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俊在焦慮,萬東良的心情自然也好不了。
作為三江省,萬東良自上任以來,三江省就問題不斷,先後換了幾任形勢到目前來說並沒現轉機,如是一般的幹部,說不定早下台了。即使不下台,顏麵也掃地,所承受的壓力更是不知有多大。現在麵臨其他變數,他自然得多作打算。
不過,他這個年紀的人,萬東良表現得還是很穩,上麵固然沒有動他,而他自己的工作該怎麽地還是怎麽地,絲毫不能自亂陣腳啊,從這一點來講,他還是讓人佩服的。
穩不代表沒動作。
上層突然有人發話了,對幾個經常出問題的省市,適當要進行一下幹部交流。
這是正常情況,中組部接到這樣的指示,倒沒什麽覺得奇怪。
曾家輝這個自然也不會表示什麽意見,表示意見也無效。但萬東良卻是主動把曾邀請了過去,“家輝,這上麵提出要交流幹部,我們省我看了一下,計劃是兩名同誌。你看,你是一個什麽意見?”
交流自然是副職。
曾家輝搖頭道:“我沒啥意見,上麵的要求,地方上自然要落實。”
萬東良看曾家輝一副不以為然,隻得挑明:“上麵提出交流副職,其中最好是交流專職副書記出去,這樣看來,我們三江省的專職副書記恐怕就算是點名交流了。可另外一名同誌怎麽辦?是不是省政府這邊也交流一個同誌出去?”
“可以。”
曾家輝回答得很幹脆。
萬東良沉默了一下,“你看哪一名副省長交流出去為好?當然,我們隻是提建議名單,一切還得由上麵來定。”
“人事曆來是萬書記您親自在管,這省級領導,省裏沒管轄權,隻不過一個建議,萬書記你提名好了,無論是省政府的哪一名同誌,我保證全力支持你的決定。”
“哦?”
萬東良沉吟半響,然後才道:“三江這幾年是一個事非之地,估計想走的人不少,我看曾到任之後,省政府的常務副省長袁平俊同誌在工作上不太配合,是不是把他交流出去。這樣一來,我們省委交流出去一我名副書記,省政府交流出去一名常務副省長,兩邊都很公平。”
他說完,直注視著曾家輝的臉色,似乎是要看他作何反應。
這種試探,太小兒科了。
曾家輝在心中冷笑一聲,“萬書記點誰就是誰好了。”
見曾家輝不吃這一套,竟然一點客套話也不說,萬東良隻能自己轉彎了,“不過,考慮到你到三江省時間不長,常務副省長需要全力協助你的工作,我看還是把機會留給其他人吧。”
“行啊。”曾家輝這次不繞彎了,“我看秘書長司馬浮雲同誌也可交流一下嘛。”
“交流他?”
這回吃驚的是萬東良了。
他正是此意呢。在省政府這邊,跟曾家輝這個最近的就是這位秘書長了,萬東良原本一開始就想把他交流出去的,隻是礙於曾家輝的情麵,不好提出來,沒想到曾家輝主動提出交流司馬浮雲,這讓萬東良有點錯愕。
曾家輝淡定的道:“我的意見是就交流司馬浮雲同誌,他是省政府的秘書長,也是副省級的幹部,符合上麵的要求。當然這隻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是省政府這邊,因為我上任時間不長,總不能隨便提出交流其他副省長,那不是讓人說我曾家輝有意讓他們難堪麽,是不是?”
他提的人選符合萬東良的本來想法,提出了這個理由,既直接,又冠冕堂皇。
萬東良道:“好。”
聽他也同意了,曾家輝卻再說了話,“我聽說黨校近期要搞一個短期培訓班,我們在交流計劃上報的同時,我看把司馬浮雲也作為這一期培訓班的學員名單報上去吧。”
人都要交流出去了,培訓與否關什麽事?
你再培訓有本事,也不可能回三江繼續與曾家輝聯手,萬東良沒有不同意的道理,爽快的道:“就按你的意思報名就行了。”
曾家輝回到省政府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然後才把秘書長司馬浮雲叫到了辦公室,把大致情況說了一下,道:“你對此有什麽想法?”
司馬浮雲有些不解,看著曾家輝道:“,是不是我哪個地方做錯了?”
在他看來,自己一心幫著曾,怎麽還是他主動提出交流自己出去?確實不懂,心裏也不是個滋味。至於想不想走,那倒是另一回事兒。
曾家輝淡淡一笑道:“你沒有做錯任何事,特別是我在三江的這段時間,你對我的幫助挺大的,我感激你還來不及呢,你不要多想。”
“,您能不能明確示下,不然我走得不安心,估計睡覺都不踏實的。”
“真想知道?”
“真想。”
關係不一般,自然說話也直接多了。曾家輝掏了一支煙點上,抽了一口,然後才把煙扔到司馬浮雲的麵前,“要抽自己取。”
彈了幾下煙灰,曾家輝認真的道:“三江是因為問題多才有幹部交流出去,這一點你自然清楚吧?”
“這個我清楚。”
“擺在眼前的道理,你懂的,三江省這樣一個攤子,說得好聽一點,短期內,省委、省政府的原班人馬,估計沒一個人會被上層重用,能呆在原地不動就不錯了。但說得不好聽一點,交流的信號,跟紀委查辦案件的方法一樣,調整後就可能接受離任審計了。”
曾家輝說到這兒,有意停頓了一下。
司馬浮雲知道在考自己的領悟能力,他想了一下,道:“所以,這個時候調整出去的幹部,最好是沒有問題的幹部?”
“你不糊塗嘛。”曾表揚了一下司馬浮雲,接著道:“一方麵,沒問題的幹部出去之後,不會因為在三江的事被翻出來,少給三江抹一點黑、添一點亂。另一方麵,有問題的幹部們不動,他們需要自已去擦屁股,把不幹淨的事處理幹淨。當然,這隻是我對萬書記的一種安排猜測,不一定對,走出這個門後,咱們說的話也不認帳……”
作為三江省,萬東良自上任以來,三江省就問題不斷,先後換了幾任形勢到目前來說並沒現轉機,如是一般的幹部,說不定早下台了。即使不下台,顏麵也掃地,所承受的壓力更是不知有多大。現在麵臨其他變數,他自然得多作打算。
不過,他這個年紀的人,萬東良表現得還是很穩,上麵固然沒有動他,而他自己的工作該怎麽地還是怎麽地,絲毫不能自亂陣腳啊,從這一點來講,他還是讓人佩服的。
穩不代表沒動作。
上層突然有人發話了,對幾個經常出問題的省市,適當要進行一下幹部交流。
這是正常情況,中組部接到這樣的指示,倒沒什麽覺得奇怪。
曾家輝這個自然也不會表示什麽意見,表示意見也無效。但萬東良卻是主動把曾邀請了過去,“家輝,這上麵提出要交流幹部,我們省我看了一下,計劃是兩名同誌。你看,你是一個什麽意見?”
交流自然是副職。
曾家輝搖頭道:“我沒啥意見,上麵的要求,地方上自然要落實。”
萬東良看曾家輝一副不以為然,隻得挑明:“上麵提出交流副職,其中最好是交流專職副書記出去,這樣看來,我們三江省的專職副書記恐怕就算是點名交流了。可另外一名同誌怎麽辦?是不是省政府這邊也交流一個同誌出去?”
“可以。”
曾家輝回答得很幹脆。
萬東良沉默了一下,“你看哪一名副省長交流出去為好?當然,我們隻是提建議名單,一切還得由上麵來定。”
“人事曆來是萬書記您親自在管,這省級領導,省裏沒管轄權,隻不過一個建議,萬書記你提名好了,無論是省政府的哪一名同誌,我保證全力支持你的決定。”
“哦?”
萬東良沉吟半響,然後才道:“三江這幾年是一個事非之地,估計想走的人不少,我看曾到任之後,省政府的常務副省長袁平俊同誌在工作上不太配合,是不是把他交流出去。這樣一來,我們省委交流出去一我名副書記,省政府交流出去一名常務副省長,兩邊都很公平。”
他說完,直注視著曾家輝的臉色,似乎是要看他作何反應。
這種試探,太小兒科了。
曾家輝在心中冷笑一聲,“萬書記點誰就是誰好了。”
見曾家輝不吃這一套,竟然一點客套話也不說,萬東良隻能自己轉彎了,“不過,考慮到你到三江省時間不長,常務副省長需要全力協助你的工作,我看還是把機會留給其他人吧。”
“行啊。”曾家輝這次不繞彎了,“我看秘書長司馬浮雲同誌也可交流一下嘛。”
“交流他?”
這回吃驚的是萬東良了。
他正是此意呢。在省政府這邊,跟曾家輝這個最近的就是這位秘書長了,萬東良原本一開始就想把他交流出去的,隻是礙於曾家輝的情麵,不好提出來,沒想到曾家輝主動提出交流司馬浮雲,這讓萬東良有點錯愕。
曾家輝淡定的道:“我的意見是就交流司馬浮雲同誌,他是省政府的秘書長,也是副省級的幹部,符合上麵的要求。當然這隻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是省政府這邊,因為我上任時間不長,總不能隨便提出交流其他副省長,那不是讓人說我曾家輝有意讓他們難堪麽,是不是?”
他提的人選符合萬東良的本來想法,提出了這個理由,既直接,又冠冕堂皇。
萬東良道:“好。”
聽他也同意了,曾家輝卻再說了話,“我聽說黨校近期要搞一個短期培訓班,我們在交流計劃上報的同時,我看把司馬浮雲也作為這一期培訓班的學員名單報上去吧。”
人都要交流出去了,培訓與否關什麽事?
你再培訓有本事,也不可能回三江繼續與曾家輝聯手,萬東良沒有不同意的道理,爽快的道:“就按你的意思報名就行了。”
曾家輝回到省政府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然後才把秘書長司馬浮雲叫到了辦公室,把大致情況說了一下,道:“你對此有什麽想法?”
司馬浮雲有些不解,看著曾家輝道:“,是不是我哪個地方做錯了?”
在他看來,自己一心幫著曾,怎麽還是他主動提出交流自己出去?確實不懂,心裏也不是個滋味。至於想不想走,那倒是另一回事兒。
曾家輝淡淡一笑道:“你沒有做錯任何事,特別是我在三江的這段時間,你對我的幫助挺大的,我感激你還來不及呢,你不要多想。”
“,您能不能明確示下,不然我走得不安心,估計睡覺都不踏實的。”
“真想知道?”
“真想。”
關係不一般,自然說話也直接多了。曾家輝掏了一支煙點上,抽了一口,然後才把煙扔到司馬浮雲的麵前,“要抽自己取。”
彈了幾下煙灰,曾家輝認真的道:“三江是因為問題多才有幹部交流出去,這一點你自然清楚吧?”
“這個我清楚。”
“擺在眼前的道理,你懂的,三江省這樣一個攤子,說得好聽一點,短期內,省委、省政府的原班人馬,估計沒一個人會被上層重用,能呆在原地不動就不錯了。但說得不好聽一點,交流的信號,跟紀委查辦案件的方法一樣,調整後就可能接受離任審計了。”
曾家輝說到這兒,有意停頓了一下。
司馬浮雲知道在考自己的領悟能力,他想了一下,道:“所以,這個時候調整出去的幹部,最好是沒有問題的幹部?”
“你不糊塗嘛。”曾表揚了一下司馬浮雲,接著道:“一方麵,沒問題的幹部出去之後,不會因為在三江的事被翻出來,少給三江抹一點黑、添一點亂。另一方麵,有問題的幹部們不動,他們需要自已去擦屁股,把不幹淨的事處理幹淨。當然,這隻是我對萬書記的一種安排猜測,不一定對,走出這個門後,咱們說的話也不認帳……”