力和物力。最早的時候,我們還有些不以為然,都是公子一力堅持,這才一直做了下來,後來我們才明白過來一張準確詳細的地圖,有多麽的重要!走吧,將軍,馬上要下雨了!”
韓四自豪無比地道。
全新和張全義二人一聽這韓四這話,便知道他應當是李大錘的老班底,這一路上他們碰到了不少的北庭都護府的人,但凡是叫李大錘都護的,都是後來加入的,而喊李大錘公子的,都是李大錘的老班底,深受信任,而且也基本上手握大權。韓四一直沒有說他在知秋院中是什麽職務,但現在看到他對地圖勘測如此熟悉,隻怕在知秋院中,大概率就是做這種事的。
想到這家夥是從楚國境內與自己這些人會合的,那他先前在楚國幹什麽,那就不言而喻了。
李大錘已經在著手繪製楚國的地圖了。
不謀一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
窺一葉而知秋,張全義終於明白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成功,都不是簡簡單單的命數、運氣,像這種平時點點滴滴積累的水磨功夫,自己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做。
幸運的是,以後自己也將加入這個團體了。
當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那麽加入最強大的一方,自然是獲得成功的關鍵。
(本章完)
全新與張全義兩人自從在宣武州碼頭下船之後,一直便如同一個好奇寶寶一般四下張望,隨行為他們安排行程的知秋院一位官員,幾乎沒有停過嘴,一直在不停地為他們解說著。
在這兩人的想象之中,關外,自然是那種極其偏僻,極其窮困,不是深山大澤,就是大漠荒草的地方。
但是船隻一到岸,宣武城的繁華便讓二人震驚了。
能夠一次性停泊十餘艘大型海船的港口,較之楚國這樣海洋貿易發達的國度最大的碼頭也不差分毫
踏上岸,便發現港口的基礎設施,較之楚國更是要勝出好幾籌。
寬闊的道路,高聳的倉房,林立的店鋪,絡繹不絕的操著不同語言、不同外貌的商人,讓這兩人都驚訝得合不攏嘴。
他們二個前往關外北庭都護府,走陸路自然會關隘重重,而且拖家帶口更是不易,所以知秋院按排的是走水路。
隻不過在海上也飄蕩了半月有餘,全新與張全義等人倒沒什麽,但他們的家眷可都吃了大苦頭,這些人一向養尊處優,那裏像現在這樣風裏來雨裏去呢?
出海之後的新鮮勁兒,在遇到第一場風雨之後,便盡數化為了恐懼。
對於海上的人來說,隻能算是毛毛雨的一點子事情,對於這些人來說,簡直便是在地獄裏去走了一遭。
好不容易下了船,這些人看樣子無論如何也是不能連續趕路了,隻能在宣武城就地休養一陣子,等到完全恢複好了再前往寶瓶城。
從宣武州到寶瓶城,快馬也得十幾天,如果是馬車慢悠悠,那走上一個月也毫不稀奇。
畢竟陸路上的道路到現在也隻是斷斷續續在修,貨物往寶瓶州這些地方,更多的還是依賴水運。
隻不過全新與張全義的家眷是打死也不願意再坐船了。
本來如果不著急的話,在宣武州休養一段時間再走陸路慢悠的去也無所謂,可不曾料想,在當地的官驛安頓下來還沒有一天功夫,北庭都護府全麵總動員的消息,已經通過八百裏加急,一路傳到了宣武州。
宣武蔡明也知道這二人的身份,曉得以這二人的身份地位,遲早是會得到重用的,便也不曾瞞著二人,而是將這個消息通報給了全新與張全義。
這一下,二人哪裏還能坐得住呢?
全麵總動員,那就是要對北元發動最後的總攻。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既然雙方打起來了,他們二人自然想要參與其中。
參與了,才會有功勞,有功勞,才能在這裏立住腳跟。
這對於千裏迢迢,遠離故土,重新開始的他們來說,極其重要。
機會從來都是有限的。
如果不能在這一場戰事之中立下功勞,得到信任,接下來的入關之戰,你又怎麽能讓別人信任你呢?
所以全新與張全義二人倒是不約而同,讓家眷在宣武好生休養,他們則是僅僅帶了貼身衛士,一路快馬加鞭,向著寶瓶州狂奔。
以他們的速度,最多不超過十天,便能趕到。
“二位將軍,眼看就要下雨了,而且也要黑了,得找個地方躲躲雨。”帶路的知秋院官員韓四在馬上展開了地圖,瞅了幾眼,道:“前方小山處拐上左邊小道,前行五裏,便有一個集鎮,那裏住著一名校尉,管著周邊數十個村子的武備!”
張全義看著韓四,伸手道:“能讓我看看你的圖嗎?”
“這有何不可?”韓四笑著將圖遞給了張全義。
一邊的全新也探過頭來。
看了一眼圖,兩人抬起頭來,互視一眼,都是麵麵相覷。
無他,實在是這份圖太過於詳細了。
連哪裏有條小溪溝都標記得清清楚楚。
他們兩人都是領兵打仗的,對於如此詳盡的地圖的作用,自然是心知肚明。
“這樣詳盡的圖紙,很多嗎?”張全義問道。
一邊的全新也抬頭看向韓四。
“很多啊!”韓四笑道:“現在關外已經基本繪製完畢了,都是這樣的。不瞞二位將軍說,便是北元那邊,還有關內,這樣的地圖,我們也一直在繪製著。但凡有我們的人或者商隊出現的地方,內裏必然會有著幾名精擅製圖的好手。”
“關內也有?”兩人震驚地互望了一眼。
“有,不過還不多!”韓四道:“畢竟以前我們的工作重點都在北元那邊,以前在關內投入的力量少,不過自三年前開始,投入力量便一年比一年多了,現在累積起來的地圖也有不少了。而且我們繪製地圖,也是有個輕重緩急的。二位將軍以後要是率兵進入關內的話,絕對會拿到最詳盡的地圖的。”
兩人再次展開地圖,貪婪地細細地看著,倒好像是一個憋了幾十年的男人看到了一個成熟的美婦一般。
“這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財力啊?”全義歎道:“李都護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啊!”
“二位將軍,在我們知秋院中,便有專門一個司從司地圖勘測工作,十幾年了,大家一直在幹這個活兒!”韓四笑道:“倒也的確是花費了偌大的人力和物力。最早的時候,我們還有些不以為然,都是公子一力堅持,這才一直做了下來,後來我們才明白過來一張準確詳細的地圖,有多麽的重要!走吧,將軍,馬上要下雨了!”
韓四自豪無比地道。
全新和張全義二人一聽這韓四這話,便知道他應當是李大錘的老班底,這一路上他們碰到了不少的北庭都護府的人,但凡是叫李大錘都護的,都是後來加入的,而喊李大錘公子的,都是李大錘的老班底,深受信任,而且也基本上手握大權。韓四一直沒有說他在知秋院中是什麽職務,但現在看到他對地圖勘測如此熟悉,隻怕在知秋院中,大概率就是做這種事的。
想到這家夥是從楚國境內與自己這些人會合的,那他先前在楚國幹什麽,那就不言而喻了。
李大錘已經在著手繪製楚國的地圖了。
不謀一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
窺一葉而知秋,張全義終於明白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成功,都不是簡簡單單的命數、運氣,像這種平時點點滴滴積累的水磨功夫,自己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做。
幸運的是,以後自己也將加入這個團體了。
當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那麽加入最強大的一方,自然是獲得成功的關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