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隻是一個小縣城,隸屬於漢中郡。
因為地形的緣故,臨武隻有一條獨街,獨街長約數裏,獨街勉強可供一輛馬車通行,街道兩邊,住著數百戶人家。
獨街靠外的房屋一半淩空,下麵用合抱粗的木頭作為基礎,站在屋內,看似在地麵之上,但走到窗邊,往下一看,卻是懸空而立,下邊便是漢江,現今正是洪水季,洶湧的江水轟鳴著一路向下,看得久了,便隻覺得昏頭轉向。
在街的另一頭,一間間房屋的背後,卻是巍峨聳立的大山,抬頭向上,便隻見雲霧繚繞,不見頂峰了。
臨武是通往漢中郡城的要道,雖然不大,但商業氣氛卻極其濃厚,有江,有山,還有往來不絕的人流,居住在這裏的人,相比起外頭,自然便要富裕許多,特別是從去年開始,這裏人的收入,更是翻著跟頭的往上增長。
因為大量的人和物資通過這裏湧入漢中。
從長安到漢中,走到這裏,便剛好走了三分之二,再在這裏休息一下,恢複一下體力,補充一些必要的物資,便能一口氣抵達漢中了。
所以這裏,也是長安往漢中、蜀郡的一個重要的結點。
而現在,撤離了長安的大秦首輔衛政道和小皇帝李平,便也在這裏駐蹕休整。
雖然是在逃難,但畢竟是皇帝和首輔經過,而且事先也有些規劃,所以臨武這裏也事先做了一些準備,在獨街的盡頭,原本是作為物資儲備倉庫的一排夯土房屋便被全部騰了出來,黃沙墊道,再鋪上紅毯,便也像模像樣了。
隻是老天爺似乎不大作美,在他們抵達之後,便一直陰雨綿綿,原本街道都是青石板鋪路的,奈何外麵來的人太多,無數的泥巴便被帶到了街上,於是好好的石板路,便也顯得泥濘不堪。
一般情況之下最多能容納個三五千人的臨武縣城,突然就湧進了近兩萬人,可想而知這裏的擁擠和混亂。
秩序和規紀基本上已經蕩然無存。
這個時候便是再注重軍紀的將領,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安撫士兵和維持最基本的建製不亂之上,對於那些騷擾地方上的行為,都是視而不見。
畢竟此時是在逃難。
在他們的身後,令狐野的侄兒令狐識禮正帶著數千精銳銜尾追擊呢!
大家的情緒都不太穩定。
禁軍都來自長安和長安周邊的郡縣,這一年多來,雖然也一直在動員禁軍家屬們向治中、蜀郡移民,可是最難離是故土,縱然給出了很優惠的條件,絕大部分人仍然不願意背井離鄉。
在家處處好,出門事事難啊!
這讓軍隊的撤離蒙上了一層陰影。
到現在為止,逃兵還隻是個別現象,已經是極難得的情況了,也是這幾年來,衛氏不遺餘力地拿錢喂著他們的回報。
雖然說丟掉了長安,但大家都還抱著有朝一日能打回來的希望。
因為他們不是孤軍在奮戰,在他們的身後,還有漢中,還有蜀郡,更為重要的是,還有關外北庭都護府。
特別是關外北庭都護府在前不久徹底將北元滅國之後,更是讓這支禁軍士氣大振。
令狐野與北元對峙幾十年,都沒有把元國怎麽樣,而現在的李大錘蕭長車為主的北庭都護府,卻在短短的數年時光裏,便將強悍的元國打成了渣渣。
朝廷在這個消息大肆宣揚,並聲稱北庭都護府數十萬大軍即將入關勤王,所以這一次的撤離長安,隻不過是一次戰略上的轉進,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待接下來的反攻所做的準備,也是朝廷體恤禁軍,不願意讓禁軍白白犧牲的仁心。
在這樣的宣傳之下,禁軍縱然還是心有疑慮,但還是選擇了服從。
在他們看來,李大錘蕭長車能滅了元國,那區區令狐野又算得了什麽?等到他們揮師入關,必然能勢如破竹,到時候他們這些人,也能得一個勤王保駕的美名,那麽榮華富貴自然也就唾手可得。
對未來的期待,成了這支軍隊現在唯一的凝聚力。
衛政道坐在小馬紮之上,捧著一碗薑湯,小口小口地喝著。
這樣的毛毛細雨最是討厭,濕了衣襟卻讓人無所察覺,等到感覺到冷的時候,寒意卻已是深入骨髓,一不小心,傷寒就會找上門來。
行軍途中,要是病倒了,那就真是自尋死路了。
最多還有三天的時間,便能抵達漢中,而在那裏,將會有一個新的開始。
李大錘蕭長車這麽快就滅亡了北元,對於衛政道而言,是既喜又憂。
喜的是,沒有了元國的牽扯,北庭都護府揮師南下勤王便沒有了後院起火的擔憂,可以大舉南下,憂得卻是北庭都護府如此的大勝,卻也讓自己失去了更多的討價還價的資本。
對方必然會更加的強勢。
而自己卻隻有了一個漢中。
身後傳來了一陣動靜兒,衛政道回首,看到了小皇帝的一張小臉皺得跟個苦瓜似的,直嚷嚷著要太監再在薑湯裏加一點兒霜糖。
自己還有皇帝!
這大概是自己手中最有價值的一張牌了。
衛政道的心情好上了許多,站起身來,對那個正在喂小皇帝李平的太監道:“陛下要加霜糖,那就多加一點!”
隻要皇帝還在自己手中,大義便在自己手中,挾天子以令諸候,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
“洪公,出去走一走吧!”看著坐在小皇帝身側的洪占,衛政道招呼道。“漢水滔滔,雨中觀之,倒也別有一番風味呢!”
兩人剛剛踏出土屋,耳中卻傳來了隆隆的馬蹄聲,轉頭看去,卻見一行十數騎兵,正策馬揚鞭,從獨街之上狂奔而來。
街道狹窄,人員湧濟,戰馬狂奔,即便是大家慌忙躲避,卻仍然有人直接被撞倒在地。
衛政道看著奔來的十幾個騎士,臉上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因為打頭的那一個,是他的兒子衛義。
必然是出了什麽大事,才會讓衛義如此失措,衛政道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
(本章完)
因為地形的緣故,臨武隻有一條獨街,獨街長約數裏,獨街勉強可供一輛馬車通行,街道兩邊,住著數百戶人家。
獨街靠外的房屋一半淩空,下麵用合抱粗的木頭作為基礎,站在屋內,看似在地麵之上,但走到窗邊,往下一看,卻是懸空而立,下邊便是漢江,現今正是洪水季,洶湧的江水轟鳴著一路向下,看得久了,便隻覺得昏頭轉向。
在街的另一頭,一間間房屋的背後,卻是巍峨聳立的大山,抬頭向上,便隻見雲霧繚繞,不見頂峰了。
臨武是通往漢中郡城的要道,雖然不大,但商業氣氛卻極其濃厚,有江,有山,還有往來不絕的人流,居住在這裏的人,相比起外頭,自然便要富裕許多,特別是從去年開始,這裏人的收入,更是翻著跟頭的往上增長。
因為大量的人和物資通過這裏湧入漢中。
從長安到漢中,走到這裏,便剛好走了三分之二,再在這裏休息一下,恢複一下體力,補充一些必要的物資,便能一口氣抵達漢中了。
所以這裏,也是長安往漢中、蜀郡的一個重要的結點。
而現在,撤離了長安的大秦首輔衛政道和小皇帝李平,便也在這裏駐蹕休整。
雖然是在逃難,但畢竟是皇帝和首輔經過,而且事先也有些規劃,所以臨武這裏也事先做了一些準備,在獨街的盡頭,原本是作為物資儲備倉庫的一排夯土房屋便被全部騰了出來,黃沙墊道,再鋪上紅毯,便也像模像樣了。
隻是老天爺似乎不大作美,在他們抵達之後,便一直陰雨綿綿,原本街道都是青石板鋪路的,奈何外麵來的人太多,無數的泥巴便被帶到了街上,於是好好的石板路,便也顯得泥濘不堪。
一般情況之下最多能容納個三五千人的臨武縣城,突然就湧進了近兩萬人,可想而知這裏的擁擠和混亂。
秩序和規紀基本上已經蕩然無存。
這個時候便是再注重軍紀的將領,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安撫士兵和維持最基本的建製不亂之上,對於那些騷擾地方上的行為,都是視而不見。
畢竟此時是在逃難。
在他們的身後,令狐野的侄兒令狐識禮正帶著數千精銳銜尾追擊呢!
大家的情緒都不太穩定。
禁軍都來自長安和長安周邊的郡縣,這一年多來,雖然也一直在動員禁軍家屬們向治中、蜀郡移民,可是最難離是故土,縱然給出了很優惠的條件,絕大部分人仍然不願意背井離鄉。
在家處處好,出門事事難啊!
這讓軍隊的撤離蒙上了一層陰影。
到現在為止,逃兵還隻是個別現象,已經是極難得的情況了,也是這幾年來,衛氏不遺餘力地拿錢喂著他們的回報。
雖然說丟掉了長安,但大家都還抱著有朝一日能打回來的希望。
因為他們不是孤軍在奮戰,在他們的身後,還有漢中,還有蜀郡,更為重要的是,還有關外北庭都護府。
特別是關外北庭都護府在前不久徹底將北元滅國之後,更是讓這支禁軍士氣大振。
令狐野與北元對峙幾十年,都沒有把元國怎麽樣,而現在的李大錘蕭長車為主的北庭都護府,卻在短短的數年時光裏,便將強悍的元國打成了渣渣。
朝廷在這個消息大肆宣揚,並聲稱北庭都護府數十萬大軍即將入關勤王,所以這一次的撤離長安,隻不過是一次戰略上的轉進,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待接下來的反攻所做的準備,也是朝廷體恤禁軍,不願意讓禁軍白白犧牲的仁心。
在這樣的宣傳之下,禁軍縱然還是心有疑慮,但還是選擇了服從。
在他們看來,李大錘蕭長車能滅了元國,那區區令狐野又算得了什麽?等到他們揮師入關,必然能勢如破竹,到時候他們這些人,也能得一個勤王保駕的美名,那麽榮華富貴自然也就唾手可得。
對未來的期待,成了這支軍隊現在唯一的凝聚力。
衛政道坐在小馬紮之上,捧著一碗薑湯,小口小口地喝著。
這樣的毛毛細雨最是討厭,濕了衣襟卻讓人無所察覺,等到感覺到冷的時候,寒意卻已是深入骨髓,一不小心,傷寒就會找上門來。
行軍途中,要是病倒了,那就真是自尋死路了。
最多還有三天的時間,便能抵達漢中,而在那裏,將會有一個新的開始。
李大錘蕭長車這麽快就滅亡了北元,對於衛政道而言,是既喜又憂。
喜的是,沒有了元國的牽扯,北庭都護府揮師南下勤王便沒有了後院起火的擔憂,可以大舉南下,憂得卻是北庭都護府如此的大勝,卻也讓自己失去了更多的討價還價的資本。
對方必然會更加的強勢。
而自己卻隻有了一個漢中。
身後傳來了一陣動靜兒,衛政道回首,看到了小皇帝的一張小臉皺得跟個苦瓜似的,直嚷嚷著要太監再在薑湯裏加一點兒霜糖。
自己還有皇帝!
這大概是自己手中最有價值的一張牌了。
衛政道的心情好上了許多,站起身來,對那個正在喂小皇帝李平的太監道:“陛下要加霜糖,那就多加一點!”
隻要皇帝還在自己手中,大義便在自己手中,挾天子以令諸候,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
“洪公,出去走一走吧!”看著坐在小皇帝身側的洪占,衛政道招呼道。“漢水滔滔,雨中觀之,倒也別有一番風味呢!”
兩人剛剛踏出土屋,耳中卻傳來了隆隆的馬蹄聲,轉頭看去,卻見一行十數騎兵,正策馬揚鞭,從獨街之上狂奔而來。
街道狹窄,人員湧濟,戰馬狂奔,即便是大家慌忙躲避,卻仍然有人直接被撞倒在地。
衛政道看著奔來的十幾個騎士,臉上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因為打頭的那一個,是他的兒子衛義。
必然是出了什麽大事,才會讓衛義如此失措,衛政道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